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缆镇语录在线阅读 - 家 教(附录:《金刚经》解析经题与译者)

家 教(附录:《金刚经》解析经题与译者)

    家教

    老于教书多年了,渐成一种习惯,什么事都要教育成一个模样。

    这几,觉得七岁的儿子也应该好好教教了,否则明年上学还有什么体统。

    不觉已是午饭,妻摆好了菜,上饭,儿子提筷。

    拨放下,提法不对。斳老于大吼一声。

    妻,饭勺掉地。

    儿子,筷子发配到地下。

    拨今发什么疯?斳妻。

    拨这是家教,你不懂。儿子,看爸爸的,这是正确的方法。斳

    儿子双眼呆视,拾起脏筷依样画葫芦。接着学夹菜、盛饭……

    吃饭要学,走路要学,睡觉也要学……什么都要学。

    东西,得有个摆处;人,得有个规矩。老于的哲学。

    终于,有一。

    妻大怒:拨你整教呀,学呀!没个完的!哪个猴年马月能完?斳

    拨没完?儿子没有结婚我们教。结婚由他老婆教。家教这东西,永远没完,没完!斳老于也大怒。

    妻呆。

    儿也呆。

    附录:《金刚经》解析经题与译者

    《金刚经》与般若经典

    缘起性空

    佛教的众多典籍中

    流传最广、注疏最丰富的

    即为姚秦鸠摩罗什翻译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陀三转FL中

    于二转无相FL时

    重点宣讲般若经典

    从文字表面上来看

    般若经重点阐发空性智慧

    由“般若”二字我们便可得知

    佛法既不是有神论

    也不是无神论而是缘起法

    般若智慧的代表即是

    “缘起性空”

    《金刚经》与禅宗大师

    心地法门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

    从印度东渡震旦弘扬佛法

    在传授心地法门顿悟禅法的同时

    极力推荐《楞伽经》

    但由于此经名相丰富

    理繁多、译文生涩

    对于修学顿悟的禅者来

    从其契入并非容易之事

    因此在四祖道信大师之后

    《金刚经》逐渐取代了

    《楞伽经》的地位

    后五祖弘忍大师创东山法门

    普劝大众诵读《金刚经》

    而被大家所熟知的六祖惠能大师

    更是因闻《金刚经》中的一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

    如何得见“如来”?

    皆是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

    不住相的修行

    可以让我们减少所谓的妄想

    熄灭种种的烦恼

    如果我们不能从

    外境和自心中解脱出来

    就无法获得佛陀的真意

    也就不能出三界轮回之海

    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

    学佛者欲悟真心实相

    就要放下一切

    才能看清楚一切

    那时真心便可自见

    只不过此理甚深微妙不易领悟

    但人人皆有佛性

    只要资粮具足、当因缘和合之时

    人人皆可彻悟

    《金刚经》帮你彻见本心

    降伏其心

    生活中我们在遇到问题时

    往往会责怪外境的是与非

    很少有人首先想到的是

    去反观自己的内心

    去清清楚楚的认识到

    “一切唯心造”

    很少有人能够看清楚

    这颗“心”才是导致我们

    痛苦、烦恼和轮回的根本

    佛法即是“心”法

    佛陀于《金刚经》中

    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

    “降伏其心”的法门

    调伏自心、断除烦恼

    才是修行的根本

    而般若法门告诉我们的就是

    要通达人无我、法无我的境界

    也只有先从这颗“心”上入手

    修行也才算真正入了门

    受持读硕金刚经》的功德利益

    成无上道

    “

    复次,须菩提,随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耍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

    ”

    ------《金刚经》

    佛告诉须菩提无论是谁

    若能随时随地宣讲这部经典

    就算只有其中的四句偈

    此处也是一切世间

    、人、阿修罗等的供养境

    他们会像对佛塔、寺院一般的恭敬

    何况有人读诵受持《金刚经》

    功德之大就更不用了

    佛陀给须菩提讲了

    此经的殊胜功德

    按照鸠摩罗什大师的本意

    和历代高僧大德的解释

    无论何时何地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

    凡是向人宣、自己诵读

    这部经典乃至四句偈等

    其所在之处犹如一座佛塔

    殊胜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