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风起华尔街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采访

第十八章 采访

    ;

    “哦……真该死!”

    拉米瑞兹凯特拎着她昨天才新买的包包从车上下来,还没来得及抬头看一眼近处这栋大厦,尚未站稳的脚跟便狠狠的崴了一下。

    落脚地方是路边一处凹坑,昨晚刚下了雨,坑里积着雨水,拉米瑞兹一脚踩进坑里,中跟的鞋底陷进雨水,87美元买回来的高档rou色丝袜瞬间便被染污了袜底。

    嘴里嘀咕着咒骂一声,拉米瑞兹抬起腿,想要揉一揉被崴疼的脚踝,没成想另一只脚的后跟却卡在了石板砖的砖缝里,整个人骤然间失去平衡。

    “哎哎哎……”拉米瑞兹的个头很高,尤其是拥有一对令人艳羡的118公分大长腿——女人用一对长腿是好事,总能吸引到更多的眼球,但有些时候却不是好事,就像现在。

    失去平衡的拉米瑞兹嘴里惊呼着,两只手甩开胡乱摇摆,原本挂在手肘处的崭新包包,也远远地甩出去,丢在路边的便道上。

    长腿美女眼瞅着就要在大街上来个很不雅观的狗吃屎,旁边及时伸过来一只手,握住了她的肩膀,将她牢牢地稳住。

    “呼!”好不容易站稳,拉米瑞兹长出一口气,而后本能的拍拍胸脯,扭头看了一眼,正看到一个年轻的华裔男子站在自己身边上,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没事吧,小姐?”男子很有绅士风度,见她看过去,还好心的问了一声。

    “哦,没事,谢谢你的援手,先生,”拉米瑞兹急忙道了声谢。

    “不客气,很乐意为你这么做,”男子笑了笑,迈步走出去,在路边将那个包包捡起来,掏出一方手绢擦了擦上面沾染的泥水,回来递给拉米瑞兹后,说道,“这是你的包,请拿好。”

    “谢谢,”拉米瑞兹又是慌忙道谢。

    男子没再说什么,交还了包,他便拐上便道,径直朝对面那栋大厦走过去。

    “噢,上帝,我的dior!”等到男子走远了,拉米瑞兹才急忙去看自己的手包,尽管刚才那个男子捡起包来之后,还特意给她擦了擦,可包上的污迹还是异常的醒目。

    拉米瑞兹心疼欲死,这包包是她犹豫了半年之后,才最终咬牙刷卡买下来的,为此,她后四个月都得要省吃俭用的过日子了,可是如今,簇新簇新的包尽然弄污了,对一个女人来说,这简直难以容忍。

    “该死的鬼天气,该死的周五板块,该死的赫尔斯,该死的中国韩!”重新坐回车里,拉米瑞兹扯着抽巾盒将自己的包仔仔细细的擦了一遍又一遍,嘴里还不停的咒骂着。

    好不容易把包包上的污痕擦得不那么明显了,拉米瑞兹才停下嘴里的咒骂,她手把着方向盘,在车里发了一会呆,这才从包里掏出化妆盒,将车前的后视镜撂下来,照着镜子给脸上补妆。

    方条状的镜子里映着一张明艳动人的小脸,只是那双完美的蓝色眸子里才充满了颓丧。

    拉米瑞兹对自己的美貌素来有信心,在南加大就读的时候,她就被校友戏称为“小杰西”,原因是她的相貌酷似杰西卡阿尔巴,不过她可不认为自己比杰西卡阿尔巴差,毕竟她有一双杰西卡所没有的118公分超级长腿。

    年轻的女孩对自己的未来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憧憬,拉米瑞兹曾经梦想过自己将来某一天会成为好莱坞的大明星,也梦想过自己会嫁给一个身价数百亿的年轻大富豪,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富太太生活。但现实往往是单色调的,远没有梦想那么华丽精彩,所以,拉米瑞兹这两年过的很悲催,她尝试过去做演员,但却因为没有表演天赋而屡屡碰壁,当然,她也试过去走捷径,希望通过自己的容貌优势,在演绎的道路上获得某种成功。可事实证明,这条路也没那么好走,在好莱坞那片诡异的土地上,喜欢玩潜规则的人往往都没什么本事,而有本事的人,就算玩潜规则,也轮不到她上场。

    于是在悲催的瞎混生涯中度过两年后,拉米瑞兹不得不接受现实,按下心来找了一份工作,喏,就是现在这份工作,在《华尔街日报》当了一名采访记者——周五刊印的第五板块采访记者。

    按理说,能进入《华尔街日报》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工作了,但问题在于,即便是《华尔街日报》,也是分重点板块和非重点板块的,拉米瑞兹所在的第五板块就是非重点板块。每周五刊印一次,内容主要为各种资讯和房地产、旅游信息,说白了就是广告占多数,而唯一一个热点栏目《波托马克观察》还是个专栏报道,那是人家专栏作者金伯利的地盘,跟别人没关系。

    更加悲催的是,拉米瑞兹即便是在这个版块里,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位子,她那个所谓的采访记者,不过是个替补,只有在别的记者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由她负责一些很不重要的采访活动。

    就像今天这个采访,主编交代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被采访人已经花了钱了,给了报社叁万美元的广告费,需要这边出一个记者去人物专访,然后在报纸上给刊登一下。只要是干新闻这一行的人都知道,类似这种金主自己花钱来炒作的采访,往往都是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即便有外快可拿,报社也没人愿意干这个活。

