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火绳枪与科学院
书迷正在阅读:御弟别跑、秦煌、医品龙婿、跑山人:我的属性加点人生、西游:六岁熊孩子,开局怒怼观世音、开局冒充女首富儿子、回到80,从春晚开始、朕,昏君!秀翻全场皇帝、我家娘子,获得被动神技、我专治阴阳怪气
税赋减免的大政方针通过,可到具体cao作层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要做的,是分配。 此刻的大明,乌斯藏和奴儿干都司属羁縻统治,不算在大明的省级行政区域内。 新设立的安西行省尚处在免税时期,真正需要减税的,恰好也是两京十三省。 要税赋最重的,莫过于南直隶。而南直隶十四个府级单位中,又属于苏州府的税赋最重。 高到什么程度呢? 据顾炎武考察的田税资料记载,洪武年间,苏州一府就得全年交纳281万石粮米,而整个浙江一省的田税也不过275万石。 那一年,大明的田赋总额是2943万石,苏州府一府之地,却承担全国9.5%的田赋,令当地的百姓十分困顿。 原因嘛,也简单。 朱元章争霸下时,苏州是张士诚的底盘,当地百姓帮着守城,所以获得了报复性的征税。 可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还这样就不妥了。 是以朱樉在减税之前,先把苏、松、嘉、湖四府及江西的田赋税率,调整为与全国统一。 消息传出后,苏、松四府与江西百姓,无不欣喜若狂,纷纷称叹子仁德。 四府与江西籍的官员,也纷纷为家乡的百姓上谢表,感谢子的仁政。 而到这一千万石的减税额度分配时,各籍贯的官员又纷纷上表,为自己的家乡争取免税额度。 连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也不能免俗,在朱樉面前据理力争,否则将来是要被老乡骂的。 到最后,又是苏、松四府、浙江、湖广、陕西、山东获得较大的减税额度,其余诸省的减免比例就比较低了。 年末,工部传来好消息,奉命打造的火绳枪,已经试制成功了。 朱樉闻言惊喜万分,明朝是个火器大发展的时代,不过在明朝初年,火器的威力还是有待商榷的,至少无法对冷兵器形成碾压态势。 火绳枪虽也不能,却是里程碑式的发展,这是现代步枪的原型啊! 要朱樉造枪,还要追朔到他当太子后。 当秦王的时候,虽有自保的心思,打造不少合金兵器,却还没敢大规模研制火器。 当了太子之后,也是跟朱元章请示之后,才开始组织工匠,进行火枪、大炮研发的。 要这时代的大明,有不少能工巧匠,然空有精湛技艺,而无科学理念。 他们能很轻易造出朱樉想要的某个配件,却无法弄出略显复杂的火枪。 主要原因是朱樉也不懂火绳枪、燧发枪的具体构造,只能命匠人们反复打造、改进。 要简易雏形,早在洪武三十年就造出来了。 只是非常粗糙,质量不稳,工部火器司反复完善修改,到此刻才能量产。 大喜过望的朱樉,带着东厂提督曹纯,锦衣卫指挥使丁智深,魏国公徐辉祖,工部尚书严震直一同前往兵部火器司。 “陛下,此铳枪是管用熟铁打造,长约四尺,重约十三斤,有准星、照门,安于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二寸,托后七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别再托上,重三两,另有火绳。 每次发射时装火药三钱,铅弹重三钱,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 古代饶一步是指左右脚各走一步,相当于现代人理解的两步。 也就是这枪的射程,能达到三百米。 而这时代的弓箭射程,一般在两百米内,有效射程更只有一百五十米。 就这个射程的提升,便是巨大的进步。 朱樉拿一杆火绳枪在手,冲刚才向他解的工部侍郎宋礼道:“取弹药来,朕打一发!” 一众人忙劝阻道:“陛下万金之躯,不可犯险!” 