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海贸与屯田(求订阅)

第一百六十六章 海贸与屯田(求订阅)

    第167章海贸与屯田

    现在报纸上的消息在京城不断发酵,那些言官哪怕有苦也不出,毕竟是真凭实据,他们想要辩解,也没有办法。有些洁身自好的人立马跟惠世扬等人划清界限,彻底割裂。

    这真是让朱由校大快人心,因为昨晚上他才回忆起来,这个惠世扬真是个三姓家奴,虽被东林点将录里评为东林五虎将,看起来也是铁骨铮臣,但实际上没有丝毫气节。

    崇祯年间,他就因受贿被罢黜,崇祯末年,六十多岁的他,投靠了李自成,成为了他的右丞相。

    李自成兵败后再次投降,加入满清阵营,但满清不给他官做,心中抱有不满,起兵造反无疾而终。

    因此朱由校回想起这个人后,对他的印象直线下滑,他现在又这般肆意攻讦,朱由校更是对他没有好脸色,直接卷铺盖滚蛋为好,他不会有一丝同情。

    言官事情摆平后,朱由校的心情也好上了不少,并且朱由校还在黄栋的信中看到一个很有用的信息。

    黄栋的信中提到,根据这些日子在茶馆、酒楼的聊,发现去年开放海禁以来,顺府的商贾对海上贸易兴趣很大。

    但海禁毕竟太久了,许多人对于海贸不是很了解,加上朝廷政策也多有摇摆,海贸的风险也大,导致现在许多商贾对海上贸易只能望洋兴叹,有心无力。

    看到这个消息,朱由校还是比较在意的。

    这些人的也有道理,海贸确实是个风险大,利润大的生意,没有一定的本金真的是做不聊,特别是对于北方海禁日久的商贾来更是如此,这让他不得不思考办法了。

    要不参考历史上西方的东印度公司这种例子?

    朱由校想到这里也不禁开始琢磨,在冬暖阁背着手来回踱步,让何宁等人心里茫然,不知道皇帝在思考什么。

    身为皇帝,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大明海贸迅速发展,让更多的人从其中获利,这样就可以为以后的海上争霸跟殖民、拓展美洲等等做准备了。

    但这些目标就现在看来还很虚无缥缈,大明根本不在乎这些,所以只有让大明的无论是商人,还是文人贵族都认识到其中的好处,这样才能够形成出海求利的风潮。

    至于怎么认识到呢,就要有示范作用了,自己完全还以王公子的身份,继续出资,跟黄栋等京畿商人合伙组建商社,建立一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组织,建造船只,招募海员,再利用他的关系,负责南北海运,或者去辽东、朝鲜、日本、琉球等地贸易。

    这般下来既可以发起京畿出海的风潮,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利,何乐而不为呢,等到有利润可图,再通过报纸等大肆炫耀,这股风潮定会掀起来。

    他越想越觉甚是可行,只要京畿地区做起来,完全可以如法炮制,在江南,乃至南洋也跟商贾设立商社,出资让他们做生意。

    只是有一点,现在自己投资做生意这个事情,断不可让文官知晓,不然连武宗开个皇店都要抨击的性格,自己居然投资做生意,那真的是找骂。

    所以要找个代理人给自己打点才行,这个蓉位要高,还要适合出面摆平一些事情,至于是谁,那自己要好好挑挑了。

    正想着呢,魏忠贤就带着一些题本进来,根据朱由校的嘱咐,他每要从上书的题本里面挑一些关于屯田、盐政等等务实题本拿过来供朱由校御览批红。

    自从邹义退了后,魏忠贤自然不敢怠慢,每日便早早的把题本带过来,唯恐皇帝不满意。

    “放在这吧,那些贪污的言官都革职了没?”

    “收钱的言官一律革职,惠世扬也被革职查办,内阁虽然对此事颇有异议,但现在证据确凿,他们也不能什么。”

    “那就好,背后谁给的钱,你还要好好查一下,对了,之前不是让东厂跟锦衣卫联合查李三才贪墨三大门木材一事,现在有结果了吗?”

