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美利坚1982在线阅读 - 第66章:我习惯站在人多的那边

第66章:我习惯站在人多的那边

    享用美食的同时,汤米从赫伯特这位华纳的董事会副主席口中,顺便听了一段好莱坞过往趣闻。

    在外界眼中,好莱坞充满自由,包容,明星云集,拥有大大数百家电影公司,无数怀揣明星梦的男男女女的电影艺术圣地。

    但在真正的好莱坞大亨眼中,这里没有那么拥挤,甚至没有六大公司,只有两大集团。

    按照很多商业杂志所言,好莱坞如今的六大公司分别是环球,华纳,派拉蒙,哥伦比亚,福克斯。

    除了前五个,第六名则有不同意见,一些杂志把迪士尼称为第六家大型电影公司,另一些则坚持认为米高梅才该名列六大之郑

    之所以第六名有争议,主要是因为迪士尼的片库体量无论比起来前五家还是米高梅,都了不少,而且电影产量偏低,品类单一,主要集中在卡通电影。

    至于默片时代大名鼎鼎的米高梅,如今甚至连入围第六名都被质疑,则是因为米高梅自家片库都已经被cNN买下,米高梅如今就算是想重新上映之前拍摄的电影,都需要去找cNN的老板特纳获取授权。

    当然,是六大也好,七大也好,总之,在外界看来,好莱坞电影业的真正boSS就是这些巨头,铁板一块,无懈可击,经常抱团游某些利益相关的法案,又或者集体上阵与其他试图把手伸进好莱坞的资本家大打出手。

    但实际上,这些大公司可以笼统划分为两派,华纳,迪士尼,米高梅三家的关系极为紧密,而这个团体中,华纳算是这个团体的盟主。

    另一派,则是派拉蒙,环球以及福克斯,已经无所谓谁是盟主,因为派拉蒙和福克斯算是接受同一个大佬巴里-迪勒的指挥,某种意义上,可以是两大制片巨头共享一位总裁。

    其实还有哥伦比亚公司,它本该算作派拉蒙一派的成员,毕竟现任总裁道恩-斯蒂尔也出身派拉蒙的迪勒帮,不过几年前这家公司就已经算是自成一派,无心与其他电影公司进行商业竞争,而两大集团对哥伦比亚公司也都怀有特殊的情感,所以哥伦比亚公司算是中立者。

    之所以无心与其他电影公司竞争,自然是因为整个哥伦比亚公司从上至下所有犹太高管,自1982年开始至今,就专注一件事,那就是薅人傻钱多的外行老板可口可乐集团的羊毛,成功做到了可口可乐持有哥伦比亚影业七年,亏掉十六亿美元的傲然战绩。

    可口可乐搞不清楚,为什么哥伦比亚明明每年都有几部票房看起来不错的电影,可是却在计算盈利时能出现负增长这种cao作。

    当然,可口可乐集团不是白痴,他们当然意识到,哥伦比亚公司的高管们在吞属于自己的钱,所以,他们决定大清洗,找新的人来接手,于是就出现了哥伦比亚影业在七年时间内,高级管理层进行了六次大清洗。

    每一次都是从其他电影公司挖来的精英人才,每一个在加盟哥伦比亚影业之前都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可是一旦接手哥伦比亚,马上就变成只懂亏钱的智障,制定出的公司战略让可口可乐这个只懂卖汽水的都忍不住皱眉。

    总之这次收购,让可口可乐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它能在全世界赚钱,唯独在好莱坞除外。

    而且清洗毫无作用,无论是从英国还是其他国家找来的高管,来了好莱坞,照样束手无策,一旦敢坏规矩,马上爆出各种花边丑闻被迫辞职。

    这让可口可乐,见识到了好莱坞的厉害。

    可口可乐只能在股东大会上安慰自家的股东,至少十六亿美元也不算毫无收获,在持有哥伦比亚公司的七年中,哥伦比亚出品的所有电影中都有可口可乐的广告植入,这十六亿可以算作广告支出。

    实际上,其他五家公司的高管也都间接参与了哥伦比亚公司这场长达七年的饕餮盛宴,不然哥伦比亚公司清洗六次,哪有那么多熟悉好莱坞业界的管理人才能填充进来?

    所以哥伦比亚影业虽然赔钱,但却始终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动不动就被其他五家公司公认为好莱坞第一大电影公司,这个名头也让苦于在美国没有知名度的日本索尼集团非常心动,正接触哥伦比亚影业,准备收购对方。

    可以,哥伦比亚影业在好莱坞,如同闲云野鹤,地位超然,算是被其他公司捧起来的好莱坞名誉盟主。

    剩下的五大公司则是真正搅动好莱坞风云的存在,两派双方就如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两大家族,斗的死去活来。

    华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犹太人史蒂夫-罗斯,1969年用四亿美元收购差点关门大吉的华纳影业那一开始,就成了派拉蒙影业的眼中钉,因为他的介入,让派拉蒙想要低价吞食华纳的计划流产。

    而当时策划吞食华纳影业的派拉蒙副总裁巴里-迪勒,如今已经是福克斯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集团在美国所有涉及影视的业务都由这个来自波兰的犹太人负责。

    当初默多克进军美国影视业,第一选择并非是福克斯,而是华纳,之所以把目标定为华纳,主要是巴里-迪勒想要一雪1969年收购华纳失败的当年旧恨。

    华纳影业与默多克集团双方交锋三年,双方各显神通,从片场一路斗到最高法庭,最终史蒂夫-罗斯找到白武士赫伯特-西格尔,由克拉克工业公司出资购买了25%的华纳股份,稳住了局面,而默多克虽然没能得偿所愿,但通过之前恶意收购股票又被华纳回购,获利四千万美元,算是胜。

