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江山国色在线阅读 - 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议
翻页 夜间

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议

    热门推荐:

    革新四年九月。

    赵国国内各方面战事已是结束,眼下天下基本平定,唯有李唐在侧。

    就在这个月,有臣子上表于李渊道:天子虽功盖华夏,但下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在位之时,差役甚重,东西驱驰,未有宁岁。而今太子贤明,继承储君,处理朝政,百官称颂,百姓敬服,微臣请陛下将皇位禅给太子,让太子早日继承大统。

    奏章一出,身为太子李世民将这名臣子训斥了一番,夺职罢官。

    但三日之后,李渊却突然下诏书决定退位。

    九月,李渊在太极宫内将皇位内禅给其子李世民,退位为太上皇。大唐完成了皇权更替。

    李世民没有改元,仍奉武德为年号,立中山郡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李世民称帝后,以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宇文士及为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于志宁为御史大夫,中书舍人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

    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段志玄为骁卫将军,程知节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右监门率李君羡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

    李客师为李靖之弟。

    [

    李世民称帝后不久,李元吉书信给益州行台仆射窦轨,联络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谋反。窦轨行事不密,事泄,结果窦轨。韦云起,其弟韦庆俭宗族百人皆被李世民下令诛杀。

    李世民在腥风血雨中上位。对于谋反者的铁血无情,但对于百姓李世民却是宽和之君。李世民一登基就下诏。放掖庭宫女三千余人,言宫女幽閟可愍,宜简出之,如此既减轻了内庭压力,也让这些女子到民间可以自有嫁娶,得到了民望。

    李世民还纵禁苑鹰犬,以养民力,还要求百官政令简肃,官员内外。百姓都是大悦。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每日亲自cao练。

    李世民对众士卒道:“赵国今日之强,自古少有,强汉盛时也未必能及,诸位为将者,不可逸游忘战。今朕专习弓矢,他日赵国入寇。则为汝将,为大唐保家卫国,驱逐外地!”

    于是李世民每日教习士卒,并习射于殿庭。亲自测试,有勇力之人,李世民赏赐以弓刀帛。而李唐将帅亦加以考核。

    李世民刷新政治,并砺兵备战的消息。立即由风闻司禀告至幽京。曹纹在奏章里言,李世民即位不足半年。整顿李唐上下,朝堂为之一新。眼下李世民在位一日,李唐就强盛一日,长此以往实在难以预测。

    所以曹纹在奏章里建立李重九考虑伐唐,勿要纵敌。

    幽京,在新建好的临朔宫内,这一日赵国上下百官聚集。众人都知道这一次朝会非比寻常,不仅是幽京官吏,连出镇在外的周洲,赵欣,大将徐世绩,单雄信等人都被调回幽京参加朝会。

    大赵的武将文臣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聚集得这么齐的,他们要商议的,是关乎于赵国,关乎于天下的大事。

    朝会开始,李重九拿着曹纹这封奏章,命人于殿上念诵。

    之后李重九在大殿上提出了伐唐之议,让百官商议。李重九没有旁听,而是让百官自行议论,待半个时辰后,再由温彦博汇总后当殿公布。

    半个时辰后,大殿上气氛出乎意料的凝重。

    温彦博向李重九道:“陛下,眼下中书省商议后,眼下伐唐之议有三,一为速,经过半年时间筹备粮秣辎重,训练兵马,再全面调动,以今日大赵的兵力,可以出动五十万人马,讨伐李唐。二为缓,先派大将攻略,拔去李唐在绛州,河西,襄樊三个据点,以薄弱唐军之力量后,待时机成熟后再大举伐唐,此大约需两年时间。三为反对伐唐,认为眼下时机并不成熟。”

    温彦博说完后,大殿上微微sao动,然后随即又平静下来,仿佛微风拂过水面,一阵涟漪后,又归于平静。

    众臣低下头,等待李重九的示下。沉默了一阵,李重九道:“朕想先听听诸位反对的意见!是哪位爱卿反对伐唐,尽管出班直言。”

    众臣等了一会,御史大夫卢承庆,首先出班道:“陛下,微臣以为眼下伐唐之时机没有成熟。”

    李重九道:“说说你的理由。”

