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兵临城下(6)
第七百三十二章兵临城下
三日后。
上午,红日高悬,秋风漫卷。
伪燕皇帝史朝义率伪燕文武大臣在东都洛阳雄壮高大的城楼上眺望着东南方向一直向洛阳绵延而来的旌旗招展中若隐若现的一支军马,面带冷笑。
洛阳城经过历朝历代的加固修整,曾经又是武则天称帝时的京城所在,其城防之坚固、其城池之高深,远非中原其他城池所能比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连长安都很难在城防上与洛阳一较高下。
最近,史朝义收拢河南各地叛军,此刻洛阳城中已经聚集了近十万大军,而且,囤积的粮草辎重也足够范阳军用度一年有余。所以,史朝义并不担心,唐朝官军来攻。只要他能守住洛阳,就代表着河南道依旧属于范阳政权。而待河东范阳军长驱直入,将李光弼所属兵马剿灭之后,再次南下洛阳,两军夹击,不要说区区一个孔晟,就是李唐皇帝倾巢来攻,史朝义也有信心将之一口吞下就地围杀。
况且此番来的还是史朝义最不在乎、最看不起的江南军马,孔晟号称大唐文武双全的奇才,江宁郡王,但在史朝义眼里,孔晟不过是一个走了****运意外发迹的黄毛孺子,并不足为虑。
唯一令史朝义有些烦恼的是,他所倚重的孙清竟然在汴州败给了郭子仪,郭子仪引汴河水倒灌汴州,汴州城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孙清仓促率军出逃,死伤无数,败退往滑州。孙清之所以没有退往洛阳与史朝义汇合,主要还是担心史朝义秋后算账,追究他的兵败责任。
汴州对于洛阳和范阳政权的重要性,孙清比谁都清楚。而史朝义的为人,他同样很清楚。丢了汴州,无论他有怎样的理由和借口,都存在史朝义诛杀他一泄心头之恨的可能。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史思明父子范阳政权最终败亡的根本因素。仓促建立政权,内部君臣却是心怀鬼胎,各自都有各自的小算计,一到危难关头,便会离心离德。
安禄山当初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不久后众叛亲离。继承安禄山基业的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而史朝义之后也同样众叛亲离,走上了几乎雷同的悲剧轨道。
驻守在洛阳城楼上的范阳军都面露轻视之色。范阳军之前曾大败唐朝官军,连当世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都败在范阳军手中,何况是一个年轻的江宁郡王孔晟。
孔晟率五万江南山南的乌合之众来攻洛阳,在范阳叛军将士心里,无疑就是一场天大的笑话。
洛阳守军是孔晟兵马的两倍,而战斗力更不可相提并论。至于那些骆悦败给孔晟的消息,很多人并不尽信,认为骆悦兵败必有内情,骆悦至今下落不明,更是让各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范阳军认为,骆悦八成是向大唐朝廷投降了,否则,以骆悦之勇猛、以他麾下一万范阳铁骑彪悍的战斗力,怎么可能在孔晟手下栽了跟头。
包括史朝义在内,大抵是认定骆悦投靠唐朝当了叛徒。因此,在头前两天,史朝义当着伪燕政权的文武大臣的面,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将骆悦骂得体无完肤了。而骆悦的家眷,也都被史朝义下令缉拿下狱。只要确定骆悦归唐,骆悦的家眷势必要被史朝义当场格杀一个不留。
孔晟的联军向洛阳缓缓行进。整个军队,打头的是乌显乌解的步兵营,中间是弓兵营和辎重后勤队,最后才是李彪李虎率领的骑兵营。至于孔晟,则与苏婳、骨云和聂初尘三女,带着骨云的女兵营以及罗勇的亲卫营,行进在队伍的中间部位。
不远处触目所及的是十几辆黑漆漆蒙着毡布的大车,这些大车行进缓慢,每一辆车都由数十名军卒推拉,从它们各自压得极深的车辙上判断,车上一定负载着很重的物件,肯定不是粮草辎重。
除了少数心腹将领之外,大多数联军将士都不知这些大车上装着的是什么神秘物资。即便是聂初尘,也有些莫名狐疑。聂初尘与革木花并辔而驰,革木花好奇的目光时不时从拿十几辆黑色大车上掠过,轻轻道:“将军,这些大车上究竟装着什么沉重的东西,地面都压出一道深沟来,还需要如此人力推拉……”
聂初尘摇摇头:“我也不知。”
聂初尘向前面不远处孔晟与苏婳骨云两女在马上并排前进的背影,眼眸中掠过一丝黯然。虽然她已经率自己的女兵营归入孔晟的联军之中,而孔晟也承诺会给予她们一条光明前程,但经过了这么多事,她发现自己和孔晟之间,已经横亘着一道深深的沟壑,一时间很难填平了。
眼前的孔晟,熟悉又陌生。
物是人非事事休,再次相逢,她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火辣的红衣女侠聂初尘了,而是曾经作为范阳公主的史朝英。纵然她放弃了史朝英这个名字,但她又怎么能完全将心中那些属于范阳和史家的东西全部抹平呢?