    巴里-迪勒替默多克执掌福克斯,接替巴里-迪勒接任派拉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职务的唐-布鲁克海默,是巴里-迪勒的得意门生之一,当年派拉蒙“迪勒帮”成员,所以派拉蒙与福克斯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干脆,这两家庞然大物,都要听巴里-迪勒的话。

    至于环球影业,早在七十年代就在巴里-迪勒的牵头下,与派拉蒙合作成立国际公司,发行电影,合作多年。

    而华纳的盟友迪士尼,总裁迈克尔-埃斯纳,之前在派拉蒙任高级副总裁,同样是巴里-迪勒的得意门生,比唐-布鲁克海默追随巴里-迪勒更早,满心以为巴里-迪勒前往福克斯高就,会把派拉蒙交给自己,结果巴里选择了唐-布鲁克海默接替职务,这让一直以巴里头号马仔自诩的迈克尔-埃斯纳自觉在派拉蒙颜面扫地,与巴里师徒反目,果断离职,多次寻求其他大型影业公司的总裁工作,还是华纳的史蒂夫-罗斯开口,帮他联络料士尼的几名大股东,最终让迈克尔-埃斯纳得到料士尼首席执行官的工作。

    至于米高梅与华纳的关系,全靠cNN的老板特纳,特纳持有米高梅1987年以前的所有电影版权,持有华纳1950年以前的所有电影版权,而且还持有两家公司的股份,再加上他与史蒂夫-罗斯一样,对默多克拥有血海深仇,所以米高梅几乎是华纳的然盟友。

    好莱坞两大集团这近二十年的斗争,如果想要简单一些来形容,就是华纳影业史蒂夫-罗斯与派拉蒙影业巴里-迪勒两个犹太饶恩怨。

    每一个犹太如影大亨,立在比弗利山巅峰俯瞰夜景时,恐怕都做过扫平六大,独霸好莱坞的梦。

    但在无数从业者的好莱坞,这十年最接近实现这个梦想的,只有这两个性格迥异的犹太老家伙。

    史蒂夫-罗斯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教父,凭借个人魅力和丰厚的激励制度以及放养式的管理风格,让所有为他工作的员工都有一种错觉,史蒂夫是他们眼中父亲这个形象的最佳诠释。

    很多华纳员工独立创业之后,还会因为生意上的疑惑专门跑来请教他,这让他的门生故旧堪称遍布加州,而且史蒂夫-罗斯每次见到下属,也总是会用孩子这个亲热的词打招呼。

    久而久之,为史蒂夫工作过的人,也都习惯自称史蒂夫的孩子。

    至于教父的另一个解释,那就是史蒂夫-罗斯真的是好莱坞的黑帮教父,在69年踏入电影业之前,他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做殡葬和清洁生意,合作伙伴主要是犹太黑帮和意大利黑帮。

    还有个无法确认的消息,据号称“美国黑帮会计师”的梅耶-兰斯基,是史蒂夫-罗斯的教父,史蒂夫在梅耶当年逃亡以色列之后,就成为了美国犹太黑帮和意大利黑帮在好莱坞的新一任会计师。

    和以黑入商的“教父”史蒂夫比起来,巴里-迪勒则被业内人士称为“杀手”,那是因为他在商界的表现就如同一个冷静待机的杀手,一旦找到对手的任何破绽,绝对会毫不迟疑的出手,一击致命。

    而且他是从最底层的经纪公司实习生开始职业生涯,一步一步走到如今,不仅凭借自己的能力迅速崭露头角,更是组建了好莱坞大名鼎鼎的“迪勒帮”,与史蒂夫那种好莱坞遍地都是他的孩子完全不同,迪勒帮的成员都是他亲手栽培,每一个都精挑细选,能力与忠诚度远非他人可比拟,而且每一个都能独当一面。

    除料士尼如今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埃斯纳以及派拉蒙如今的首席执行官唐-布鲁克海默,哥伦比亚影业的首席执行官道恩-斯蒂尔这三位次级电影大亨出身迪勒帮之外,还有一批打着迪勒烙印的迪勒帮精英活跃在美国影视界。

    比如28岁就被迪勒钦点担任福克斯广播公司创始总裁的加斯-安西尔,比如帮派拉蒙打造出现象级商业大片《壮志凌云》的金牌制片人唐-辛普森,以及福克斯电视网络的第一位华裔高管,斯蒂芬-赵,还有十几名在好莱坞各大公司磨练能力,伺机出头的中层力量,也都是迪勒帮成员。

    赫伯特在餐桌上聊完好莱坞这些趣闻之后,用餐叉叉起一块牛rou送进嘴里,含糊的道:“其实我更看好迪勒,美国是精英社会,迪勒帮的影响力不是史蒂夫那些良莠不齐的孩子们能媲美的,如果史蒂夫能用一个我满意的价格回购我手里的华纳股份,我都准备把钱投给福克斯,迪勒绝对有一套,他一个人站在好莱坞,就能让史蒂夫和特纳两个人手忙脚乱,而默多克则能在英国开心的举着相机拍裸女照片登在《太阳报》上,整个美国,又有多少人,能让史蒂夫和特纳这种人物手忙脚乱呢?”

    赫伯特咽下食物,看向朱利安-法瑞尔:“你怎么看?”

    朱利安擦拭了一下嘴角:“我对影视业完全没兴趣,也不了解迪勒和史蒂夫……迪勒吧,我看好迪勒。”

    “你呢,子。”赫伯特转动目光,看向正大口吃意大利面的汤米:“你怎么看?”

    “听起来史蒂夫的孩子们数量更多,更具有群众基础。”汤米咽下嘴里的食物,喝了口柠檬水:“我更习惯站在人多的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