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仙侠小说 - 大禹治水奇遇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三章 众望所归 大禹即天子位

第一百一十三章 众望所归 大禹即天子位

    帝舜南巡苍梧,升仙成神。在临走之前虽然已经向上天举荐了大禹继任天子,也任命了大禹代行天子之事。可是那必定是只是“举荐”和“代行”。还不是名正言顺的真正的天子。要当名正言顺的真正天子,还必须要举行仪式,祭告天地之后,才名正言顺。

    天下不可无君。皋陶、后稷、伯益、勾股、九章、玄弓、黄戈、长辛、竖亥小愚等众大臣都劝大禹早日践位。

    大禹却觉得自己应该避嫌,将天子之位让与帝舜的儿子义均。

    可是帝舜有先见之明,料道大禹会有今日之避让之事,于是早早就把儿子义均封到了外地做诸侯,远离了朝廷,避开了大禹。

    朝中的大臣们都知道帝舜的用意,也知道义均不胜大任。所以也没有人去理会义均,都一致拥戴大禹践天子之位。

    大禹左右为难,既怕辜负了帝舜对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又怕背上一个篡位谋权的千古骂名。

    无可奈何之下,最后干脆离开朝廷,回家避嫌。悄悄地驾车连夜躲进了自己的封地夏邑。躲在家中再不露面,来了一个以退为进,静观其变。

    后世人猜想,大禹是真的不想做天子吗?是真的想让给义均吗?都不是,谁不想当天子呢?可是为什么大禹反而躲开了呢?

    其实只是为了避嫌,怕留下千古骂名,而采取的不得已的策略罢了。

    众大臣见大禹死活也不肯践天子位,最后竟然躲了起来。于是,采取了伯益的计策,即以朝中大臣的名义,向天下八百诸侯发出了共同拥戴大禹践天子位的倡议。

    天下八百诸侯,纷纷响应,拥戴大禹做天子的奏章象雪片一样飞进了朝堂。帝都近处的诸侯干脆亲自跑到帝都来,要当面劝进大禹。

    朝中的大臣们倾巢出动,用车子载着八百诸侯的奏章与来到朝堂的诸侯一起。浩浩荡荡,奔向了夏邑,登门劝进大禹。

    大臣和诸侯都湧进了大禹的府内,站满了明堂。寻到了大禹,将天下八百诸侯的表章都搬到了大禹的面前。又齐刷刷地跪了一地,请大禹践位。

    可是大禹仍不为所动,只是说:“众位不可,众位不可,大禹不敢,大禹不敢。”

    最后急得伯益、勾股、九章、神农仔和小愚都哭了。伯益说道:“天下的人都知道帝舜临升仙之前,已经向上天举荐了夏伯继任天子。只有夏伯继任了天子,国家才会安定,天下才会太平,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如果夏伯不顺应民意,再不践位,而是把天下让给一个昏庸的人,或者是暴虐的人。那不是害了国家,害了百姓?天下百姓岂不是要遭殃吗?

    夏伯这样推来推去,坚辞不受。时间拖得长了,焉知天下不会生出祸乱来?就在前几天,三苗已经宣布反叛了朝廷了。谁知还会不会再有别的诸侯国效仿三苗呢?

    难道夏伯只为了爱护个人的好名声,而忘记了天下百姓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难道夏伯以前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假的吗?连治水都是假意的吗?难道你所作所为的这些都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吗?”

    伯益言辞激烈,终于打动了大禹。

    大禹关切地问道:“三苗果真反叛了吗?天下真的会大乱吗?百姓真的会遭难吗?”

    伯益说道:“三苗已反,这是真的。国家里没有天子,迟早会出事的。说不定日后会冒出好几个天子来争夺天下呢?天下大乱也是迟早的事。

    天下大乱,百姓必然遭难,这也是一定的。要是被哪个野心家趁机钻了空子,反悔都来不及了。”

    大禹听到这里,终于长叹一声道:“都是你们逼我背上了不仁不义的坏名声,我被你们给架到了烈火上了。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好吧,我践天子位,后人要骂便随他骂吧。”

    伯益等小兄弟这才破涕为笑。说道:“这才是天下为公的大禹呀!”

    众大臣见大禹点了头,生怕他再反悔,想请他即刻即位,便迁就大禹。连忙说道:“事不宜迟,现在就举行祭天仪式,祭台就设在均台上吧,”

    有人问道:“那帝都设在哪里呢?”伯益说道:“帝都就定在夏邑吧。”

    于是玄弓、黄戈,二将军监督设坛。天坛就设在就在钧台上。

    伯益、勾股、九章cao办议式。

    长辛、竖亥二大臣协助伯夷张罗安顿朝中众大臣和到会的各国诸侯。众人各司其事,一切准备就绪。

    祭天仪式简单而庄重,坛上插满了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帜,众大臣和诸侯立在坛下,将军率领士兵列队站在四周,远处围着看热闹的百姓。

    大禹沐浴更衣,登坛焚香,再拜上天。高声告曰:“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华夏大禹,祭告天地。禹本愚钝,蒙帝舜举荐,继承尧舜大业,即位天子。大禹心存敬畏,诚慌诚恐。定将殚精竭虑,勤勉施政。造福万民,惠及遐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天明鉴。”

    大禹祭告完毕,百官朝贺。山呼:“大夏朝!大禹帝!大夏朝!大禹帝!”

