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见困豫且才怪呢
皇帝微服私访,在历朝历代的野史杜撰、民间传说中都是花样繁多,经久不衰的,甚至在现代,国朝还拍过许多以此为基础的电视剧。 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微服私访确实也并不少见,但内容却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一般美好:大多数皇帝的微服私访是用来消遣的,他们是不干正事的,甚至有的连人事都不干一一 一一汉成帝刘骜常与富平侯微服私访,寻欢作乐,好风流喜交姌;宋徽宗经常到汴京城里“微服私访”李师师;宋后废帝刘昱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在街上“与民同乐”,当街杀人取乐,他甚至会将孕妇肚子划开以辨男女;满凊同治皇帝“微服私访”访去了花巷,最终染上梅毒,遗笑千古。 当然,现在人最熟知的应当还数完全是捏造的《乾隆微服私访记》。这部剧本质上是对满清贪官污吏横行,社会乌烟胀气的讽刺,以古衬今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百姓、乃至历代百姓对清天大老爷的渴望,然而因观众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的普遍低下,导致它客观上成了为满清皇帝洗白的工具。 且让我们先返回正题: 在明代,皇帝微服私访也是时有发生的。明宣宗朱瞻基1430年春,祭陵路过昌平,微服私访,看到民生疾苦,于是执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不过,“缩边”等政策虽功在一时,但从历史的长远的角度来看,为后人诟病也是能理解的。) 而明代微服私访最有名、最传奇的,无过于正德:正德十三年八月一日,他民装到昌平。二日,大臣追到,请求回宫,不听。六日,到居庸关,巡关御史闭关拒绝,回京……二十三日,夜晚民装出德胜门。二十八日出居庸关,巡幸宣府…十九日,到阳和,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十月五日,亲自率军与蒙古小王子作战。九日,小王子溃败,武宗遂进驻大同…… 当然,武宗的经历过于传奇,本人也过于奇葩,并不具有普遍性,至少这不适用于朱由校。不过有了这位不让人省心的老祖宗,朱由校自然也不可能是一个乖宝宝。 于是,天启二年十月二十三号,朱由校的微服私访开始了。黎明时分,朱由校穿着民装,带了五、六个同样是平民打扮的侍卫、太监,偷偷地从西安门走出皇城,随后又走宣武门到了外城。 北京外城也称外罗成,由于大运河的漕运不再入城,所以商业中心也就集中在了外城,形成了大片的市肆和居民区,十分适合微服私访。 朱由校能感觉到,一路走来,有不少的目光时刻聚焦着自己,多半是厂卫的人。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他们没来,那才是真的失职了!朱由校一行人只当无事发生,开始认真的逛起街来。 这辈子在北京住了小二十年,如今却是头一次来到外城,朱由校内心确实有些唏嘘。 他们一行走的是主干道,所以这马路倒还算宽阔,行人虽然不少,但确实井然有序一一只不过这个秩序和现代人理解的有些不同一一穿着棉衣短褐,一身短打或有补丁的人自觉的走在了路的两旁,这些人头上的网巾多是马鬃制的,有的看起来似乎是由落发做的;而穿着光鲜、一身襕衫、大氅的都走在了路中央,他们头上的网巾也多为丝制品,有的甚至用金玉、铜锡作边;不过马车一来,大家都要让路,一般人可是用不起马车的。 (网巾源于中国,不是朝鲜的,只不过南朝鲜的电视剧里比较多而已。网巾起源于道教服饰,是明初重建的汉族冠服制度中的巾服之一。 《七修类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何物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颂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 《三才图会》:国朝初定天下,改易胡风,乃以丝结网以束其发,名曰网巾,识者有“法束中原,四方平定“之语。) 朱由校一行人走在路的中央,旁边的路人都离他们远远的,不敢靠近;甚至街角的那几个乞丐的都不敢看他们,当朱由校一群人靠近时,他们立刻蜷缩着身子往街角里躲,更别说向人乞讨了。 这样的一幕对于朱由校说是意料之外的,但稍稍想一下却也是情理之中。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大部分人都处于一种经常吃不饱饭,但又绝对饿不死的状态,京城的百姓自然过得要好一些,所以面露菜色的倒没有见到,但这些穿着棉衣布衣的,却是几乎一个脸色红润都没有,大多数也都比较瘦。 这一路走来,几乎就没见过几个胖子,就算有那也多半身披锦绣,至少是个长衫,一看就不是平民,至少是个小地主。街中央有许多人穿着道袍,他们倒不是道士,只不过是明代的书生、士大夫的喜好而已。朱由校他们一上街,旁人就知道这是个富贵家的子弟,惹不起。
想想也是,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扮猪吃虎的事情。这到底得多不开眼,才会招惹一个身穿丝绸,前呼后拥,身边还跟着个兔爷儿(事实上是太监)的人,这种智慧的可当不了“虎”。 朱由校叹了口气,向那群乞丐走去。 “老爷”,一个老叫花子趴在地上低着头,身后的几个也跟着做。 朱由校看了眼侍卫,他心领神会,扔出了十几个铜子一一若是真给了碎银子,那反倒是害了他们。叫花子们连连磕头道谢,说着各种好话,词汇量之丰富,让平时服侍、奉承的小太监都为之汗颜。 “刚才躲什么?” “怕脏了您的眼。” “你们为什么没有去养济院?” (养济院为明代的官办救济机构,所有的城市都至少有一座,朝廷规定“凡老弱病残而无子嗣者皆可入之接受赡养”,万历时期逐渐废弛,此时已沦为纸面工程。) 那个乞丐并没有说些什么,只是那个眼神让朱由校觉得自已“何不食rou糜?”面对这群乞丐,朱由校居然觉得有些羞愧一一他脱离人民太久了。 “去过,粮布不够,被赶出来了。”老乞丐护在身后的那个只有一支胳膊的小男孩壮着胆子说,朱由校这才注意到了他,这个男孩的另一只手臂似乎也有些畸形,应该是天生的。 “就算是到不了养济院,就算是在那旁边呆着乞讨也好,东边多官宦富商,南边就是商业区,你们就能要的多点。” “老爷们(官、商)心善,见不得穷人受苦,没人敢去那边。市集那里,连要饭的都拉帮结伙,我们抢不过他们。” 朱由校沉默了,他头也不回的,从这群乞丐旁边走开了。那天,他在外城逛了许久,直到很晚才返回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