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港岛家族的诞生在线阅读 - 第149章 【斗志昂扬】

第149章 【斗志昂扬】

    港岛家族的诞生正文卷第149章【斗志昂扬】8月31日,星期五。

    林志超上午来到环球航运,坐在他的宽敞办公室,心情显得不错。

    他八月中旬去了伦敦,一共采购了八艘二手船:

    其中,四艘货船的载重量只有7500吨,价格在55~60万美金一艘;

    其中,四艘货船的载重量在10000~12000吨,价格在65~75万美金。

    八艘货船的总价是520万美金,船龄都在15~25年区间。

    这一次,林志超采取的是一次性付清,没有分期贷款;汇丰银行贷款300万美金,再加上公司账上的流动资金支出其中220万美金。

    与此同时,本周林志超又去了日本,谈成了六艘船的长租意向:

    其中四艘万吨货轮,全部租给了日本轮船公司,租期为五年时间,每年租金为350万美金;

    其中两艘7500吨货轮,租给了山口汽轮,租期也是五年时间,每年租金125万美金。

    租金都非常的NICE!行情依旧非常好!

    理论上讲,这六条船只需12~15个月回本。

    若不是林志超提出来签约五年,按照客户的想法租约三年话,稳稳当当12个月回本。

    至于签约五年,客户也并没有意见,由于日本经济以看得见的速度发展,两家客户都十分自信,对未来日本航运形势预估很高。

    再加上,眼下日本航运依旧缺船,远东也缺船,所以大家就理所当然的达到互相满意的合同。

    还剩下两艘7500吨的货轮,则开辟亚洲至欧洲的航线。

    林志超在办公室里,计算起财务问题:

    本来是九月份的租金一收,前面的债务清空,环球航运拥有12.6万吨的载重量。

    如今又购船花费520万美金,相当于都是债务。而从10月份开始,环球航运每月可以盈利100~110万美金。这样一来,明年二月份便可还清所有债务,环球航运则拥有20.2万吨的载重量,足足20条船。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数据上,实际上债务是不会提前偿还的。而且明年很关键,行情依旧还在,是扩张的最好时机。

    “咚咚”

    “进来”

    总经理助理陈田安走了进来,对林志超说道:“老板,会议时间到了!”

    林志超点点头,随后起身,朝着会议室走去。

    环球航运已经现代公司化,各部门、各分部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管理机构,近七百名的海员也是足够的庞大。

    若是被媒体了解到环球航运的实力,怕是不亚于丢下一颗深水炸弹,惊呆香港所有人。

    当然,林志超可不想出那种名气,还是稍微低调一些的好。在外人看来,环球航运也就是七八艘万吨货轮,已经是实力的象征,这就已经足够了。

    到达会议室后,十几位核心高层纷纷面含兴奋之色,看向林志超。环球航运发展如此迅速,他们都异常佩服林志超的魄力和头脑。

    香港的船东没有一个想到去日本寻求长租,建立一个信任的关系,他们几乎都是在香港守株待兔,等待客户来港租赁。就算当日本客户来到香港,这些船东也只会选择单程短租,或者半年一年,已经算得上最长期了。他们只看上了短期的收益高,却没有头脑去想着获得银行的信任。

    所以,林志超就是利用时代的远光,去降维打击竞争对手。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林志超投资航运时,资金也是足足900多万港币,相当的了不起。起点的基数高,也造成发展特别迅速。

    而且还有一些列机遇,比如便宜买到自由轮、胜利轮等,比如目前尚未发生轮船大事故等。

    总之,成功是各方面因素累计起来的。

    “大家差不多都知道了,这次公司一共买了八艘货轮,公司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林志超刚说完,大家已经忍不住鼓掌激励,感受让人兴奋的一刻。

    随后,他接着说道“公司规模越大,我们的责任越大。行船是一个危险的事情,我们的任务就是降低风险”

    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林志超依旧时时刻刻强调。有时候事故一出,损失是各方面的,租客甚至不会支付那一段时间的租金,并且给予一定的印象差分。

    当然,倘若是轮船的事故,一般乘坐飞机再乘坐小艇赶往维修,在3~5天修好,都不会影响任务。目前这种事故,环球航运也没有遇到,但一旦真遇上了,林志超势必要亲自赶赴目的地,参与抢修。

    环球航运现在是取得客户的信任期,最好不要有事故。

    叮嘱完一遍后,林志超发现大家都在记录,心中暗暗点头,态度极其重要。

    接下来,林志超问道:“八艘船的高级职员,是否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林志超有个特点,那就是很重视轮机工,即海上轮机的管理,主要是船舶平常的维护和检修。拥有一支优秀的轮机工队伍,将会避免很多麻烦,甚至可以减少在港口待的时间。

    为了拉拢这样的人才,林志超化身双面人,在江浙沪籍轮机工面前,称自己是海派女婿,大家都是老乡;在粤省轮机工面前,更是同乡称呼。以至于,船上的人都说老板是同乡。

    副总经理冯永发说道:“没问题!大家本来就是从事的这一行,又经过我们六个月的实践系统化学习。”

