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文社和学会
乾清宫书房内,朱由检看着放在面前的军衔评定表格思考了许久,终于取过了一边的铅笔在表格的最前方写了孙承宗的名字,然后在名字的后面注明了元帅两字。 朱由检随即合了这份授衔名单,然后交给了王承恩说道:“把这份名单交给内阁审议批准,告诉他们,元帅这个军衔的意思是,在朕无法命令军队的紧急时刻,孙先生可以以元帅的名义统领大明的所有军队,不必经过内阁的准许,直到朕能够重新执政为止。另外再告诉他们,为了保证元帅的独立地位,朕决定不对元帅授予任何爵位。” 王承恩却不敢接过崇祯递过来的名单,他有些不安的说道:“陛下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太祖昔日可是说过,后世不可再封都元帅一职,有敢册封者即为国贼,天下共讨之。” 朱由检对他笑了笑说道:“朕册封的是元帅,又不是都元帅,而且又没有另外设立都元帅府,哪里违背了太祖的遗训呢? 更何况,太祖昔日定下的规矩,不是早破坏的差不多了么。难道还差朕这一桩么?去把它交给内阁,让他们尽快审议通过,也免得那些有心人再继续兴风作浪。 另外,和朝鲜使节的条约已经商议的怎么样了?” 看到崇祯已经下了决心,王承恩便不得不接过了皇帝手的名单,低着头向书房外走去了。他心里只能自我安慰自己的想到,好歹孙承宗的人品还是让人放心的,况且元帅不是世爵,倒也不必担心日后有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现,最重要的是这位孙先生也快七十的人了,倒也没几年可以把持这份权力了。 在王承恩无可奈何的去内阁传达崇祯的意思时,吕琦正对着皇帝说道:“关于自由贸易的条,朝鲜使节基本都已经应承下来了。 但是那位沈器远坚决不答应,我国可以在朝鲜境内勘探、开矿的权力,还有在朝鲜王国发行纸币的权力。这位沈使被逼的急了,便声称宁愿一死,也不愿签这个字。我方参与谈判的人员怕真弄出不好收拾的事情,便只能缓和下来了。”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朝鲜虽是小邦,但也还是有一二个硬骨头的。不过沈器远如此强硬,那个副使兼通译叫具适河的,他怎么说?” 吕琦便回道:“这位具副使倒是挺好说话,他虽然也是两班出身,但是母亲不过是个小妾,如果不是这趟出使急需一名熟悉我国话语的通译,他也选不现在这个位置。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这趟差事完成之后,返回国内最多也是被赏赐一个小官,丢到某个穷乡僻壤去自生自灭,对他的人生不会有什么变化。 因此,这位具副使倒是很愿意为我大明效劳,但是因为他的出身,他在使团内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即便是答应了我们什么,也没有任何用处,沈器远是不会听从他的建议的。算强行让他签了字,沈器远回国之后也会推翻掉这份条约,因为朝鲜国下只会听从沈器远的建议。” 朱由检想了一会,便轻松的说道:“那将沈器远留在大明好了,同总理衙门商议一下,然后让礼部通知朝鲜使团。 说朝鲜和大明之间往来不便,作为我大明海外排行第一的藩国,朕希望能够时时和朝鲜国进行沟通,以维护宗藩之情谊。因此,朕决定两国互设常驻使节,今后有什么事便有使节往来传话即可,不必年年兴师动众的派出使节团了。 沈器远人品贵重,朕甚为喜爱,让他作为第一任朝鲜驻大明常使,3或5年之后再请朝鲜王国更换使节是了。另外让内务府给沈器远找一所房子,让他在京城安顿下来,以从三品官员的待遇发放俸禄,走总理衙门的账目。 然后和具适河好好谈一谈,授予他一个大明官职,六、七品可以了。让他签了条约,然后送他回国覆命。回去的时候,让他去见见王化贞,若是朝鲜君臣对条约还有什么疑问,让王化贞给他们施加点压力。” 对于崇祯发布的命令,只要不是跟宫内有关,吕琦向来都是皇帝说什么,他做什么。特别是对于这种海外藩国的指示,他更不在乎了。因此吕琦很快便答应了一声,退出书房去吩咐手下处理皇帝的命令。 过来一会,他又返回了书房内,对着崇祯请示道:“陛下,燕京大学学生夏允彝在宫外求见陛下。”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他,颇为欣喜的说道:“彝仲来了啊,看来朕此前让他制定的青年学会的创建办法、纲领,他已经完成了啊。赶紧去把他召进来,朕正好和他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