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一路绝尘在线阅读 - 233.竹

233.竹

    233.竹

    竹,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地区。既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树。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竹的地下茎各节的芽可以萌发成在地下横走的竹鞭或者是地上伸展的竹竿。竿节上的芽就会形成各节的分枝和叶片。竹也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植物,据说,有些竹的上部分的空心茎每天可长出40厘米,而完全成长后的高度可达35─40米,那才叫一飞冲天呢。

    常见的有丛竹、斑竹、箭竹、方竹、桂竹、紫竹、凤尾竹,分布最广、用途最大的在江浙一带被叫做毛竹,而在湘鄂渝川则被称为楠竹。根据竹子的地下茎有散生、丛生和混生之分;地上竹子有大、中、小之别,还有青、黄、绿、紫、麻之色。更有方、圆、异之类。在园林造景艺术中可以形成疏密有致、别具一格的景致,或单独成片成景、或与其他植物,或与山、石、水等相配成景,无不相宜。

    竹的用途十分广泛。席子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在我国南方大都由竹篾编成,成为夏日家中必备。在庭院中则是不可缺少的点缀假山水榭的植物;竹可以用来制作家具、造纸、工艺品、乐器和建筑材料;竹青可以入药;竹笋是常见的美食、竹子的种子被称为竹米,因为不易得到,所以是更为珍贵的美食;还可以将竹材通过烘培,制成活性炭,有很好的吸附异味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的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而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最有力的证据则是我国商代就已经知道把竹做成竹片,把字写在竹片上就是竹简,用绳子把竹简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的册就是由此而来。竹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上的。

    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有一句成语叫罄竹难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有一句成语叫竹报平安。而对竹的开发利用的另一项伟大成果是造纸,我国比欧洲整整提前了一千年。关于用竹造纸,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用竹造纸,标志着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和成就,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从竹简开始到竹纸的出现,竹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对竹的利用还有许多,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造了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转筒车,还有从原始的竹**箭到春秋时期的抛石机、宋代的**箭和竹管火枪等都是古代的竹制武器。《辞海》(1979年版)**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历代各类字典收录的字词句就更为可观。这些竹部文字和成语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反映了竹的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了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化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科学和艺术的产品,竹曾经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材料。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先人就开始用竹编织器物,春秋战国时期竹编艺术已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雕刻工艺,汉代有竹雕刻艺术品存世,宋代出现了詹成,明代出现了嘉定朱松邻祖孙三代为代表的嘉定竹刻派,清代中期形成以翻簧竹雕为主流的竹雕工艺,民国初期出现北京张志渔开创的北派竹刻。竹的表现题材寄寓着福、禄、寿、喜、财、发、顺、吉等吉祥内容的图案,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

    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对中国音律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周朝以后,历代都使用竹定音律,故此,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把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日本如今还在这么叫,可见竹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竹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吉祥植物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尚书·禹贡》记载: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那时人们就已经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了。竹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这是国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之一。竹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以竹配置的庭园具有典型的东方园林韵味。常常与亭榭楼阁相配植,既可衬出建筑物的秀丽,又可柔化硬质建筑物的质感,还可以为居室带来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妙境;也可与山石及其他植物组景,如用竹与桃混栽,可形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

    竹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从《诗经》开始,历朝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诗文佳作,创作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诗·卫风淇奥》写道: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王羲之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宋代苏东坡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更是说:宁可食无rou,不可使居无竹。无rou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赞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任尔东南西北风。

    竹子,四季常青,*拔秀丽,色彩缤纷,千姿百态。要么枝叶*秀细长,要么枝干上印有淡淡的花斑;有的青秀婀娜,有的在叶片上生有斑白的图案,也有些其枝干分别带有紫色、黄色和紫红色,更是美不胜收。竹子*拔雄劲、潇洒脱俗、婀娜多姿、虚心有节、不畏霜雪,具有极好的观赏性。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北宋开创的湖州竹派被后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大家,促进了画竹艺术的发展,对画竹技法和理论的发展以及完善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这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