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董其昌,任伯年
“有点儿奇怪。”吴夺接过烟点上,接着便就坐下了。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他们看不出什么东西来,难道会商量出什么东西来?咱们都已经拿下了,他们却又想出手了。”吴夺解释。 胡允德点点头,“而且,他们出的价钱不低,说可以翻个跟头。” “您想出?” “现在的问题是,要么稳稳当当赚九十九万,要么豁着赔钱,洗出来再说。”胡允德看了看吴夺,“你怎么看?” “我看肯定不给他啊。”吴夺斩钉截铁。 胡允德吸了一口烟,“你说得对。很奇怪,他们去商量,肯定是之前没看出是什么来,而且他们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突然加价?” 这时候,吴夺突然想到了一点,那就是这对中年夫妇,有可能是在商量的过程中,想到了某一件他们见过的枢府瓷卵白釉的底胎,和这个罐子极为相似,商量之后才决定搏一搏。 但这个没法儿给胡允德说,因为总不能说自己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件枢府瓷卵白釉暗刻缠枝牡丹纹罐。 “德叔,不管怎样,既然拿下了,我看还是洗出来吧。九十九万对大雅斋来说,并不算什么大钱,万一是个大漏儿,因小失大。”吴夺又道。 胡允德点了点头,“好,其实我和你想法差不多,之所以没堵死,也是一种礼貌。回头若是拒绝,就说大老板不同意好了。” 吴夺一听,放下心来,“德叔,这东西要洗,怕是得找专业人士吧,毕竟可能是老瓷器,去漆的同时,也得保证不伤釉面。” “那倒不用?我年轻的时候?干过这活儿。现在也有专门的脱漆剂。” “您还想亲自来啊!”吴夺笑道。 “这种买卖,我也是多少年没碰上了?没想到老伍还挺爱玩儿。不过?等回齐州再说吧,带着油漆?也是一种保护。” “好。”吴夺顿了顿,“德叔?万一您再改注意?不想去油漆,想赚个稳当钱,也别卖别人啊,先考虑我。” “你好像特别有把握啊?” “主要是我特别想赌一把。” “哈哈哈哈。”胡允德大笑?“行了?说不出就不出了。回头咱们一起见证奇迹。” “好。”吴夺跟着笑笑,转而又问,“对了德叔,这对中年夫妇是哪里的?还有那个梁小姐,什么来路您知道么?” “这对中年夫妇是羊城来的?两口子就是做古玩生意的。虽是同行,但毕竟相隔太远?我也没听说过。”胡允德应道,“至于这个梁小姐?我又没跟她交流——不过,我倒是猜测?他的父亲可能是梁启明。因为来之前?听章老说?他也可能来。” “呃,和梁启超同辈······” “你小子,哪儿跟哪儿啊!”胡允德捻了捻手指,“梁启明是津门的古玩商,你可能没听说过。此人的名气主要在书画上,眼力了得,人送外号梁半张。” “嘿,看那个什么电视剧,也有个‘蓝半张’,最后还让一幅假画给撅了。” “那都是说给外行听的戏文。再说了,外号么,总有些夸张的,看画哪有看半张的?不过,书画鉴定,难度确实大。梁启明的事儿,金声振老爷子了解多一些,金老爷子本身就是画家,也对梁启明的眼力很佩服,那就说明他并非浪得虚名。” “那这位梁小姐,想必书画上的眼力也可以了?”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今天看她瓷器上的表现,还不错。”胡允德轻敲桌面,“明天去莲花村,一天都会看书画,梁启明肯定会亲自去的。” “好,那我正好跟着见识一下。”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吴夺便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又有车来接上他们,到了莲花村的那处别墅。 同样的房间里,除了带窗户的墙壁,其他三面墙壁都挂满了书画,而那张长方桌上,也摆了一些小幅的镜心和册页。 吴夺又是先数了数,整整四十件。 这次,也不是单独让胡允德和吴夺先看了,上午9点到场,已经有一些人,后来又来了一些人。 