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一世富贵在线阅读 - 第53章 如和风光(下)

第53章 如和风光(下)

    山脚下的吴寨就是到了晚上也一丝风都没有,闷热难当。

    寨北的客栈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近百间客房住满了客人,吵吵嚷嚷让人不得安宁,这种天气里尤其让人烦躁。客栈后院的深处是几处单独的院子,除非是有身份的客人,普通人再有钱也住不进来。没有办法,这处客栈也是属于邕州公使库名下,官办的客栈,不但要收钱,还看人下菜碟。

    最深处的小院,一株大榕树罩住了半个院子,树下里有一石桌,旁边围着五六个石凳,徐平和石全彬相对而坐。

    让过了茶,徐平对石全彬道:“阁长委屈了,这处寨子本是专门给行人歇脚的,没什么像样的地方,好赖将就一夜吧。”

    石全彬抹了把汗道:“云行不需要跟我客气,我也不是娇生惯养的人,这点苦头哪里算得上?不过说实话,这地方确实热得紧。”

    “山脚下的地方,附近又没有河流过,可不就是这样热得没头没脸。也没办法,这里向北就进了山,十里外有处山坳,是如和到邕州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我这里要求来往客商尽量结伴,而且只在白天通行,天一黑大家就要歇在这里,这处寨子便越发得大了。人一多就显得杂乱,闹哄哄的。”

    翻过山去就是邕州城,虽然山路险要,却没什么大伙盗贼,吴寨并不是巡检寨,只有一个耆长带着一二十个弓手守在这里,维持地方治安。

    抱怨过了这鬼天气,徐平问石全彬:“天色晚了,阁长想吃些什么?”

    “客随主便,云行做主好了。”

    “乡下地方,没什么好招待,就随便吃些这里的乡土特色菜。岭南地方四季无冬,物产丰富,阁长来了不可错过。”

    徐平说完,招过谭虎来,跟他报了几个菜名,让他准备去了。

    要不了多大一会,店家把菜上来,本地特产山瑞油鱼自然不可或缺,还有爆炒的田鸡,白灼的本地大虾,吃的就是个新鲜。

    最后上来一盆水煮rou片,徐平举着筷子对石全彬道:“阁长一定要尝一尝这道菜,虽然是平平无奇,但用的是上好嫩牛rou,京城可是不容易吃到。”

    这年代牛rou是很奇妙的食物,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官府禁杀耕牛,卖牛rou要有官方批准,把价格定死了,像京城就不足猪rou价格的一半。另一方面偷宰难以禁绝,私卖的牛rou比羊rou价格还要高上一些。买rou的人哪里分得清是不是私宰?那得是了解底细的人才会买。至于路边的乡村小店,说是上好的雪花牛rou也没有人信,大多数卖的还是死牛rou,价钱最便宜。苏轼嘲笑“东州逸党”的狂士们是在乡间野庙,喝浑酒吃瘴死的老牛rou,谈天说地,指点江山,不过是乡野村夫的狂,没有一点真狂士的风采,就是这个道理。真狂士人家是有范的,怎么会吃这种没格调的东西,怎么也得衣食无忧才有资格。水浒里的英雄好汉们一进店动不动就切两斤熟牛rou来,前世徐平觉得豪爽得不行,现在想来不过与自己以前带民工吃饭一样,进店一坐下,最大碗的面先一人一碗,最便宜的猪头rou再切个三五斤来,这豪爽怎么听怎么寒酸。

    邕州这里就不一样了,牛就在山间草地里散养着,到用的时候才去赶出山来,不用cao心费力,牛价自然不高。附近几州每年成千成百地贩到琼崖去,牛耕又还没有普及,禁杀耕牛完全没有必要。再者蛮人有杀牛祭鬼的风俗,也禁绝不了,干脆就敞开了卖牛rou,反而多了不少牛rou的风味菜肴。

    水煮rou片是徐平依照自己前世记忆推出的,经过了附近厨师的改良,味道也还过得去,关键是那满大盆的牛rou怎么看怎么透着豪气。

    石全彬在宫里多年,讲究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初次面对这种来自底层人民的粗犷风格,倒也兴致盎然。

    玉米酒上来,借着大鱼大rou两杯酒下肚,石全彬的脸也红了起来。

    大着舌头,石全彬对徐平道:“云行,我们认识不只一日,不过我确实没想到,你做了朝廷命官,掌一州财赋,却还跟原来一样。那些登第的士子,哪个不是一到任上就风花雪月,哪个像你这样闷头苦干?你不觉得无趣吗?”

