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狂战将军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cao来信

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cao来信

    就在步度根北上的时候,却不知道,早早逃回草原的两个野心家已经趁着步度根失败的决策,而收拢了大半对他不满的零散部落。原本折损的实力,很快得到了不多的补充。

    而面对敌人的一致,使得两个人很快便达成了共同进退的协议。

    等待步度根北上的,却是整整三万气愤滔滔的联军兵马。而步度根甚至不知道,他的踪迹早就被卫宁毫不留情的转手卖与了柯比能。

    黄金勇士的名声固然强大,但在现在步度根日暮西山的时候,在他造成了十万鲜卑族人折戟汉地的时候,檀石槐时代的无敌大军,在也不能成为有效的威慑。

    鲜卑人已经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如同檀石槐这样英明无比的大汗重新带领鲜卑人走向辉煌。可讽刺的是,现在正是他们将檀石槐的后裔从他们昔日推举的宝座上,齐心协力赶将下来。

    等到卫宁收到北方鲜卑内战的消息回报的时候,这已经是数天之后的事情了。

    而这样的事情固然重大,但更比不上,几乎算是这一场战斗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而深入草原数月的孤军英雄回来,值得他高兴。

    郭嘉的安然得反,黄忠大军的胜利,两万从鲜血和战火中淬炼出来的铁血强骑,鲜卑人的内乱开始,这每一件事情,都足够让卫宁扫开多日来挂在心头的阴霾挥散开去。

    即便汉军赢得的这一场胜利付出了太多太多,惨胜是真实的写照,但,能够让鲜卑人元气大伤,也势必为了未来中原可能持久的混战结束换来足够多的修养时间。

    未来,卫宁只需要将目光放到中原之地,甚至,也可以将他的夙愿成功实现。

    卫宁站在晋阳老旧高大的城头,望着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冒头的黑点,视线可及的地方,人数缓缓增多,高高举起,在烈风中招展,高傲坚强挺立的旗帜,那是大汉子民永远不能忘记的骄傲。

    象征大汉,象征着所有华夏子民对外族入侵,不肯低头,不肯放弃的决心。而在卫宁出现的那一刻,这面旗帜,还多了几分血腥。

    血债只能有血来偿还!黄忠与卫三做到了卫宁想做的事情。

    随着两万铁骑的出现,高高举起的汉军旗帜,那血火中生存下来的气势,城墙上,无数的百姓,高高欢呼起了雀跃的声音,无数人高声呐喊着,无数人疯狂的挥舞着双手。

    尤其,看着那每一名骑兵的马匹侧面挂满了鲜卑人战士的头颅,更是疯狂莫名。

    饱受着外族的威胁,能够将这样一个强大战果带回汉地,是所有汉民们渴望许久的东西。自卫青,霍去病开始,一直到光武中兴,多少年了,汉人有多少年没有享受过让蛮夷畏惧的强大?

    所有百姓目光充满了崇敬,充满了感激,望向城楼最中的主帅军旗,那一个卫字仿佛也是他们的骄傲一般。

    卫宁缓缓闭上眼睛,他能感觉到百姓自内心的欢悦,也许得到百姓的认可,或许能够减少他在雁门不得不放弃那十万百姓所带来的愧疚吧。

    “奉都督命!我军自朔方出,直逼鲜卑王庭高柳北弹汗山!于路,破贼部三十二余!杀敌蛮兵,三万之众!斩五万,擒获牛羊不计其数,释被掳汉人两万回归!”

    “末将黄忠!”

    “末将卫三!”

    “请都督亲点全军!”

    大军缓缓开到城下,大门大开,卫宁领着赵云,典韦勒马立在中央。听着黄忠,卫三高亢的声音,看着他们两人风霜扑面的脸色,心中一阵激动。

    “两位将军!有劳了!众位将士!有劳了!”卫宁缓缓勒马跨前一步,取出宝剑直指苍天,“汉军儿郎,天下强军!虽有蛮夷,有何可惧!犯我汉境,虽远必诛!汉军!威武!”

    “汉军!威武!”两万杆长枪,马刀,高高举起,回应着卫宁那难得的歇斯底里的呐喊。

    声浪仿佛冲宵欲破,每一个人内心里的骄傲血脉都迫使他们不要命般将声音提到最大。

    这样狂喊的高歌,随着鼓声的争鸣,城墙上,城门口,所有观望迎接的百姓,纷纷面红耳赤,随着所有兵勇的呐喊而挥舞起手臂。

    “今日!当为英雄启程,卫宁为侧相迎!”卫宁领着众文官,缓缓退到城门侧面,抬手向城门一指,双眼炯炯有神,充满了真挚,“众将士!请!”

