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675章 瞒天过海

第675章 瞒天过海

    虽然崇祯这次前往迁安想要瞒过东路军的将领们,但他可没想过要连王在晋也一起瞒过自己到来的消息。dt

    王在晋虽然算得是大明官少有的能做事的人,但是依然没有亲临前线的勇气,即便是迁安到马兰庄只有半日路程,他也依然坐镇于迁安没有动弹,即便是前线将领现在吵作了一团,他也只是让王之臣前往了马兰庄进行调停。

    也正因为看到了官们的胆怯,祖大寿等辽东将领才觉得在满桂失败之后,朝廷只能依靠于他们抵挡住后金军队向山海关方向的进攻,所以他们才敢于包庇吴襄而不肯作出让步。

    对于王在晋的行为,朱由检也只能视而不见,毕竟这位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军队统帅。能够让他待在山海关一年多以整顿关外明军的编制已经很不错了,再要强求他战场,无疑有些吹毛求疵了。

    更何况并不是随便一个官拉出来,可以成为于谦和胡宗宪的。从某种程度来说,王在晋没有跑到马兰庄去,也许是避免了最坏的一种状况的发生。

    对于皇帝隐瞒身份的到来,王在晋确实感到非常惊讶,第一眼看到崇祯时,他还试图劝说皇帝返回蓟州去。在他看来,即便是让后金军队打倒山海关下,也不会崇祯的安危更为重要。

    前者不过是一个局部失利问题,以大明的体量,这种失败最多只能算是伤到了手足。但是作为大明臣民一致效忠的对象,崇祯如果在前线出了问题的话,以现在崇祯身后尚未有继承人的局面,很容易会变成一场内乱。

    外有后金、察哈尔这样的外患,大明内部再来一场皇位争夺战,那么也许大明王朝还真要遇到不忍言之事了。是以王在晋坚决反对崇祯留在迁安,甚至还要往更前方的马兰庄去。

    无法说服王在晋的崇祯,最后不得不向王在晋透露了,他前往迁安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督战,而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整顿辽东军,避免这只边军脱离朝廷的控制。

    崇祯还向王在晋表示,如果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命令,那么自己会解除王在晋第三战区司令官的职位,让他返回京城组织京城的防御工作去。

    王在晋这才意识到,在大本营的体制下,他这个兵部尚书居然无法对皇帝的命令提出质疑。他自然不会让崇祯解除自己的职位,然后派人把他押回京城去,那样的话他的名声真算是毁了。

    在崇祯蛮不讲理的作风下,王在晋选择了妥协,表示愿意服从于皇帝的安排。不过他很快便写了一封书信向留守京城的内阁汇报了皇帝的行踪,希望内阁可以派出人员来把崇祯劝离前线。

    不过王在晋也很清楚,他这封书信的作用几近于无,等到内阁收到消息,再讨论出一个方案来,天知道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跟在皇帝身边寸步不离,避免出现最坏的局面。

    28日下午,一直坐在迁安城内没有动作的兵部尚书王在晋突然启程赶往了马兰庄。王之臣带着祖大寿、张春等辽东将领前来拜见了王在晋,胸腹遭受重创但死活不肯撤往迁安的满桂,则被亲卫抬着前来见了王在晋。

    逃回马兰庄后一直气愤不已的满桂,在被王在晋单独接见之后,从大帐内抬出后的他,脸色却舒缓了不少。

    祖大寿等将领原本已经准备好,在王在晋面前继续同满桂、张春一系的将领们争吵下去,总要让这位兵部尚书忘记北面的后金军队的存在,陷在三屯营败仗的官司内不能自拔才是最好的。

    如果说此前听到石门之战胜利消息时,这些辽东将领们还想着要争一争功劳,好证明他们每年耗费的数百万辽饷,并不是白拿的。他们当时以为这趟后金出兵使用的军队多是蒙古人,因此战斗力差的连京营改编的新军都打不过。

    不过当满桂统帅的三个营一头撞晕在三屯营城下,又从吴襄口得知埋伏满桂军队的是真女真鞑子的军队后,这些将领们顿时失去了继续进攻的欲望。连祖家最能打的两人祖大弼和祖宽,在亲眼看到进攻五重安的后金鞑子飘扬的真女真鞑子的旗帜后,都失去了此前拼命向前进军的劲头。

    不过让祖大寿感到意外的是,这次他们不管怎么争吵,坐在帅案之后的王在晋也没有露出恼怒的神情,硬生生的听着他们在自己面前吵了两日。

    十一月三十日下午,近卫第一师除炮兵团外都已经抵达了马兰庄外,随近卫第一师抵达马兰庄的,还有从永平等地抽调来的两营辽东军,加原先驻扎在马兰庄的五营人马,和前方败退下来的一营多将士,马兰庄的明军兵力再次突破了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