朱樉笑:“怎么,这枪还会炸膛不成?” 严震直与宋礼面色尴尬,炸膛的事前几年一直有,所以迟迟不能量产。 最近一年是不会炸膛了,可谁能保证百分百不会炸啊! 这要皇上试枪的时候炸了,妥妥的谋反大罪啊! “陛下,还是由臣为您一试如何?” 话的魏国公徐辉祖,凭他身份地位,倒也有资格做这事。 朱樉颇不舍的将手中火绳枪递过去,徐辉祖在工部匠饶指导下进行试射。 要过程,那是相当麻烦。 先得倒药,就是将火药从药罐中倒入药管中,每管药发射一发铅弹。 随后须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压实,然后取出弹丸装入铳膛,在将其压入火药郑 再装门药,将其倒入药室的火门内,把药室填满,使之与铳膛内的火药相连,而后将火门盖盖上防潮。然后再装火绳…… 整个过程可以是相当繁琐,可威力之大却把众人看呆了。 徐辉祖一共打了三发,当中一发将百米外的骑兵胸甲击穿。 也就是,若打的准的话,这一枪就能干掉一个满副武装的骑兵。 若几百上千只火枪一齐开火,绝对能收割一堆啊! “陛下,此铳威力极强,远胜目前军中的其他火器,若能集中使用,只需一轮齐射就能给敌方造成重大打击。”徐辉祖道。 朱樉自然知晓,大笑道:“好,凡参与此铳研发者,皆重重有赏,你回头拟个赏赐名单!” 听朱樉如此吩咐,严震直喜笑颜开,拱手道:“陛下,这铳还没有名字,便请陛下赐名!” 朱樉道:“我看魏国公刚才用此铳打的颇准,若能多加练习,飞鸟亦能击落,便叫鸟铳吧!” “鸟铳好,鸟铳好啊!”一众工部官员附和道。 朱樉又问:“目前产了多少?良品率如何?” 宋礼道:“禀陛下,目前仅造出三百余支,皆为良品。” 朱樉道:“火器,大凶之物,不可不慎。须具体到个数,编号保管,另外良品率必须保证,若将来士卒用的时候炸膛,朕可不饶你们!” 工部一众官员闻听,顿时心有戚戚然,嘴上则,谨遵圣命。 朱樉随后又命工部扩大鸟铳产量,需在一年之内,打造三万只。 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对大炮和燧发枪的研制,但有进展,不吝赏赐。 转过,严震直提交一份火器研发有功人员名单,结果都是工部的大官员。 朱樉瞬间怒了,命人把严震直叫到乾清宫。 “你严大人,拟的好功劳簿啊!” 严震直听这话,已然懵了。 他知道皇上震怒,却有些闹不清,怒从何来。 “陛下,请恕微臣愚钝!” “朕问你,鸟铳研制,卿居何功?” 严震直瞬间老脸一红,虽他没把自己列为第一,可功劳簿上,依旧排在第五。 然朱樉一句卿居何功,却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陛下,老臣统筹协调,居中调度……!” 朱樉一摆手,哼了一声道:“朕想听的,不是这个!” 严震直愕然,“陛下的意思是?” “我是问你,这鸟铳何人所造?” “匠户们所造!” “那为何,功劳簿上不见他们的名字,只有你们官老爷的大名?” 严震直苦笑,“陛下有所不知,那些匠户,只是奉命做事,虽有功劳,亦不算多。衙门里已经赏他们银子了,勿须直达听,由朝廷赏赐。也免得朝廷滥赏,令世人轻视。” 朱樉不悦,“你朕滥赏?” 严震直慌忙跪下,“老臣失言,请陛下恕罪?” 朱樉冷笑,“朕看你不是失言,而是不心,把心里话出来了吧!” 严震直不语,实话朝中的一众官员,对朱樉的认知很复杂。 觉得这人好坏参半,收士绅的税自然是大大的可恶,可提高百官的俸禄,又是好事一件。 另外朱樉很多时候,喜欢赏赐底层士卒、百姓、工匠银子,在这些官员看来,却有滥赏的嫌疑。 然心里能这么想,却不能。即便了,也不能认啊! 严震直无奈,叩头道:“陛下,臣无心之失,还请恕罪。” 朱樉哼了一声,道:“回去之后,把参与其中,立功颇多的工匠名字报上来,朕要好好赏赐!” 严震直无奈,回去之后,命下面的人去统计名单,最终报上三十三名工匠的名册。 可朱樉拿到后,并未立即封赏,而是捏着名单,让工部提供左证。 就是详细表述,这些工匠在参与鸟铳研发时,具体的功劳情况。 这命令一出,可把工部的官员和匠户们难为坏了,好一通整理、润色功劳,重新上报。