梁小姐也来了,是和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起,想必就是梁启明了。 梁启明个子很高,风度翩翩,而且到了之后,在梁小姐的示意下,还主动上前,和胡允德打了招呼。 “胡总是吧?我听金老说你也会来,昨晚小女又回来说起,今天终于见面了,幸会幸会啊!” “还真是梁总的千金啊,幸会幸会。”胡允德伸手相握,“我给介绍一下,这位吴夺,是我们大雅斋的鉴定师。” “一表人才,青年才俊!”梁启明也介绍道,“小女丹青,昨天你们见过了。丹青啊,你可得多跟胡总和小吴先生学习。” 梁丹青今天穿了一条长裙,长发披肩,比昨天的打扮柔媚了一些,“胡总,吴先生,多多指教。” 寒暄几句之后,便就分头看起书画来。 这次来的人比较多,书画也比较多,场面显得有些热闹。 每幅书画作品上,都用曲别针别着一个价签,上面有编号和价格。按照伍先明的说法,这就是底价,先取走价签者先得。而且让大家不用着急,今天会看一天书画,中午会安排便饭。 吴夺先是大致看了看,这里头且不说真假,从能看到的题款钤印来看,清代和民国的作品居多。 而其他的作品,也没什么太早的,最早的就是明代的作品。当然,是不是真品两说,只是题款是明代书画家。 而且,明代的作品之中,也没发现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的作品。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在正对门的墙壁正中的一幅八尺立轴了。 画的内容是水墨山水。 《江南秋野图》。 上方空白处题了一首诗: 十月江南野色分,渔庄荻浦见沙痕。若为剪取吴淞水,著我微茫笠泽云。 落款:玄宰。 钤印两方。一方印在诗文上首:画禅。一方印在“玄宰”下方:董其昌印。 董其昌,字玄宰,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书法和绘画的成就都不低,就绘画来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尤其擅长山水。 董其昌的人品,在后世多有诟病,但他的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确实很高,从如今的拍卖记录来看,大尺幅或者组合性作品的精品,拍出过几千万的高价。 “这是仿倪瓒的山水笔意。”梁启明先看了这幅画,一边看,一边对身旁的梁丹青低语一句。 这幅水墨山水,若是真品,确实就应该是董其昌仿倪瓒。 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这里头,在普通人眼中,黄公望名气要大一些,这得益于《富春山居图》嘛。 实际上,元四家的山水画风,都是从五代末、北宋初的董源、巨然发展而来,所以,董其昌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算是顺着同样的脉络来的。 吴夺也在看这幅画。 这幅画,除了董其昌自己的题款和钤印,没有任何的收藏款印。 而且,要是同时也没有传承有序的记录和来源,若是上大拍,怕是会在拍卖图录上加一个“款”字。 董其昌(款)《江南秋野图》。 参加过拍卖会的朋友,应该会注意到,有些书画作品,会加括弧标注“款”字或者“传”字。 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拍卖行业从不保真,根本上还得靠参拍者的眼力;但是呢,拍卖公司虽然可以不保真,却也有告知参拍者拍品瑕疵的义务。这个瑕疵不仅仅是破损之类的硬伤,还有争议这种“软伤”。 于是,就有了“款”和“传”的标注。 “款”是指书画中的题款和钤印。一幅作品上,有某位书画家的题款和钤印,却没有明确的传承记录,同时拍卖公司又不能保证为真,那么,就加一个“款”字。 “款”字作品,可能是真迹,也可能是高仿甚至臆造作品。 而“传”字作品,恰恰是书画作品上没有作者的题款和钤印,但是呢,传承有序,而且往往附带大量收藏题款和钤印。 