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督府大计,改府设州
书迷正在阅读:吃货傍上门:腹黑戏上纯萌猫、天机策、人在现代,帮我爹一统仙界、捡到宝后我无法逍遥、都值得呀、妖魔复苏:开局强拆镇妖观、明星老婆讨厌的是我马甲又不是我、萌妻拒嫁:总裁大人难伺候、在美漫当变种人的那些年、长生仙缘:我能魂游天下
我有一本气运天书正文卷第三百二十一章督府大计,改府设州有中原诸侯对夏国休养三年实在不安,私下派遣使者拜访金王,询问呼延合为何低头,又对夏国未来形势有何看法。
呼延和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挑破:“你们不打等着我去消耗,妄想。看夏王起家时的姿态就知道,这不过是在酝酿更大的动作,高筑墙广积粮再来一次罢了。”
此番言论后续时有传播,想暗中掀起对夏国的围剿,但诸侯彼此争斗不休,周柏又一心防守国门,很长一段时间倒没人真招惹夏国。
岁月如梭,一晃西凉都督府建制三载,距离正式改府为州的日子越来越近。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都督府年末绩效考评开始,霎时西北大地气运翻滚,喧嚣不断。
夏国定制,每年对官员年度小评,登记成册,不需上报中央;每三年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一地官员的三年考察情况汇总报于中央,中央再派官员据此核实。
一年小计,三年称大计,按照周柏的设想,未来夏国国祚日久,每十年还会有更全面系统的官员考察。
都督府设立三年,今年是改府设州的最后一年,也是第一批在西凉任职官员的大计之年。
官吏贵族,豪强士绅,乃至无数平民百姓的心神都为之牵动。
西凉下辖八郡四十三县,吏部备案及管理的入品官员超过一千五百名,官员数量堪比中域江南的繁荣大州。
这在夏国州级体制来说很正常,甚至相较于本土三州还算偏少的。
以县级编制为例,除县令、县丞、主薄、巡检、教谕等主流官员外,还有税课大使、县仓大使和河泊大使等重要职位许入品流,加上各乡乡署的主官、佐贰官、民兵cao巡使等等,一千五百人已经是压缩后的编制。
如此庞大的官员体量,每天支出的国家气运都是天文数字,年度考评自然会影响整个西凉都督府的气运变迁。
他们是数百万西凉人中的精英,社会地位高关系网复杂,气运牵扯极深。
某县县令如果考绩上等,那嘉奖右迁便是顺利成章,官途顺遂气运荫佑的不仅是亲朋好友,还有其任职期间所在的一县之地。
周柏完成中央集权后,地方虽难以出现左右朝廷政令的军阀豪强,但一地发展也就再离不开中央指导和政策。
而中央乃至各级地方官府的政策倾斜,只是明面上的普惠平等。
一笔钱拨下,用于修路是用,用于赈灾、教育、社会福利支出也是用,都是为了百姓和国家强盛。
可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不管出于什么考虑,一定会有三六九等,这并不是官僚主义私心作祟。
就如去年都督府完成编户齐民,税收大增,将额外给辖下郡县拨发建设经费。
在客观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地方班子评价便成了都督府决策的重要因素,一个官衙班子的能力水平高,额外经费能发挥更大作用,反哺中央朝廷的气运才会更明显。
对于一辈子难出家乡的普通百姓来说,地方父母官的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莽莽西北,平沙无垠,蓬断草枯,胡雁哀鸣。
降雨稀少的西凉都督府,黄沙荒漠是常见之景,是以哪怕这片土地无比广袤,释放奴隶编户齐民后的人口仍然不足八百万。
想开发大西北,建设塞上江南,解决生存繁衍的问题便是重中之重。
人族伴水而居,都督府首先选择建设水利工程开发良田,仅大夏工部三年支援建设的水渠水库就达一百二十处。
