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的姑父叫朱棣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们结婚吧

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们结婚吧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二百二十四章咱们结婚吧徐景昌安排几个御史去了西南,着重了解西南土司的情况……看着这些人陆续送回来的风土民情,徐景昌真的很惊讶。

    因为在这些地方,最多的寺庙就是武侯祠,时至今日,西南还有武侯锦,诸葛僮锦的称呼……各种传说,更是不绝于耳,说什么武侯教导当地百姓,治疗瘟疫,建造城邑等等。

    一个人能经得起十年的考验不容易,一百年的考验更难……如果过了一千年,这人依旧是神,那大概率就是真正的伟大。

    毕竟大浪淘沙,能经得起检验的,当真寥寥无几。

    徐景昌也是见西南百姓依旧推崇诸葛亮,他才翻出史料,想要仔细研究,看看自己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诸葛丞相,到底做了什么……

    等徐景昌翻阅各种史料之后,他不禁要感叹一声,武侯格局,超越世间何止千年!

    当真有种想要跪下,顶礼膜拜的冲动。

    这不是胡说的,因为就算穿越者,拿着千百年的经验回去,也不定有诸葛亮做得好。

    丞相征讨南中,对于那些反叛严重的,坚决打击,毫不留情,又安排亲近蜀国的大族戍守地方……这些还都是常规cao作,只能说名臣的水准,不算出格。

    到那时接下来丞相的cao作就来了,他见西南的气候适宜,就推广蜀锦,引导南中百姓种植桑树。

    这下子可就不得了……因为西南的那一边,地形崎岖,道路艰难,就算种出了粮食,也运不出来。

    传统农业,属于得不偿失。

    可问题是偌大的蜀汉,就靠着巴蜀那点地方行吗?

    南中的开发,势在必行。

    所以诸葛亮给出了南中的选择……种植桑树,生产价格高,便于运输的蜀锦……这一下子,就把看似荒蛮的南中之地,变成了财赋之所,军费供应之地。

    等于变废为宝了。

    丞相拿着蜀锦,向吴魏两国贩卖,赚取巨额利润,维持军费开支,这才能不断北伐,还能保持国中民生。

    所谓军资所出,国用富饶。

    就连曹丕都要拿蜀锦,赏赐给藩属,作为国礼。

    所以说,单纯看史料人口钱粮的数据,会觉得蜀国是三国当中,最差的一个。丞相治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不断有奇谈怪论,惊人之语。

    可是当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诸葛亮已经鼓捣出了一套新的模式……一种以工商为主的模式。

    毫不夸张讲,彼时的蜀国,绝对是三国之中,动员能力最强的,不然也没法连续北伐。

    如果给丞相足够的时日,北伐中原,并不是梦。因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国家,攻打农业为主的国家,这是降维打击。

    这事最讽刺的还不是大汉没有再次中兴……而是后世朝廷,历经一千多年,竟然没有仔细研究过丞相的治国方略!

    提到武侯,就像念经一样,说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丞相留给后人的财富不是这个,而是怎么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开发蛮荒之地,拓展财源,壮大国力。

    徐景昌已经给几个御史下令,让他们仔细研究西南的情况……看看能不能复制诸葛丞相的成功?

    重新恢复蜀锦!

    还有大举下西洋之后,急需大量的桐油,火器用多了,猪鬃刷子也很高贵……还有,西南有没有重要的矿场……看看能不能开发出金银铜锡……

    光是知道守着那点田亩,能有什么出息?

    如果只是挑选能耕种的土地,那中华就永远困兽在东亚这一片,根本走不出去。

    另外,如果只是会靠着武力,那也没法做到长治久安。

    人家诸葛亮南征一次,此后千百年都蒙受丞相恩泽,这是什么神仙水平,要打仗就要这么来!

    而且研究了诸葛丞相的治国方略……如何经营漠南之地,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第一条,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漠南视作蛮荒之地,不能觉得可有可无……

    “如今朝堂诸公,只怕也没有几个能跟诸葛丞相比的,都一千多年了,真是没出息!”朱高煦恨恨说道。

    徐景昌倒是很淡定,“首先,诸葛丞相那是千古奇才,后人赶不上,理所当然……更为重要,赶不上就要学啊!可我们这些年在弄什么啊?我们的学堂教的是什么?就算想学这些,也要有人肯教,学成了有用武之地啊!”

    “哼!我真恨不得砸碎了孔子像。”朱高煦哼道:“我早就看这帮穷酸不顺眼了。最好能创办新的学堂,教导有用的东西,有朝一日,把如今的朝臣都给替换了。”

    徐景昌眨了眨眼,这个项目很好,他投了!