看到孔晟与苏婳情投意合的样子,聂初尘心头隐痛。只是她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嫉妒苏婳,与自己相比,苏婳一直坚定不移地留在孔晟身边,忠贞不二。更重要的是,苏婳和骨云都拥有皇帝赐婚的诏命,已经是孔晟合法的妻室。
而自己算什么呢?走投无路投靠孔晟的可怜人?落难人?亦或者是改邪归正的叛贼史思明的遗孤?严格说起来,她连史思明的遗孤都算不上,因为她是连史朝义都不承认的史家女儿。
聂初尘嘴角噙着一丝淡淡的悲哀的苦笑,渐渐垂下头去,悄然抹去了眼角滑落的一颗泪花。
苏婳虽然没有当面问过孔晟,却也猜出这是孔晟最大的底牌,曾经在德清城外用过一次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了。在江宁城外钟山中设立的火器工坊是孔晟最大的机密所在,而前番在京城火器制造作坊铸造出来的相关火炮配件已经通过孔氏商号的秘密渠道暗暗运送到了江南,很快就组装起十几门火炮来。
对于火炮,苏婳很是好奇,她也只是听闻过火炮的威力,并没有当面见识过。而这一次,孔晟显然要用火炮攻城,苏婳心底隐隐有些兴奋。这一路上,孔晟都没有暴露火炮的存在,大抵最后就是为了进攻洛阳所用。
至于骨云,就对火炮更不陌生了。毕竟在灵武城外,在贺兰堡中,孔晟曾经用火炮对付过回纥人,让回纥军马闻风丧胆死伤无数。
其实是不是用火炮进攻洛阳,孔晟也犹豫了很长时间。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将火炮大面积地用在攻打洛阳上,火炮的秘密就很难再保得住,而迫于皇帝的压力,他必须要将火炮技术完完全全地交出去。
但火炮是国之重器,不可能长期作为孔晟个人的震慑性武器,孔晟对此心知肚明。对于洛阳,孔晟再三权衡,知道自己若不使用火炮攻城,发挥最大限度的震慑作用,洛阳城被攻克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交出火炮技术其实在孔晟看来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他不愿意让火炮技术沦为李唐皇室的禁脔,他要让火炮国有化,变成增强大唐国力和军力的国之重器,而不是皇室重器。
这还是有区别的。在此方面,孔晟已经有所安排。
还有一个让孔晟犹豫不绝的问题。洛阳是古都,城内宫殿林立,各种精美建筑都不可轻易毁坏,即便是安史之乱这些年,叛贼占据洛阳,都尽可能地保全了这座古城,孔晟觉得自己若是炮轰洛阳,自己心理上这一关都难过。
但凡事难以两全。两军交战,不可能让洛阳安然无损。而即便他不使用火炮,郭子仪和李光弼为了拿下洛阳,也势必要使用这个时代军队通用的重型器械,比如投石机。范阳军主力都在洛阳,而大唐官军也几乎是精锐尽出,两大主力军队为了争夺洛阳,肯定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洛阳必须要拿下,因为危及到长安的安危和大唐天下的根基。为了消弭隐患,哪怕是彻底毁了洛阳城,恐怕皇帝也是在所不惜。