    有好事的时候,自然人人争着上,一旦没有了价值,哈,没办法,只能是悲催的新人顶上去了,于是乎,拉米瑞兹就来了这里,她的被采访对象是赫尔斯金融一个名叫韩冲的美籍华人。

    在车里重新补了淡妆,拉米瑞兹正准备再次下车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丝袜也弄污了,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咬咬牙,就在车里把丝袜脱下来,然后裸露着两条大长腿钻出车,直接走向赫尔斯金融大厦的入口。

    在大佬林立的华尔街,赫尔斯金融算不上什么有名气的投资公司,不过毕竟也是拥资数十亿的公司了,公司里弄得绝对是非常的正规。

    拉米瑞兹在前台做了登记,说明自己的来意,又给对方看了自己的证件,这才由一名接待引领着上了14楼,直接去了传媒公关部的接待室。

    “拉米小姐,这是你可以提的问题,”在接待室里,自然有传媒公关部的人负责接待,一个二十岁出头、满脸雀斑的女孩给拉米瑞兹送上了咖啡,又将一沓稿纸递给她,说道,“一会韩先生过来,你可以就这上面罗列的几个主要问题向他提问,当然,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也可以问,不过还是希望你能尽量避免那么做。”

    拉米瑞兹无精打采的浏览了一下那沓稿纸,心里只觉得无趣到了极点,她暗自琢磨着,一会要想办法赶紧结束这次无聊的采访,她实在有些难以忍耐了。

    难道这些有钱人就不能低调一些吗?整天不好好的享受生活,却要在有钱的同时,还贪得无厌的炒作自己的名声,真是无聊得紧。

    录音笔拿出来放在桌头,一个记录簿摊在膝头,拉米瑞兹忍住心头的恶心,重新去看那沓稿纸,准备着将对方提供的那些问题整理一下,以便一会儿采访的时候有点层次感——最主要是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场采访做完。

    赫尔斯金融为这次采访所准备的材料还是很丰富的,拉米瑞兹第一次浏览的时候,因为心理偏见的关系也没细看,基本都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可是真等她按下心来,仔细去看的时候,心头禁不住一动。

    嘢!味道不对啊,这不是炒作啊,貌似更像是极其专业的金融探讨。

    赫尔斯金融,准确的说,是韩冲在这场采访中圈定的提问范围氛围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此前赫尔斯金融股价动荡,公司将在未来增加分红,以补偿投资者的计划。第二部分则是韩冲本人对于未来股市走向的预估。

    因为材料很完备,所以拉米瑞兹可以直接在材料中找到韩冲在股市问题上的判断,而在这里面,他对股市走向是完全唱衰的,但他绝不是空洞的唱衰,而是有一种很新颖的立论来证实他自己的观点。

    韩冲认为,股市的行情走向与世界实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股市规模、跌涨也与实体经济的规模、跌涨紧密相连。为了更直观的考察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他将过去近半个世纪股市的大牛期、大熊期以17年为一个周期,划分为三大周期:1964年—1981年,1981年—1998年,1998年—未来的2015年。

    韩冲列举了道琼斯工业指数、gnp增长数据、长期政府债券利率以及养老金预期回报率等数据,以这些数据为论据,证明他的一个观点,即:第一个17年的周期里,股市处在大熊市的环境里,整个17年中,道琼斯工业指数仅仅上升0.1%,gnp却在这17年里猛增337%,而同一时期,长期政府债券利率则不到8%。第二个17年的周期里,情况截然相反。17年中,gnp增长仅为177%,而道琼斯工业指数却从875.00暴增至9181.43,长期政府债券利率则攀高到13.8%的高线。

    韩冲在分析这两个周期数据的时候,举了一个精妙的例子。那就是一个精明的父亲,在第一个周期的17年里,为了糊口,只能将全部家当都投入到实体经济领域,老老实实的靠发展生产过日子。因为积劳成疾,他最后生了一个傻儿子,精明的父亲为了让自己死后,傻儿子也能生存,于是就将必胜苦干的继续投入了股市。幸运的是,傻儿子赶上了后17年的周期,他虽然不事劳作,但父亲为他买下的股票,却让他成为了亿万富翁。到这,一个循环出现了,那就是傻儿子消费的财富,实际上父亲那一辈为他积攒下来的,可问题在于,父亲遗留的财富是有限的,傻儿子好吃懒做的消费了17年,那么下一个17年呢?

    毫无疑问,又一个周期的大熊市来了,股市要想在未来的一个周期内起死回生几乎没有可能,至少在2015年来临之前,没有这个可能。

    拉米瑞兹不是学经济的,这些宏观性的东西她也不懂,但就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眼光来看,这份材料提供的数据很详实,剖析也能自成一家之言,关键在于,这种分析方式很新颖,论调却与当今主流论调截然相反,具备极大的争议性。

    哈,找到宝了,原本以为是个驴粪球,谁知道却是个金嘎达。拉米瑞兹的心里已经构想好了一个新的标题:“熊回家了,金发女孩时光或将一去不返!”

    金发女孩时光这个名字引申自《三只小熊》的寓言故事,一直被用来形容股市中大牛的行情,在目前次贷危机席卷全美的时候,这种标题确实很能触动人的眼球。

    拉米瑞兹的新闻敏感性的确很强,她从这份采访材料里嗅到了大话题的气息,但此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话题实在是大得有点惊人,它的确触动了很多人的眼球,只是那投过来的眼神都或多或少的带了些惊悚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