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407章 京西铁路复线计划

第407章 京西铁路复线计划

    许心素刚刚离开,徐省声便带着一大包内府工部局的资料向崇祯汇报了。请大家搜索看最全!的小说!经过了这一年来的发展,内府名下的工坊和思院名下的各机器制作研究所,都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纺织业、蔗糖业、采矿业、煤铁联合体、水泥、制砖、玻璃制造业,加造船、钟表、马车、纺织机器、齿轮切削等零部件加工制造业。光是内府名下的这些工坊,拥有的产业工人已经超过了15万人。

    而以这些还不包括,从京营、卫所兵转化而来的建筑工人,还有盐丁转化的盐业工人,及渔业工人。

    这些工人去年创造的平均产值是125元,也是说,光是以产业创造了近1900万元的财富。虽然这个数字同大明的农业产值相,看起来不值一提。

    但是对于宫内原来的二十四监组成的内廷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天数字了。往日这些宫太监被皇帝派出到地方敛财,算是搞的天怒人怨,一年也不会超过4、500万两的收入。这些收入送回宫内时,最多也剩下了一半。

    而且为了收取这些税款,内廷还成为了天下士绅百姓的仇敌,闹腾的厉害的税监,基本没有得到善终的。

    虽说宫内太监们同外朝相,算是最为效忠皇帝的存在,但是他们也是人,除了极个别的存在,大多数人还是会有普通人应有的情感。你不能够指望一群明知道没有未来的人,为大明王朝的江山永固做出牺牲。

    如果有一口安稳饭吃,谁又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博取几年的人前风光,同外朝的官相,宫内的首领太监能够善终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只不过以前是没有办法可想,如果不拿出性命来博皇帝的赏识,算是在宫内也一样吃不到一口安乐饭。所以一旦得到了出宫办事的机会,这些太监们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想要在一次办差捞取足够的金钱,好为以后出宫办事打下基础。

    在这种急功好利的情绪指引下,把好事办成坏事也是民间百姓对于这些太监们的主要印象了。有了这些太监们固泽而鱼的手段,地方士绅清流才有煽动民意,反对官出宫监督地方官员的基础。

    而现在不同了,宫投资开办的这些产业,只要好好经营下去,起指着富室的宅邸挖矿勒索,不仅安稳而且收益也高。而且,这些产业的存在,也让没有退路的首领太监们看到了出路。

    在崇祯对宫内太监、宫女的分流思想下,除了一大部分底层的太监宫女被遣散安置到了各产业内。还有一些颇有钱财的首领、管事太监,也借着这个机会急流勇退,或是弄了一个分管的事务,或是依附这些产业自己开设商铺去了。

    这也是,在这一年内宫内人员裁减到7700多人,但是宫反对的阻力却不大的缘故。连万历皇帝、泰昌皇帝遗留下来的一些不重要的妃嫔,也在崇祯的默许下,移到了宫外安置。

    在这种大刀阔斧的缩编下,宫内今年的支出已经不及往年的一半,但是存留下来的下层太监、宫女们的待遇,反而有了小幅的升。而这也是,为什么内廷的改革能够不断的推行下去的根本原因。

    而在表面,这种变革不过是按照一朝天子一朝内臣的潜规则,对宫内24监组成的内廷旧格局进行清洗替换的新方式。只不过崇祯没有选择以往帝位交替的平稳方式,而是对内廷采取了不信任的全面清洗变革而已。

    对于连续两任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崇祯在私下发表过某些不负责任的猜测。因此不管是内廷还是外朝,都不敢明目张胆的阻扰崇祯对内廷的变革清洗。毕竟大家都不愿意成为崇祯的怀疑对象,这种事情沾一点皮毛都有可能身死族灭,他们显然还没有达到牺牲小我,成全众人的精神。

    对宫内24监的清洗、人事调整的差不多了,朱由检便开始把目光放在了如何提高内廷的行政效率面。除了某些情报了解和产业控制,他并不打算按照以往的惯例,让内廷成为对外朝官集团的掣肘机构。

    从成祖建立内廷的框架开始,历代皇帝不停的增加内廷的权力,试图用来平衡权力越来越大的外朝官集团。但是这种基于权力斗争的平衡理念,在实际cao作根本没有办法达到权力平衡的作用。

    到了后期,内廷和内阁的部分官员相互勾结,完全控制了朝政,证明了这套权力平衡方式并不可靠。

    归根结底在于,内廷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本人,而外朝同样需要得到皇帝的支持,才能运转良好。让内廷去牵制外朝,无疑是用自己的左手攻击自己的右手,除了浪费行政效率,还造成了皇权和士绅阶层的对立,从而直接削弱了皇权的统治基础。

    内廷和外朝斗争的越是激烈,皇权也越是衰微。天启时代,魏忠贤同外朝部分官勾结,从而让内廷彻底凌驾于外朝之,在表面是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但实际,控制了京城的阉党,完全失去了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持,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士绅官僚。地方税赋的拖欠和拒缴,便是这一矛盾激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