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狮儿难与争锋
我给玄德当主公正文卷第五百九十一章狮儿难与争锋说实话,刘俭非常喜欢鲁肃的直率。 他也挺喜欢张昭的那股虎劲儿的。 这两位人才到了刘俭麾下,可以说,这两个人正好可以形成一种互补。 看目前这种情况,针对今后的徐州,刘俭可以告诉刘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鲁肃。 特别是鲁肃,今日提出了让他西进朝廷而暂缓在南方与袁绍、曹cao等人的争斗策略,这当中的见识确实是非寻常人可比。 正常情况下,如今刘备已经夺下了徐州,依照常理推断,正应该携这股大胜之势南下,与曹cao、袁绍决胜负,若能胜之,则可一举收复大汉南境。 而此时若是转头西进,则徐州这面就要留精兵悍将驻守。 而且这跨度一下子从大汉朝的最东边跨到了大汉朝的最西边,实在是有点让人觉得舍本逐末了。 相比于袁绍与曹cao,那西北边的骨头也并不好啃。 而且那个地方实在是特别敏感的区域,那是朝廷中枢,而且还有董卓在那里。 那十余万西凉军皆是天下精锐,再加上原本朝廷的中央军,军事实力是大汉朝最顶尖的,特别是朝廷在大义上还占据正统。 而且关中之地也有函谷关等重要关卡,易守难攻,绝非那么容易就可以打进去的。 以刘俭如今的名声来说,若是驱兵西向直接进兵与朝廷决裂,那他的声名可就都完了。 刘俭知道,其实这个天下对他而言,有一个潜在威胁。 那就是刘俭剥夺了太多的贵族豪右的利益。 虽然很多人看似臣服了,但难保他们不会什么时候再疯扑过来反咬一口。 但是却正如鲁肃所说,刘俭心中的志向可不是只是仅仅当一名偏安一隅的地方割据势力。 既然他要做出以前古人都没有做出的事业,那么刘俭现在就必须要拿下朝廷。 只有占有天下政治的最高权力。他才有在中华一言九鼎的话语权,才能够有最高的政治名义,然后再放手去做他想做的事。 而且这件事宜早不宜晚。无论如何,他都避免不了的。 刘俭问鲁肃道:“子敬之言,我亦觉得深有道理。” “只是徐州这边临于江淮,曹cao或是袁绍,随时都能打来,却当如何?” 鲁肃言道: “霸主之谋,自古就是谋足兵、谋足粮、谋足士。” “九江郡,人口富庶,土地肥沃,又兼控扼四州要道,乃兵家必争之地。 “可惜自从袁公路窃据淮南之后,荒yin暴虐,横征暴敛,致使淮南空尽,五谷不长,六畜不生。” “曹cao若是要将淮南恢复原状,必然还要花费一大部分精力,但是淮地距离徐州和中原又过于近了,曹cao若是大力发展淮地,又怕翌日势危,大将军或是袁绍窃占其地。” “淮南一地虽可进窥中原,战略意义非凡,然荆州位于江东上流,袁绍对曹cao又占据了咽喉之地。” “现如今的曹cao,虽然依附袁绍,彼此互为唇齿,但是时日一长,他们也必图发展。” “大将军,依我之见,只要我们巩固边线,不让他们能够近于中原或是徐州半步,时日一长,或许江东与荆州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纵然不会发生变化。但只要扼守于边境,做出随时夺取淮泗之状,则曹cao必然心疑,袁绍也定当谨慎,恐未必轻易北上。” “自古以来,南船北马,北方士卒之利在于马战,而徐州之地多平原,南军若想北侵,恐不占优势,但北军若要南下渡过长江,却也不占优势……双方彼此互相制衡,只要谨慎以待,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 “只等大将军拿下西北控制朝廷之后,曹cao、袁绍纵然雄踞于南方,亦不为大将军所惧也。” 听了鲁肃的陈述,刘俭表示很满意。 虽然鲁肃的描述在实cao上还是有一些浅显和幼稚的方面存在,但是他的整体战略大局确实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的鲁肃毕竟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只是一个刚刚准备入仕到自己麾下的年轻人,这样的人能够有这样的大局观,就非常不错了。 