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洪武生存指南在线阅读 - 第020章:百密一疏

第020章:百密一疏

    再一次的早起,这是九月廿八。

    科举日。

    抵在麻袋姑娘软软的胸口一路迷迷湖湖地抵达金陵大学,内心只是念叨,考完了,一定要歇两天。

    这些日子,事情一件叠着一件,每天从早到晚,朱塬就觉得吧,自己好像是自找的,再这么下去,可能真过不了几年就没了。

    必须要缓一缓。

    还有家里,偌大的宅子,还没走过一遍,多出的姑娘,也没怎么见过,还有后湖上的种种,挂匾改名之类的事情,也全都撂在了一旁。

    这可不好。

    轿子进入金陵大学,时间才是辰时初刻。

    早上的七点多钟。

    立冬时节,天色变短,却也已经大亮,老天今日也很给面子,一个晴天,确保考试可以在户外进行。

    朱塬昨天上午进宫,下午就来到这边开始准备。

    主要是安排考生座次。

    截止昨日,这一次抵达金陵的考生,总计16732人,天南海北,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可以说,这是历朝历代科举最为放宽的一次。

    不过,之前的了解中,朱塬也知道,这年代很多知名的儒学大家,或者曾经在前元做官的士子,为了名节考虑,都避开了这次科考。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算是一种潜规则。

    哪怕元室属于外族政权,终究曾经一统,当下被灭了,按照封建时代的礼仪,即使做不到殉国,态度上也要表现一番。

    否则,会被人看不起。

    就像刘基,其实一直就有着某种思想包袱,当初几乎是被老朱逼迫,才不得不出山辅左。

    因此,这一万多人……某种程度上,其实非常的‘参差‘。

    朱塬不在乎。

    不是说不在乎某种道德礼仪,礼不可废,坚决不愿意出山的,朱塬也能理解,而在于,朱塬不在乎这批人整体不算太高的水准。

    要求本来就很低,识字就行。

    因为朱塬接下来要做的很多事情,也只需要达到一个识字标准。

    说起来,对于士子,这就是一份开国红利,抓住了,恰好还有一些才能,将来封侯拜相都不是没有可能。抓不住,哪怕当下社会地位还不错,几代人下去,整个家族都可能会沦落。

    金字塔上,每一层的位置都是有数的。

    透着清晨寒凉的校园内,翰林学士陶安和礼部尚书钱用壬昨天干脆就没有离开,一大早就在各处巡视。

    老朱当初亲自划定的5000亩校园,按照百人一组,提前已经分成了167个露天考区,最后一组是132人。

    昨天下午安排座次,采取了后来那种随机抽取的模式。

    类似考号。

    再加上之后提前确认座位,保证今天考试时最快速度找到位置,只是这一流程,昨天就一直忙到晚间。

    朱塬抵达时,换了便装的虎贲卫士卒已经分散在各个考场,考生们普遍起得更早,没有下榻在小院内的一部分人也早早抵达,已经在考场外等待。

    与陶安和钱用壬碰头之后,另外两人继续巡查稍后的各种细节,确保万无一失,朱塬则是各处查看卫护安排。

    老朱今天要来。

    不仅如此,朱塬昨天还提议,太子殿下,中书诸臣,今天都该来看看,这毕竟是大事。

    老朱也同意下来。

    因为这件事,安全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万一老朱父子在这边出点什么闪失,朱塬绝对首当其冲,如果闪失太严重,那他就可以直接打道回府了。

    地府的‘府’。

    这么乘坐一顶小轿走走停停,才在校园内转了不到一圈,时间就来到了辰正时刻。

    八点钟。

    考生开始进场。

    根据安排,上午考数学,一个时辰,下午考策论,两个时辰,一天搞定。

    至于科目次序,也是为了防作弊考虑。

    策论想要抄袭不太容易,数学……提前接触多了,串通起来,就很难说。

    朱塬当初提出这份安排时,陶安和钱用壬都不太同意,也是觉得他防人太过。

    朱塬的反驳让两人无话可说。

    这不是在防君子,而是在防小人。如果故意不作为,任由小人钻了空子,反而是对君子的不公平。

    从南道北,又从北到南,在一波波年龄可以从14岁跨度到60岁以上的考生人群中穿过,朱塬正让麻袋掀着帘子看向外边,轿子忽然停下。

    赵续凑过来,对着轿门说道:“大人,常瑸求见。”