    “汉王殿下,眼下的当务之急,立刻针对北平周边卫所,进行清丈处理,将卫所转化成农场。其次,要整顿榷场,安排精兵强将,巡视九边,打击走私。再有,要立刻选拔人才,建立学堂,一切都刻不容缓。我们要尽快做出成绩,避免那些腐儒破坏了大好局面。”

    朱高煦连连点头,“我赞同……你放心,我过来了,就有许多商贾跟过来,这回咱们齐聚北平,干出一番大事业!我要让一心商会,天下闻名!”

    好家伙,原来当初朱高煦不是说笑话,这货真的搞出了一个一心商会,而且规模相当惊人,里面有实力的商贾不下百人。

    徐景昌听到这里,头皮都发麻,他不想被朱高煦拉下水……但是眼下北平又离不开他。

    没法子,只能拿小本本记好了。

    千万别让这货拉下水……

    方略确定之后,立刻展开行动,魏国公徐辉祖,成国公朱能,曹国公李景隆,他们分别率领人马,巡逻漠南之地,严厉打击走私。

    前面他们俘虏了不少朵颜三卫的人,现在也别浪费了,全都拉去大宁……你们不是想要大宁卫吗,现在给你们个好机会,赶快过来修城,建造坊市,准备贸易。

    最最热闹的,还要数针对卫所土地的处理,这一点谭慕德来找徐景昌了。

    “定国公,卑职看此事不好办。”

    “怎么讲?”

    谭慕德道:“您看是这样的,现在的卫所官,名义上还是朝廷的臣子,拿着地方供养,守土有责。如果将卫所土地卖给了他们,让这些人卸去了官职,却变成了地主……他们只怕会压榨更狠!”

    谭慕德探身道:“卑职看了,定国公有关干股的倡议,说是要给军户一些,让他们足够活着……可这些军户哪懂这个啊?他们只知道以前说了算的是千户、百户,现在还是他们,予取予求,为所欲为。这帮人当千户百户的时候,都不能用心守土,如今让他们种田产粮,只怕更不行了。”

    徐景昌点头,“没错,伱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是咱们也不能不改……有困难就要想办法,我说一个主意,你参详一下。”

    徐景昌从容道:“咱们规定千户百户,不能回原来的卫所,要去新的地方,你看如何?”

    “啊!”

    谭慕德一惊,“还能这么办?”

    徐景昌道:“我打算在北平立刻成立速成学堂……把各地的卫所官集中起来,进行三到五个月的培训,谁表现合格,就安排谁让任,不合格的,继续留下来深造。至于会安排到哪里,咱们说了算。”

    谭慕德惊得说不出话了。

    这招调虎离山,简直绝了。

    “定国公,我看这个办法行……只是如此大举调动,边防空虚,万一鞑子趁机南下,又该怎么办?”

    徐景昌笑道:“这个暂时不需要担心,阿鲁台已经回去了,我盘算着,有他的前车之鉴,鞑靼各部会老实一阵子……不过也不能太过乐观,总之咱们要在一年半载之内,把一切弄好,不然就该咱们倒霉了。”

    谭慕德连连称是,“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去办。”

    徐景昌这边紧锣密鼓,一项一项的政策,不断推出……最好玩的是,不管他提出什么,应天这边都迅速答应。

    六部九卿,几乎没有反对的。

    定国公那是给他自己办事吗?

    他是给大家伙办事。

    如果定国公失败了,就要迁都北平了……

    知道不?

    北平,就是漫天风沙的苦寒之地,听说井水都又苦又咸,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

    咱们这些士大夫,需要的是长袖飘飘,风度翩翩,寄情山水,谈论诗词……你能想象吗?

    顶着凛凛朔风,红泥煮酒……那不是风雅,那是有病。

    总之北平太小了,装不下咱们这些高雅的人。

    连徐景昌都没有料到,自己的种种安排,竟然会如此顺利……没人掣肘,还有点不习惯。

    如今的北平,完全是军事治理,效率非常高。

    别说是徐景昌部署的事情,就连英烈祠堂都已经修好了。

    徐达的神像,端坐在神位上,目光慈祥,注视着前方……面对自家的祖父,徐景昌突然有种很奇妙的感觉。

    “帮您老人家争来了名分,您老一定很高兴吧!我猜一定会保佑我的。”

    徐景昌突然扭头,看了看身后的黄姑娘,很突兀道:“咱们结婚吧!就在北平!就在英烈祠堂!”

    黄姑娘的脸瞬间就红了,你这也太直接了吧!

    她说不出话,只能勉强点头……

    推荐一本历史书《宋骨》,是宋代改革文,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