刘俭随即对鲁肃和张昭说: “两位皆是淮泗之人,对于东南的形势甚是熟悉。” “我兄长刘玄德现在在这里没有深厚根基,我想请两位好好的辅佐于吾兄,我翌日会回返河北,然后仔细筹谋子敬所献之战略,将眼光放向朝廷。” “但是我若要去往西北,东南这面一定有稳固,才会令我后顾无忧。” “二位可能做得到吗?” 鲁肃和张昭随即一同向刘俭拱手施礼道:“敢不应命!” 刘俭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刘备:“兄长,你看这两位大贤可能用之?” 刘备感慨的向着刘俭长长的做了一揖。 “备誓死为大将军镇守东南,绝不让袁绍亦或是曹cao等越境一步!” 就这样,张昭和鲁肃二位大贤成为了刘备在东南方坐镇的左膀右臂。 这两个人被刘备一人用于主持内政,一人用于协助刘备督建军队。 正如刘俭预先所估计那样: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鲁肃啊。 …… …… 而就在刘俭等人在徐州招募人才之时,董卓已经起朝廷的精兵猛将前往关西的凉州,欲使凉州置于自己的治下,他与凉州当地的军阀展开了混战。 董卓一大把年纪了,他自知时日无多,如今关东一片混乱,又有袁绍和刘俭这样的强敌。 董卓知道,他这辈子想要将这些强敌尽数剿灭,几乎是没有希望的,而身为一个可以望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来说,现在的董卓很想给自己死后留下一点东西。
正如当初刘俭所忽悠……不,是所为他设计的一样:凉州以及西域就是董卓让自己名垂青史的良机。 而董卓如今的威名,还有他手下的军事实力,对于凉州一众军阀来说,确实比较难敌。 特别是以韩遂和马腾这支叛军来说,董卓的势力突然来到凉州,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董卓想要剿灭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董卓知道,剿灭诸贼最大的难处:就是凉州的人口太少,城池太少,地域纵深太过于广大。 而且这里比较落后,到处都是黄土高原,叛军来回纵横,很难找到他们的固定位置。 虽然凉州只是一个州,但是它实际上的占地面积比中原三个州加起来都要大。 更闹心的是凉州北接草原塞外又有羌族各处叛乱,在这里,十户人中就有八户是对朝廷有敌意的。 而对于董卓的大军来说,粮草从长安往凉州供应,虽然相对比较近,但还是周转困难。 这里本地的居民,你想从他们身上搅出一些粮食来也是极难。 而对于凉州本地的土豪来说,他们也大多不会支持朝廷的军队,因为这里十个土豪中有八个就与叛军有关系。 当然,他们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而且把粮食藏的好好的,你让董卓一时间到哪儿去挖? 现在朝廷对待地方的法律,在刘俭和董卓的推动下,是重律法而轻权术。 但是凉州这个地界相比于中原,更加的轻视于法律,这里的人更加的看重彼此之间的关系纽带,毕竟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中,若是一味的遵从法律,凉州的人口只怕会被藏匿的越来越多,账面上的人口也越来越少,而大部分人的生存也越来越成问题。 伱也别怪吕布和牛辅到了这里玩儿不转,董卓到这里都费了好一般力气才逐渐打开的局面。 董卓从小就是在凉州长大的,他对于这个地方非常的熟悉,知道一味的在凉州瞎打是并没有什么用的, 想要让凉州区安定,慢慢的使这里的人都置于他的掌控之下,就必须要采取分化战术,拉拢一批打击一批。 凉州人本地大多异理性较为浅薄,他们大部分只是为了生存,所以董卓代表朝廷的只要给予一些凉州羌族和豪民足够的利益,就会使他们倾向于董卓,使董卓在凉州站稳脚跟。 特别是董卓在凉州原本就有一些根基。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俭平定东南徐州的消息传到了董卓耳里,而且听闻刘俭还派人表奏刘备为徐州牧。 董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愣了许久,方才长叹口气道:狮儿难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