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凡人歌在线阅读 - 第89章

第89章

    “……思维盲区。”苏红重复了一遍她的话,点点头道:“没错,就是思维盲区。”

    韩萧从他的角度,看这妹子眼睛睁得圆溜溜的,好像掬了一汪水,很漂亮。他缓了口气,问:“不还有屏蔽器吗?”

    “嗯,没错,还有屏蔽器呢。”苏红脸转过来,刘海被风撩起,露出光洁的额头,“我正想说屏蔽器的问题,”她做了个费解的表情,“哎我说你们,都不看sg科学报吗?”

    韩萧:“看啊,怎么不看。”

    苏红:“那你还问我,去年美国科学院不出了个对市面上所有屏蔽器做的调研报告吗?只有百分之四十达到了合格。还有百分之六十质检不及格,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韩萧玩笑道:“美国的屏蔽器市场正被中国山寨大举攻占?”

    苏红“扑哧”,笑了出声,“好嘛我承认,我们普通人坑起自己来也是毫不手软。”她道,抬手以手背抵了下口,放下后笑容稍褪,“……这说明了,至少有一半的屏蔽器是无效的。”她的声音沉下来,“也就是说,至少有半数的普通人,他们的心灵和*,就像一张白纸一样,随时暴露在向导的探测前。”

    韩萧嘴角的笑也渐渐隐去了。

    “而且你们也知道,根据屏蔽器的设计原理,防护频率只能覆盖一定波段,每个人的精神力波段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完完全全的覆盖是不可能的,它有一个百分比的屏蔽率。好的屏蔽器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九十、九十五?也就最多了。差一点的能挡一半。如果不是这样,你告诉我,”苏红直视着他:“为什么许多未结合向导还会怕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屏蔽器都完完全全有效的,百分之百屏蔽的话,外部世界对他们来说,应该是风平浪静,完全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存在的空间。他们的精神壁垒还崩溃什么?还受到哪门子情绪洪流的冲击?”

    叶兰不说话,因为她意识到对方又挖开了一个逻辑死角。

    “精神力波动值到三百五就有初级情绪感应力,这就是最低阶的e级向导了。四百就能感应一些更明确的思维活动讯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意识。到了c级、b级,突破六百大关后,除了能够感受到他人更多前意识、乃至潜意识,还能做出些许暗示,针对哨兵的叫初级投射,针对普通人的,叫催眠。a级往上,解读他人意识活动已经不在话下……嗯我就想换一个我们熟一点的词,统称‘思想’吧。”

    “陪审团十二人,在场所有人都有佩戴屏蔽器,包括两名哨兵一名向导。这里,我并不想表述什么。如果说哨兵的异能好歹针对的是有形的事物——”

    苏红抱臂说着,看了叶兰一眼。

    “比如你知道他在附近,你就可以不说话了。比如你知道他在附近,你就可以不看东西了。但是向导,你知道他在附近,你可以不思考吗?”

    “当然,sg的普通人研究员们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做实验的时候没办法,就交给精神力波动监测仪了。韩萧我跟你的屏蔽器虽然不咋地,好赖所里发的,挡挡我们这里的大部分向导应该没问题,只要他们别使出什么特殊手法绕过去。”苏红给了他一个微笑,韩萧却发现自己笑不出来。

    “话说回来,”她道,“你们真的相信‘向导害怕情绪洪流’这种说法吗?”看到叶兰沉默,看到韩萧扶额,苏红大笑:“一个拥有感受他人情绪的异能并可以进行引导的向导,一个天生的情绪掌控者,你跟我说他们害怕情绪洪流,这种说法简直就跟‘一个游泳高手不敢下水’一样荒谬。”

    韩萧:“……”

    叶兰:“……”

    苏红:“如果有个向导真诚地告诉你,她真的害怕来自普通人的情绪洪流,会壁垒奔溃,那我只能说,如果不是她太弱了,就是我国的向导之家洗脑实在太成功了。”她又问,歪了歪头:“国内上层试图粉饰哨向普太平,国内的向导被洗脑洗成了小绵羊,但你们该不会真的以为向导就是小绵羊吧?”

    韩萧发现自己有点不太想听这妹子说话了,因为这妹子一开口,他就觉得自己的固有认知受到了一次冲击。

    苏红却没放过他们。

    “五十年前的一个案子,佟安雅抄袭案。”苏红捶了捶手心道,“你们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案子,因为那个时候普通人抄袭案都层出不穷,各种从电视剧到小说从小说到论文,法院判都判不过来,何况这个案子它还败诉了,也就是说,法院判决被告佟安雅没有抄袭。”苏红难以忘怀她回国前一年看到佟安雅抄袭案,一点一点刨开资料的感受,那时她已对向导的本质产生了怀疑,什么都比不上亲手将真相挖出来的鲜血淋漓。她的笑容变冷,走到叶兰面前,望着对方的双眼说:“可她的确抄袭了。哨兵,你知道她是怎么抄袭的吗?”