午后三刻。
孔晟军马在距离洛阳里许处的山坡下安营扎寨。选择在此处扎营是有讲究的,这是杨统的建议。大营西侧是汹涌澎湃的洛水,这阻断了范阳军从西侧进攻的可能性,而背靠大山,山路崎岖难行,也注定了大规模军队难以从后突袭。
五万大军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两个时辰过后,能容纳五万人的庞大营寨就建造完毕,出现在史朝义范阳伪燕君臣的视野之中。一座接着一座的营寨连绵不绝,围绕着山下星罗密布,而营寨中旌旗遮天蔽日,人喊马嘶声战鼓轰鸣声不绝于耳,这让范阳军固然心存轻视,却还是微微有些凝重。
如果按照很多将领的心思,范阳军应该出城一战,靠绝对的战斗力碾压,将孔晟的来犯之敌剿灭击溃在洛阳城外!但史朝义为人阴沉,谨小慎微,他打定了固守洛阳等待范阳河东兵马来援的主意,就回绝了不少将军主动请缨出城与孔晟交战的请求。
杨统等人站在半山腰处凝望着远端的高耸入云的雄伟的洛阳城,感慨万千。昔年游学天下,杨统曾经在洛阳城生活过三年。对于洛阳,他自然是熟悉的紧。在杨统看来,孔晟要靠江南山南这支战斗力并不高的杂牌军,与史朝义的范阳铁骑正面抗衡并拿下洛阳,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对于苏婳和乌显乌解、李彪李虎这些人来说,洛阳城却是熟悉而又亲切。昔日,孔晟率夏邑军横扫河南,以超常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光复东都洛阳,那个时候的孔晟和夏邑军,真的是威震河南,让安禄山和安庆绪手下的叛军闻风丧胆啊!
但当时的洛阳城与现在并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洛阳是史朝义伪燕王朝的都城所在,集聚着范阳军中的精锐大军,号称十万。而孔晟麾下兵马不过五万,这五万人要与两倍于己身的范阳铁骑对抗,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即便是乌显这些心腹将领,也对这一战不抱太大的乐观态度。在乌显看来,孔晟应该兵临城下等待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另外两路大军汇合,尔后集三军之力,围攻洛阳,方才有攻克洛阳的希望。
然而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孔晟显然是打谱独力将洛阳吞下。
杨统向身边的袁晁轻轻道:“孔郡王率军先至洛阳,独力面对洛阳城史朝义麾下十万大军,其实未必是什么好事。大营扎在此处,固然可以防范叛军来袭,但若是城中叛军倾巢而出,正面进攻大营,杨某担心我军还是难以抵挡。”
袁晁沉吟了一下,笑了笑道:“先生不必多虑,袁某深知郡王深谋远虑,既然我等能想通这一节,他怎么可能不知?袁某听闻昔年郡王率军驰骋河南,让安氏叛军闻风丧胆,曾经率先光复洛阳。若不是郡王礼让时为广平王的太子,当时挥师继续北上,应当可以赶在太子之前收复长安,为大唐建立盖世功勋!”