    卢承庆道:“陛下,我大赵已开国四年,国势日强,陛下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先剪灭罗艺,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等强敌,后平塞北定江南,如拾草芥,然而微臣以为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古来明君圣王深知创业守成之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而今李唐虽据天下一偶,但李家父子恩德广施,国家安定,百姓景从,父子二人皆非无道之君。要骤然攻打,恐是兴无名之师,乃是穷兵黩武尔。微臣要讨伐他国,莫非八个字,厉兵积栗,以待暴主。当初突厥之势未必弱于大赵,但陛下铁山一战灭之,这是为何?乃是颉利倒施逆行,所以才自取灭亡,而并非陛下甲兵坚锐之功。而今李唐国内上安下和,实不可轻易攻打。不如等候时机,待李唐民忧国敝时,可不劳而定。”

    “荒谬,李世民篡权杀兄,又逼父退位,这样的暴戾无道之君,不正应该兴师讨伐吗?怎么会师出无名!”

    卢承庆话音刚落,一旁大臣姬川是急不可耐地反驳道。

    而姬川一旁李元吉则是跪下来痛哭道:“陛下,玄武门之变,血泪未干,那弑兄篡位之人,眼下却高居庙堂之上,为百官朝拜,杀兄之仇不共戴天,微臣恳请陛下赐微臣一旅,让微臣直伐关中,不取那狗贼人头,绝不旋踵。”

    众人看着李元吉痛哭流涕的样子,心底道,你这样去了,除了自取灭亡还有什么其他结果,就算你另有打算,但如此作态,也太恶心了吧。

    龙椅上的李重九,对李元吉这一番哭闹,却是温言安抚道:“朕知道爱卿的苦恼,朕也不是说不伐唐了,眼下大殿上百官议事,计于庙算。众位爱卿也知道,庙算多则为胜,所以诸位尽管直言,朕也是很想听听反对攻唐的意见。”

    李元吉听了这才作罢。

    卢承庆道:“陛下从善如流,真乃明君,微臣已是说完,恳请陛下与诸位大臣思量。”

    李重九点点头道:“卢爱卿,辛苦了,还有哪位爱卿愿意出班,言伐唐之弊。”

    卢承庆退下后,一旁刑部尚书薛万淑出班道:“微臣有话说,陛下李唐北有潼关之险,南有剑阁之雄,黄河有砥石阻碍,而长江之上则有瞿塘难渡。如果卢御史方才所言,天时不备,那么微臣之言,地利之势也在李唐一边。”

    薛万淑说完,徐世绩淡淡道:“微臣当年读过吴起的兵书,里面有句话,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但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但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但武王杀之。山川之固,在于德而不在于险,若君不修德,左右心腹肱骨尽为敌国也。”

    “所以微臣以为,潼关,剑阁虽险,但不足虑,正是因为险可恃而不可恃也。”

    徐世绩一席话,听得众臣纷纷点头,连李重九也不由赞道:“徐爱卿,这一番话,真是金石之言。”

    徐世绩说完,这时候礼部尚书高徐道也出班反对道:“当年苻坚讨晋,陈兵百万,投鞭断流,而晋朝不过僻处江南,民困兵疲,但苻坚最后却有肥水之败何也?”

    “一是因为晋室上下和睦,而苻坚国内胡人未服,其大军战败失利后,诸族反复叛秦。由古思今,何其相似啊!”

    高徐道说话的声音虽不大,但是却是令满朝大臣震动。众臣们有的露出不安神情,有的则是偷看一旁英贺弗,额托等大将的神情。

    当年苻坚实行混一四海的政策,对战败之人格外宽厚,每灭一国,均授其君臣以官爵,并使统领旧部,推行王道之政,这使得苻坚的秦国滚雪球一般的壮大,最强时,他糅合汉氐羌鲜卑羯诸族的人马,兵力达百万之众。

    最后苻坚下令伐晋,以百万之师南下,当时人庐多,号称可以投鞭断流。

    但是最后苻坚与晋国交战,前线兵败,最后导致全军崩盘,最后失败,而他麾下的羌鲜卑诸族人马尽数叛变,连苻坚本人最后也死在了部下羌人姚苌的手上。

    若是苻坚肥水之战成功,历史上也就没有什么南北朝了,隋唐也将不复存在。

    而高徐道以这样空前强大秦帝国的失败,来提醒赵国众臣,就是现在的赵国与当年的秦国何其相似。

    李重九也是麾下除了汉军人马外,也是聚集了室得奚,契丹,突厥,室韦,靺鞨,高句丽等各族人马,万一到时候伐唐不利,李重九会不会重蹈苻坚的覆辙呢?(未完待续……)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