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吓到了(春节加更)
书迷正在阅读:无限透视:翠玉美人、悠闲人生:我有万亩草原、末日降临我有无限可能性、重燃2003、季汉大司马、女儿太强了,大帝吃饭都想坐小孩那桌、亿万豪宠:帝少的迷糊妻、师父说的对、我给修仙带来亿点物理震撼、修者界的异类天才
不止是他们俩,还包括燕王朱棣和太子朱标,甚至皇帝朱元璋也是大概知道这个事情的。
此时,听到张一凡没有说要赶时间阻止提亲的事情,只是提起豪强之事,朱元璋便放心了一点。
不过,他还是有点好奇,就算提这个事情,难道他就能为他自己开脱罪责了?
一时之间,朱元璋倒想知道,张一凡在满朝文武面前,怎么解释才能让别人说不出话来?
因此,他在胡惟庸说完之后,便点点头说道:“胡卿所言没错,登闻鼓就是有这个规矩。如若人人都越级提告,那朕岂不是只能天天处理登闻鼓的案子了?”
除了李家兄弟父子之外的文武官员,听到皇帝都这么说了,一个个都是幸灾乐祸地看向张一凡:让你嚣张,如今好了吧,被韩国公一句话就抓住了七寸,还能怎么翻天?
张一凡这边,确实露出了惶恐之色,但是语气中却没有一点惊慌,明显是装的,向朱元璋奏道:“陛下,这個豪强说他爹是太仆寺丞,他大伯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他老婆的伯父是大明的宰相。草民没什么见识,被他吓到了,觉得国宝要想不被他这么厉害的人夺走,就只能直接找陛下了,万一经过别人去献给陛下的话,草民担心陛下就见不到了。”
说到这里,他不等别人来质问,就又连忙补充道:“他说要是我把国宝给了他,他能保我荣华富贵!他说我要是去告他带去的那个县令,他威胁我说肯定告不赢!草民无奈,便只能敲登闻鼓了!”
他的这些话一说出来,顿时,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说谁,不由得纷纷转头看向李存义,因为他儿子李佑还没资格来这大殿。
没人能想到,这个事情竟然还有这个内幕。
不得不说,对一般人来说,确实会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对头的势力实在太大了!更不用说,张一凡还只是一个乡下小子。
李存义看到连朱元璋的目光也盯向他,顿时,有点慌了,下意识地训斥张一凡道:“大胆刁民,休得血口喷人!”
他们都不知道具体的细节如何,因为李佑就没有具体说这种事情。不过就他们想来,李佑应该也不会那么蠢,就这么赤裸裸地说这些话。
张一凡一见,顿时露出很害怕的样子,赶紧向朱元璋告状道:“陛下,草民胆小,被那人一吓,经常做噩梦,就怕他们权势之大,捏死我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因此,今天一早就被噩梦吓醒,心慌之下便不敢再拖……”
说到这里,他一指自己身上,然后才接着说道:“陛下请看,如果不是因为惧怕,又岂会如此狼狈!”
朱元璋一直很严肃地听着,但是,听到他后面这句话,看着他夸张地展示他的狼狈,差点就失态了。
要不是知道这小子是因为要赶来阻止李善长求亲,还真要信了这个小子的鬼话了!
如今好了,他这么个说法,不但能解释他敲登闻鼓也算符合规矩,并且还能解释他为什么连诉状都没有,因为吓的!
不过,虽然真正原因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却不会揭穿,甚至还乐意张一凡揪着这个事情,好歹能顺便敲打下李家了。
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听到张一凡的控诉,想着李家的势力,当即有不少人还都认同这个控诉,感觉十之八九是真的了!
但是,作为李家人来说,或者说和李家友好的官员来说,肯定不想坐实这种事情的。比如说,宰相胡惟庸。
并且张一凡的控诉中,还牵扯到了他。再加上,那个李佑是他的侄女婿,他也算了解的,觉得李佑不可能那么蠢。
因此,他便站出来,尽量让自己不那么凶恶,免得眼前这个小子又说他害怕:“你可有证据?如若诬告,一旦查实,那是要严惩的!”