其中古凉河疏浚工程备受关注,超过十数万青壮自发参与工程建设,因为拥有十余条支流的凉河是西北生灵最为倚重的水源。
奈何斗转星移,无论是渺小的生命,亦或是“巨大”的山川河流,在无情岁月消磨下都会慢慢腐朽。
古凉河类似定州沧澜河,水眼日益萎缩,磅礴的水汽从数千年前就开始无休止的衰败,到如今就连一位正统龙神都无法供奉。
根据定江龙宫那边的消息,两千五百年前一次旱魃出世后凉河龙宫就空了,最后一位凉河龙王元气大伤回归天江沉眠。
夏国朝廷有疏通沧澜河的经验,在对凉河疏浚后,更是耗费大力气开渠三百里,以人造运河联通秦州水系。
这耗费的人力物力无疑非常庞大,一个凉河系列工程支出的气运占据了全国工程的三成以上,但凉河重生带给凉州的意义却无法用一时的损耗来衡量。
从此以后凉州水脉有了后盾支撑,气运比肩古凉河,源头还可追溯天江,干旱缺水将不再是制约西北发展的拦路虎。
只是凉河真正复苏并非河道疏浚工程完成,而是西凉都督府八百万百姓的虔诚祭祀,活生生供出了一位新生河伯。
凉河河伯本体仅为凉河一弱小水灵,机缘巧合之下回应了西凉百姓对水源的祈祷,这才受得香火信仰晋阶水神。
但如此得来的神位不仅不稳,炼化的神力也无法掌控凉河水脉,水汽涨跌时有暴动。
同治十二年,夏汛河水暴涨,周柏下达敕封旨意,正封凉河河伯为国家水脉正神。
西凉都督霍飞光携王旨,率文武百官十数万督府百姓举行大祭,建立河伯庙。
庙宇开光当天,凉河水势难以遏制几近决堤,河伯金身显圣于洪峰潮头,朝大夏王都所在的方向一拜。
“吾为凉河河伯,谨奉夏王钧令,安抚一州水脉……”
西北大地少有的真正神迹出现了,洪峰须臾压平,暴躁的凉河水势变得舒缓,一切重归风平浪静。
仅仅三日,凉河水位便降至安全线,多余水汽尽皆灌入西凉各大支流乃至水渠库塘等水利工程。
一时间,荒凉的西北大地处处可见良田,河伯庙香火臻至鼎盛,西凉气运大兴自此而始。
因为地广人稀,每家每户都能分到可供开垦的上好地块,可以选择种粮,也可选择放牧。
新开的荒田前三年免税,都督府会提供各类青苗补贴,低价或者免息贷款出售牛羊等牲畜,加上大量夏国本土物资的流入,西凉百姓的生活rou眼可见的在慢慢变好。
这一切都让桀骜尚武的凉人慢慢归心,他们并不敢忘记这一切都是谁带来的。
是展现神威泽润大地的河伯,是飞天遁地cao持道法修建城池的工部道官,是兢兢业业宣传新政剿匪安民的督府文武……
但不管是谁,都要听从圣主夏王的命令,是夏王带给凉人新生。
同治十三年,西凉都督府中央地带,在复苏的滔滔凉河边,一座巨型城池拔地而起。
这座被玉带围绕,生机勃发的新城正是凉州城,都督府治所以及未来的凉州治所都设在此城。
观其规划建设,凉州城还只是雏形,外围仍有极大的扩建余地。
不过西凉都督府及三十万凉人已经入驻,这座凉州城自然便成了整个西北大地的枢纽,威严高悬的龙虎符箓之影作为核心,凝聚来自四面八方的气运。
这段时间凉州城内外喧嚣沸腾,大计的各种消息都能引起很高讨论度,关心国事的读书人更是其中狂热参与者。
街头小巷,酒肆茶楼,就连静谧肃穆的书院都不得安宁,三五成群低声议论。
从夏国本土调来的严厉夫子和教导们,破天荒没有责骂批评,反而视而不见快步赶往办公区。
没办法,夫子也关心大计情况,甚至比士子书生们讨论的秘事更多,只因这关乎所有人的未来。
能到西凉教书的,哪个不是礼部在籍的朝廷举子,个个前途远大。
三年支教结束,无论西凉能否正式设州,他们都将被授予八品以上的官职。
“……朝廷派来的大计考评组是陈首辅亲自带队,这规格也未免太高。”
“定州前两年大计,我听说只是吏部侍郎主持吧,谁叫今年情况特殊,就算王驾亲至也不奇怪。”
“是啊,改府设州的盛事叫我们碰上了,以后我等第一批入凉之人也算是名留青史吧。”
“当初新开定州,天庭派使者下凡嘉奖称中宗为千年不出的明君,仅仅是定州开疆一事,史册上旭朝的评价就不会低。”
“要是本次大计督府众官考评合格,就意味我们大夏具备治理西凉的能力,改府设州便是有了法理,顺理成章。”
“三年来我西凉都督府上下一心,化荒漠为桑田,镇动荡为太平,这些翻天覆地的改变文武百官出力甚多……凉州必成!”