    常瑸,营海卫指挥同知常断的儿子。

    之前见过。

    这次一万多的考生,朱塬之前不是没想过找一找历史熟人,然而,那一尺厚的名册翻了不到一本,就放弃,除了知道的一些,比如常瑸,比如福建漳州古家的一干子弟,其他的,在朱塬这里,就只是连名字都不太可能被看到。

    人多的坏处。

    主要也是,朱塬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么做。

    骨子里的冷澹,让朱塬缺少那份‘考古’心态,也没有以上帝视角去提拔某人于微末让人纳头便拜的想法,于是,不管是名人,还是人名,在他这里都一样。

    常瑸之前还递过帖子想要上门,朱塬这段时间忙到飞起,也为了避嫌,包括其他很多人,一个都没见。

    不过,马上开考了,想来常瑸也是故意上来制造一下偶遇,见一见也无妨。

    走出轿子,等在护卫圈子外面的一个青年立刻长揖朗声道:“常瑸见过大人。”

    称呼的改变,算是朱塬认祖归宗后最大的一个变化。

    公开层面,本来逐渐习惯的‘翰林’,在那一天之后,就很少了,或者‘平章’,或者‘大人’。因为没有册封,暂时还不到‘殿下’程度。

    家里更怪。

    不仅是小官人不敢喊了,而且,连‘爹’都不敢喊了,普遍提升了一辈,叫‘爷’,当然,是二声的那个。朱塬很不喜欢,但写意也是头头是道,必须的改,不然,万一习惯了,将来被外人看到,丢的是朱塬的体面。

    无法反驳。

    轿子旁,示意常瑸上前一些,朱塬感受着周围不由纷纷投来的更多目光,笑问:“这次的考试,准备的怎么样?”

    常瑸也不拘束,却是谨慎道:“小的尽力而为,若是能力不济,让大人失望,那就过些年再来。”

    常瑸能参加科考,也是一个变化。

    虽然是立国之初,但,如果不是朱塬的建议,军户子弟,哪怕是常家这种程度的,也不一定被允许脱籍参加考试。

    这一次,不仅是常瑸能够参加科考,朱塬还计划接下来开展更大规模的军户子弟教育活动。

    算是一种福利。

    你当兵,你的子孙才能更容易出头。

    老朱对此还有些担忧,觉得若是如此,将来都成了读书人,没有人当兵了怎么办。

    特别是这年代,军户世袭,也是拥有相当合理性的。

    因为军户子弟,往往有家传的‘手艺’。相比起来,平民百姓,要经过更多的cao练,才能达到合格送入战阵的程度。

    朱塬再次说服了老朱。

    观念要改啊。

    首先,今后的战争,计划是逐渐向热武器转换,这方面,对于体能或许也有要求,但不再绝对。其次,要分析利弊,从上到下,从古到今,推算一番,还是放开刻板的军户制度,好处更多。

    而且,朱塬还给出了另外一个堪称大杀器的设想。

    兵役法。

    简单来说,朱塬希望今后的大明军队,越来越朝向汉唐的‘良家子’方向转换,而不是自宋以来普遍的‘贼配军’,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给军人以荣誉,当兵光荣,另一方面,也要给实实在在的好处。

    子孙优先的教育权力,就是其中一个。

    将来还有更多。

    再加上普及全民的《兵役法》,朱塬相信,这一次,大明军队的战力,绝对不会再如曾经。

    曾经老朱开拓大明,说真的,也就最初打江山那一会儿,战力还算强一些,再然后,实在是很一般。究其根本,其实就一个,当兵,没好处。

    这边与常瑸说了一会儿话,朱塬就打发年轻人进场,自己也重新坐回轿子。

    来到校园南边最大的一处广场。

    这边也露天坐了将近两千人,看着周围的密密麻麻,朱塬最感慨的一点就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产力,任何年代都会是最高。

    就像这桌椅板凳。

    朱塬还在明州时遥控参与设计的款式,类似后来课堂的课桌,双人座,桌面下带一个置物格子。

    最初还有些担心。

    之前学校计划招收的学生规模在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只需要大概5000套桌椅,然而,这次考试,却不能双人坐一桌,而是一人一个,这就需要16000多套,转眼三倍多的差距。

