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降董
我给玄德当主公正文卷第六百六十章降董关于董卓的事情,其实刘俭心中一直都记着! 毕竟,那可是十多万的西凉兵啊,虽然自己麾下也是精兵猛将无数,但是现在自己刚刚平定长安,虽然士气空前,但经过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内部不稳定,一旦董卓的大军突然东向,刚刚经历过大战事的朝廷内部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即使不出现问题,但是因为战争而导致关中的经济和民生进一步衰退也是在所难免,这也不是刘俭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刘俭多少有些踌躇。 他倒不是觉得打不赢董卓,但就算是打赢了,让朝廷再一次伤筋动骨,这也并不是刘俭所希望看到的。 但是事到如今,又能怎么样呢? 董卓所率领的西凉军团就是实打实的存在于那里,这些西凉兵本来就是这个天下的不稳定因素,绝不会消失的。 在与诸侯王们喝完酒之后,刘俭也开始认认真真地考虑起了这件事来。 西凉军,董卓,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晚上,刘俭找来了他最为信任的几名股肱之臣一同商议此事。 这些股肱之臣,包括荀彧,荀攸,贾诩,董昭,刘表,张既等人。 这几个人都是顶尖的智谋之士,对于刘俭想要做什么,自然都想的非常清楚。 在说到董卓的问题之后,便见所有人的都一下子沉默了。 所有人都在认真的思索着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置才妥当,毕竟十余万的西凉兵,可不是闹着玩的。 突然,却见荀彧看向了一旁的贾诩,说道:“文和乃是丞相的股肱之人,多年来屡次献策,所言无有不中,况且文和又是凉州人,对董卓较为熟悉,且熟悉凉州军的优劣,不如由文和先说。” 贾诩一听荀彧直接就点到了自己的名字,心中既感无奈,同时又对荀彧生出了几分责怪。 老夫好像并没有得罪你吧?你为何让我先出头? 但问题是,贾诩还真的是误会荀彧了,荀彧在刘俭的手下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也不像是贾诩一样的擅于自保。 他只是一心一意的为刘俭的事业考虑而已。 其实贾诩心中也明白,所以对于荀彧的大公无私,他也很是无奈。 但现在的贾诩已经和原先不同了,刘俭的地位水涨船高,他贾诩再是低调,也不可能隐藏的了自己的身份了。 身为刘俭麾下的主管校事府的人杰,贾诩纵然再想保持低调,也是不可能的了。 已经达到了天下顶尖位置的刘俭,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他贾诩也是跑不掉的。 道理贾诩都明白,但他的习惯终究难改。 于是,就见贾诩放下了心中的杂念,开始认真的替刘俭考虑这件事情。 少许之后,方听贾诩缓缓地开口道: “其实,要想速败董相国,也不是很难,凉州大军十余万,目前是在西凉,看似兵多将广,但实则……彼军也是有巨大弱点的,” 董昭在一旁恍然道:“莫不是后备之粮?” 贾诩道:“正是,十余万大军在西凉前线,所依仗着乃是朝廷向凉州供应之粮,先前弘农王铸小钱,施行弊政,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供养凉州军队么?为了建树功业吗?” “凉州的兵马再多,没有朝廷的粮草供应,最终也必然成鸟兽散。” 这一番话,算是彻底的点醒了在场众人。 “掐了供应董卓的粮道,使十余万西凉军在旦夕之间灰飞烟灭,成为溃军,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荀攸站了起来, 他很是郑重地对刘俭说道:“丞相,文和之法确实可一击必中,使西凉军旦夕之间败走,但是如此做法,对朝廷,对凉州,对整个关中,都没有什么好处。” “表面上看似解了朝廷之危,但实际上,却是将这个危机转到了今后。” “公达可说的仔细一些。” 