    所有将士皆是一愣,视线中,那一袭白袍,早已经让开通往城内的坦途,侧在一边,左手指着宽广的城门,没有一丝动摇。

    无疑,较之君侯而先入城池,让君侯在旁守候。

    这样的恩荣,对于他们本身并不高贵的身份来说,实在是难以想象的。这样一个时代,不仅平民,便是所谓的士兵,也不过是当权者心中一扫而过的数字,是他们巩固权利的垫脚石而已!即便他们用鲜血和换来的功勋也不过是当权者用来扬名的筹码,而这些胜利,理所当然都成为上位者英明绝武的表现。

    真正能做到卫宁一般的,能有几人!

    所有人颤抖着,缓缓收回手中的兵刃,甚至有的士兵因为激动而将马刀割伤了自己的大腿。

    这是卫宁对他们几个月孤军远征的肯定和感激。

    “……谢!都督!”黄忠对卫宁的胸壑气量充满了尊崇,一直以来严肃如霜的脸色,也终于第一次充满了感激。

    “全军听令!列队,不可sao乱!随我入城!”主帅军旗高高举起,金鼓争鸣,黄忠一马当先,缓缓向着晋阳那沧桑的城墙而去。

    而在越过城门的那一刹那,就要从卫宁面前入城的时候,黄忠猛然跳下马来,着马匹继续向前。

    两万人马皆如黄忠一般,没有任何一个人胆敢在卫宁面前策马而进,任何一个人都在靠近卫宁之前,匆匆跳下马来,步行而走。

    郭嘉在军后,看着这一切,那双眼睛再一次闪起了耀眼的火花。

    得军心,掌强将,五万兵马,土地广阔。声名显赫天下,家门贵胄之地。这样的条件,天下能出其几人!?而卫宁这样的气度,天下者,几人能与之相比!

    从初春开始一直到现在,时隔半年有余的边境战争,却在这样一场惨胜当中了结。卫宁并没有做到,也没有时间在去谋划如何尽可能的让北方的蛮夷们大伤元气,让他们上百年缓不过气来。

    这是一场浩大的工程,却只能是徒然的幻想。中鲜卑的没落,并不代表东西两支鲜卑人没有入侵的实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代表王庭,草原最高权利的宝座,中鲜卑人的内耗,有很大可能转移掉另外两部的视线。

    而卫宁,现在也没有多少精力在去顾及那群未来引起华夏遍地哀嚎的祸根。事实上,现在掌握了五万兵马,北并七郡,卫宁的实力,已经引起了天下诸侯的重视。

    可名不正,则言不顺,卫宁毕竟还是以杨奉下属的身份。在讲究忠义的这个年代,卫宁的行为,毕竟还是会受到不少人的诟病。

    而董卓灭亡的这样天大消息,自然是瞒不住晋阳方面的眼线、更别提卫宁知道原本的既定走向。

    董卓身死,来自雍州的徐荣军团的威胁,也便是冰消瓦解。在卫宁整顿六郡边军的同时,他也终于有闲暇好生观望一下,南并的局势。

    卫家族人出逃的消息,即便是陈宫再三严令封锁,但终究还是瞒不了多长的时间。而徐荣五万兵马的投降,这样声势浩大,更是难以遮掩。

    现在摆放在卫宁面前的,不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击,却又换成了杨奉对他的敌意。

    在经过了历经半年之久的大战,强兵虽成,但却已经疲惫不堪。五万人马说多,却终究不能长时间的再经历一场战事。何况,晋阳本身的粮草,也在这一场大战中,耗费了许多。若行兵事,恐怕不等两军对垒,便会因为后勤的虚耗,兵败如山倒了。

    这也是卫宁等人最为担忧的问题。

    没有人害怕战争,却没有人不害怕时机不当的战争。

    但徐荣统兵进驻平阳的消息,便好似一根针刺深深扎进卫宁的胸窝。这样一个声名赫赫的统帅,确实一块大石。

    杨奉的态度,对于卫宁来说已经是至关重要。

    却在这个时候,一骑来自太行山以南的快马,却让卫宁更是举起难定。

    他的妻儿老小,竟然已经被盘踞河内的曹cao军所得。

    曹cao的信使,并没有说明什么,但卫宁却能从那好似老友相叙的书帛中看到热切的期盼。

    这样的情况,比起家眷还被杨奉软禁,更加糟糕。

    冀州,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还在持续,虽然目前情况来看,公孙瓒具有压倒性的实力,但智谋方面的不足,让袁绍有了渐渐抬头的事态。

    同样,因为这两大巨头的对砍,使得曹cao很有余暇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倘若要面对日后可能生的大战,曹cao也就必然要先为自己寻觅到一块足够养军的地盘。

    河东自然是选的不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