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在线阅读 -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1)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1)

    一,楔子

    于远明没有想到,水居然是改变他命运走向的载体。

    那天在于家开的餐馆里,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早就认识的陈斌,另一个不认识的青年男子,整体看起来很精神。

    陈斌比于远明小一岁,长期在外面混好像也没混个名堂出来。但是现在在城里开了个音像店,每天把流行音乐放得咚咚响,很有感觉。每次去玩,都可以免费打望那些来买碟子的妹儿。特别是夏天,穿得清凉的妹儿在弯腰的时候,不小心露出的后背,前胸都是于远明几爷子眼神扫射的重点。

    陈斌还有一个兄弟,比于远明小三岁,和于远明兄弟是同学。也经常在店里,聊些sao龙门阵,也梦想着找大钱,挣脱这苦闷而无趣的生活。

    一开始于远明还不理解陈斌为啥不开心。后来才从门口摆福利彩票的邓洁那里知道了原委。

    这个音像店也不是陈斌的。是陈斌女朋友的,陈斌也就是经营管理,经济大权还是在女朋友那里。当然年纪轻轻就可以拿几万块钱出来租门面,进货开店还是有些实力。邓洁是一个有些八卦的粗俗妇女,有一次趁陈斌不在的时候不屑地说:日妈哪有啥子实力,不出来卖,有锤子个钱?于远明开始还没懂,后来见过一次陈斌女朋友才明白了。

    那天陈斌女朋友来看店里的生意,于远明正好也在。看见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进来,穿的超短裙,上面是吊带装。眼影浓得化不开。他正准备说妹儿随便看,结果陈斌先他开口:老婆,来了!

    这女子就是陈斌的女朋友,当时已经同居在对面的居民楼里一段时间了。名字于远明也没记住。听她说话好像不是本地口音,但是凶巴巴的把陈斌骂了一顿。后来就走了,也没和于远明说一句话。好像看都没看于远明一眼。

    后来的后来,于远明知道了软饭的含义。才理解了陈斌不愿意继续守店,要出来做保险的决心。

    其实陈斌出来做保险也是偶然。

    那天店里来了一个男人,穿的是一套西装,系的领带配的衬衫都很得体,头发和皮鞋一样光亮,手里还提着一个密码箱。他随意看了几张碟片,无意中问生意如何,平常关店以后有哪些爱好。

    陈斌本来也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对于来的顾客还是很客气。一看这人颇讲究,回答问题也就比较积极。不过就是几句,两个人聊得很投机。那个男子掏出一张名片,原来是保险公司的什么主任。就住在附近。公司也在对面楼上,叫万家保险。

    一来二去的,这个叫王承宽的保险主任成了陈斌店里的常客。说是常客也不准确,因为他基本不买东西,就是来闲聊。有意无意打听陈斌的想法。他有一种能力让陈斌很佩服,就是和每个人都搞得好关系。门口摆福利彩票的邓洁,大家都不太喜欢她。又肥又丑还爱嚼舌头,仗着自己是民政局的关系平常和陈斌他们打交道很有优越感。话说回来,真有硬得很的关系,也不会出来摆摊摊。但是这个王承宽和邓洁也不认识,第一次来就搭上了关系。一声邓姐,一句你一看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所以卖福利彩票是天经地义。漂亮帅哥的恭维让邓姐高兴坏了。隔壁是一个卖观赏鱼的门店,老板和老板娘正在扯皮。王承宽居然能够让他俩吵架中止,还都不讨厌他。有一次陈斌就问王承宽:王哥,你是在哪里学的这些能力?我真的觉得好佩服你!王承宽微微一笑:很简单。你跟着我,去保险公司工作三个月,保证让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这个能力也一定能够学会。

    就这样,陈斌开始兼职做保险。那是在1998年的9月。

    说起容易,做了才知道艰难。

    陈斌进去了两个月没签到几张单子,反而让女朋友大发雷霆,说他不务正业。

    王承宽还经常带他出去拜访客户,用行话说叫展业。

    陈斌有些内向,不太会说。像王承宽那种自来熟,见面熟的能力,他试了几次也学不会。

    后来回老家,路过于远明家的餐馆。他突然想起,于远明的mama四十好几,应该也是一个优质的准客户哦!