    从此大禹正式践天子之位,称为帝禹。建国号夏,定都夏邑。

    中国正式称为华夏便始于此时。

    大禹刚刚祭天完毕。忽然天上金光万道,满天祥云。云端里响起了钟鼓之声。接着空中便落下了金色的谷粒来,纷纷扬扬就象下雨一样。

    金灿灿的谷粒,粒粒饱满,地上就象铺了一层金粒,不大一会儿便堆满了均台和前边的空地上。

    参加祭天的大臣和诸侯还有看热闹的老百姓,惊喜万分,欢呼雀跃。以前只听说过天雨粟,这次亲眼看到了,知道这是盛世的预兆。

    老百姓们纷纷跑出家门,手中拿着盆、罐和萝筐,往家里收谷子。

    这时正值春耕播种的季节,老百姓们的田地刚刚耕完,还未下种。天降的金谷,落到了田里,老百姓连种子都不用下,第二天田野便长出了禾苗。到了秋天,获得了的大丰收,老百姓家家户户的粮囤里都装满了金灿灿的、香喷喷的谷子,吃也吃不完。

    天上刚刚下完了金灿灿的谷子,人们又看见从西方飞来了三只青色的大鸟。大鸟的身上都长着青色的羽毛,红色的脸孔。迎着阳光闪着金色光辉。

    三只大鸟飞到了均台上空,便扑啦啦地落了下来。眨眼之间变成了三个青衣大汉,一个个都长着红色的脸膛。

    大禹和小兄弟们一看便认出来,他们是西王母的使者,大黧、少黧和青鸟。

    三位使者向帝禹躬身行礼。说道:“昆仑山西王母祝贺华夏天子大禹即位。特送奉羊脂白玉璧一对做为贺礼,祝华夏永世昌盛,万代繁荣。”

    大禹拜受白玉璧。说道:“多谢西王母来贺。大禹不胜荣幸。华夏不胜荣幸。祝西王母仙颜永驻,永世造福人间。”

    三青鸟拱手告辞道:“大禹保重,我等回昆仑山复命去了。”说罢腾身而起,瞬间又变成了三只青鸟,向西方飞去。

    满朝大臣和各国诸侯及众百姓,亲眼看见连西王母都来祝贺,知道大禹的确是天命天所在,是真命天子。都倾心吐胆,从心底拥护大禹,宾服大禹。

    把大禹看做天神一样,都象敬重天神一样敬重大禹。于是把均台改称做“大禹台”。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大禹践位天子,要推行新政。可是,望朝堂上一看,都是帝舜时代的老臣。一个个老态龙钟,须发皆白。亟待提拔一批年富力强,有进取精神的后起之秀,来充实大臣队伍。也有必要调整朝廷的职能,重设百官。

    大禹特别器重当年跟随自己治水的一班小兄弟和文武随员。知道他们有才学,有能力,有闯劲儿。经过了十三年治水的历练,如今已经都成长起来,成熟起来。个个都是精英,足堪大任。

    于是任命伯夷为相国。任命伯益为大司农。任命勾股为大司空。任命九算为大司户,任命小愚为匠作司。

    任命玄弓、黄戈为左右大司马。任命长辛、竖亥为左右御史大夫。

    只有神农仔扁鹊执意不接受高官厚禄,仍旧愿意如闲云野鹤一般,率意行走于华夏大地上,为百姓医病,解除病痛。老臣之中皋陶继续留任国师,管法律刑狱。

    大禹又修历法,设学校,建官署,建仓廪,强化军队。从此以后,朝政一新。

    帝都夏邑,人口骤增,面貌大变。一派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景象。

    大禹治理国家,心存敬畏,殚精竭虑,如临深渊,如履溥冰。

    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处处小心谨慎,既修文治,又修武功。几年之后新兴的夏朝,政通人和,国力富强。

    于是大禹决定,在涂山国召开诸侯大会。大会天下八百诸侯。把朝廷的新历法、新政教和新主张推行到天下八百诸侯国里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沐浴到朝廷的恩泽。

    大禹把自己的想法与众大臣一说。皋陶、伯夷、伯益、勾股、九章、玄弓、黄戈、长辛、竖亥小愚等一致赞成。

    于是派出长辛、竖亥带领几百使节。按华夏九州,分别通知天下诸侯。要求八诸侯于八月十五日中秋望日,齐集涂山国开会。带上本国的土地、人口、物产的册籍。

    朝廷将根据这些册籍,按等级册封赐爵位、区分待遇、核定贡赋。

    朝中留下了伯夷。皋陶等大臣留守。伯夷为人贤良,成熟厚重,深得大禹的器重,是大禹的心腹之人。早在治理夏邑的时候,就显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和超凡的领导才能。德高望重。

    大禹此次出行带着伯益、勾股、九章。小愚和神农仔扁鹊同行。玄弓、黄戈二将军率领朝廷的三千精锐军队承担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