荀攸道:“末吏在朝廷中也有数年的时间了,与这些西凉将官也有一些交集,虽然不多,却有些事多少看的明白。” “这些西凉兵不同于普通的兵卒,也和大汉的军队不一样,” “西凉军更具有野性,而且也更具有生存能力,他们当年在凉州边境的战场与羌人作战的时候,断粮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断粮一般对于那些西凉军将领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西凉兵一旦没有粮食,他们虽然没有了反击长安的能力,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能自保,他们一定会在关中境内到处劫掠,抢劫普通的黎庶,取百姓的粮食,大幅的搜刮财富。” “而这些西凉兵从今以后,也将从朝廷的军队变成席卷关西的叛军,他们会成为饿狼,在整个民间劫掠,其结果,就是关西一直不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而丞相的志向,我多少也有些了解。 “丞相目光远大,不只是想要结束大汉朝境内的战事,而且也致力于平定外族。” “凉州西面的西域诸国,或是西域诸国再往西的诸国异族,一直以来都是丞相的目标。” “但是,如果我们关西境内不稳,我们还有什么余力对外用兵,对外开展经济贸易,使大汉变的富强?” “这些西凉兵一旦处置不好,他们在地方就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国力的绊脚石,而要剿灭他们,非得穷上数年时间不合,这对于大汉王朝朝来说,绝非好事。” “丞相若是往长远打算,就不能随意行使断粮之策,至少不能全断了西凉兵的粮,而是要少量的供给,让他们吃不饱,但是却还有的吃,使其暂时不能脱离朝廷的掌控,也没有办法彻底的跟朝廷撕破面皮。” 荀攸这一番话,可谓是老成持重,极有韬略和远见,贾诩也不由得服气了。 “丞相,公达之言,真是于国有大利!贾某适才只是想到如何解除长安的威胁,却没有想的那么长远,还请丞相采用公达之策。” 刘俭对于荀攸的建言也非常的满意。 他说道:“公达在朝中呆了这么久,眼光果然长远,那就依照公达之策,咱们先给西凉兵少量的供应粮食,但是却不让他们吃饱。” “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稳定其势。” “不过,此法也只是解决暂时的难题,如何彻底解决西凉军之事,还需仔细筹谋。” “我觉得西凉军诸事不可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就迅速解决的问题,但我们需要制度一个大的方向来运作,诸位觉得我们今后应该往哪个方向来走?“” 荀彧说道:“若是丞相想要采取公达之见,少量的给西凉军供粮,安抚他们,则今后的西凉军必然会分成数派,他们有的人会渴望回到朝廷中来,有的人则是想要在关西境内占地为王。” “所以先稳住他们,然后再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收服的咱们就想办法收服,不能收服的就徐徐图之,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关西战争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刘俭说道:“那依你们看,西凉军中哪些将领会有意归顺于朝廷呢?” 荀彧听了这话,不由无奈的一笑。 “丞相,此事某就怕是爱莫能助了,西凉军诸将,我一个都没有见过,诸事也都是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的,只怕出不了什么好主意。” 刘俭又看向了荀攸,张既,刘表几个人。 “诸公都在长安城为官,与西凉军诸将也算相识了吧?对他们的性格可算是有所了解?” 董昭无奈的一笑:“我们也很想能帮上丞相,但是我等清流为官,平日里为了避嫌,与西凉军诸将少有往来,虽然大家有时候能打个照面,但是连说话都说不上几句,至于他们的品性如何,其实依照我看来,西凉军诸将没有一个是品行好的,至于谁真的有心投效朝廷,这个可就真是说不准……” 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西凉军诸将也只有西凉内部人才能够了解,问这些清流人士怕是根本不行的。 贾诩捋着须子,在一旁细琢磨。 刘俭转头看向了贾诩:“文和伱曾是西凉军中人,对于各部将领,想来了解甚深吧,你觉得他们的品性和个性如何?哪些人可以进行安抚和收服?” 贾诩轻轻的一笑,说道:“丞相啊,在这些西凉诸将中,哪有一个品行好的人?这些人皆是在边郡长大,长于征战,很是暴虐,从小生活的环境都是讲究一个以强凌弱,在他们之中找几个肯忠于国家且明理的,实在是太难了,不过却也不保证,这些人因为利害关系而愿意投降朝廷愿意为丞相效力的。” 这话说白了等于是没说,倒也不是贾诩不想说,实在是西凉军中将这些人中没有一个靠谱的,都是为人不怎么样的人。 你让贾诩说他们当中谁是真心实意归降,贾诩确实是说不出来。