听到这个话,想要讨好胡惟庸的那些官员,便立刻跟上,附和他的话。
如果没有证据,那到头来不管这个乡下小子如何能说会道,最终还是会被治罪!
或许,就算有证据,也还要看证据如何,够不够份量!
张一凡听了,没有犹豫,立刻答复道:“有几十个柳家村的村民都在场,他们可以作证。还有,亏了燕王殿下及时赶到,才救了我,没有被那豪强仗势夺走水泥国宝!”
虽然国宝还没有定论,但是并不妨碍他用国宝这个词来强调重要性。
大殿内的官员一听他的话,顿时都是一惊。这个事情,竟然还牵扯到了燕王?
如果说只是一些草民的话,其实还有转圜的余地,可这里面还有燕王,那就难了。
这么想着,他们便立刻转头看向燕王,试图求证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朱棣一直只是在吃瓜,结果没想到,吃瓜吃到后来,竟然吃到了自己头上。
看到大殿内的人都转头看向他,包括他爹在内,他倒也没有犹豫,当即点头说道:“确实是我赶到了水泥作坊,阻止了张一凡被带走。”
又是水泥作坊,又是要被带走,就这样一个场景,大殿内的这些文武官员,自己都能脑补出当时的情况了。
毕竟一边是李佑,一边是一介草民,真相如何,真得是显而易见的!
胡惟庸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了。如果这个乡下小子的控告真属实的话,那他那侄女有可能要守活寡了!
这个场景,他肯定不愿意看到的。可是有燕王作证,那谁还能质疑燕王作假证?燕王一贯以来,也不是会说谎的人啊!
不管如何,胡惟庸还是要努力下的,就听他向朱元璋奏道:“陛下,此事不能偏听一面之词,微臣以为,不如传另外一个当事人当面对质!”
听到这话,朱元璋略微有点犹豫,他怕这么审下去会暴露朱镜静的事情。但是,要以公正来说,另外那个当事人也肯定要到场的,要不然就这么下定论肯定有失偏颇,会有人不服。更不用说,那人还是李家的人。
稍微沉吟片刻之后,朱元璋最终还是点点头下旨道:“带人!”
好端端的亲王大婚,最后一个步骤,扫尾阶段突然就变成了审案现场,这个变化之大,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李善长看着这一幕,目光闪动,显然,他也是不甘心事情完全按照张一凡所说那样发展的。
此时,听到张一凡没有说要赶时间阻止提亲的事情,只是提起豪强之事,朱元璋便放心了一点。
不过,他还是有点好奇,就算提这个事情,难道他就能为他自己开脱罪责了?
一时之间,朱元璋倒想知道,张一凡在满朝文武面前,怎么解释才能让别人说不出话来?
因此,他在胡惟庸说完之后,便点点头说道:“胡卿所言没错,登闻鼓就是有这个规矩。如若人人都越级提告,那朕岂不是只能天天处理登闻鼓的案子了?”
除了李家兄弟父子之外的文武官员,听到皇帝都这么说了,一个个都是幸灾乐祸地看向张一凡:让你嚣张,如今好了吧,被韩国公一句话就抓住了七寸,还能怎么翻天?
张一凡这边,确实露出了惶恐之色,但是语气中却没有一点惊慌,明显是装的,向朱元璋奏道:“陛下,这個豪强说他爹是太仆寺丞,他大伯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他老婆的伯父是大明的宰相。草民没什么见识,被他吓到了,觉得国宝要想不被他这么厉害的人夺走,就只能直接找陛下了,万一经过别人去献给陛下的话,草民担心陛下就见不到了。”
说到这里,他不等别人来质问,就又连忙补充道:“他说要是我把国宝给了他,他能保我荣华富贵!他说我要是去告他带去的那个县令,他威胁我说肯定告不赢!草民无奈,便只能敲登闻鼓了!”
他的这些话一说出来,顿时,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说谁,不由得纷纷转头看向李存义,因为他儿子李佑还没资格来这大殿。
没人能想到,这个事情竟然还有这个内幕。
不得不说,对一般人来说,确实会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对头的势力实在太大了!更不用说,张一凡还只是一个乡下小子。
李存义看到连朱元璋的目光也盯向他,顿时,有点慌了,下意识地训斥张一凡道:“大胆刁民,休得血口喷人!”