杨统在江宁日久,与乌显这些人朝夕相处,自然也听说过孔晟为了韬光隐晦将收复长安的大功让与李豫的逸闻。只是孔晟的礼让,并没有换来李豫的善意,反而让李豫更加忌惮和猜忌,这导致后来孔晟与李豫水火不容,两个同样性格强悍的人遇到一起,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在皇帝殿前称臣,这本身就是一种宿命的交锋吧。
杨统心里尽管还有几分隐忧,但却绝口不提了。
对于领军作战,他不是太懂。尽管他读了不少兵书战册,但只是纸上谈兵,对自己的弱点,杨统深有自知之明。这是杨统最大的特点,也是得到孔晟器重的根本所在。
三日后。
上午,红日高悬,秋风漫卷。
伪燕皇帝史朝义率伪燕文武大臣在东都洛阳雄壮高大的城楼上眺望着东南方向一直向洛阳绵延而来的旌旗招展中若隐若现的一支军马,面带冷笑。
洛阳城经过历朝历代的加固修整,曾经又是武则天称帝时的京城所在,其城防之坚固、其城池之高深,远非中原其他城池所能比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连长安都很难在城防上与洛阳一较高下。
最近,史朝义收拢河南各地叛军,此刻洛阳城中已经聚集了近十万大军,而且,囤积的粮草辎重也足够范阳军用度一年有余。所以,史朝义并不担心,唐朝官军来攻。只要他能守住洛阳,就代表着河南道依旧属于范阳政权。而待河东范阳军长驱直入,将李光弼所属兵马剿灭之后,再次南下洛阳,两军夹击,不要说区区一个孔晟,就是李唐皇帝倾巢来攻,史朝义也有信心将之一口吞下就地围杀。
况且此番来的还是史朝义最不在乎、最看不起的江南军马,孔晟号称大唐文武双全的奇才,江宁郡王,但在史朝义眼里,孔晟不过是一个走了****运意外发迹的黄毛孺子,并不足为虑。
唯一令史朝义有些烦恼的是,他所倚重的孙清竟然在汴州败给了郭子仪,郭子仪引汴河水倒灌汴州,汴州城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孙清仓促率军出逃,死伤无数,败退往滑州。孙清之所以没有退往洛阳与史朝义汇合,主要还是担心史朝义秋后算账,追究他的兵败责任。
汴州对于洛阳和范阳政权的重要性,孙清比谁都清楚。而史朝义的为人,他同样很清楚。丢了汴州,无论他有怎样的理由和借口,都存在史朝义诛杀他一泄心头之恨的可能。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史思明父子范阳政权最终败亡的根本因素。仓促建立政权,内部君臣却是心怀鬼胎,各自都有各自的小算计,一到危难关头,便会离心离德。
安禄山当初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不久后众叛亲离。继承安禄山基业的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而史朝义之后也同样众叛亲离,走上了几乎雷同的悲剧轨道。
驻守在洛阳城楼上的范阳军都面露轻视之色。范阳军之前曾大败唐朝官军,连当世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都败在范阳军手中,何况是一个年轻的江宁郡王孔晟。
孔晟率五万江南山南的乌合之众来攻洛阳,在范阳叛军将士心里,无疑就是一场天大的笑话。
洛阳守军是孔晟兵马的两倍,而战斗力更不可相提并论。至于那些骆悦败给孔晟的消息,很多人并不尽信,认为骆悦兵败必有内情,骆悦至今下落不明,更是让各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范阳军认为,骆悦八成是向大唐朝廷投降了,否则,以骆悦之勇猛、以他麾下一万范阳铁骑彪悍的战斗力,怎么可能在孔晟手下栽了跟头。
包括史朝义在内,大抵是认定骆悦投靠唐朝当了叛徒。因此,在头前两天,史朝义当着伪燕政权的文武大臣的面,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将骆悦骂得体无完肤了。而骆悦的家眷,也都被史朝义下令缉拿下狱。只要确定骆悦归唐,骆悦的家眷势必要被史朝义当场格杀一个不留。
孔晟的联军向洛阳缓缓行进。整个军队,打头的是乌显乌解的步兵营,中间是弓兵营和辎重后勤队,最后才是李彪李虎率领的骑兵营。至于孔晟,则与苏婳、骨云和聂初尘三女,带着骨云的女兵营以及罗勇的亲卫营,行进在队伍的中间部位。
不远处触目所及的是十几辆黑漆漆蒙着毡布的大车,这些大车行进缓慢,每一辆车都由数十名军卒推拉,从它们各自压得极深的车辙上判断,车上一定负载着很重的物件,肯定不是粮草辎重。
除了少数心腹将领之外,大多数联军将士都不知这些大车上装着的是什么神秘物资。即便是聂初尘,也有些莫名狐疑。聂初尘与革木花并辔而驰,革木花好奇的目光时不时从拿十几辆黑色大车上掠过,轻轻道:“将军,这些大车上究竟装着什么沉重的东西,地面都压出一道深沟来,还需要如此人力推拉……”
聂初尘摇摇头:“我也不知。”
聂初尘向前面不远处孔晟与苏婳骨云两女在马上并排前进的背影,眼眸中掠过一丝黯然。虽然她已经率自己的女兵营归入孔晟的联军之中,而孔晟也承诺会给予她们一条光明前程,但经过了这么多事,她发现自己和孔晟之间,已经横亘着一道深深的沟壑,一时间很难填平了。
眼前的孔晟,熟悉又陌生。
物是人非事事休,再次相逢,她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火辣的红衣女侠聂初尘了,而是曾经作为范阳公主的史朝英。纵然她放弃了史朝英这个名字,但她又怎么能完全将心中那些属于范阳和史家的东西全部抹平呢?