    这件事是去年十一月朱由校嘱咐的,现在已经快到二月了,朱由校想着也有一些眉目了吧。

    “陛下,贪墨一事早就证据确凿,现在只是要证实而已,年后刚来信,有了确凿证据,已经按照陛下先前的吩咐递交给了南直隶总督毕自严了,想必就在这段时间行动了吧。”

    魏忠贤知道朱由校关心此事,所以早做了准备,对答如流。

    “好的,那就行,毕自严在在南京也有两个月了,想必也快有结果了。”

    着朱由校也不理魏忠贤了,案牍旁的座椅上,拿起内阁票拟的题本看了起来。

    这些奏疏都是有针对性的,第一个便是津巡抚左光斗上书的,他跟官应震一起走马上任,是一个实干的能臣,在津府搞得也有声有色。

    朝廷要开海禁,建水师,他就在顺府招募工匠跟民工,疏通港口,还亲自在津府选址设船厂,之前还上书,目前已经开始建造船厂了。

    不过这次上书讲的不是船厂一事,而是屯田一事。

    这个左光斗素来重视屯田,出身贫寒,家中并不富裕,曾有挨饿的经历,儿时经常跟随父亲在田间劳作,所以对耕种一事素来上心。

    因矗任津巡抚后,也一直在关心此事,认为垦利,大垦大利,一旦水田发展起来,即使不能完全代替漕运,至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漕运数量,所以希望朱由校能让他试验几年,如果不成功甘愿领罪。

    他不仅,还提出了相应对策,到任后立刻向朱由校上书了所谓的了“三因”、“十四议”的屯田主张,具体内容就是浚川、疏渠、引流、设坝、建闸、设坡、相地、池塘、招徕、力田、募富开爵、择人、择将、兵屯。

    这等干净利索的建议,朱由校怎么能不同意呢,大手一挥,还从内帑拨款额外拨出十五万两,让他放手去干,现在看来,他的这些做法慢慢有了成效。

    根据题本上的,现在他让津府通判卢观象亲力亲为,疏通支渠,掘地为井,设坝拦水,下游修坡,解决灌溉问题。

    他自己也亲自勘探荒地,设立屯学,利用屯学考科举的优势,鼓励人们投献土地入学,鼓励当地屯田,现在已经有了七千多亩土地了,招募了五百户流民,就等开春后耕种。

    他目前的想法是,继续开垦荒地,还想着把江南的水稻引入到津耕种。

    内阁的看到后也是相当满意,票拟就是让继续去做,朱由校也是如此,他要的就是干实事的人,这个左光斗做事亲力亲为,还有实效,他自然是千万个满意。

    只是朱由校看到他要种植水稻的时候,心里顿时有了想法。

    他知道明末属于冰河期,气温骤降,灾害不断,现在还好一点,但是等到启七年开始,灾不断,特别是干旱席卷多年,这才导致了怎么也剿灭不聊农民起义。

    所以如何缓解干旱,多产点粮食是未来的重中之重,毕竟但凡给百姓一点活路,他们也不至于造反。

    朱由校也想了很多,现在除了大力屯田,赈灾救济外,大名鼎鼎的抗寒抗旱,产量还大的作物,例如番薯、土豆、玉米等自然是要种起来。

    虽然现在这些作物刚传入中国,品质很低下,还远远不如现代那么产量大,但是这些东西有个优点。

    就是它不和稻米麦争地,可以在山地丘陵各种偏僻的地方种植,或是零碎的块土地,或在房屋周围的角落,或是在山地沟壑之中,或在在干旱虫灾之地,均可以大量种植。

    因此只要百姓稍微种植一点,哪怕原本的麦谷子因为干旱全没了,这些闲暇时种的番薯、土豆保不齐还能救他一命。

    历史上明朝很多人都尝试过推广这东西,特别是番薯,历史上徐光启已经在津种过了,只是没有进一步普及,现在他负责火器等事宜,一时走不开。

    所以看到左光斗的奏疏后,朱由校毫不犹豫的在题本上批红。

    “爱卿宵衣旰食,朕深感欣慰,水稻本南方作物如能在京畿耕种亦是大功一件,但朕尝听闻,海外有番薯、土豆亦名土芋、玉米或称玉麦等作物,嘉靖至万历年间传入中国。”

    “传其有耐寒耐旱等特性,不吃土地,产量颇大,爱卿可买来种植,看效果如何,工部侍郎徐光启曾种植过此物,可以多与他通信,询问此事细节。”

    批完红后就交给了魏忠贤,嘱咐将这个题本快速下发下去吧,另外传旨。

    “左光斗做事干练,深得朕心,赏赐如意一个,玉带一条,希望其再接再厉,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魏忠贤听后,立马领旨,心想皇帝对东林党还真是看重,这左光斗刚继任巡抚没多久就有赏赐了,但也没多想,立刻下去传旨去了。

    第一份奏疏朱由校甚是满意,对左光斗也多加赞赏,只是好的心情来的快,去得也快。

    第二份京畿总督邹元标的奏疏,顿时让朱由校的笑意全无了。

    求订阅!求月票!求评论!

    下面有书友群链接,想加的可以点击加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