    但是怎么去开口?这个一个难题。

    于是,向他的师父王承宽求救,王承宽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陪同展业了。今后要学会自己独立作业。

    2,

    陈斌带着师父王承宽来到于远明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两点了。

    这个时间正是餐馆相对空闲的时间。

    这也是王承宽给陈斌交代的最佳拜访时间。当然是特指餐饮业。

    进得门来,陈斌和于远明随便聊了几句,介绍了师父王承宽。

    王承宽很会察言观色,一会儿问生意,一会儿赞美。

    哎呀,你们这个店好啊,我最想有这样一个店了。

    哎呀,阿姨好能干啊!

    你们人缘好,生意才会好。说明人品很重要!

    每句话都像是裹了蜜一样,让人舒服地接受并且欲罢不能。

    于远明倒是不客气,看到他们手里拿了一瓶纯净水。好心地说今后不要买这种水。喝了不好!

    王承宽很惊讶,问:小伙子,你这个说法我还听到过。这个纯净水是名牌产品哦!

    其实在十月后,很少有人买纯净水喝,都是喝热水居多。但那天恰好王承宽在外面小商店买了一瓶哈哈牌纯净水,三块钱。台湾一个优质偶像代言,拿在手里很有时髦的感觉!

    于远明说:这个纯净水是城市里的自来水生产的,依靠机器的净化而来。本身去除了杂质,但是也去除了有益的养分。如果长期饮用,对身体的免疫力是一种伤害。不信你看看这个标牌上的厂址,就在离龙城不远的一个地方。

    这种说法其实是于远明在书上看来的。

    王承宽听了以后,拿着纯净水瓶子看了看,不禁大为高兴:你这样一说,我明白了。那什么水最好呢?

    于远明继续卖弄:一般最好的水是有水源地的矿泉水。比如龙城自己出的甘家坝矿泉水或者省城出的青玉山矿泉水,都很好。差一点的是浙江千岛湖出的农夫山泉,天然水,不含矿物质。但是也干净又有营养。实在不行就喝白开水,也比纯净水要好。

    这下,王承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了:确实长知识啊!小伙子很有学问啊!

    于远明笑了:没有没有。只是喜欢看这些资料。

    王承宽进一步询问:你平时很喜欢看书吗?

    于远明mama这个时候回答:就是啊,我家的娃娃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看书。他看的书比很多大学生都多嘛!

    于远明急忙转头制止mama:妈,你莫吹牛。我看这些书哪里有大学生多嘛?

    王承宽又问了些问题,好多岁啊,结婚没有啊,原来干过什么工作啊!

    其实于远明的情况,陈斌都知道。于是三个人一起聊了起来。包括原来在省城一起吃盒饭,一起从珊瑚坝走回谢家坪的事情都摆谈了。

    聊了一个多小时,王承宽突然问于远明一个问题:你愿意一辈子就在这里开餐馆吗?

    于远明回答:那还能做什么?

    王承宽说:我看你很有学问,可以到我们万家保险公司来试试。你这么优秀一个小伙子,一辈子在这里炒菜煮饭,好可惜哦!

    配合着这句话,王承宽的表情真的很惋惜!

    这句话,瞬间击中了于远明的心。只不过当时他还不知道这句话里面的套路。

    于远明顿了一下:我也不懂保险啊!怎么做?

    王承宽说:没关系,你可以学啊!你看陈斌,才来了两个月,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你考虑一下,可以先来看看。

    我们今天就先走了。

    于远明:好吧,我考虑一下。

    3,

    1997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是香港回归,万众瞩目,举国欢腾。看到查尔斯王子和国家领导人****的握手,看到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国旗,和很多中国人一样,观看电视直播的于远明落下了guntang的泪水。百年屈辱,一朝荡平。

    另一个大事就是重庆市从四川独立出来,成为中央直辖市。原来的民间传闻终于在1997年成为了事实。三峡工程也上马了,于远明所在的江南省由于地理优势,也占有了先机。

    这个消息最早给于远明带来的却是一个同学的讽刺。

    那是在九十年代的前几年,具体时间也记不住了。于远明有一次很兴奋地告诉同学杨三:

    杨三,你知道不?重庆要直辖了!

    杨三扭过头问:

    你是从哪儿听说的?

    杨三这样反问是有原因的。他哥哥杨老大是县里的干部,招生办主任。据说和县高官关系很好,他都没听说。于远明倒是知道了,杨三有些不屑。

    于远明说:

    你不管,我是听到一个人说的。说中央正在讨论。到底是成立三峡省还是重庆直辖市,还没定。

    杨三继续不屑:哪有什么?就算是直辖了,对你有什么好处?

