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天策上将府中的谋划
这一点,已然可以预料。 在此之前,不管是田文还是吴广,皆是如此,从陈县出发之时,不过一两万人,可是当与秦军相碰的时候,人数都是数十万。 即便是其他一些,诸如武臣从陈县出发之时不过只有三千人,可是攻略赵地结束之后,已然拥兵十几万。 期间力量已然不知道膨胀了多少倍。 相比较起来,反倒是此时的陈胜威胁比较大,因为其号召力的缘故,扩兵速度比起其他人都要快上许多。 就比如项梁,武臣这类人,前者的确发展迅速,只不过其主要力量都集中在彭城一带,那里也是项家世代经营和辐射的地方。 而武臣,一方面是因为陈胜的缘故,而另一方面,张耳和陈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然武臣也不会如此迅速攻下赵国全境,并且有意攻伐常山郡和燕国。 扶苏尽管还未对这些人动手,可是,关于这些地方的情报已然源源不断的送到了他手中。 只不过,最近项梁似乎在暗中寻找楚国的后裔,还有张耳,也在暗中寻找赵王的后裔…… 这些情报,有些隐秘,就比如张耳寻找赵王后裔,着实花费了不少力气才挖掘出来,还有一些处于半公开的状态,比如项梁寻找楚国后裔。 扶苏心中警惕暗生,这说明这些人已然意识到自身号召力达到了极限,需要借助别的东西来扩张自己的势力。 而这些人,毫无疑问,定然是后起的诸侯,且威胁性比陈胜大上许多。 在前世,这些人也是搅弄天下风云的人物,由不得扶苏不小心应付。 在扶苏思量的功夫,台下众人已然皆是将情报从手中传了一遍,对于情报的内容,皆已经知晓。 蒯彻率先开口道:“王上,陈胜不足为虑。” 一开口,便给出了一个惊人的判断,只不过,扶苏目光扫去,却发现众人脸上没有丝毫的神色变化。 对于这般结果,显然众人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稀奇之事,或许在他们心中,已然默认了这个事实。 扶苏咧嘴笑了起来,道:“说说理由。” 蒯彻微微一笑,解释道:“陈胜今番大举来犯,与其说是攻秦,倒不如说是垂死挣扎。” “陈胜最适宜攻秦的时机乃是其大泽乡造反之后,火速占领陈县,那时,他若是倾全部兵力攻打秦国,秦国便真是到了生死存亡之时。” “可是,他到了陈县之后,却立即称王,此举无疑彰显其私心,昭告天下他之所以起兵,并非为了推翻大秦,而是为了裂土封王……” “其后,陈胜又四处分兵,此又是一桩败笔。固然打出了席卷天下之时,可是收效甚微。” “进攻九江的邓宗已被吴芮料理,而吴广,周文又在秦军的进攻之下,被杀的大败,周市进攻齐地又遭遇田氏兄弟,连番受挫,不得以退到魏国故地。” “武臣那一路倒是颇为顺利,自白马津北上,占据了赵国,可是武臣已然割据自立,明面上听从陈胜的号令,实际上已然自立为王,根本不遵循陈胜的命令。” 蒯彻寥寥数语便已然将如今的天下形势说的透彻,陈胜四处分兵的计划,到目前来看,近乎没有受到什么成效。 尽管这些地方,其中许多秦国都已经控制不了,可是陈胜同样如此,其中多半都已经自立。 而其中,陈胜所投入的力量可算是大了去了,可以说,陈胜起义之后,火速发展起来的力量,大半都已经搭进了这个计划里面。 “是故,陈胜所谓的号令天下群雄,一同攻秦,响应定然不少,但真正愿意与陈胜合兵攻秦的,却是寥寥无几。” “陈胜之名,在其陈县大肆享乐之时,便已然是名存实亡。” “诸位以为如何?”扶苏目光扫向众人。 此时众人皆是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对于蒯彻所言,他们并不陌生,甚至于来说,这些就是他们数日以来讨论的成果之一。 此时蒯彻又再度进言道:“王上应当注意的乃是占据彭城一带的项梁,此人乃是项燕之子,对于江东之地,影响不凡。” “若是其找到楚国的后裔,必然影响剧增,是一个麻烦。” “还有齐地的田氏三兄弟,尽管这三人曾经在王上手中受挫,可毕竟树大根深,枝繁叶茂,难动其根本。今番这三人轻松掌管齐地,便是明证。” “还有赵国的张耳陈余这二人,武臣相比起这二人,倒是不足为虑。” “武臣之所以攻伐赵地顺利,张耳陈余功不可没,二人又是魏国名士,先帝曾经重金悬赏二人,都未曾有结果,是故,这二人不可忽视。” “是故,王上击溃陈胜之后,对于这些敌人要优先选择消灭,即便不能消灭,也要派出使者,与其盟好,牵制他们,万万不可令他们合兵一处,一同攻秦……” “至于这其中合纵连横,签订盟约之事,并非臣所擅长的了……” 蒯彻这倒是说了一个大实话,他最精通的乃是谋士一职,为君主出谋划策乃是其所擅长之事,可要让他干起纵横家的活计,倒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扶苏摩挲着下巴,的确,在天策上将府中,人才是济济一堂。 有精于算术的张苍,有负责后勤保障,施行内政的萧何,还有对于战事有着精准的预判和估算的蒙恬,还有善于为他谋划的蒯彻等等,其中人杰不可谓不多,可是要找到一个纵横家出身的倒是没有。 倒是张苍的祖上张仪乃是纵横家最为杰出的人物,可是,时过境迁,张苍并不擅于此道。 换句话来说,目前扶苏倒是缺乏如此人才。 扶苏想了一想,按下此事,他心中已然有了一个人选,就不知道那人是如何考虑的。 只不过此事倒也是不急,毕竟现在还是要先将陈胜解决掉再说。 扶苏旋即看向萧何:“萧卿,前线粮草军械能支应多长时间?” “最少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