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言情小说 - 长安不见使人愁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三章 似曾相识

第二十三章 似曾相识

    一行人匆匆来到皇上的营帐,一连胜利的战役和安逸的休息似乎让他心情格外好,笑意盈盈的等着他们,似乎少了些高高在上的威严,更像是一个和他们亲近的兄长。

    等一众人行完礼,皇上又赐了座,众人坐好,侍女奉茶这一套繁琐的礼仪过完,李世民才悠悠开口道:“众位爱卿,看各位这几日休息得还算不错,我们该计划一下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了。”

    众人点了点头,李世民又接着说:“朕已经派人打听过了,下一关理云城,可以说是整个突厥最安居乐业的城池了,想必留宁和留彬将军也有所耳闻,可这里的守城之人却不是骁勇善战的将军,而是一介书生,此人名唤李君之,比朕年长十岁,虽然年岁不大,可却德高望重,可以说整个理云城在他的治理下是夜不闭户、军民一心,很难攻破,不过也有个好消息,据说他这守将李君之是汉人,不知是什么原因到了突厥,竟然以一个文人的身份驻守城池。众位爱卿,你们可有良策?”

    唐长瑜和留宁对视一眼,留宁比唐长瑜更了解突厥各个城池的概况,留宁明白唐长瑜是想知道皇上所言是否属实,她知道唐长瑜虽为一军之帅,却不愿多生杀戮,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招降是最好的选择。

    留宁慎重地冲唐长瑜点了点头,是说皇上所言非虚,也是说招降之计可行。于是唐长瑜便说:“皇上,臣以为招降是最好的计策,一来理云城守将是文人,必然不屑于杀戮之事,而且听皇上所言应该还是一名难得的人才,二来,理云城如此众志成城只怕其中自有玄机,强取必然不行。”

    皇上之所以是皇上,往往是因为心中自有丘壑,只等哪个趁了自己心意的臣子开口,不谋而合。所以李世民点了点头,说:“朕也正有此意,不知爱卿认为谁去说降最好。”

    不等唐长瑜自荐,留彬便回答道:“臣听闻,李君之是真正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是真正的君子,皇上见了也许会生出英雄惜英雄之感,而且他是我们唐朝的人,皇上若是亲自去招降,他岂有拒绝之理?”

    赵楠却摇了摇头说:“不可,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他杀心一起,岂不是危险重重?”

    唐长瑜也锁眉深思,说:“臣可以陪皇上一起去,保障皇上的安全。”

    李世民觉得众人说的都有道理,一时有些举棋不定,可还是开口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古不杀使者,朕今日亲自做这个使者,有唐元帅保驾护航,朕放心,三日后出发。”

    留宁这时却想到了一个很重要却被人忽略的问题,立刻站起来,叫住了皇上想要离开的脚步,说道:“皇上,若是景利已经到了理云城,那我们的计划岂不是要受阻?”

    李世民也这才想起这一隐患,对众人说:“派出去的探子没有人找到景利的踪迹,他去了哪是死是生无人知晓,到时随机应变,我们改为明日便出发。”

    作战最怕计划赶不上变化,行军理云城的路上,众人都是一副严肃又隐约忧心忡忡的表情,盛夏的阳光太过炙热,难免惹得人有些烦躁。

    大军才刚刚在理云城外扎好营,李世民立即派了赵楠和丁楚楚押运物资,自己就带着唐长瑜不顾奔波劳苦的来到理云城下。留宁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内心不安,和留彬两个人悄悄跟在了他们后面。

    理云城内的李君之正借着烛火在仔细的研读着《谏太宗十思疏》,其实这本书他度过的次数不下百遍,早已是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听到手下的人来报皇上李世民和元帅唐长瑜来访,说有有关议和之事商议。

    李君之曾经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文人,现在坐到这个位置上,已经越来越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越来越像他,只是还不能想他一样拿捏自己的一切。李君之眉头微微一皱,便吩咐手下客客气气的请进来。

    等李世民和唐长瑜进来,李君之并没有让出主位,而是泰然地坐在那里,微微颔首向皇上问了声好,眼里透出的满是文人的清高与不屑,希望给来者一个下马威。而来者是一个比一个沉稳又心思沉重的人,双方沉默,等着对方先开口,隐隐透着剑拔弩张之势。

    还是李君之先开了口,嘴角轻轻扬起冷笑:“皇上,您真不愧是到底是当今圣上,虽然是找臣前来议和,却要等臣先开口,真是天子风范,让人心生敬畏。”李君之的话句句带着讽刺却不失礼数。

    李世民却毫不在意地微微一笑:“李先生,您真是过奖了。你我都是李姓,追溯来应该是血浓于水的本家,现在是李唐的天下,您何苦为了一个外族卖命却不回自己的故乡呢。”