其实就如官学众人讨论得到的答案一般,西凉都督府以及大夏三州对大计审查都很有信心,这是三年安稳发展带来的底气。
民间殷富,国力日盛,臻至三登泰平。
二十七年的积蓄,九年遗食,夏国只用三年便做到。
气运除开最初一年半载极速消耗停滞不涨外,时至今日,夏国三州的总体气运已经显现淡黄,可称盛世。
如此底蕴,就算西凉都督府的气运差了点,也能用本土三州的发展来填补。
伴随着三年大计的进行,西凉都督府各地官员分批有序进入凉州城,接受来自督府及朝廷的联合考评。
八郡四十三县的法网不时颤动,白色红色残影夹杂,浩荡的气运洪流吞吐不息。
接近半月,每天都有各郡县的官员考评结果公示,属于他们的一道道个人气运链接法网,凝聚设州大势。
王林,云峰县县令,考评甲上,其招揽安置无籍之民一万三千人,同治十三年镇压黑谷匪盗,上缴税款……赵连甲中,西海郡郡丞……
大计结束,平均成绩远远超出丙等合格达到乙上等次,代表西凉都督府的三年政绩非常优异。
中原再增一州,有人道意志关注,这可无法弄虚作假。
磅礴如龙的气运红霞覆盖凉州城方圆百里,干涉现实的显圣事件,普通人亦能目睹。
同治十三年年关,凉州鼎铸成,供于凉河之畔,夏王周柏亲临凉州城与凉人同祝夏国新年。
同治十四年一月一日,夏国昭示天下,西凉都督府正式设州,曰凉州。
中原天下四十八州,自此被改写为天下四十九州,版图大增。
万众瞩目,被遗忘三年的大夏出现在天下人视野的核心,而这时诸侯才惊愕发觉,那条沉睡休养的鱼龙苏醒了。
龙目所及之地,是北境,是整个天下。
呼延和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挑破:“你们不打等着我去消耗,妄想。看夏王起家时的姿态就知道,这不过是在酝酿更大的动作,高筑墙广积粮再来一次罢了。”
此番言论后续时有传播,想暗中掀起对夏国的围剿,但诸侯彼此争斗不休,周柏又一心防守国门,很长一段时间倒没人真招惹夏国。
岁月如梭,一晃西凉都督府建制三载,距离正式改府为州的日子越来越近。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都督府年末绩效考评开始,霎时西北大地气运翻滚,喧嚣不断。
夏国定制,每年对官员年度小评,登记成册,不需上报中央;每三年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一地官员的三年考察情况汇总报于中央,中央再派官员据此核实。
一年小计,三年称大计,按照周柏的设想,未来夏国国祚日久,每十年还会有更全面系统的官员考察。
都督府设立三年,今年是改府设州的最后一年,也是第一批在西凉任职官员的大计之年。
官吏贵族,豪强士绅,乃至无数平民百姓的心神都为之牵动。
西凉下辖八郡四十三县,吏部备案及管理的入品官员超过一千五百名,官员数量堪比中域江南的繁荣大州。
这在夏国州级体制来说很正常,甚至相较于本土三州还算偏少的。
以县级编制为例,除县令、县丞、主薄、巡检、教谕等主流官员外,还有税课大使、县仓大使和河泊大使等重要职位许入品流,加上各乡乡署的主官、佐贰官、民兵cao巡使等等,一千五百人已经是压缩后的编制。
如此庞大的官员体量,每天支出的国家气运都是天文数字,年度考评自然会影响整个西凉都督府的气运变迁。
他们是数百万西凉人中的精英,社会地位高关系网复杂,气运牵扯极深。
某县县令如果考绩上等,那嘉奖右迁便是顺利成章,官途顺遂气运荫佑的不仅是亲朋好友,还有其任职期间所在的一县之地。
