第215章:又见老骗局
崔耕带着几人出来,准备好好在扬州的坊市中逛逛,看看有没有扬州毡帽的雏形。请大家搜索看最全!的小说 此地繁华之极,有“舒张则冻雪‘交’光,叠积则余霞斗彩”的上等丝绸,有“映水菱‘花’散,临风竹影寒”的扬州镜,有“径可盈寸,光耀‘洞’彻”‘波’斯珍珠…… 崔耕等人虽然在泉州逛过坊市,可没见过这么多‘精’细之物,径直看得目不暇接。 只是关于帽子铺么,看倒是看到了几间,但是却不知什么式样的才算后世流行的扬州毡帽。 即便崔耕在荒唐大梦中,也只是听说了扬州毡帽的威名,而没看到过实物。所以扬州毡帽长啥样,他真没见过。 关于如何找到扬州毡帽,崔耕只依稀记得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典故,可以作为一条线索:唐宪宗时期有个名臣叫裴度,他在出行的路上被刺客砍落马下。恰巧因为当时戴着扬州毡帽,所以才没被砍掉脑袋,幸免于难。 如此说来,这帽子一定是质量相当好的吧?也只能慢慢把所有帽子都比较一番,再做确定了。 “咦?大人,你看那是什么?”众人正走着,宋根海忽然抬手往远方一指。 崔耕仔细看去,但见无数百姓,把一座小高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连路都堵住了。 倒是热闹,这些在干啥? 要知道,在坊市上,既有官兵巡逻维持治安,又有官吏负责税收,怎么可能允许如此多的百姓聚集? “让一让,让一让。” 有封常清和雍光一左一右两枚壮汉开路,崔耕一行人很快就站到了队伍的最前, 仔细观瞧,但见高台一个和尚宝相庄严,闭目不语。敢情儿都是围观他呢。 向周边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和尚叫智满。过一会儿,智满大和尚就要**了。而且讲的不是一般的法,而是“俗讲”。 所谓的俗讲,崔耕倒是知道。 “俗讲”其实就是后世“评书”的前身,这里面既有佛经故事,又有民间传闻,乃至各种因果报应的故事。 因为大唐年间,民间百姓的娱乐生活的缺乏,所以“俗讲”是非常受百姓欢迎的。 唯一奇怪的事,俗讲一般不是在寺庙里吗?怎么这和尚跑到坊市来俗讲了?最关键的是,这里已经挤得人山人海,道路不通了,显然妨碍公共‘交’通了,为何巡丁差役不管? 崔耕还要再问,那和尚已经轻咳一声,正式开始了“俗讲”。 但见他端坐高台之上,往四下看了一圈,神神秘秘道:“诸位,你们可知扬州这场大灾,是由何而起的吗?” 其实这个故事他前两天都已经讲过了,但是百姓们都想再听一次,还是配合着喊道:“不知道!” “好,不知道没关系,请诸位听好了……” 在他的俗讲中,去年有东海龙王三太子敖顺,化作一条硕大的鲤鱼,沿江西行,快活玩耍。 好死不死的是,被一个渔夫捉上岸来。 当时,智满和尚恰巧路过,识破那条鱼乃至龙王三太子的真身。 于是乎,就劝那渔夫赶紧把三太子放了。 可是那渔夫‘rou’眼凡胎,懵懂无知,张口就要钱。自己一介游僧当时囊中羞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龙王三太子变成了鱼汤一锅。 事后龙王震怒,才有了淮南道这一场大旱。与此同时,龙王还把此事托梦给了当今天子,才有了陛下下达禁屠令一事。 至于智满和尚自己呢,因为当初有劝谏渔夫之功,被龙王大加赏赐。 说到这里,智满和尚把袖子撩起,‘露’出了一个金‘色’龙头。 智满继续道:“诸位请上眼了,这就是龙王赐给小僧的宝贝,名曰如意金龙头。喝了这里面的水啊,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哪位善信愿意和贫僧结个缘法,一贯钱就可拿走一杯。” 说完了,他把一摞杯子摆成一排,念了一声:“开!” 顿时金龙吐水,甜香四散,功夫不大,十杯全满。 智满大叫道:“诸位,这就是龙王爷给的圣水啊!一贯钱,只要一贯钱一杯。” 百姓们都被吸引住了,怎么光一个龙头就能吐水呢?而且是和尚让它流水就流水,让它停它就停。 难道这金龙头真是个宝物? 在老百姓的认知里,既然是龙头是宝贝,那这圣水就应该是真的了。 虽然一贯钱不少,但也不是拿不出来。功夫不大,就有人狠狠心,买了一碗圣水。 当场就喝下一口,遂甘之如饴地大叫道:“好喝!不愧是圣水啊,又香又甜,还有‘花’香味儿哩。” 有他带头,十杯圣水很快就被一抢而空。 在从众的心理作用下,这些人竟‘交’流经验起来,居然有些人大肆声称后背发热啦,眉心发痒,多年的老寒‘腿’有扶苏的迹象了……等等。 还有个读书人甚至高声道:“某感觉自己文思如泉涌,哈哈,这次金榜题名,必定有我胡宝瑞了!” 智满和尚见现场效果如此之好,趁热打铁道:“诸位,说实话,这不算什么,圣水能救得几人?今天贫僧来,实际上是和大家结一场大缘法,那就是关于扬州的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