    六个月的实践学习,才是关键,从四月份开始,这些就在接受培训,水平肯定长进不少。

    随后,林志超听取了各部门的工作汇报,有讨论到很多细节,为这次增加八艘船准备得万无一失,才放下心来。

    翌日,是九月伊始。

    林志超来到长江工业,一片空地上举办了一个小型动工仪式,正式动工一幢五层工业大厦。

    这幢工业大厦是香港最高的工业大厦,香港不是不能修建五层工业厂房,而是大多数工厂主觉得成本过高,也没有必要。

    只要不超过五层,都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审批。

    开工典礼结束后,林志超对长江实业的工程部经理黄昌宏说道:“质量很重要,不用赶工期。”

    目前来说,长江工业的工厂面积还是充足的,有13万多平方尺。

    黄昌宏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一定保持质量。”

    林志超又问道:“这个项目一共有多少工人施工?”

    黄昌宏说道:“五十多个工人。现在香港置业陷入停滞阶段,很多建筑工人都没有活计,五十多个工人全是熟练工,也是以前的判头。”

    林志超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房价都跌到25港币左右,盖又只能盖五层,大家谁愿意去冒险。不过我们长江实业要趁着这几年时间,多多学习和韬光养晦,机会总是会来的。”

    黄昌宏点点头,他相信老板肯定会大步开发地产的,因为老板手上还有一幅二十多万平方尺的土地。与此同时,老板不仅资助员工出国留学,也鼓励大家平常多学习,等待公司大步发展。

    实际上,长江实业一直在坚持开发,只不过是在‘炒四热荤’而已,一年大概也修建十幢唐楼的样子。全部是将一些很烂的旧房子,进行重新修建,有少量的利润就放出去。

    聊了几句,林志超便离开工地,朝着长江工业办公室走去。

    整个荃湾用工人数最多的,并不是长江工业,而是东方纺织,也就是林志超岳父的工厂;由于纺织和成衣是用工大户,唐仲源手底下足足养着近800多人的规模。

    当然,长江工业若是加上星岛分厂,人数便超过了八百,达到了近千人规模。

    “老板,生产胶瓶的厂家增加了一家,叫长和塑胶厂,他们价格还比我们卖得便宜。不过质量嘛,稍微差一点。”上午,陶德荣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汇报道。

    林志超一愣,这个李家成居然也注意到这种商机,不亏是前世的潮汕大佬。

    同时,林志超也比较高兴,因为他现在也具备了一个成功大佬的基因,不再是全靠穿越者记忆。

    很简单的一个证明,看美国的《时代塑胶》杂志肯定不止林志超和李家成两人,但两人却可以排除万难,去自主研制机器。而其他人则认为,目前美国是不会出口机器给香港的,而且这台机器也有点贵,所以干脆就放弃。

    “既然有竞争对手,我们自然要采取低价策略,批量生产,薄利多销的策略。我们工厂大,总不至于怕输给虾兵蟹将吧!”

    一点点削弱李家成的力量,这是林志超心中的策略。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江塑胶厂一定要先引进塑胶花,这样一来,李家成的长河塑胶最多也就是其它山寨工厂的一员。

    那么李家成将来做地产的实力就大大减弱,毕竟前世塑胶花为李家成带来了数千万港币的利润。

    林志超和李家成并没有仇,他本人也不会一棍子打死,只是单纯的商业竞争,削弱对手。换做是谁,他都是这种做法,比如包船王、董浩雲等船王。

    陶德荣点点头,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本来是个独门生意,可以大赚特赚,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来分一杯羹。”

    林志超摆摆手,说道:“塑胶厂不考虑大赚,我需要你们稳定发展,保证质量、积累客户就可以了。稳定发展,不见得就比突飞猛进差。”

    “受教了!”

    长和塑胶厂,李家成兴奋的回到工厂,又签下不少订单。由于他的胶瓶卖得便宜,所以很多商店、杂货店大举采购,短时间让他赚了近千元。

    这时候,另外一名从事销售的职员从外面回来,看到李家成,急忙迎上去。

    “老板,长江塑胶厂的塑胶瓶突然大跳水,降价30%多。”

    李家成一惊,他这才一周多的销售时间,别人就迅速做出针对性措施。

    “这个价格!”李家成嘴里嘀咕道。

    随后,他脸上有些苦涩,这个价格他也有得赚,但已经不是暴利。

    “跟吧,而且我们尽量避免大批发商和大商店,专攻小杂货店和小商店,避开他们的市场。”

    “好的。”

    李家成明白,别人这一次是故意降价的,当然他生产出来后,也给了一个比长江塑胶厂低的价格。因为他觉得,长江塑胶厂是以为是独家生产,故高价销售。既然他可以生产了,当然不能一样的价格。

    待销售离开后,李家成有些人心惶惶的坐在位置上,他的创业整体来说,其实是顺利的。

    第一年就有得赚,第二年也能更进一步。

    但是,他觉得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原材料上涨、大型工厂的垄断地位等。

    “没关系!塑胶产业前景远大,总有一次,我会抓住一个最大的机遇,从塑胶产业脱颖而出。”

    最后,李家成重燃斗志。

    “这一次胶瓶,也算是一个进步,并不算毫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