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615章千里奔袭分兵中

第615章千里奔袭分兵中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615章千里奔袭分兵中「传令,兵分三班,轮番进攻,务使轵城时时刻刻处于被攻之中。」看着眼前已经陷入胶着的战斗,王龁果断下达了指令道。

    「是。」身边的传令兵也立即答应道。

    其实从一开始,王龁就知道这场仗并不好打,拖入消耗战也是王龁所意料之中的事情,否则,王龁也不会准备那么多的攻城器械了。

    为的不就是跟赵军拼消耗吗!

    当然,这样的消耗战的前提,还是要赵军的增援不会赶来。

    「传令,命上党境内黑冰台及斥候细作密切关注赵军动向,一旦发现大量赵军动静,务必尽速传递消息。」王龁继续命令道。

    「是。」身边又一名传令兵也立即答应道。

    显然关于赵军的援军,王龁也是非常的忌惮,自然也是有所准备。

    只是,王龁所准备的方向却是出现了偏差。不过这也怪不得王龁,打死他也想不到赵括会有如此大的野心与气魄。

    以十余万大军,千里绕行,还是从秦国的土地穿越而过,这在之前的战例中几乎是从未发生过的。

    即便是白起在长平之战中,也不过是派出了去取两万五千人马绕行故关而已,其行进距离尚不足百里,大部分的路程也都还是在秦军掌控地带以及荒无人烟的地区。

    就算是这样,白起也是慎之又慎。

    在这个稍微出趟远门门都需要「验」、「传」的战国,这样的绕后战术,简直是在送人头。

    一旦被敌军发现,势必陷入到重重的围困之中,甚至都不需要太多的接触战,只需要牢牢困住,不用多久,这只绕后的军队自行就崩溃了。

    好在,秦国极其严苛的户籍制度让赵军的行为稍稍有了些可能。

    因为严苛,所以秦国除非是公派徭役,否则民间的流窜实际上是很少的,这样就导致了在河西和河东这靠近敌国的区域内,很多的山林小路间是荒无人烟的。

    这无疑是赵军绕道最好的保障。

    不过,即便如此,赵军的这一举措也是十分冒险的。也正因为它足够的冒险,才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

    只是,这一路的行军对于主将李牧而言也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不管怎样,就在轵城之中秦赵两军日夜交战的同时,李牧也终于带着十余万大军跨越了广袤的河东之地,再过去,就是秦国的河西之地了。

    如果说河东之地,赵军还能依靠荒山野岭躲避掉秦军的视线,那么,进入河东之后,再想要隐藏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原因很简单,曾经作为秦国的故土,历代的秦王为了东出,在河西之地撒下了太多的种子,可以说,除了咸阳等中央地区之外,河西之地算是秦军布防最为严密的区域了。

    当年的商鞅都没能走出这块区域,更别说如今的赵军了。

    既然暴露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李牧自然也是开始改变战略。更重要的是,按照赵括的安排,度过河东区域之后,也是时候进行分兵了!

    是的,分兵!

    一路向西,佯攻函谷,一路向东,侵占洛城。

    「孙将军,你我就此分道吧。」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的李牧对一旁的孙崮将军说道。

    已经是羽林卫将军的孙崮本不该再领兵作战了,只是如今周骐、赵韦等人都不在身边,李牧唯一能用的也就是这位孙将军了。

    当然,实际上,就是遣一员裨将也是能完成此事的。

    毕竟,向西的一路大军只不过是佯攻而已。只要在函谷关前露个脸,甚至不需要等待秦军撤军,大军就可以立即撤退,根本不需要跟秦军纠缠,自然也就没什么危险。

    可以说,只要带队的将领不脑袋发热阵地想要攻下函谷关,几乎就是一趟刷功劳之旅。

    而李牧之所以将这样的一趟任务交给孙崮,除了对孙崮足够的放心之外,也算是对孙崮和一路来引路的补偿和奖励了。

    要不是孙崮的羽林卫一道地开路,即便以李牧之能,也很难将这十余万大军带到秦人眼皮子底下,都不被发现。

    闻言,孙崮当然明白李牧的用意,而他自己也是欣喜若狂。

    哪有将军不爱疆场的啊!

