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一世富贵在线阅读 - 第99章 搞事情

第99章 搞事情

    西京城转运司衙门,王尧臣打开手里的折扇看了看,轻轻摇着扇了扇风,又合上,过了一会又打开,看个不住。过了一会,对身边的正在看公文的徐平道:“以前士人嫌弃折扇鄙陋,没有人用。云行送我这一把倒是错,用着挺顺手的。”

    徐平把手里的公文放下,笑着摇了摇头:“不在于这扇子用着顺不顺手,而是扇面非比寻常,那可是燕待制亲绘的山水。伯庸,你说这一幅扇面值多少贯钱?”

    王尧臣不说话,只是展开扇子,看着扇面,面带喜色。

    折扇不值钱,最大的好处就是携带方便,其他并没有更大的好处。之所以在后世流行开来,关键还在扇面上。团扇也可以绘画,不过由于形制的关系,画仕女图极合适,所以后世折扇盛行的时候,女子经常用的还是团扇。但画山水花草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所以男人用的团扇稍嫌朴素,不如折扇绘画多了一份灵动雅趣。

    徐平不靠着制折扇赚钱,主要是用来自用兼送人。身份在那里,他比较容易就能请到此时的绘画大家为自己画扇面,不管是燕肃这种文人画家,还是宫廷里的御用画师,都要卖徐平这个面子。而且徐家一向给的润笔丰厚,双方合作愉快。

    官员之间送礼很讲究,金银珠宝受人鄙视,而且也容易引起御史台的注意,笔墨纸砚这些就方便多了。折扇自然也是如此,也符合文人官员的身份。

    把玩了一会手里的扇子,王尧臣小心翼翼收了起来,见徐平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便随口说些公事:“今年夏税已经收了上来,由于大旱,河南府没收到什么。”

    徐平睁开眼睛,点了点头:“这是应有之意,大旱之年,能救灾就不错了,还指望收什么税?不过话说回来,收不到夏税,地方官员的俸禄怎么办?要不要转运使司调拨?”

    “没了夏税,还有商税啊!说起来你不信,今年商税比往年翻了一番还多,差不多把夏税补上了。多少人报怨你今年在京西路的新政,但商税是实实在在增加了。”

    徐平想了一会,才道:“就是翻一番,也不到十万贯。河南府是天下重地,不到十万贯的商税,实在是有些寒酸。——不过话说回来,以前的商税里大头是酒税,除非河南府人户大规模增长,不然酒税变化不大。这样说来,翻一番也不容易了。”

    “岂止是不容易,本朝立国六十年,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出现过几次。也就是云行,你当年在邕州钱粮增长得太吓人,不把这成绩放在眼里,对我们来说,有此政绩,可以说上好多年了。我在河南府做一任,如果年年如此,本官也就升上去了。”

    王尧臣一是为父守丧,二是被叔父连累,官职升的速度有些慢。听了这话,徐平笑着点了点头,能帮他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也是一桩好事。

    不过王尧臣却叹了口气:“本来京西路各州军商税都大幅增长,是好事,但偏偏孟州和襄州不实行新政的,涨势也喜人。那两州虽然比不上河南府和汝州涨势迅猛,但与陈州和颖州相差不多。最近有官员议论,为了新政忙死忙活,也没见到比那两州强到哪里。”

    “孟州有黄河漕运,襄州临汉水,是水陆码头。京西路商业以展起来,首先得利的就是那两州,他们商税增加有什么奇怪?不过是牢sao话,不用当真。”

    听到徐平这么说,王尧臣连连点头。他还怕这话传进徐平的耳朵里,会让他心生不快呢,没想到能够想得开。孟州是到关中的门户,襄州则是江南广大地区的门户,京西路商业发达,首先就从这两州表现出来,他们的商税增长慢了才不正常。

    正在这时,河南府田判官随着转运司衙门的公人急匆匆地赶了进来,行了礼,对王尧臣道:“通判,西京城里出事了,快快回官衙!”

    王尧臣一惊,站起身来问道:“什么事情?不要急,慢慢说清楚。”

    田判官深吸了一口气,才道:“下官也是刚刚得到消息,城里分司的一些官员,跟河南县里的公吏闹起来了。现在已经围了御史台,谁也劝不住。”

    徐平沉声道:“为了什么?总得有个缘由,不可能凭空闹事。”

    “还不是为了钱入户等的事情?城里的富贵人家,好多都把钱投到什么公司里,躲了过去。河南县的公吏不忿,特意选了今天发钱粮的日子,堵住这些官员——”

    看着田判官,徐平冷声问道:“不仅仅是因为心中不忿吧?”