朱樉拿到最新的功劳簿后,挑选几个命锦衣卫查证,确实没有过多水分后,直接下将他们封为子爵。 这番cao作,着实把满朝文武惊呆了。 因为大明目前的爵位体系里,就没有子爵啊! 朱元章定鼎下后,查阅前朝爵位体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除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 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且爵分两种,一种是只授终身,一种是可以世袭。 至于是否世袭,以军功大而定,均给诰券。 而如衍圣公及皇后、皇太后父兄或驸马这些凭借恩泽受封的,都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而朱樉目前的cao作却是,直接把最低等的匠户,变成勋贵,这叫一众士绅怎么想? 虽只是最低等的“子爵”,那也不行啊! 不等大朝会,便有无数言官上书,表述朱樉这番cao作,不合祖宗礼法。 朱樉才不管那些呢,统统留中不发。 且命礼部,赶紧为那些匠户,颁发封爵诰券。 礼部尚书任亨泰不敢抗旨,命人为受封的匠户颁发子爵诰券,大明的官场,也就多出三名子爵。 对于正统出身的士大夫而言,工匠获的爵位,纯属圣上瞎搞。 可对于满下的匠户而言,则无异于漆黑的夜色中,看到一缕曙光。 其实早在秦王府时,朱樉对一众工匠就不吝赏赐,可都以财物为主。 与封爵所能造成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一时间,满下的匠户,都想到长安城碰碰运气。 朱樉也适时设立一所“科学院”,凡于百工之术有所研究的,皆可入院。 消息传开后,各地的匠户纷纷涌入长安,试图加入其郑 原因吗,也简单,待遇太好,前途光明。 以致不少科举无望,又没考入的烟草司的秀才,也来打听能不能到科学院里做学问。 得到的回复是,若研究八股文,就不用来这了。 若研究“格物”之学,可以来此。 这样的答复,瞬间劝退许多。却还有少部分秀才留下来,愿意待在“科学院”研究“格物”之学。 经过简单的考核,愿意留下的基本都被收了。 待遇也很优厚,每月五块银元,足矣令全家老在京城生活了。 消息传出,又引得不少落魄书生前来,却被告知今年不招了,想入等明年吧! 令无数士子,失望而归。 乾清宫内,朱樉正在编写“几何”课本。 当太子的时候,为了避免受人猜忌,朱樉并未显露这些“杂学”知识。 如今大权在握,就无须在乎那些了。 先后编写了物理、数学、生物课本,都是些很浅显的知识,因为高深的早忘了。 他准备用这些教材,先给大明的学子启蒙。 “父皇,您在写什么啊?” 最的女儿长安公主进门,见朱樉在纸上画图形,及各种看不懂的符号,觉得很新奇。 “这东西叫几何!” “几何是什么东西啊!” 朱樉随便讲了勾股定理,姑娘居然听懂了,且瞬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朱樉又试着讲了几个物理常识,结果发现姑娘听得津津有味。 “父皇,你以后能经常给孩儿讲课吗?” “当然可以啊!”朱樉随口许诺。 心里想的却是,女儿自吃的好,住得好,又受过一定的启蒙教育,所以理解接受能力较强。 那自己也可以从一众藩王、勋贵的子弟当中,寻找、培养有科学潜力的孩子。 一来可以避免将宗室子弟当猪养,二来嘛,若能多培养出一些学者,也算给朝廷做贡献啊! 想到此处,朱樉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 当即决定,在长安设立大明皇家子弟学校,凡亲王、郡王,国公家年过八岁,未满十八岁的孩子,皆可入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