    虽然已经转职到情报工作,孙崮也却是做得不错,但一想到能勒马函谷关前,还是领孙崮心潮澎湃不已。更何况,打秦军!简直就是每个赵***人所梦寐以求的事情。

    「敢不从命。」孙崮当即领命道。

    「与汝两万精锐骑兵。」李牧再度开***代道:「入河西之地后,务必行动迅速,四日之间,务必穿插到函谷关下,并保持声势浩大之象,造成我军行将扣关的假象。而后,不管周王畿之秦军是否调回,一旦秦军增兵函谷,便要迅速东撤,回返上党之地。总之一句话,行动要快、要猛烈,来去如风。」

    「是,谨遵将令!」孙崮再度领命道。

    随即,二人便在山中分道扬镳,孙崮带着两万骑兵一路向西,直冲函谷关,而李牧则带着兵马,一路向东,目标直指洛城。

    虽然如今的行军已经不需要再顾忌是否被秦人发现了,但其行军的难度却是丝毫未减。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不是行军的路线或是行军粮草的问题,而是时间的配合。

    确切地说,是东西两路军之间的时间配合。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赵军此去并不是真的要跟秦军决战的,而是要恫吓秦军退军的。

    此时决战,赵军虽然绕后,有一定的地理优势,但轵城之下的地形并无法完成对秦军的包围。

    因此,极有可能,即便是能给予秦军一定的打击,也绝不致命。这样一来,秦军势必继续增兵,两军在周王畿之地彻底地对峙起来,才会是最可能的结果。

    这结果可不是赵括所想要的。

    赵括要的是结束战争,压缩秦军的战果,却不想把自己搭进去。

    很简单的道理,现在要解决秦国,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又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秦军给吓回去。

    怎么吓回去?

    最好的莫过于咸阳遇袭、秦王危殆了。

    当然,暂时赵军还并没有破袭咸阳的能力,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驻马函谷关外,威慑秦军。

    这样一来,秦王势必增兵函谷关,同时也会通知前线的王龁。

    不过,以秦王的睿智和王龁的老谋深算,并不一定会因为函谷遇袭就行撤兵之举。

    但如果此时,王龁发现他的粮道被断呢?

    是的,若是此时,刚刚接到函谷遇袭的王龁又猛然收到洛城被赵军夺取的消息,你猜他会怎么想?

    极大的可能,王龁会猛然意识到,赵军的主力已经南下。而在赵军兵力不清的情况下,王龁极有可能会判断赵军的意图是要困住自己,进而打通函谷关。

    是的,王龁会认为,断他后路的李牧所部只是偏师,目的就是吸引自己与之缠斗,而进攻函谷的那只部队才是真正的主力。

    基于这个判断,王龁根本不敢也不会继续在周王畿纠缠,立即就会领着大军奔回函谷关。只要秦军重回了崤函通道,再想要出来,可就难了。

    当然,这一连串的计划,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孙崮所率的西路军倒还好,只要能够倚仗马速,快速穿插道函谷关下,就已经

    成功了一多半了。

    但李牧这边的东路军显然要困难得多。

    可以说既快不得,也慢不得。

    快了,若是在函谷关的消息传来之前就抵达洛城,极有可能先与秦军发生大战,这样一来,即便是秦军想退也退不了了。

    慢了,那更不必说。

    一来,崤函通道危险至极,如果不能快速通过,极有可能被秦军给堵住了缺口。那样一来,前有堵截,后又是秦地,不仅完成不了王上逼退秦军的任务,甚至自己也将陷入险地。

    二来,若是不能及时占领洛城,则秦军进可攻退可守,周王畿之地势必依旧沦落到秦军的手中,那样一来,李牧这千里奔袭也就没有了意义。

    急不得、换不得,这还只是整体时间上的要求。

    具体而言,在进入崤函通道前要慢,以尽可能地掩人耳目,减少自身暴露的可能;.

    进入崤函通道之后又要快速,以保证大军能够安全、快速地通过这道鬼门关;

    而在通过之后,大军又要慢下来,以等待函谷关的消息传递;

    至于接近了洛城之后,大军的进攻又要猛烈而迅速,不给秦军任何反应的机会。

    可以说,这一快一慢之间,体现的就是将领对于时机的把握,对于军队的掌控力。

    幸运的是,李牧恰恰就以此为长。

    分别之后,东路大军随即又在李牧的带领下,继续在深山老林中艰难前行着。

    倒是孙崮带领的西路军,一个个都是脱缰的野马一般,在河西大地上肆意地挥洒着连日来的郁闷。

    一柄柄红色的赵军旗帜已经树立,暮秋的冷风中,如同一把把火焰肆意地燃烧在了秦国的土地之上。

    如此大规模肆无忌惮的行军自然引得秦人纷纷侧目!

    「那是我秦国的大军凯旋了吗?」

    听着那闷雷一般的马蹄声,秦人似乎早已习惯,一个个翘首盼望着远处的黑线中有着自己的亲人。

    只可惜,随着黑线越变越粗,黑色也渐渐地变成了血红!

    秦人这才意识到不对劲,纷纷高喊着:敌袭!

    即便是秦人,在面对未知的甲兵之时,所表现出来的第一反应,依旧是慌张。

    毕竟,敌袭!

    那是多么遥远而陌生的名字!

    时隔数十载,终于又有他国的骑兵踏上秦国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