    “自然,不瞒都漕,县里为了做好事情,定的有赏额。”

    徐平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公吏们什么时候这么公忠体国了,富贵人家这种小动作他们也去管,有赏额就说得通。分司官都没有实权,而且正常情况下,他们也没有了政治前途,没有天大的机缘,就闲居到死了。这种死老虎自然不放在公吏们的眼里,虽然不像老百姓那么好欺负,但也是口边的肥rou,随时可以咬一口。

    自钱入户等的政策定下来,便就发生过公吏堵领俸禄的分司官的事情,而且还特别离谱。公吏们抓住领了俸禄的分司官,不是按领到手的钱算,而是据此推算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钱数,逼着他们按推算的数额到钱庄去交钱。不过以前都是零星发生,王尧臣处理了几次,定下规矩,钱数只按看到的实钱算,不许推算,才慢慢平息下去。不过因为州县立得有赏额,公吏们贪赏钱,这种事情一直没有断绝。

    这次闹大,一定有其他的原因。不过那是王尧臣的职责,徐平不想过问。

    王尧臣急匆匆地收拾,准备随着田判官去,随口问道:“这种事情以前也有,府衙已经立了规矩,按例办事就好了,怎么这次闹这么大?”

    “通判还记得因为今年大旱,为了救灾,李知府停了分司官们的钱粮,挪去救济灾民了吗?这月朝廷的钱粮发下来了,一次补足他们几个月的俸禄,于是——”

    分司官虽然是朝廷的官员,跟河南府无关,但俸禄是由河南府提供的,只是在系省钱物里走账而已。今年大旱,李若谷为了救灾,上章免了河南府的夏税,秋税还没有定。自己治下的税都不收了,怎么可能还给分司官提供俸禄,直接就停发了,让他们等着三司从京城把钱粮运来。这些人的俸禄本来就是三司发,他这样做合情合理。

    只是这一次,被河南县的公吏盯上了,一下子堵住,非要据此重算户等。河南府跟开封一样,由徐平做主也已经废了折支,直接发实钱,几个月的俸禄还是非常可观的。

    王尧臣向徐平告辞,带着田判官就要离去。

    两人刚要走的时候,徐平突然问道:“田判官,官员领俸禄又不是非在一天,怎么这一次都聚在一起了?留守司的人力也有限,做得来吗?”

    “唉,谁知道留守司是怎么想的,非发布告让大家今天去领,可不就出事了!”

    徐平点了点头,淡淡地道:“知道了,你们快些去吧,记住把事情尽量平息下来,不要闹大。大灾之年,那些分司官跟着吃了几个月的苦,不要难为他们。”

    两人答应,急急忙忙地出了转运使司衙门。

    看着两人离去,徐平嘴角不由出现一丝冷笑。世上哪有这么凑巧的事情?明明知道为了这点钱先前就闹出不少事,留守司还故意在一天发。

    要搞事情啊!

    王尧臣如果不能把事情压下,引起分司官的公愤,只怕很快就有人上章弹劾徐平的钱入户等政策。留守司、西京御史台和各州的知州通判,都是有权利上章弹劾转运使的,上下相制是赵宋的祖宗家法,官员的权力从来都是相对的。

    这是瞅着徐平刚刚出外巡视回来,趁机把事情引爆。

    徐平怕吗?这种互相扯皮的事情有什么好怕的。你尽管弹劾,我据理分辨就是,这种弹劾理由还奈何不了徐平。这只能是个引子,后续必须有其他的动作,一点一点不利因素累积起来,才能真正把徐平的新政压下去。

    闭上眼睛,徐平暗暗盘算,对自己有利的是哪些,不利的是哪些。

    有利的自然是本路的商税大幅增加,以及各种工程的顺利完工,并经受住了初步的考验。财力的充裕,才能让河南府虽然遭遇大旱,救灾却游刃有余,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户逃亡。不利的就是没有实行新政的孟州和襄州,商税增加同样亮眼,一比较新政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处。而各项大工程虽然完工,却还没有发挥作用。

    算来算去,有利的因素与不利的因素大致势均力敌,谁占上风,全靠着一张嘴怎么说了。徐平现在所缺的,恰恰就是讲道理没有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