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O八章 南巡:皇帝今天不在家
皇帝今天不在家,准确的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皇帝是不会回到京城了:他去南巡了。虽然临行前他把监国的重任托付给了信王殿下(朱由检),但是大家都知道,信王只是个十二岁(虚岁)的孩子;真正处理事情还是内阁的大学士们,于是天下的重任就这样彻底地交给了这群老年人的肩上。 由于皇帝这个岗位的拥有者暂时不能履行职责,于是许多的工作任务不得不由内阁带行承担。内阁大学士们的工作量一直以来都是巨大的,再加上皇帝一走,这群老者的担子就更重了,现在的他们一个个简直是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叶向高甚至觉得皇帝虽然只离开了7天,但自己好像还能作为大明帝国在多继续奉献奋斗10年。皇帝离开了京城,表面上内阁的任务是增加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终于不用替皇帝擦屁股了(虽然是暂时的),大学士们好久没有这么轻松过了。 整个大明的皇城之内都洋溢着一种幸福而又和谐的气息,纵使是迎面走来一个陌生人,大家也会不论品阶与派系的分别,互相点头微笑示敬。 不论是官职大小,年纪长少与政治立场左右如何,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这熟悉的官场政治环境,他终于又回来了!经历了万历一代三十多年的君主离线制,整个大明对于这种没有皇帝的生活可以说是熟悉得不得了,分分钟无缝切换。 这倒不是说大臣们真的意识到了这个国家的治理中,皇帝(或其他的独裁者)并不是必需品。而是应当说,朱由校作为一个皇帝是十分特殊的一一他实在他想要改变:改变现实、改变制度、改变历史,所以他不得不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与突破,以至于在所有人看来,他都太能惹事了。 万历是“无为而治”,而朱由校太想要有为了,在相当臣子的眼中他简直是胡乱折腾,可以说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所以对于官员来说不论他是沉溺于现状,还是希望廓清宇内的,都对于这个复杂的现状感到不满。 而现在,大家终于享受到了来之不易的轻松与闲暇的时光,至于皇帝若是在视察的时候真的发现了什么,捅出更大的篓子?那怎么可能呢:皇帝将要南巡的消息,他们早就提前释放了出去,格力的官员那是人尽皆知,他们完全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去遮掩,可以保证绝对不让皇帝看出什么太大的问题。 现在的大明有太多的积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不是一夕之间就可以改正的,这一点皇帝也是知道的,所以不会难他们。至于剩下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可以遮掩过去的/就算实在不行,还可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嘛。 中极殿内,叶向高坐在桌前,围着火炉,一边喝着热茶一边望着窗外看天看云。 “叶公,您看一下这份议题。”一份文案递交到了他的面前。 “唉,等一下好让我看看,他们都处理的怎么样了?”叶向高拿起了桌子上的“单照”(类似于今天的单柄放大镜,是明代的一种老花镜,宣德年间经常被用来赏赐老臣)。他年纪大了,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总是模糊不清。叶向高手握着木柄,将单片眼镜举起,胳膊抬起一半正要拿起照着文件时,突然又迟疑了一下,将这个老物件,又放回了桌子左上角。 随后,拿起了旁边的盒子,打开,将里面的双片铜框直腿镜拿出,这是皇帝朱由校送给他的,由皇庄制造。
(中国古代的眼睛基本上都是水晶镜,而不是玻璃镜,但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制造玻璃眼镜是没有问题的:历史上,崇祯初年(1628年)苏州工匠孙云球(原籍吴江)发明制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并把握“磨片”与“对光”(验光)的技术,可以制造玻璃眼镜。33岁病逝了,有科技著作《镜史》。) 叶向高戴上了眼镜,看起文件来。 “有的时候瞎折腾,折腾也挺好的。”他小声嘟囔了一句。 “您说什么?” “没事,无妨。让我仔细看看他们的提案吧。” “…” “嗯,他们想的还是很周到的,皇帝对土司太过苛责,容易适得其反。安抚土司,确实应该这样,这个计划很好。皇帝给的赏赐是不够的,但是朝廷也不可能赏他们领土……对了,西南地区的官学仍然持续推进,土司家庭的孩子的入学率一定要保证,让他们沐浴教化(汉化)。” “好,我看一下一个文件是怎样的?这不行!海运的问题,皇帝很重视,绝对不能这样草草的收场:这几艘船沉的实在是恰到好处。运粮的船怎么没事?运兵器的船怎么没沉?这么多船,偏偏就是就是运银子的沉了,太不像话了!” 虽然皇帝不在京城,但今天还是内阁为他擦屁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