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126章 大政殿上

第126章 大政殿上

    崇祯花费了半天的口舌让宋应星接受了,研发机器取代人工,降低成本,会扩张瓷器的销售市场,从而会扩大而不是缩减陶工的规模。

    宋应星虽然对此只是半信半疑,但已经不是刚刚听闻时那般消极的态度了。

    随后,朱由检便继续说道:“这第二个要求就是,之前景德镇开办御器厂,烧制陶瓷以供宫中所需,而最近这些年又改成了官搭民烧,解决宫内的用瓷问题。

    朕觉得这两种方式对景德镇的陶工来说,都是弊大于利,所以朕希望能够对此加以改良。

    宫内太监派驻地方,以官方的名义采买陶瓷,最后总是会出现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去压榨陶工,从而造成了陶工和采办太监之间的矛盾。

    所以朕打算改一改,不再给予采办太监以宫内的名义,而是成立大明皇家陶瓷公司,以市场价格进行采购。

    宫内只给出质量要求和器形花纹,然后有资格、有能力、有规模的窑厂进行投标定价。

    对于这些能够参与投标的窑厂,朕会赐以皇家陶瓷指定生产厂家的名义,并准许他们不受限制的烧制任何器形花纹色彩的陶瓷,且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使他们的生产规模不小于30万件。”

    皇帝提出的对景德镇采购瓷器方式的改变,让宋应星大为振奋。这无疑让景德镇的陶工减少了许多负担,毕竟以往宫内的陶瓷烧制费用,都是从当地的民众身上收取的。

    宫内所需的陶瓷,除了一部分日常用瓷之外,还会烧制一些转供皇帝或是大太监们赏玩的器具,这些器具都具有特殊的要求,往往失败数次才能成功一次,而烧制失败的费用,督陶太监可不会出。

    在这种状况下,替宫内烧制御瓷就成为了一种苛政,仅仅是取消这种官方采购瓷器的方式,宋应星都觉得这趟景德镇之行是大有可为的了。

    对于皇帝的两个要求,宋应星都应承了下来,之后他同崇祯商谈了一些,如何管理景德镇外来游民和当地治安的事情,便结束了这次陛见。

    四月二十九日,沈阳大政殿上,满蒙亲贵们听着阿敏讲述关于同大明和谈的进展。

    和一脸神情木然的代善相邻而坐的黄台吉,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冷峻表情。

    今日的朝会从一开始就脱离了他的掌控,这对于坐上大汗快一年多的黄台吉来说,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了。

    阿敏同往日朝会一样,要向众人汇报他负责的同明使和谈的进程时,却突然提出,后金同大明和谈乃是决定后金国未来国策的大事,不管是战是和,都是主子们决定的事,和奴才们无关,因此应当让作为奴才的汉官们退出朝堂。

    对于阿敏的无脑之举,黄台吉自然是嗤之以鼻,他等着代善出来反驳一句,自己就把阿敏的荒唐提议给否决了。

    然而往日在朝会上同阿敏争锋相对的代善,今天却好像神游天外,对于阿敏的说法并没有做声。

    阿敏虽然征朝回来后实力大损,但毕竟还是四大贝勒之一,也是八旗的旗主。在朝堂上能够当面反驳他的人也就是那么几个,代善不出面,一般人哪敢出这个风头。

    且阿敏今天提出的提议在黄台吉看来很荒唐,但是对于不少满蒙贵族而言,却是说中了他们的心扉。

    黄台吉继任大汗之位后,废除了天命汗对于汉人的许多歧视政策,从而依靠汉人恢复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让后金国的国力迅速恢复提高了。

    但是这种提高汉人地位的政策,是以损害女真贵族的权益为代价的。只不过努尔哈赤去世之后,这些女真贵族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三面受敌的后金国究竟能不能存在下去也成了疑问。

    在生存的压力下,这些女真贵族们不得不屈服于,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办法的黄台吉,默认了他对于后金国内提高汉人地位的政策。

    但是到了今天,朝鲜臣服,蒙古察哈尔部西迁,明国又派来了求和使者,后金国的前途看似光明无限,再无被灭国的威胁了,不少女真贵族们就开始想要索回,他们对于汉人奴隶财产的处置权了。

    看着代善和大汗不出声,女真亲贵们自然就开始慢慢出声支持其阿敏的主张来了,而汉官们一个个都如鹌鹑似的低头不语,唯恐引起了这些主子们的注意。

    黄台吉不得已,只好目视代善之子,领镶红旗旗主岳托。迫于黄台吉的压力,岳托不得不站出来反对了阿敏让汉官退出朝堂的主张。

    然而刚刚一直沉默的代善,却诡异的出声训斥了自己的儿子,让岳托不得不退了下去。

    代善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让原本还在观望的满蒙贵族也站了出来,支持了阿敏的主张。

    黄台吉注意到多尔衮兄弟一言不发,似乎打定了主意要看好戏了。黄台吉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同代善正面冲突,他不得不选择了妥协,让大政殿内的汉官都退了出去。

    而阿敏意外的获得了一次顺利,把汉官赶出了朝堂之后,阿敏并没有如同往日一般,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反而收敛了傲气,开始汇报自己的和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