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三个月灭亡倭国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正文第228章三个月灭亡倭国“何为射日计划?” 朱标顿时来了兴趣,出声问道。 李进得意的摸了摸下巴,眉飞色舞的说道: “射日计划,就是说快速征服倭岛的计划。” “若是皇上能够再派遣给我三万大军,我有信心,能够在三个月彻底征服倭岛。” “挟持倭岛天皇,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后在各处要地修建堡垒,驻扎大军,威慑倭岛各地。” “到了那时,花费五年的时间,胁迫天皇下旨,逐渐将倭岛的土著,转移到大明的本土,倭岛本土的人力将为大明所用。” “再用五年,将华夏之民转移到倭岛之上,则倭岛之上的百姓将慢慢以汉人为主体。”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则倭岛将成为我大明之疆土,永不再叛!” “三月灭亡倭岛,二十年彻底纳入大明版图,此乃射日计划。” 李进对此早有腹稿,这是他在出征石见国之前,就已经想好的计划。 之前没有在众人面前说出,就是因为要动用差不多八万大军。 若是骤然说出,众人肯定不会同意,毕竟要动员这么多大军,用在区区一处蛮夷之地,实在是大材小用,得不偿失。 不过现在石见银山的大饼即将实现,这也让大明得到了相当的利益。 这个时候再提出射日计划,结果将迥然不同。 毕竟在这之前,说出这些计划,属于吹牛逼画大饼,毫无意义。 现在才算作是规划战略。 朱标沉吟良久,而后抬起眼眸,说道: “你打算如何三月征服倭岛?” 李进一愣,随后开始在大帐内的沙地上,开始画图。 待将倭国三岛的大致图形画出来之后,开始指着地图上比划起来: “特使请看,这三处岛屿就是倭国的主体。” “只要将这三处岛屿拿下,那么倭国就算是彻底灭亡了。” “现在咱们所处的位置在这里,就是本州岛的北部,与朝鲜遥遥相对。” “再往南几百里,就是倭国的心脏,京畿地区。” “若是皇上同意咱们的射日计划,咱们可以率领大军,长驱直入,直接攻入京畿地区。” “只要拿下了京都以及大和,则倭岛的朝廷就相当于握在了咱们手中。” “倭岛的一切政务全都是交给幕府进行处理,只要咱们掌握了倭岛天皇,完全可以扶持一名倭jian作为幕府将军。” “到时候,控制幕府将四国岛和九州岛割让我们大明,作为军费。” “待将这两座岛屿彻底拿下之后,那么本州岛就完全暴露在我们大明海军面前。” “若是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们海军都能在两日之内赶到。” “以我们大明的绝强武力,再加上倭岛以及幕府在手,这倭国就好像是长蛇被我们捏住了七寸。” “再怎么蹦跶,也难逃我们手掌心。” “三月灭亡倭国,并不是什么难事。” 李进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给予了朱标莫大的信心。 在低头观察了倭国岛屿良久,朱标最终点了点头,说道: “此事我可以和你一起上奏皇上,只不过能否实行射日计划,还需要皇上自己思量。” 李进当即大喜,说道: “只要特使同意,想必皇上也不会拒绝。” 随后,李进就让人把纸墨笔砚送进来,当着朱标的面,开始起草奏折。 最终,在二人的署名之下,这封名为射日计划的密信,被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了朱元璋手中。 .... 应天。 自从朱标离开之后,朱元璋总感觉生活好像少了什么东西,十分不习惯。 不过朱标已经是远在万里之遥的大洋之上,即便不习惯,朱元璋也是无可奈何。 “毛骧啊,今日太子的奏折有没有送来?” 朱标离开之后,朱元璋让他每日给自己写一份奏折,以便自己能够得知他那边的情况。 虽然奏折的内容十分简单,如同写日记一般,但是朱元璋见到奏折,还是会不自觉地露出慈父般的微笑。 朱标第一次带兵,同样也是第一次出远门,让朱元璋不禁有些担心,每日看到朱标的奏折,心中方才微微安定。 昨日收到的奏折,朱标就说自己已经即将抵达石见银山,一路上十分顺畅。 从朱标的奏折上来看,如今大明与倭岛之间的大海,已经是化作坦途,这不禁让朱元璋十分开心。 以前的海洋对自己来说,就如同天堑一般。 现在大明已经算是迈出了征服大海的第一步,接下来只需要按部就班,海洋迟早要完全匍匐在自己脚下。 这些时日在经过刘伯温的相互探讨,朱元璋对于海洋的格局已经算是微微打开,不再对大海戒备异常,反而对海洋有种急切的好奇心。 在南宋的这些海志上面,朱元璋可以看到在南洋,甚至更远的地方,还有着许多富庶的国家,他们有肥沃的土地,数不胜数的粮食,还有无数香料,金银珠宝。
这些都是朱元璋所向往的,因此朱元璋对于朱标这次出海,也是特别上心。 因为朱元璋知道,自从李进攻入倭岛之后,海洋就将成为大明的发展重心之一。 以后无论是大陆还是海洋,都要成为大明关注的焦点。 既然如此,作为大明的储君,朱标必然要开始接触海洋,只有如此,未来在登上皇位之后,才能知道如何去管理海洋。 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不能轻易出海,但是朱标却是可以,让朱标出海,也算是充当自己的耳目,好好看看这海外是否有海志上说的那么光怪陆离,令人向往。 朱标的每日奏折,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 将一路上见到的,听到的,以及亲身感受,全都记在了奏折上。 朱标自然明白朱元璋的心意,事无巨细,虽然有些像是流水账,但是却让朱元璋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每日看朱标的奏折,已经成为了朱元璋的习惯,一日不看浑身痒痒。 毛骧在听到朱元璋的问话后,赶忙躬身答道: “回皇上,还没有。” “你们锦衣卫真是越来越懈怠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 “李进都已经跨海这么长时间了,你们锦衣卫居然情报传递速度还是这么慢。” “若是以后咱大明海军征伐更远的地方,岂不是会更慢?” 毛骧额头顿时冒出冷汗,但是这种事情,他能有什么办法? 他们总不能靠人游回来? 在大海上只能坐船往返,但是锦衣卫还没有专用的船队,用来传递情报。 “皇上,在海上,我们锦衣卫没有船队,传递情报实在有些麻烦。” 朱元璋瞥了毛骧一眼,而后沉声道: “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派人去与李进商谈一下,让他的造船厂,给你们专门设计一种航行速度快的船只。” “咱不希望下次,你们还这么慢的传递速度。” “若是贻误了军情,咱必定拿你是问。” “是!” 毛骧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就在二人交谈之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跑入上书房,禀报道: “皇上,有太子殿下的奏折送到。” 朱元璋这才放过毛骧,开开心心的打开奏折,看看自己太子今日在倭岛上又做了什么东西。 但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刚刚打开奏折,里面就有一封密信掉了下来,不禁吸引了他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