    徐平叹了口气:“怎么会不觉得?不过我是个劳碌命,一闲下来,反而觉得更加无聊,还不如做点事情呢。”

    “你说得有意思,不过我能明白。像我多年在官家身边使唤,有的时候也觉得日子没意思,可真要一天闲着见不到官家的面,心里反而慌得很,好像活着一下没意思了,想来你也是这样。你任上如此用心,要不了多少年,京城里宰执的位子也能坐得,那个时候才知道你现在都是值得的。”

    “拉倒吧,”徐平喝得也有晕,说话没了分寸。“我现在地方上做个通判,一年到对不得闲。哪个不知道京城里的官比地方更加忙碌,人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那样活着有什么意思?早早歇下来是正经!”

    “那你还在这里忙个不停?我见其他通判大多都清闲得很。”

    “没办法,坐到了这位子上,就想做点事,做了就想做好。可你知道,人就一个脑袋一双手,哪里有做好的日子?一开了头,那便一天忙过一天,再也停不下来了。什么时候我得个闲差,那日子就逍遥了。”

    石全彬眯着双眼,仿佛第一天认识徐平。看他这两天忙忙碌碌,还以为是醉心于仕途,可听话里又不是这样。

    有的人喜欢风花雪月,有的人喜欢倚红偎翠,徐平所喜欢的生活却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河里伸一根钓杆,悠闲的看远方的群山。有人天生就能分清工作和生活,两不耽误,徐平却没那个本事,他只想勤勤恳恳赶紧把事情干完,彻底闲下来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可惜不管哪个世界,把工作忙完都是一个错觉,只要你想做,总有无数的事情在等着你,忙里是偷不来闲的。只有把心情放下来,悠闲的时光才会随之而来,心绷得紧了,忙碌之后依然是忙碌。

    穿越而来的人生总不像是真实的人生,在这个世界徐平有些随波逐流,前世的习惯又使他不会消沉下去,忙忙碌碌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也只不过是想掩盖内心的虚无。这个世界的一切终究无法取代他前世的记忆,不能完全占据他的生命,所有的一切都像一个幻影,这种感觉在他心头萦绕不去。他总是幻想着有那么一天,他可以万事不管,躺在地上看着天尽头,幻想天尽头的那个世界该怎样了,那个世界的自己又成了什么样子。

    这种感觉难以言说,徐平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石全彬又怎么能够理解?好在他喝得有点多了,并没有深究,只当徐平不想说心里话。

    第二天起来,徐平还觉得头有些晕晕的,玉米白酒入口很顺,后劲却大得很。糯米酿的白酒终究是不如人意,工艺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徐平却没有心情去深究了,自有后人去完善。玉米既然已经带来,在田间地头便也种了一些,主要是用来酿酒,虽然没有高粱、小麦的风味,意思到了也就足够。

    见到石全彬,徐平隐约想起自己昨夜好像对他说得有点多了,却也没往心里去。说到底他不过是皇上身边的内侍,闲言碎语能够说上两名,却决定不了什么大事,自己也没有揣摸皇上心思向上爬的想法。

    两人洗漱罢了,骑马从吴寨返回。

    今天走的是谷底的路,除了一些小土坡种得有甘蔗,一路上都是水田。

    石全彬有点失望,昨晚那么好的机会,也没有把与徐平的关系拉进一步。两人看起来亲热,实际上距离很远。徐平给石全彬的印象,就是那种跟任何人都好说话,然而跟任何人都保持距离的人。这种人石全彬不陌生,那些位居高位的朝廷大员哪个不是这样?你觉得能够推心置腹,关键时候动起手来绝不客气。丁谓是寇准一手提拔起来,最后把他发配到雷州,没让他老年渡海已经觉得自己无比厚道了。

    至于徐平与那些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又哪里是石全彬能够体会的。

    行不多远,地头田埂上几行玉米引起石全彬的注意,问徐平:“昨夜我们喝的酒就是用这种谷物酿的?怎么不见在其他地方种植?”

