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让她先定亲
正月初三,在二爷家吃饭,席间商议起玉玲出嫁的具体事宜。&#
也是受梦蕾要随文浩天上京的影响,大家打算将亲事提前一些。原本是打算四、五月后,玉玲及笄了再说的。
最后定下的日子是二月初六和二月十六,等明天去了石家和姑婆他们商议一下,最后选定一个日子。
也就是说,最早的也就一个月后了。
正月初四,老两房人都去了石家坡。
不过方子元他们还没有回来,按照往年惯例,方徐氏初二去徐家,都要住到初八才回自己镇上的家,到十五再回老宅过节,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
而方子元他们也要在徐家住几天,要同着表哥一起去给徐家那边的老亲拜年,还要给先生拜年,之后还有同窗相聚小酌。
但初六会回来老宅,住到十二私塾开学才回镇上。今年他也会在初六回来,之后就没什么事儿了。
因此,初四到姑婆家,他们三房都是缺席的。
今年石家多了文浩天这个新女婿,加上石奕祥亲事要提前、梦芙要出嫁、梦萱和慧儿要定亲的几个话题,让石家气氛变得更热闹起来。
村里已经知道消息的邻里都在笑,今年是石大年家大喜之年!
再加上刚刚过去的一年,梦蕾嫁给天一先生,石奕吉得了个闺女,还有石家出了四个秀才,因此也算得上是大喜之年。
正月初六,方小福他们二房人去北季村走亲戚,今天是老外婆家的席面,不但他们去,外婆家那边和小姨一家也会去。
当然,还在月子里的小舅娘刘石氏是没办法出门了,刘明灿留下来照顾她,小兄弟则同着大家一起去。
直到今天,刘老太太仍不知道季家居然有那么多人在做手袋活儿。为了提防大过年的发生不愉快的事儿,老外公已经提前交代,谁也不准说漏嘴。
而这一天,季家不但想安排方迎春的亲事,也想给刘香儿定个婆家。拟好的名单上有八个人选。
“这都是这些天我们仔细琢磨过的,除了家境不富足,其它各方面都很不错,小伙儿人品也可靠,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
大舅爷爷拿出一小叠纸,上边按个人情况、家庭情况都作了详细记录,不过看那整洁的局面,想来都是后来重新抄写过的。
“咱们村也有两百来户人家,不算小村了,合适的人选也有三十多个,最后咱们一大家人坐在一起选出了这八个。”
刘家和方家这边都拿了名单看了又看,对比着寻找更合适的人选。但在方小福的提议下,让方迎春和刘香儿都看到名单上的资料。
如果她们自己能从这八人里挑到自己的夫君,旁人也能省些cao心。若是不能,就只能大人来决定了。
当然,他们决定的还不行,他们毕竟只是女方家,挑中目标后还要和男方家接触、增加了解,最后两家商谈才算数。
方小福也看了名单,却并未表态。这事儿若大人不问她,她是不便说话的。
不过她和方子湛悄悄商量了一下,找了个表哥带路,去那八户人家附近转了转,最后回来说出他们的想法。
“只要人品可靠、为人朴实勤劳,家境不是问题,以后可以慢慢改善。”
“迎春和香儿也不必担心嫁过去吃苦,你们只要尽好做媳妇的本份便可,嫁妆自是不会薄待了你们的。”
方迎春表情有些沮丧,但也没有说话反驳,只是低着头。
她本来是去大户人家做当家夫人的命,结果因为自己做了蠢事,毁了自己的终身幸福,现在也怨不得别人。
如今恶名在外,能有个安身之所不再吃苦才是最重要的吧。
虽然她回了家,但她还是感觉得出来很多地方的不一样,那个家已经发生变化了,她住在里面都变得小心翼翼。
或许,嫁了会好一些吧……
相比方迎春的消极接受,刘香儿却将嘴噘得老高,虽然也没有说话,但那两泡泪眼却明确告诉大家,她不乐意。
季家人见状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刘香儿的事情还是要刘家人来cao心的。只要刘家人不愿意,季家人就不好多管,但若刘家人愿意,刘香儿再不高兴也不是重点。
最后,方刘氏和刘张氏居然都偷偷跑来问方小福意见。
“娘、大舅娘,这事儿咱们必须上心,但也不能太着急。”方小福想了想说道,“我有个想法,让迎春和香儿都在季家住下。”
“然后由季家安排那八个少年人先偷偷给见一面,然后让迎春和香儿作出选择,就算不能一眼选定,总能缩小范围吧?”