宋元之前的书画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落作者款印的,但其中不乏传承有序者,比如故宫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作品。 也就是说,“传”字作品,是后人认为是真迹的作品。而且,这些“后人”往往是收藏界名人。 从概率上来说,“传”字作品,其实比“款”字作品更可靠。但是具体到某一幅作品上,要么是百分之百,要么是百分之零;“传”字作品,一样有“假戏真唱”的可能。 这幅董其昌仿倪瓒风格的《江南秋野图》,严格来说就属于“款”字作品。 但是,这样的买卖,和上大拍不一样,不仅不保真,而且不提醒,想买就自己鉴定吧。 《江南秋野图》的价签上,标注的价格是399万,可能是觉得400万不好听。这个价格,相比真迹,打折很厉害。若是真迹,这样的尺幅,应该是能上千万的东西。 但是,399万,终究不是一个小数;若是高仿,哪怕是明清时期的高仿,又不是名家仿作,远远到不了这个数。 吴夺先是跟着大家观察了一下,这装裱很新,新到吴夺也能看出就是几年之内的事儿,特别是红木轴头,显然就是新木料新做的。 对一幅古画来说,完好的原装旧裱自然是最好,但是后来的装裱,只要不破坏画心,问题也不大,因为价值终究在画心上。而且,原装旧裱若是残破不堪,那也需要重新装裱。 画心的纸张、墨色、朱印,倒是显得够老。 除此之外,笔法什么的,以吴夺的眼力,就看不了那么深了。 书画作品很多,不能在这一幅上浪费太多时间,吴夺瞅个空当,假装从一侧上前细看,顺手碰了碰画心。 当然,他也很小心,只是去触碰装裱和画心结合的地方;为了拖延时间,眼睛还得凑近来回扫视。 结果,还真不止吴夺一个人这么干,梁启明也在另一侧伸手触摸了画心,而且他摸的,是有墨迹的地方。 这书画鉴赏,一般是不会用手直接触碰的,往往会带上手套;而且鉴定主要是靠眼看,基本不需要触碰。这俩人在画的一左一右上了手,围观的人有的就皱起了眉头。 其实若是手很干爽,也没啥影响,但这样显得很不专业。 实际上梁启明很专业,他触碰墨迹和纸张的结合,正是为了更好地判断老旧程度。 不过梁启明收手很快。 吴夺收手之后,迅速后撤,扭头之际,却发现梁启明正在看他,目光相接,梁启明笑了笑,“小吴啊,看来你除了瓷器,对书画也很有研究啊。” “让梁总见笑了。”吴夺笑着应了一句,便点点头离开了。而梁启明,也离开了这幅画。 胡允德并没有看这幅画,而是在看长方桌上的一本册页,吴夺凑近低语道,“德叔,怎么不先看看最显眼的?” “我看了啊,不过只是扫了扫题款,我就觉得······”胡允德说到这里,只做了个“悬”的口形,而后又道: “他的作品,这么明显的题款,这么大的尺幅,却没有任何收藏钤印,鉴定上怕是得万分小心;所以,不会有人这么快就拿定主意的,最后看也不迟。趁着他们看那幅,我就看看其他的;再说你正好也在看那幅。” 吴夺暗暗佩服。 刚才他听了,这幅作品,确实老的,不过时间在清早期,也就是说这是一幅清早期的仿作。具体是谁仿的,听不到。料想应该不是什么名家。若是名家,一般是会有相关信息的。 如此看来,399万肯定是不值得入手的。 同时,从梁启明的表现来看,他应该也是放弃了。 吴夺就此便把目光落到胡允德拿着的册页上了。 “那幅怎么样?”胡允德一边看一边又问了吴夺一句。 “就像您说得,最后看也不迟。”吴夺笑道。 “这本册页倒是有点儿意思。”胡允德看完之后,顺手递给了吴夺。 吴夺接过之后,先合起看了看册页锦面上的题签:清任颐钟馗图小集。 任颐,字伯年,清末著名画家,也是海上画派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的钟馗图还是很有名气的。 这题签上的一列行楷小字,应是收藏者或者装裱者所为,和任伯年未必有关系。 吴夺翻开册页,这里面确实都是钟馗图,一共十二幅,有钟馗仗剑、钟馗捉鬼、钟馗斩狐、钟馗嫁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