    徐平摇头:“这东西产量比不上稻麦,也就在田间地头种一种。把它种到岭南来,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怎么说?”

    “这东西不择地势,有蛮人弄到了种子,到山里去种。种之前放火烧山,草木不存,山洪一来,我们这里反而遭殃。虽说朝廷有山川之禁,可怎么能够管到山里的蛮人那去?只怕将来还是个祸患。”

    在山里种玉米,水土流失是一个方面,更要命的是会造成山里人分散居住,在山里面分散得到处都是,更加难以管理。

    这些事情,石全彬根本与徐平不在一个频道上,左耳朵进了右耳朵出,完全弄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然他也不感兴趣,他是来找徐平政绩的。

    走过几里路,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快要到插秧的时候了,田里并没有人,只见到波光粼粼,好像进入了一片巨大的湖泊。

    石全彬吃了一惊:“云行,这,这里到底开了多少水田?”

    “人手不够,不过十几万亩罢了,还不能集中在一起种,得按照季节依次种植。两亩水田可供两人口粮,这里的田全都种好了,能够供应好几万人呢。可如和县现在哪有那么多人?虽然开出来,很多在地还是闲着。”

    徐平这里虽然主要种甘蔗,稻米却依然可以外运,两年时间,建的仓库都已经堆满了,外运数量又有限,只能考虑有些地要闲下来轮种了。

    徐平有自己的烦恼,石全彬却着实震撼。开垦荒田,招揽户口,增收钱粮,如果按照地方官的考格,徐平这里每一项都爆表了,就是按规矩,每年一升都委屈。自己还想替他在官家面前美言两句,这哪里还需要美言,照实说只怕官家都不信,委实是太吓人了一些。还好徐平虽然也审过几件案子,却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政绩,不然审官院恐怕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这样一个怪物了。

    此时人命大案的裁决权在州一级,但必须有邻州通判或幕职官复审,徐平便就被抓过几次差,两次去钦州,一次去横州,但并没有翻过案来。平反冤狱是极耀眼的政绩,往往会惊动宰执君王,打出名声。尤其是再跟前任主审官你来我往斗上几个回合,最后大获全胜,就能名传五湖四海。

    考课之中,平反冤狱活人性命就记录在案,活五人性命便官升一阶。进士出身的官员往往对具体政务不熟,在这方便就特别上心,有这方面才能的更是倚为进身之阶。徐平这个一等进士却是例外,这方面乏善可陈。

    作为监察系统的一员,通判还有单独上奏的权力,知州、属下官吏、邻州官员、过往官吏都能风闻上奏,尤其是对武臣知州。可惜这方便徐平依然是空白,他的政绩几乎全部在钱粮赋税上,其他的就泯然众人了。

    这种局面也造成了朝廷里看徐平最顺眼的是三司,其他几个系统对他并不怎么感冒,尤其是枢密院,烦他烦得不行。

    刘太后施政大多因循真宗旧例,对钱粮这些并不怎么看重,对有清望、名声好的官员更看重一些,徐平在三司眼里当红,朝廷里眼里却并不怎么突出。

    来之前,石全彬便就受了这种印象的影响,觉得自己能拉徐平一把,这一路走下来才明白,徐平哪里需要他拉。

    一路前行,再看到整整齐齐的稻田,四通八达水泥垒起来的沟渠,石全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许许多多,对其他官员来说,每一件都是可以名重一时的政绩,在徐平这里,全都堆在一起,反而不知该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