周柏完成中央集权后,地方虽难以出现左右朝廷政令的军阀豪强,但一地发展也就再离不开中央指导和政策。
而中央乃至各级地方官府的政策倾斜,只是明面上的普惠平等。
一笔钱拨下,用于修路是用,用于赈灾、教育、社会福利支出也是用,都是为了百姓和国家强盛。
可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不管出于什么考虑,一定会有三六九等,这并不是官僚主义私心作祟。
就如去年都督府完成编户齐民,税收大增,将额外给辖下郡县拨发建设经费。
在客观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地方班子评价便成了都督府决策的重要因素,一个官衙班子的能力水平高,额外经费能发挥更大作用,反哺中央朝廷的气运才会更明显。
对于一辈子难出家乡的普通百姓来说,地方父母官的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莽莽西北,平沙无垠,蓬断草枯,胡雁哀鸣。
降雨稀少的西凉都督府,黄沙荒漠是常见之景,是以哪怕这片土地无比广袤,释放奴隶编户齐民后的人口仍然不足八百万。
想开发大西北,建设塞上江南,解决生存繁衍的问题便是重中之重。
人族伴水而居,都督府首先选择建设水利工程开发良田,仅大夏工部三年支援建设的水渠水库就达一百二十处。
其中古凉河疏浚工程备受关注,超过十数万青壮自发参与工程建设,因为拥有十余条支流的凉河是西北生灵最为倚重的水源。
奈何斗转星移,无论是渺小的生命,亦或是“巨大”的山川河流,在无情岁月消磨下都会慢慢腐朽。
古凉河类似定州沧澜河,水眼日益萎缩,磅礴的水汽从数千年前就开始无休止的衰败,到如今就连一位正统龙神都无法供奉。
根据定江龙宫那边的消息,两千五百年前一次旱魃出世后凉河龙宫就空了,最后一位凉河龙王元气大伤回归天江沉眠。
夏国朝廷有疏通沧澜河的经验,在对凉河疏浚后,更是耗费大力气开渠三百里,以人造运河联通秦州水系。
这耗费的人力物力无疑非常庞大,一个凉河系列工程支出的气运占据了全国工程的三成以上,但凉河重生带给凉州的意义却无法用一时的损耗来衡量。
从此以后凉州水脉有了后盾支撑,气运比肩古凉河,源头还可追溯天江,干旱缺水将不再是制约西北发展的拦路虎。
只是凉河真正复苏并非河道疏浚工程完成,而是西凉都督府八百万百姓的虔诚祭祀,活生生供出了一位新生河伯。
凉河河伯本体仅为凉河一弱小水灵,机缘巧合之下回应了西凉百姓对水源的祈祷,这才受得香火信仰晋阶水神。
但如此得来的神位不仅不稳,炼化的神力也无法掌控凉河水脉,水汽涨跌时有暴动。
同治十二年,夏汛河水暴涨,周柏下达敕封旨意,正封凉河河伯为国家水脉正神。
西凉都督霍飞光携王旨,率文武百官十数万督府百姓举行大祭,建立河伯庙。
庙宇开光当天,凉河水势难以遏制几近决堤,河伯金身显圣于洪峰潮头,朝大夏王都所在的方向一拜。
“吾为凉河河伯,谨奉夏王钧令,安抚一州水脉……”
西北大地少有的真正神迹出现了,洪峰须臾压平,暴躁的凉河水势变得舒缓,一切重归风平浪静。
仅仅三日,凉河水位便降至安全线,多余水汽尽皆灌入西凉各大支流乃至水渠库塘等水利工程。
一时间,荒凉的西北大地处处可见良田,河伯庙香火臻至鼎盛,西凉气运大兴自此而始。
因为地广人稀,每家每户都能分到可供开垦的上好地块,可以选择种粮,也可选择放牧。
新开的荒田前三年免税,都督府会提供各类青苗补贴,低价或者免息贷款出售牛羊等牲畜,加上大量夏国本土物资的流入,西凉百姓的生活rou眼可见的在慢慢变好。