    叶兰比她稍矮,微微抬首,没有避开她的目光,“因为她是向导。”

    “没错,就是这样。”苏红点点头,当时引起了她注意的一点,就是因为原告是普通人,被告是向导。“那,你们知道向导是怎么抄袭的吗?”她看向韩萧。

    韩萧没有说话。

    苏红又走了两步,到他跟前,“对向导来说,想要抄袭,实在太简单了。不用你写出来,不用你发表,甚至不用你说出来,”她踮起脚,身微向前倾,鼻尖抵上鼻尖,额头轻轻碰了一下韩萧的额头。一丝冷意顿时顺着皮肤的接触,蔓进了韩萧的大脑。

    “这是全世界向导都通用的,最最简单的,绕过屏蔽器的手法。”

    苏红退开一步,定定地望着他道:“如果我是向导,刚才已经读取过你的想法了。”

    韩萧怔怔地注视着她,就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久久无法动弹。

    “除此外,我还可以拿走你的屏蔽器,关掉它,通过攻击屏蔽器后门,破解它,甚至,高阶一点的向导,都不需要经过前额叶,两根手指碰你一下,就完成了这个过程。”

    苏红面色凝重道,并未觉得自己方才的行为有什么不妥。

    她想起她在斯坦福第一次上sg常识课时,那位年迈的普通人教授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如果,你们中谁有幸遇到了向导,请记住我的一句忠告,千万千万,不要与他们有肢体接触。”

    “因为当他们伸出手,”教授说:“这或许并不意味着友好,而是——”

    苏红低声地,念出了那句英文:“areadyourmind.”(他们想读取你的心灵。)

    “普通人,偶尔被读取一段思想,可能觉得没有什么。”苏红道,目光调转,继续望向他们:“可这案子的另一位当事人,也就是原告。兰芳,她是一个文学天才。”

    “佟安雅,在遇见兰芳前,只是文学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的写手。我知道很多向导,向导学院毕业后,都会混入文艺界当个写手或画者,知道佟安雅这件事之前,我觉得还好,没有什么。知道佟安雅怎么抄袭之后,我就忍不住想,是不是每一个向导……当他们走在大街上,旁边路过一个屏蔽器无效的普通人,他们就顺手窃取一段别人的思想,据为己用?或许那个人正在为自己刚想到一个可以赚钱的新点子欣喜不已,就被偷走了。又或许那个人刚想出一串故事展开高|潮的独特桥段,俗称为梗,旁边一个向导路过,觉得哎不错,就顺手拿走了。于是那个普通人完全不知道,一直到他要发表,发现跟对方撞梗了,而且不是一个,是一串。那怎么办呢?删文啊,不能写了啊,写出来就会判抄袭啊。”

    苏红说这些话时,脸上挂着轻描淡写的笑。

    这个笑容让叶兰无端想起了付昱凌。

    韩萧听着,却觉得有股阴阴的冷意从脚底,慢慢攀了上来。

    “佟安雅被发现,是因为她做的太明显了。她混到兰芳身边,当她的好朋友,于是每一次兰芳有什么新灵感的时候,还没动笔,就被前来拜访的佟安雅偷走了,为此佟安雅还拿到了一次茅盾文学奖,一举登上了作家新人王的宝座,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笑话。因为这个荣耀,本应当是属于兰芳的。”苏红说,眼前浮现视频内那位叫兰芳的女作家在法庭原告席上泪如雨下的泣诉,“一次两次或许是碰巧,连续多次后,兰芳忍无可忍,将对方告上了法庭。可那有什么用呢,因为我国著作权从来保护的只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非思想本身。因为此前,思想被认为是无形的、抽象的,法律如何保护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而向导的这一举动,让所有人见识到了,如何合理合法地剽窃他人思想。”

    案子虽然败诉,却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一片哗然。苏红想她可以理解,当时上头为什么要将这件事压下去,因为此事影响太过恶劣,一旦传开,除了动摇哨向普关系根基,其它向导若有学有样,都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剽窃他人的独特思想,创作将再得不到保护,抄袭将蔚然成风,著作权法和专利法将荡然无存。

    “更可怕的是,你说他们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还是知道了从来不说?从来没有一个向导,站出来说,嗨你要警惕我们,因为我们可能会用这种方式剽窃你的想法……也从来没有一个向导,站出来说,其实你们有很多屏蔽器失效,我们还是可以窥探你们的内心秘密……从来没有。他们看起来是如此的和善、无害,有些柔弱的,甚至能激起人们对他们的无限保护欲。”

    苏红说着,打了个冷战。

    “如果我国不设立sg特辖区,不将哨向普分开管理,不通过政策条例等等手段多方位限制向导人身活动,乃至洗脑……一旦放开对向导的桎梏,让他们恣意飞翔,当这股风刮来时,我们的整个学术圈将会遭遇向导如蝗虫般怎样的清洗,这幅画面你们想过吗?”

    苏红看向韩萧。后者盯着她,脸上的表情褪得干干净净。

    犹若实质的黑暗扑面而来。

    叶兰闭上了眼。

    “兰芳就这样被一点一点吸干了,她就像一棵被掏空了树心的大树一样,倒下了。”苏红讽刺道,“她不是没有想过逃。可她怎么逃得开哨向?尤其在当时塔的不作为下,她还被向导倒打一把,告了她诬蔑。于是她赔完了所有的钱,就此一贫如洗。向导利用情绪引导、催眠,多种复合手段,而她的哨兵配合她追踪,一次又一次地缠上对方……继续地,不停地吸取她的灵感、想法。”

    “直到最后……”苏红眼眶红了,因她又想到那写了一整墙的血字:“她自杀了,”她轻轻道,“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文学家……她在生命的最后,只留下了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我再也无法保护我的思想,请允我将它亲手埋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