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废漕改海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废漕改海

    “这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陛下莫要动这等念头。”

    朱元璋穿着一件大襟四团常服,坐在文华殿内的苏绣软塌上。

    两侧的花梨香几上摆放着宣德炉,升起丝丝缕缕沉香,洇染出一股股清幽宁远。

    文华殿内的清幽宁远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就被几位中枢官员的一句句咄咄逼人,变成了压抑和愠怒。

    朱元璋瞧着坐在官帽椅上的几位中枢官员,没来由的一阵厌烦。

    元朝是怎么亡的。

    朱元璋比眼前的任何一位中枢官员都清楚。

    主要是官僚缙绅导致的各种弊政,国库崩溃了,老百姓更没有了活路。

    朱元璋想要远征辽东,击溃蒙古鞑子在辽东的残存势力,准备整顿大明的一项重大弊政,让国库有钱粮征讨辽东。

    这项重大弊政便是漕运。

    这条水道不仅沟通了大明的南北,更关系着大明的赋税。

    银课、绢布、米粮、茶叶等等课税,都要通过水道漕运前往金陵。

    这些大宗货物可不轻便,只能通过水运漕运这些赋税。

    而在漕运的过程中免不了产生火耗。

    这些不必要的火耗,使得赋税多出了难以想象的靡费。

    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明白漕运的危害,便召见几位中枢官员,提出了整饬漕运弊政的新政。

    废漕改海。

    刚刚提出来,还没阐述这里面的好处,几位中枢官员想都没想当即义正词严的驳回了这项新政。

    朱元璋听着刺耳的‘百万漕工所系’,看着几位中枢官员一点也不害臊的老脸,说不出话来。

    张嘴一个百万漕工,闭口一个民生民意,不知道的以为这几位真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大明忠臣。

    落在朱元璋眼里,落在这些官僚缙绅自以为能够蒙骗了乞丐出身的皇帝,只剩下令人作呕的结党营私。

    这些官僚缙绅平时是什么德行。

    为了各自的私利,恨不得把其他中枢官员的祖坟都给刨了。

    今晚这几位中枢官员突然转了性,不争也不斗了,关系融洽到就像是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的乡党,沆瀣一气的一致对外。

    无外乎两个字,银利。

    漕运产生的火耗,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只是漕运途中的损失。

    对于各个布政司收缴上来的几百万石粮食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漕粮却比洪武初年,减少了足足几十万石漕粮。

    这些漕粮哪去了。

    几位中枢官员真以为朱元璋不知道?

    全都进了这些官僚缙绅的口袋。

    真要是废漕改海了,官僚缙绅这帮贪官污吏还怎么大吃历年的漕运火耗。

    朱元璋的身子略微往后靠了靠,倚着苏绣软塌,面无表情:“前段时间,锦衣卫去查验国库库存,发现国库维持现在的军备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了。”

    “天下初定,还有辽东和北方草原需要征讨,咱还得扩军。”

    说到这里,朱元璋故意停顿下来,审视眼前的中枢官员们。

    几位中枢官员的老脸上依旧是没有多余的表情变化,好像这件事与他们没有半点牵连。

    朱元璋继续说道:“但是眼看就要发放粮饷了,还有一些府县需要赈灾,国库不能一直这么入不敷出,咱便想着漕粮改成海运,省去不必要的火耗。”

    运河里的漕船,全是几百料的平沙小船,全部改成海运的话,就可以换成数千料的福船。

    福船吃水很深,将会彻底杜绝漕船侧翻、进水等等原因产生的漕粮损失。

    不过,几位中枢官员都明白一件事,省去的火耗不是漕运过程中的蝇头小利,而是官僚缙绅各级官员贪墨的漕粮。

    这还只是漕粮一项,还不算把碎银子熔炼成官银的火耗。

    以及绢布、茶叶、盐课等等漕运过程中的火耗,真要是全算上,涉及的各级官僚士绅多到数不清了。

    几位中枢官员本身就在漕运过程中吃着最多的银利,就算清楚乞丐皇帝是什么用意,哪里肯断了自己的财路。

    一个个半句话不说的坐在花梨官帽椅上,手里端着旁边香楠案几上的官窑茶盏。

    沏的茶叶即便是探春贡茶,清冽的沁人心脾。

    也不见他们喝上一口。

    始终是一动不动,变成了庙里供着的泥胎塑像。

    保持沉默。

    朱元璋瞧见中枢官员们这副样子,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不论眼前的乞丐皇帝说多少话,中枢官员们怎么都不会同意废漕改海的新政。

    朱元璋握紧了手里的湖笔,忍不住想把湖笔砸在那几张令人厌烦的泥塑老脸上。

    最终只是摆了摆手。

    “老臣等,便不叨扰陛下了。”

    中枢官员们嘴里喊着陛下,脸上却没有一点自责,脚步轻便的走出了文华殿。

    显然没把刚才的行为放在心上。

    这就是为什么一直重要胡惟庸的原因,明知道胡惟庸不停的揽权,还要重用就在于他比官僚缙绅听话多了,起码一心为朝廷着想,为北方的边军源源不断的提高粮饷。

    士大夫与天子争权,由来已久。

    从北宋初年开始,还没见过哪位宋朝官家不与士大夫争权。

    从没争得过整个天下的官僚士绅,就连天子都不叫了,取了一个谄媚士大夫的官家。

    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

    朱元璋不得不重用一直在揽权的胡惟庸,却又越来越忌惮胡惟庸:“大伴,咱要是把这些官员都杀了怎么样。”

    元生公公绕是一位佛性很深的高僧,还是被这句话吓得不轻:“陛下杀了这些官员,重新起用的官员还是官僚缙绅的一员,难不成还能杀光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不成。”

    “没有了读书人,谁能帮着陛下治理大明。”

    “再者说了,还得留着官僚缙绅们制衡胡惟庸,真要是让胡惟庸一家独大了,更是贻害无穷。”

    朱元璋知道元生公公每一句都在理,只能暂时压制杀官的念头:“咱为了还没彻底太平的天下只能暂时放过他们了。”

    “若是再执迷不悟,咱不介意再掀起一场空印案,让这些官僚缙绅们知道咱不是宋朝的那些软弱皇帝,任凭他们兼并老百姓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