    于远明可不这样觉得:

    那至少重庆就提一级了噻,和四川平起平坐了。我们江南省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了。

    杨三接下来的话就难听了,让于远明心里几天都不舒服:

    哦,重庆成为三峡省,我们江南省升一级,龙城成为市,日妈我们这个桃花镇就成为桃花县,陈集村就成为陈集镇,你成为于远明大队?

    一番话堵得于远明怔了半天。

    在重庆直辖以后,中央给了重庆很多优惠政策。所以那几年的重庆媒体上是生机勃勃,一片欢腾。

    但是在隔壁江南省的龙城县,好像也没有什么变化。

    在龙城的城郊桃花镇,还是与原来一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房子也是破旧,商业也不发达。

    于远明心想,杨三说得对。

    隔壁直辖不直辖和我们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唉,我还是做我的饭菜吧!

    于远明家在桃花镇的边缘开了一家餐馆。这种位置的馆子,主要的顾客都是到镇上或城里卖菜,卖农产品的过路农民。饿了吃碗面条,米粉。渴了找杯免费的开水喝。也有些人会点上一碟油酥花生米或豆腐干,打二两老白干喝一顿。能够炒个菜,切几两猪头rou来下酒的就算这个店里比较阔绰的客人了。

    于远明家本不是桃花镇的人,他的家乡在离镇上有五里地的高脚村。那是桃花镇最穷的一个村子了,顺着山脊往上走,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几个自然村落。中间还是有一个宽大的石坝,由于原来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堆过大量的煤炭,所以叫煤炭石塔。于家就在这个石坝边上,中间隔了一块水田。他家门口栽了几棵洋槐树,土墙房子旁边有两窝竹子,一窝水竹一窝楠竹。

    于远明的爸爸在桃花镇农机修理厂上班,大家羡慕吃公家饭的工人。mama就在家种田挖土,cao持家务,喂鸡喂猪的。这种家庭结构是很受人羡慕的,俗话说一工一农,辈子不穷嘛!

    其实于家是光有架子,并没有什么钱。

    一方面种田没有什么收入。另一方面于父的工资本身不高,剩余部分都用于交朋结友了。于远明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爸爸给老师说学费欠一段时间的事情。

    如果没有那次厂房拆迁,于远明也许一辈子就在高脚村生活了。

    于远明的爸爸叫于洪生,在桃花镇农机修理厂算老工人了。孤儿出身的他在六十年代就来到这家号称地方国营的厂子上班,车床磨床都是一把好手。技术好,为人也喜乐随和,所以人缘不错。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天两顿酒是免不了的。闲暇之余,还会钓鱼。下班了,在家门口摆一张小方桌,一把躺椅。桌上两个小菜,偶尔就会是油煎的小鱼,再加一杯白酒,一杯下关沱茶。这就是一个充满幸福的黄昏了。

    于远明的mama倒不是高脚村的人,她本是陈集村的姑娘。因为和老于是同学,顺理成章地和他结了婚。几十年后还在和于远明念叨:你爸爸一个是有个正式单位,二是人还是有模有样的。说来也是,于家虽然不富有。但是基因不错,老于和于远明两弟兄都长得周周正正的。个子不高,五官端正,皮肤尤其好。

    于远明弟弟叫志明,比远明小三岁。那个时候也在家里待着,两弟兄虽然一起长大,但性情迥异,爱好不同。于远明从小爱看书,受文学作品影响多;武侠英雄,飘逸侠女,行走江湖无拘无束;徐文长郑板桥怪诞多才,嵇康阮籍奇言怪形等等。后来是琼瑶式的爱情给了他太多的情感启蒙。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东西形成了他的性格特质。弟弟于志明不爱读书,也不学老于喝酒。但是车床上还学的有模有样,也学老于钓鱼。家里的餐馆于远明倒是做得愉快,虽然是家常菜,也做得有趣。只是内心深处不喜欢那些油盐酱醋和煤炭渣滓。

    农村的孩子有几个出路,成绩好的考大学,跃出农门当干部当工人看自我造化。吃得苦的学手艺,泥瓦工,木匠,钢筋工,理发,补皮鞋,裁缝,杀猪匠都可以。总之需要先吃苦后出师。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当兵,当时流行一句话: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时兵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第一,不知道当年的兵到哪里,当什么兵。只是认为肯定比农村好。第二,不知道当地有多少名额。从龙城到桃花镇,不知道还有多少?第三,桃花镇各个关系也多,镇上的,村上的,有关系的都在想办法。武装部马部长那段时间可是大家极力巴结的对象。用农村话说那硬是瘸子的屁股--翘得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