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724章 铸币法案

第724章 铸币法案

    听完了汪云的言论之后,朱由检用手托着下巴想了一会,才若有所思的说道:“这么看来,你是支持按照票面价值来确定货币价值的了?”

    汪云立刻低头说道:“是的陛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货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国内三大银行加上各地的钱庄都在收储金银实物,这导致金银块的市场价格已经超过了一枚硬币的票面价值。

    正因为金银的价格持续攀升,这导致了某些人开始盗铸不足值的金银币以牟取暴利,国家造币厂所铸造的足值硬币则被人收藏了起来不再流入市场。

    因为假币和金银价格上升的缘故,纸币的贬值速度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所以臣以为,若是想要让人把手中的硬币放出来平衡市场上的钱荒,朝廷除了更加严厉的打击制造假币的人员之外,重要的便是让这些造假人员无利可图,那么朝廷主动铸造不足值的硬币,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此外,一旦大家知道自己手中的硬币只能当做货币来使用,而不能够当做足值的金银来储藏,那么市场也就失去了储备硬币的。这对于缓解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是有好处的…”

    崇祯十二年出现的钱荒现象,事实上的确有些出乎崇祯的意外。过去大明经常的出现钱荒,究其原因在于,商品经济不够活跃,商人的投资渠道狭窄,导致从海外输入的大量白银都被富户给窖藏了起来。

    再加上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把田租赋役都折算成了白银,实际上造成了大明事实上的银本位制度。原本的银铜复本位货币,最终被白银货币化所取代。

    简单的来说,在张居正改革之后,白银变得更加值钱了。因为百姓缴纳的田租赋役,必须要从铜钱再折算成白银,才能被官府所接受,于是便等于让这些百姓额外增加了一道赋税。

    大明本就是一个不出产白银的国家,一年的银开采量基本只有2-3万两,市场上流通的白银都来自于海外贸易。朝廷既然不控制白银产出,商人豪富自然会通过选择储藏白银来保值自己的财产。

    在这样的状况下,市场上的白银就会变得越来越少,白银的价格也就越来越高,于是物价也就飞速的上升了。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崇祯上台之后通过鼓励海外贸易,设立银行,并推高金价和印刷纸币,从而把白银的价格打压了下来,让被窖藏起来的白银重新在市场上流通了起来。

    但是到了崇祯十二年,市场上的金银价格持续走高,再次出现了钱荒的征召。这一次的钱荒,倒不是朝廷错误的金融政策,而是大明货币增长的速度没能赶上大明的制造能力,加上又遇到了数十年一遇的旱,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诡异的局面。

    简单的来说,就是大明的工业品制造的数量过多,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无法购买下全部的工业品。而农业的产出又不足,导致了农产品高涨,而工业品价格却跌破了成本的局面。

    归根结底就是,从海外流入的金银或者说外部物质补偿,小于大明的生产力水平,从而导致市面上出现了钱荒的症状。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一是挫伤了投资实业的资本,二便是引起大规模的工人失业,从而出现市面大萧条的景象。

    在朱由检看来,想要解决目前这个状况,一是增加货币供应,一是增加物资供应。但是在下面的那些官员看来,他们认为问题主要是出在了假币和纸币的问题上,正是市场上假币和纸币太多,才导致了足值的硬币被人为的储藏了起来,从而推动了物价的上涨。

    因此这些官员认为,应当向市场投入更多的足值硬币,并减少纸币的印刷数量,从而稳定住物价。但是另外一些商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觉得应该和造假币者一样,向市场投入不足值的硬币,从而让那些造假者无利可图,储藏者没兴趣储藏,才能够解决钱荒的问题。

    这两方人员的意见一直争论不下,就算是朱由检也是反复思量了许久,今方才下定了决心。

    因此听完了汪云的主张之后,朱由检总算是确定了推动解决这件事的负责人。他点着头向汪云说道:“你的想法,朕还是认同的。

    其实今找你过来,这第一件事便是同现在市面上的钱荒有关。就目前来看,短期内铸造足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足值硬币,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想要稳定物价,解决钱荒的办法,就是发行不足值的硬币。但是想要让这样的硬币为百姓、商户所接受,朝廷还是应当给予他们一定的保证,否则这些硬币的价格很快就会跌破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