而且,西凉军诸将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各自的利益关系却比较复杂,他们都是长于征战之人,且非常嗜血,视利益如命,在利益分割与义理方面和中原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即使有些人投降,但是却有几分诚意,而朝廷方面又得拿出多少态度和利益能够拢得住他们,这事贾诩都说不清。 在没有弄清这些前提条件的情况下,贾诩觉得自己说多了也没用。 刘俭并没有怪手底下这些人,毕竟突然间让他们将谋略转换成对人性的分析,这个跨度确实有点大。 而且人性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要分析一个关系较熟的人的品性,可能还好,你让现在这些人去分析一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之品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算是他们都是顶尖的智者,也不一定能做的好这件事。 却见刘俭轻轻的拍了拍面前的桌案,将眼光看向远处。 “关于这件事,其实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但是,我需要一个勇谋兼备之人替我办!我要派人作为使者往冀县……去见董卓,将我如今在朝廷的情况,还有一些我的心里话转达给他。” “但是,这个使者非得是有大智大勇者而不能为之,你们可有什么优秀的人选给我推荐吗?” 众人一听,刘俭居然要派人去见董卓,都不由得大为惊讶。 这个时候派人去见董卓干什么? 这不是给董卓煽风点火吗? 想来董卓现在虽然远在西凉,但是若知道长安城中所发生的事,定然也是恨死了刘俭。 毕竟长安城中原先掌控局势的人可是他董卓呀,如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被刘俭给夺去了,董卓岂不是得视刘俭为仇人? 现在的关键是要瓦解董卓手下的西凉军诸将,这突然间去派人见董卓,丞相意欲何为呢? 眼见众人的眼中露出了不解之色,刘俭说道:“其实你们对董卓的了解并不深,而我与董卓神交已久,彼此之间也算朋友。” “我对他的了解可能比你们多一点。” “他这个人虽然性格凶残,做事不遵常理,但却实实在在是一代豪杰,而且其心中也有志向,只不过年纪大了,这个志向也逐渐有些磨平了。” “他这一辈子也走过不少的弯路,也被别人利用过,也受过挫折打击,不过最终还是能够在晚年走到这般程度,确属非常不易。” “其实在朝堂中,他一直有两个选择,要么当权臣当暴虐之臣,要么就是当一名可以名扬青史的辅君之臣。” “当初给他规划这两条路的人就是我,我很庆幸,董卓最终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 “这些年,西凉兵在关中和司州并未造成过大的混乱,其实也都是因为他有意压制。” “若是董卓放开对西凉军的管束,现在西州之地会被西凉军糟蹋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就冲这个,我赌他到最后一刻还是不想让自己声名狼藉的。” “他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如果现在仅仅是因为我进驻朝堂,而就是他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功业和名声放弃,我觉得他就是死也是不甘愿的。” “而且他的弟弟子侄还有董氏家族还在,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就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家族做一个打算。” “所以我想派一名使者与董卓谈判。” 所有人听到这,都惊诧了。 “丞相想要招降董卓?” 刘俭摇了摇头:“他都这把年纪了,寿命无多,他是不会甘心屈居于我之下。” “不过,他的董氏家族还是需要一条后路的,他本人不会投降于我,但是如果我们设法说服得当,他的董氏家族,他的弟弟和侄儿会代表他来到我的麾下。” “而董氏家族若肯加入,那就代表了西凉军的一大半就可以受到我的控制,然后再慢慢的吸收消化。” “总比让这些人变成割据一方的叛军要好吧?” “所以,我要降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