看到孔晟与苏婳情投意合的样子,聂初尘心头隐痛。只是她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嫉妒苏婳,与自己相比,苏婳一直坚定不移地留在孔晟身边,忠贞不二。更重要的是,苏婳和骨云都拥有皇帝赐婚的诏命,已经是孔晟合法的妻室。
而自己算什么呢?走投无路投靠孔晟的可怜人?落难人?亦或者是改邪归正的叛贼史思明的遗孤?严格说起来,她连史思明的遗孤都算不上,因为她是连史朝义都不承认的史家女儿。
聂初尘嘴角噙着一丝淡淡的悲哀的苦笑,渐渐垂下头去,悄然抹去了眼角滑落的一颗泪花。
苏婳虽然没有当面问过孔晟,却也猜出这是孔晟最大的底牌,曾经在德清城外用过一次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了。在江宁城外钟山中设立的火器工坊是孔晟最大的机密所在,而前番在京城火器制造作坊铸造出来的相关火炮配件已经通过孔氏商号的秘密渠道暗暗运送到了江南,很快就组装起十几门火炮来。
对于火炮,苏婳很是好奇,她也只是听闻过火炮的威力,并没有当面见识过。而这一次,孔晟显然要用火炮攻城,苏婳心底隐隐有些兴奋。这一路上,孔晟都没有暴露火炮的存在,大抵最后就是为了进攻洛阳所用。
至于骨云,就对火炮更不陌生了。毕竟在灵武城外,在贺兰堡中,孔晟曾经用火炮对付过回纥人,让回纥军马闻风丧胆死伤无数。
其实是不是用火炮进攻洛阳,孔晟也犹豫了很长时间。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将火炮大面积地用在攻打洛阳上,火炮的秘密就很难再保得住,而迫于皇帝的压力,他必须要将火炮技术完完全全地交出去。
但火炮是国之重器,不可能长期作为孔晟个人的震慑性武器,孔晟对此心知肚明。对于洛阳,孔晟再三权衡,知道自己若不使用火炮攻城,发挥最大限度的震慑作用,洛阳城被攻克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交出火炮技术其实在孔晟看来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他不愿意让火炮技术沦为李唐皇室的禁脔,他要让火炮国有化,变成增强大唐国力和军力的国之重器,而不是皇室重器。
这还是有区别的。在此方面,孔晟已经有所安排。
还有一个让孔晟犹豫不绝的问题。洛阳是古都,城内宫殿林立,各种精美建筑都不可轻易毁坏,即便是安史之乱这些年,叛贼占据洛阳,都尽可能地保全了这座古城,孔晟觉得自己若是炮轰洛阳,自己心理上这一关都难过。
但凡事难以两全。两军交战,不可能让洛阳安然无损。而即便他不使用火炮,郭子仪和李光弼为了拿下洛阳,也势必要使用这个时代军队通用的重型器械,比如投石机。范阳军主力都在洛阳,而大唐官军也几乎是精锐尽出,两大主力军队为了争夺洛阳,肯定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洛阳必须要拿下,因为危及到长安的安危和大唐天下的根基。为了消弭隐患,哪怕是彻底毁了洛阳城,恐怕皇帝也是在所不惜。
午后三刻。
孔晟军马在距离洛阳里许处的山坡下安营扎寨。选择在此处扎营是有讲究的,这是杨统的建议。大营西侧是汹涌澎湃的洛水,这阻断了范阳军从西侧进攻的可能性,而背靠大山,山路崎岖难行,也注定了大规模军队难以从后突袭。