他们都不知道具体的细节如何,因为李佑就没有具体说这种事情。不过就他们想来,李佑应该也不会那么蠢,就这么赤裸裸地说这些话。
张一凡一见,顿时露出很害怕的样子,赶紧向朱元璋告状道:“陛下,草民胆小,被那人一吓,经常做噩梦,就怕他们权势之大,捏死我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因此,今天一早就被噩梦吓醒,心慌之下便不敢再拖……”
说到这里,他一指自己身上,然后才接着说道:“陛下请看,如果不是因为惧怕,又岂会如此狼狈!”
朱元璋一直很严肃地听着,但是,听到他后面这句话,看着他夸张地展示他的狼狈,差点就失态了。
要不是知道这小子是因为要赶来阻止李善长求亲,还真要信了这个小子的鬼话了!
如今好了,他这么个说法,不但能解释他敲登闻鼓也算符合规矩,并且还能解释他为什么连诉状都没有,因为吓的!
不过,虽然真正原因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却不会揭穿,甚至还乐意张一凡揪着这个事情,好歹能顺便敲打下李家了。
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听到张一凡的控诉,想着李家的势力,当即有不少人还都认同这个控诉,感觉十之八九是真的了!
但是,作为李家人来说,或者说和李家友好的官员来说,肯定不想坐实这种事情的。比如说,宰相胡惟庸。
并且张一凡的控诉中,还牵扯到了他。再加上,那个李佑是他的侄女婿,他也算了解的,觉得李佑不可能那么蠢。
因此,他便站出来,尽量让自己不那么凶恶,免得眼前这个小子又说他害怕:“你可有证据?如若诬告,一旦查实,那是要严惩的!”
听到这个话,想要讨好胡惟庸的那些官员,便立刻跟上,附和他的话。
如果没有证据,那到头来不管这个乡下小子如何能说会道,最终还是会被治罪!
或许,就算有证据,也还要看证据如何,够不够份量!
张一凡听了,没有犹豫,立刻答复道:“有几十个柳家村的村民都在场,他们可以作证。还有,亏了燕王殿下及时赶到,才救了我,没有被那豪强仗势夺走水泥国宝!”
虽然国宝还没有定论,但是并不妨碍他用国宝这个词来强调重要性。
大殿内的官员一听他的话,顿时都是一惊。这个事情,竟然还牵扯到了燕王?
如果说只是一些草民的话,其实还有转圜的余地,可这里面还有燕王,那就难了。
这么想着,他们便立刻转头看向燕王,试图求证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朱棣一直只是在吃瓜,结果没想到,吃瓜吃到后来,竟然吃到了自己头上。
看到大殿内的人都转头看向他,包括他爹在内,他倒也没有犹豫,当即点头说道:“确实是我赶到了水泥作坊,阻止了张一凡被带走。”
又是水泥作坊,又是要被带走,就这样一个场景,大殿内的这些文武官员,自己都能脑补出当时的情况了。
毕竟一边是李佑,一边是一介草民,真相如何,真得是显而易见的!
胡惟庸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了。如果这个乡下小子的控告真属实的话,那他那侄女有可能要守活寡了!
这个场景,他肯定不愿意看到的。可是有燕王作证,那谁还能质疑燕王作假证?燕王一贯以来,也不是会说谎的人啊!
不管如何,胡惟庸还是要努力下的,就听他向朱元璋奏道:“陛下,此事不能偏听一面之词,微臣以为,不如传另外一个当事人当面对质!”
听到这话,朱元璋略微有点犹豫,他怕这么审下去会暴露朱镜静的事情。但是,要以公正来说,另外那个当事人也肯定要到场的,要不然就这么下定论肯定有失偏颇,会有人不服。更不用说,那人还是李家的人。
稍微沉吟片刻之后,朱元璋最终还是点点头下旨道:“带人!”
好端端的亲王大婚,最后一个步骤,扫尾阶段突然就变成了审案现场,这个变化之大,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李善长看着这一幕,目光闪动,显然,他也是不甘心事情完全按照张一凡所说那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