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逍遥江山在线阅读 - 1190章:祖宗规矩

1190章:祖宗规矩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就是那些武将也有些茫然的看了看四周,沉默不语,他们虽不如文官那么会察言观色,但眼前的局势还是看得清楚的,皇帝心头分明是有了人选,再说了这会儿自己的意见还重要么,有三杨、英国公、阳武侯在,也轮不到自己说三道四了,如其浪费口舌,还不如闭嘴不严!

    朱瞻基扫了一眼,既然大家没意见,那就按照老规矩吧?“

    所谓的老规矩,便是从洪武时流传下来的廷推了,廷推云者:是乃明代抡选要吏之法,原规定三品以上及九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都御史〔掌监察百官〕共七卿,再加大理卿〔掌刑名平反之事〕、通政使〔敷教内外章疏〕,是为九卿。【】九卿乃全国最高政务机关,熟悉国政推行之实际情形。)、佥都御史、祭酒等官员,公推二或三人,由皇帝取决任用,谓之廷推,清初尚采行,後废。盖因明初,各级文官之选用,悉为定制,有如明史选举志:「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由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大常卿(正三品)以下部推,通参以下,吏部於弘政门会选,詹事由内阁,各衙门由掌印,在外官,惟督抚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布按员缺,三品以上官会举。」

    廷推之事,实乃遇大臣出缺,由三品以上及九卿、佥都御史、祭酒等官公推二人或三人,报请皇帝圈用,但是皇帝可就名单圈选,亦可不予采用。

    明初所推之事,一、议立君立储。二、议建都。三、议郊祀。四、议典礼。五、议宗藩。六、议漕运。七、议边事等等。至於参与廷议之人员,计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此乃就一般情形而言,实则参与廷议之人员,要以所议事项之性质内容以为衡量与议人员之依据,全由皇帝依就开议事项内容批示指定以为断。

    一听是老规矩,站在朱瞻基身旁的陈芜立即去取来了两颗撒子,给在场的每一个官儿发一枚,然后大声道:“皇上说了,此事事关重大,众位大人好生思索一番,红色是杨峥杨大人,黑色的乃是张本张大人——?”说完冲着一旁的蹇义道:“尚书大人,开始吧?”

    蹇义作为吏部尚书,自是当然不让的走上前,从陈芜手中接过两个木盒,然后朗声道:“诸位大人开始吧?”

    众人纷纷伸出手来,将手中的撒子丢人木盒中,只听得叮叮当当之声络绎不绝,不多时两个木盒便装了不少,当然了,蹇义也没忘记将自己那一粒撒子投入木盒当中。

    做好了这一切,便走上前道:“皇上——?”

    朱瞻基看了一眼,道:“杨爱卿,你命人清点吧?”

    杨士奇应了声道:“薛将军你就与尚书大人一起清点一下吧?”

    薛禄倒也不客气,道:“恭敬不如从命!”说完大步走了上前,便与蹇义一同清点起来。

    庙堂上人数一共八十六人,人数并不算太多,所以数起来也极为容易,不多时便了听得蹇义道:“红的撒子四十三,黑色的撒子四十三,双方打平!”

    “打平!我日,这样也能打平?“杨峥微微楞了下,再看众人的神情多半也是如此。

    朱瞻基显然也没料到廷推竟能得出这个结果,诧异了片刻,扭头对杨士奇道:“杨大人你看如何是好?“

    杨士奇想了想道:“事到如今,只有重新再推一次了?“

    “再推一次?“朱瞻基低声叨念了声,忽然道:”也好,不过为了便于分出胜负,这一次朕也加入吧?“

    “皇上也加入?“众人微微发愣,随即面色变得凝重了,看样子陛下对此事是十分的看重了。

    程序一如刚才,建议端着木盒一一从众人面上走过,听得咚咚咚之声络绎不绝,细细一听宛如一首动人的曲子。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蹇义抱着木盒走上前,将木盒递给了陈芜,陈芜双手接过,毕恭毕敬的端到朱瞻基的身旁,让他投下撒子。

    朱瞻基望了望自己手中的两颗撒子,毫不犹豫的丢下了自己认为的那一刻。

    杨士奇微微眯着的双眼微微一亮。

    杨荣暗暗松了一口气。

    杨溥则是看了一眼,迅速低下头来。

    张辅暗暗吐了口气,腹中道:“果然如我所料!“

    杨峥则摇了摇头道:“看样子是逃不掉了?“

    见朱瞻基投下撒子,陈芜双手接过木盒,重新递给了蹇义道:“尚书大人麻烦你了?”