    李君之冷笑一下,想起那年血流成河的长安,只觉得一片血红色荡漾在眼前,没有理会李世民的话,只是捧起桌上的书,挥手表示送客。

    李世民却站在那里没动,笃定地对李君之说:“李先生读的《谏太宗十思疏》是魏丞相写给朕让朕治世安邦的警戒,朕一直奉为圭臬,看李先生也时时拜读,你我必是有共同的理想抱负,李先生何不归顺我大唐,朕必定会重用你,让你一展宏图。”

    李君之眼睛没有离开书本,只是冷笑,带着刺骨的凉意,让人顿觉寒意,他缓缓开口道:“李世民,你若有把握收服我理云城你还会在这低声下气?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说着按动了椅子扶手上的一个按钮,一个铁笼从天而降,困住了李世民和唐长瑜。

    两人不禁懊恼,身为一个不会武艺的文官,房间里怎么会没有什么自保的暗器?李君之抬眼淡淡地看了他们一眼,眼光又落回那本被翻阅过很多遍的书,对手下吩咐道:“明日一早押出去让唐军退兵。”

    留宁和留彬在城外悄悄等待着,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四个时辰……两人的脸色越来越铁青,眉头越锁越紧,不好的预感在心中慢慢升起。

    从星辰满天到旭日初升,漫长的等待让留宁和留彬没法按捺心中的焦躁与不安。正想着怎么进去救人,就看见城门缓缓开启,并将严阵以待的样子。留宁心里一沉,知道是劝和失败了,留彬显然做出了和留宁一样的判断,事不宜迟,两人决定独闯理云城。

    门口的守卫不多,可是敌众我寡,奈何留宁和留彬虽然武艺高强,却战得胶着又辛苦,士兵里有认得留宁和留彬的,赶忙去禀报李君之,李君之眉头微皱,说:“来的正好,放他们进来,来一对我抓一双。”

    唐长瑜听到这些话再也没办法保持原来的淡定宁静,手握紧了铁笼的栏杆。不等多久,见留宁和留彬手持武器杀意汹汹地进来,明知前方是龙潭虎xue可为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是闯了进来,进来以后发现情势确实如自己盘算,又不见景利的身影,不免松了一口气,说降的可能性大了不少。

    留宁和留彬刚一进来,就被埋伏好的侍卫用刀架住了。李君之看到前来的两人,眼中的震惊一闪而过,在那样紧张的情况下,没有人注意到这转瞬而逝的一眼。李君之的强装着淡定,却已经心乱如麻,这个男子狭长的桃花眼,紧蹙的剑眉,这个女子的柳叶黛眉,高挺的鼻梁,二人立在那里不染尘世的气质……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熟悉,李君之试探性地问道:“来者可是突厥的留彬王爷和留宁公主?”

    留彬将meimei护在身后,不屑的笑了:“算你识相。”

    李君之拿着书的手轻轻抖了一下,将书重重地放在桌上:“二位不顾危险拼杀进来,可是因为已经降唐了?”

    留宁没有回答李君之的问题,却反问他道:“李先生饱读诗书,可知识时务者为俊杰?”

    李君之的心沉了下来,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连留宁和留彬与李唐有这般血海深仇都选择了归附大唐,我还坚持着自己的执念还有什么意义,可若是他们还不知个中缘由便稀里糊涂地降了唐,那杀父之仇岂不是不了了之。

    于是李君之立马命令手下撤了铁笼与包围,将李世民请上了上座,跪在李世民脚下说道:“罪臣李君之以下犯上,一时被蒙蔽了心智,现如今曾经的突厥王爷和公主都降了大唐,罪臣还在垂死挣扎,实在罪该万死,希望皇上能给罪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让臣为大唐鞍前马后,万死不辞。”

    众人见李君之态度如此反转,不免有些愕然,可他归降了终归是一件好事,众人便没再有心思理会这些。李世民得了个贤臣,自然是心里愉悦,忙扶起李君之说道:“爱卿言重了,能得李先生这样知书达理、博览群书的贤臣,朕不胜欣慰,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朕便不再介怀,只要李先生能为朕的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力量,朕在此先谢过李先生了。”

    理云城就在这不动一兵一卒的一片祥和中安然归附了大唐,可李世民心里却始终留着疑问,为何李君之在见了留宁和留彬之后态度会转变的如此之快,向婉燕询问三人之间的关系,婉燕仔细回忆,确认三人之前并无见过面,更别说什么交集。

    李世民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也没有再提起,只是暗中派了人去调查李君之的背景和与突厥的交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婉燕也心中暗藏疑虑,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件和留氏兄妹有关的事情,于是悄悄飞哥传书给景利,让他暗中留意李君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