这一切都让桀骜尚武的凉人慢慢归心,他们并不敢忘记这一切都是谁带来的。
是展现神威泽润大地的河伯,是飞天遁地cao持道法修建城池的工部道官,是兢兢业业宣传新政剿匪安民的督府文武……
但不管是谁,都要听从圣主夏王的命令,是夏王带给凉人新生。
同治十三年,西凉都督府中央地带,在复苏的滔滔凉河边,一座巨型城池拔地而起。
这座被玉带围绕,生机勃发的新城正是凉州城,都督府治所以及未来的凉州治所都设在此城。
观其规划建设,凉州城还只是雏形,外围仍有极大的扩建余地。
不过西凉都督府及三十万凉人已经入驻,这座凉州城自然便成了整个西北大地的枢纽,威严高悬的龙虎符箓之影作为核心,凝聚来自四面八方的气运。
这段时间凉州城内外喧嚣沸腾,大计的各种消息都能引起很高讨论度,关心国事的读书人更是其中狂热参与者。
街头小巷,酒肆茶楼,就连静谧肃穆的书院都不得安宁,三五成群低声议论。
从夏国本土调来的严厉夫子和教导们,破天荒没有责骂批评,反而视而不见快步赶往办公区。
没办法,夫子也关心大计情况,甚至比士子书生们讨论的秘事更多,只因这关乎所有人的未来。
能到西凉教书的,哪个不是礼部在籍的朝廷举子,个个前途远大。
三年支教结束,无论西凉能否正式设州,他们都将被授予八品以上的官职。
“……朝廷派来的大计考评组是陈首辅亲自带队,这规格也未免太高。”
“定州前两年大计,我听说只是吏部侍郎主持吧,谁叫今年情况特殊,就算王驾亲至也不奇怪。”
“是啊,改府设州的盛事叫我们碰上了,以后我等第一批入凉之人也算是名留青史吧。”
“当初新开定州,天庭派使者下凡嘉奖称中宗为千年不出的明君,仅仅是定州开疆一事,史册上旭朝的评价就不会低。”
“要是本次大计督府众官考评合格,就意味我们大夏具备治理西凉的能力,改府设州便是有了法理,顺理成章。”
“三年来我西凉都督府上下一心,化荒漠为桑田,镇动荡为太平,这些翻天覆地的改变文武百官出力甚多……凉州必成!”
其实就如官学众人讨论得到的答案一般,西凉都督府以及大夏三州对大计审查都很有信心,这是三年安稳发展带来的底气。
民间殷富,国力日盛,臻至三登泰平。
二十七年的积蓄,九年遗食,夏国只用三年便做到。
气运除开最初一年半载极速消耗停滞不涨外,时至今日,夏国三州的总体气运已经显现淡黄,可称盛世。
如此底蕴,就算西凉都督府的气运差了点,也能用本土三州的发展来填补。
伴随着三年大计的进行,西凉都督府各地官员分批有序进入凉州城,接受来自督府及朝廷的联合考评。
八郡四十三县的法网不时颤动,白色红色残影夹杂,浩荡的气运洪流吞吐不息。
接近半月,每天都有各郡县的官员考评结果公示,属于他们的一道道个人气运链接法网,凝聚设州大势。
王林,云峰县县令,考评甲上,其招揽安置无籍之民一万三千人,同治十三年镇压黑谷匪盗,上缴税款……赵连甲中,西海郡郡丞……
大计结束,平均成绩远远超出丙等合格达到乙上等次,代表西凉都督府的三年政绩非常优异。
中原再增一州,有人道意志关注,这可无法弄虚作假。
磅礴如龙的气运红霞覆盖凉州城方圆百里,干涉现实的显圣事件,普通人亦能目睹。
同治十三年年关,凉州鼎铸成,供于凉河之畔,夏王周柏亲临凉州城与凉人同祝夏国新年。
同治十四年一月一日,夏国昭示天下,西凉都督府正式设州,曰凉州。
中原天下四十八州,自此被改写为天下四十九州,版图大增。
万众瞩目,被遗忘三年的大夏出现在天下人视野的核心,而这时诸侯才惊愕发觉,那条沉睡休养的鱼龙苏醒了。
龙目所及之地,是北境,是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