五万大军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两个时辰过后,能容纳五万人的庞大营寨就建造完毕,出现在史朝义范阳伪燕君臣的视野之中。一座接着一座的营寨连绵不绝,围绕着山下星罗密布,而营寨中旌旗遮天蔽日,人喊马嘶声战鼓轰鸣声不绝于耳,这让范阳军固然心存轻视,却还是微微有些凝重。
如果按照很多将领的心思,范阳军应该出城一战,靠绝对的战斗力碾压,将孔晟的来犯之敌剿灭击溃在洛阳城外!但史朝义为人阴沉,谨小慎微,他打定了固守洛阳等待范阳河东兵马来援的主意,就回绝了不少将军主动请缨出城与孔晟交战的请求。
杨统等人站在半山腰处凝望着远端的高耸入云的雄伟的洛阳城,感慨万千。昔年游学天下,杨统曾经在洛阳城生活过三年。对于洛阳,他自然是熟悉的紧。在杨统看来,孔晟要靠江南山南这支战斗力并不高的杂牌军,与史朝义的范阳铁骑正面抗衡并拿下洛阳,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对于苏婳和乌显乌解、李彪李虎这些人来说,洛阳城却是熟悉而又亲切。昔日,孔晟率夏邑军横扫河南,以超常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光复东都洛阳,那个时候的孔晟和夏邑军,真的是威震河南,让安禄山和安庆绪手下的叛军闻风丧胆啊!
但当时的洛阳城与现在并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洛阳是史朝义伪燕王朝的都城所在,集聚着范阳军中的精锐大军,号称十万。而孔晟麾下兵马不过五万,这五万人要与两倍于己身的范阳铁骑对抗,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即便是乌显这些心腹将领,也对这一战不抱太大的乐观态度。在乌显看来,孔晟应该兵临城下等待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另外两路大军汇合,尔后集三军之力,围攻洛阳,方才有攻克洛阳的希望。
然而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孔晟显然是打谱独力将洛阳吞下。
杨统向身边的袁晁轻轻道:“孔郡王率军先至洛阳,独力面对洛阳城史朝义麾下十万大军,其实未必是什么好事。大营扎在此处,固然可以防范叛军来袭,但若是城中叛军倾巢而出,正面进攻大营,杨某担心我军还是难以抵挡。”
袁晁沉吟了一下,笑了笑道:“先生不必多虑,袁某深知郡王深谋远虑,既然我等能想通这一节,他怎么可能不知?袁某听闻昔年郡王率军驰骋河南,让安氏叛军闻风丧胆,曾经率先光复洛阳。若不是郡王礼让时为广平王的太子,当时挥师继续北上,应当可以赶在太子之前收复长安,为大唐建立盖世功勋!”
杨统在江宁日久,与乌显这些人朝夕相处,自然也听说过孔晟为了韬光隐晦将收复长安的大功让与李豫的逸闻。只是孔晟的礼让,并没有换来李豫的善意,反而让李豫更加忌惮和猜忌,这导致后来孔晟与李豫水火不容,两个同样性格强悍的人遇到一起,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在皇帝殿前称臣,这本身就是一种宿命的交锋吧。
杨统心里尽管还有几分隐忧,但却绝口不提了。
对于领军作战,他不是太懂。尽管他读了不少兵书战册,但只是纸上谈兵,对自己的弱点,杨统深有自知之明。这是杨统最大的特点,也是得到孔晟器重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