    最初还以为需要从各方面搜罗桌椅,以供这次考试。

    结果是,确定了科举,提前又吩咐下去,当下,只是这金陵大学,桌椅储备量,就达到了20000套。

    绰绰有余。

    而且,还不只是桌椅,半年前开始建造的校舍,当下,校园内总计519栋各类房屋,大大小小的间数超过了2700间,这也比最初规划的2000间房屋要多很大一截。

    其中一半是宿舍。

    还是朱塬亲自规划,按照后来的大学宿舍模式,标准的双人床,虽然普遍都是单层房屋,但因为房间大小也普遍比后来的宿舍大两到三倍,一间屋子可以放6到10抬双人床,也就是说,最多可以住到20人,这还是条件相对宽松的情况下。

    除了双人床,宿舍内还会有摆放书桌衣柜的空间,至少也确保每人一个座位。

    全部计算下来,只是宿舍,大致就能容纳接近20000人。

    因此,这一次,大部分考生,乃至少部分陪同家属,抵达金陵后,免费住到这边,甚至都不用动用教室作为临时的宿舍。

    再就是,除了日常饭食供应,这次考试,即使是文具,也由学校免费提供。

    比如第一场的数学。

    除了每位考生提前发放三支铅笔和一把裁纸刀之外,还有一套圆规尺具。

    下午的策论,计划也会非常宽松。

    你想用哪种文具,就用哪种文具,炭笔,钢笔,毛笔,都可以。

    朱塬的目的,是鼓励前两者。

    总之,所有这些,从房屋到家具,从饭食到文房,全部都是两个字,宽裕。

    广场上。

    朱塬很是感慨地望着四周越来越进入位置的考生,又得到消息,老朱一行已经在赶来的路上,预计会在开考后抵达。

    这也无所谓。

    当下,想让皇帝陛下在开考之前公开与一万多考生说几句话,不现实,老朱也不是在意那些个流程的人。

    这么与神情疲惫里又透着亢奋的陶安和钱用壬说着话,眼看着学生逐渐坐定,时间,算起来,过了八点半,开始有便装的军卒押送缝合在麻布袋内的试卷进场,负责监考的另一部分朝廷官员和便装士卒也提前将草稿纸发下去,每人两张。

    忽然一人走过来。

    手里……拿着一只算盘。

    对三位主考施礼过,这位礼部官员才将算盘奉上:“大人,这……下官觉得,还是要过来问一问,不少士子都带了算筹、算盘等物进场,可是允许么?”

    正在说话的三人见状,顿时面面相觑。

    就要开考,到底还是发现问题。

    朱塬也想起,之前巡看的路上,也见一些考生手里拿着一些算筹之类的物事,倒是没多想。

    朱塬潜意识里其实是不反对的。

    算盘也算是文具的一种。

    当下却有一个问题。

    主要在于,这算盘能够加快考生的计算速度,相对来说,对于没有算盘,或者算筹的考生,就是不公平的。

    虽然吧,朱塬也觉得,如果把自己那本《数学基础》学好,笔算比珠算可能还要更快,但,现在的问题是,这就会造成一种潜在的不公平。

    “百密一疏啊,”朱塬拿着手中算盘,感慨一句,与陶安和钱用壬简单商议,就做出决定,对那位官员道:“立刻通知下去,说我的原话,为了确保公平,请考生上交所有携带的算盘、算筹等计算工具,这一次,只能用笔算。”

    这么吩咐完,等那官员匆匆下去传令执行,朱塬摆弄手中的算盘片刻,笑起来,转向陶安两人道:“这是好东西啊,之前忽略了,不过,等考试之后,也要吩咐下去,打造几万只,全校师生,每人都要配一套。”

    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盘的算力,相对来说是很强大的。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关于原子弹制造,其中一些数据的运算,都是科学家用算盘硬生生打出来的。

    普通人或许感受不到,但,数学的运算能力,其实也是一种‘生产力’,而且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种‘生产力’。

    就说核武器的研制。

    通过强大的运算能力进行模拟,对比在现实里直接核试验,成本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