    蹇义点了点头从陈芜手中接过木盒,与薛禄一起开始清点,不多时,听得蹇义道:“红色撒子四十四,黑色的四十三,杨峥胜出!”

    场上除了几个情商不够高的官儿露出满脸不可思议的神色外,其余众人对于这个结果并没有太大的惊讶,显得极为平静。

    杨峥低着头,在朝班上占好,尽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心头却有些嘀咕:“让我去安南,这个倒是好说,就当是公费出国旅游一趟了,可总得给个官职吧,不然名不正言不顺,如何统帅三军,如何治理安南呢?”

    薛禄瞥了杨峥一眼,又看了朱瞻基一眼,他着实没想到朱瞻基会如此看重杨峥,八十六颗撒子,第一次的比拼已经暗示了双方平手,也就说是张本还是大有希望的,对于安南,薛禄是比较倾向于张本的,人家毕竟在前线督促粮草数十年,战事经验丰富,难得是人家清正廉明,是有名的清官,这样的人去安南是最合适不过了。

    而杨峥年纪轻轻,常言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杨峥不过是打了两次胜仗,便被众人吹捧成了战神了,这一点让他有些担心他是下一个沈括,再者,这小子年纪轻轻,名头不小,先是顶着状元之才,又弄了个什么《杨氏词话》,如今倒好还整出一个逻辑学来,什么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事物是个什么东西,难道我不会看,还用得着你弄个什么逻辑学来说教么,真是好笑!总之杨峥的重重表现让他心头颇有不踏实的感觉,这才推荐了张本。

    杨峥若是知道有人对他的逻辑学如此诋毁,只怕是大为不满,可人家没说出来,他又不是神仙,自然不知道人家肚子里想些什么了。

    薛禄对这个结果虽不满,可廷推的结果让他不得不接受,心道:“看样子待会儿在官职上,让张本也插上一脚才好,不给这小子留下一个老成持重的人物在耳旁嘀咕,指不定那天做出让大明后悔莫及的事情来。”打定了主意,便站在一旁看皇帝如何安排。

    此时,朱瞻基缓缓道:“杨爱卿,你看此次安排个什么官职好呢?”

    杨士奇道:“自永乐五年,成祖设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治交州府,辖交州府、北江府、谅江府、三江府、建平府、新安府、建昌府、奉化府、清化府、镇蛮府、谅山府、新平府、演州府、乂安府、顺化府等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又置太原直隶州、宣化直隶州、嘉兴直隶州、归化直隶州、广威直隶州等五个直隶布政司的州,分辖二十九县,在要地则设十一卫、三所,一市舶司。后太原直隶州、宣化直隶州分别升为太原府、宣化府;九年末置宁化直隶州;十三年置升华府;降演州府为演州直隶州,一直成为定制,微臣看还是延续祖宗规矩吧?”

    “承宣布政使司——,我日,这么大的官儿?”杨峥下了一大跳,这两年来,他对官场也熟悉了些,对那些官位名称倒也知道,尤其是这两年的承宣布政使司可是听得太多了,这官职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足见位高权重了。

    朱元璋攻下集庆之后自领江南行中书省;韩宋龙凤四年在婺州设中书分省,之后每攻掠地方即设行省。明洪武九年变更地方行政区划,将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裁撤行中书省主官行省平章政事与左右丞,将行省参知政事改为布政使,秩正二品;左右参政,从二品;改行省左右司为经历司。原行中书省职权至此分割为三,布政使司专责民政事务。承宣布政使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自此,承宣布政使司即取代行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南京(南直隶)不设承宣布政使司,由中书省直辖,故名“直隶”。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后撤废中书省,京师(南直隶)及全国十二承宣布政使司直属于六部;布政使品秩改为从三品、参政从四品。十四年增设左右参议,正四品;各布政使司增设布政使一人,成为左、右二布政使。

    ^^^^^^^^^^^^^^^^^^^^^^^^^^^^^^^^^^^^第一更送上,请围观,请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