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县衙内的密谈
澄城本不大,贺人龙一行人只是转过了两个街口,便看到了县衙所在的横街。虽然城内其他街道已经有行人商贩在活动了,但是县衙面前的这条横街却看不到什么行人,只有一队军士用拒马封锁了横街的两头,守卫在县衙之前。 在营说一不二的贺人龙,还没到拒马前便下了马,老老实实的前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和求见巡抚的来意。他前报名的时候,已经看到艾万年正坐在横街边的一处竹木棚下等候着,显然他也是来求见巡抚洪承畴的。 贺人龙向洪承畴的亲卫军官递了自己的名帖之后,趁着这位军官入衙通传,便走到了棚下和艾万年攀谈了起来。 澄城的县衙原先是高迎祥的居所,因此衙门里的建筑都没怎么被流民破坏。但是官军攻破了澄城之后,守卫在衙门里的流民士兵抵挡不住,干脆放了一把火,因此烧掉了不少房子,所幸几幢主要的建筑因为抢救及时都保留了下来。 如靠近后花园的知县后宅保存的较完整,不过原本较破旧的知县正堂,现在被烧毁了大半个。拿着贺人龙名帖的军官,快速绕过了摇摇欲坠的正堂,进入了二堂花厅的门前。 这名军官随即停下了脚步,对着花厅内禀告了贺人龙的到访。正在和孙传庭、骆养性谈话的洪承畴思考了一会,便对着来汇报的军官吩咐道:“先让他和艾万年一起在外候着,待本官谈话结束,再召见他们。” 这位军官答应了一声,便立刻转身离去了。随着脚步声渐渐消失后,洪承畴方才对着花厅内坐的两人恳切的说道:“收复澄城那晚发生的事,这两天两位也调查的差不多了。我看也是时候该了结这事了,否则再拖延下去,不仅民间以讹传讹之声更多,城外大营军将士说不得也要铤而走险,让我们更难以处置了。” 孙传庭撇了一眼斜对面坐的骆养性,于是不动声色的说道:“洪大人说的很有道理,情况都了解的差不多了,的确应该尽快收尾,也好早日安定军心,我没什么意见,” 听完了孙传庭的表态,洪承畴便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侧的骆养性。骆养性只是犹豫了下,便笑了笑说道:“两位大人的意见一致,我自然也是没有意见的。陛下给我的命令,也是协助孙大人行事,所以只要两位大人协商妥当,我自当服从。” 洪承畴听了后便点了点头,接着毫不谦让的继续主导着谈话说道:“根据骆指挥使调查出来的情报,加从山西银行暂时借来的经费。 我以为,眼下要先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第二是对本城居民予以抚恤。以安定军心和民心,两位可有什么意见吗?” 孙传庭思考了一阵,便应承道:“前辈心思缜密,这两件事的确是首要之务,安定好了军心、民心,接下去我们惩处军犯错的将士,才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我赞成前辈的意见。” 骆养性照旧点头不出声,洪承畴也懒得和他多说。锦衣卫和官从来不是一路人,他们毕竟是皇帝的耳目,双方关系如果太过密切,陛下也未必会喜欢。 于是,洪承畴便继续说道:“接下来,便要谈到陛下对于军犯罪人员的处置要求。我以为陛下虽然有爱民之心,但陛下毕竟久居京,对于地方的情弊所知不多。 如果这两只军队jian*女的将士要进行严厉惩处,那么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将士都要被处刑罚。 贺人龙也好,艾万年也罢,他们的部下不是乡党,是自家的亲族,如果一下处罚这么多人,即便现在有新军在旁镇压使得他们不敢有所异动。 但是等到这些军士返回驻地,未必不会有心怀不满之辈意图与朝廷为难。眼下陕西虽然多次有流民作乱,但大多都是不成气候之辈,究其原因便是这些乱民平生未怎么出过门,不明山川地理之险,不识军伍民政之要,因此算起事也只能为乱一方,只要调派少量官军能扑杀。 但是这些边军、镇军不一样了,他们都熟悉军伍cao练之法,这几年东奔西跑剿灭流贼,又对陕西地理了然于胸。一旦让他们和那些土贼乱民合流,恐怕今后陕西匪患,将会成为我朝心腹之患了。 所以我的意思是,陛下之命固然要遵从,但我们也不能盲从啊。如这些jian污了妇女的将士,我看还是可以对他们开一面的。” 骆养性终于沉不住气了,他赶紧插嘴说道:“洪巡抚,这恐怕不对吧。陛下可是白纸黑字下了命令的,澄城之战结束之后,依然肆意攻击杀害良民的,作战期间jian*女的都要严惩不贷。这可不是大人你一句不可盲从,能置之不理的,孙大人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被骆养性点了名的孙传庭,看了看默不作声的洪承畴,又看了一眼盯着自己表态的骆养性,他思考了片刻,才说道:“骆指挥使稍安勿躁,我们还是先听听洪大人究竟如何开一面,再讨论这个问题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