“之后咱们大人再和人家的大人接触、了解,若是谈得拢,就赶紧把亲事定了,半年内就可以成亲。”
“但是……最好让迎春她们见对方时不要分出谁是谁家的,以免她们受男方家中情况影响,作出错误的决定。”
“这个好,虽说不管选哪家都不错,但还是要香儿和迎春自己看上眼才行。”刘张氏一听便笑了起来,觉得方小福说得很有道理。
“也不能让她们慢慢选。”方刘氏却有些为难地道,“小满马上要定亲了,迎春是jiejie,最好是能让她先定亲。”
虽然这要求有些仓促、难为人,但方小福却沉默了,当娘的都有这想法,说明这事儿确实很着急不是?
季家人知道方小福的提议后,都笑了起来。
大舅奶奶抚掌笑道:“不用等慢慢了,这八家人都在家,后生们也跟咱们家娃儿熟,我让娃儿们找个理由把他们都叫过来说话。”
“这是最好的了。”方刘氏喜出望外。方志诚也眼睛亮了亮,能先掌掌眼,当爹的也安心啊。
最后,季家几个表哥分头行动,以表兄弟来了找人陪酒为由,把那几个平日关系不错的后生们都拉了来。
他们都是季家同宗兄弟,也是村塾里的旧同窗,只是家境所限,没有走上科举之路,而在家里种田、支撑起一个家庭的生计。
也是受梦蕾要随文浩天上京的影响,大家打算将亲事提前一些。原本是打算四、五月后,玉玲及笄了再说的。
最后定下的日子是二月初六和二月十六,等明天去了石家和姑婆他们商议一下,最后选定一个日子。
也就是说,最早的也就一个月后了。
正月初四,老两房人都去了石家坡。
不过方子元他们还没有回来,按照往年惯例,方徐氏初二去徐家,都要住到初八才回自己镇上的家,到十五再回老宅过节,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
而方子元他们也要在徐家住几天,要同着表哥一起去给徐家那边的老亲拜年,还要给先生拜年,之后还有同窗相聚小酌。
但初六会回来老宅,住到十二私塾开学才回镇上。今年他也会在初六回来,之后就没什么事儿了。
因此,初四到姑婆家,他们三房都是缺席的。
今年石家多了文浩天这个新女婿,加上石奕祥亲事要提前、梦芙要出嫁、梦萱和慧儿要定亲的几个话题,让石家气氛变得更热闹起来。
村里已经知道消息的邻里都在笑,今年是石大年家大喜之年!
再加上刚刚过去的一年,梦蕾嫁给天一先生,石奕吉得了个闺女,还有石家出了四个秀才,因此也算得上是大喜之年。
正月初六,方小福他们二房人去北季村走亲戚,今天是老外婆家的席面,不但他们去,外婆家那边和小姨一家也会去。
当然,还在月子里的小舅娘刘石氏是没办法出门了,刘明灿留下来照顾她,小兄弟则同着大家一起去。
直到今天,刘老太太仍不知道季家居然有那么多人在做手袋活儿。为了提防大过年的发生不愉快的事儿,老外公已经提前交代,谁也不准说漏嘴。
而这一天,季家不但想安排方迎春的亲事,也想给刘香儿定个婆家。拟好的名单上有八个人选。
“这都是这些天我们仔细琢磨过的,除了家境不富足,其它各方面都很不错,小伙儿人品也可靠,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
大舅爷爷拿出一小叠纸,上边按个人情况、家庭情况都作了详细记录,不过看那整洁的局面,想来都是后来重新抄写过的。
“咱们村也有两百来户人家,不算小村了,合适的人选也有三十多个,最后咱们一大家人坐在一起选出了这八个。”
刘家和方家这边都拿了名单看了又看,对比着寻找更合适的人选。但在方小福的提议下,让方迎春和刘香儿都看到名单上的资料。
如果她们自己能从这八人里挑到自己的夫君,旁人也能省些cao心。若是不能,就只能大人来决定了。
当然,他们决定的还不行,他们毕竟只是女方家,挑中目标后还要和男方家接触、增加了解,最后两家商谈才算数。
方小福也看了名单,却并未表态。这事儿若大人不问她,她是不便说话的。
不过她和方子湛悄悄商量了一下,找了个表哥带路,去那八户人家附近转了转,最后回来说出他们的想法。
“只要人品可靠、为人朴实勤劳,家境不是问题,以后可以慢慢改善。”
“迎春和香儿也不必担心嫁过去吃苦,你们只要尽好做媳妇的本份便可,嫁妆自是不会薄待了你们的。”
方迎春表情有些沮丧,但也没有说话反驳,只是低着头。
她本来是去大户人家做当家夫人的命,结果因为自己做了蠢事,毁了自己的终身幸福,现在也怨不得别人。
如今恶名在外,能有个安身之所不再吃苦才是最重要的吧。
虽然她回了家,但她还是感觉得出来很多地方的不一样,那个家已经发生变化了,她住在里面都变得小心翼翼。
或许,嫁了会好一些吧……
相比方迎春的消极接受,刘香儿却将嘴噘得老高,虽然也没有说话,但那两泡泪眼却明确告诉大家,她不乐意。
季家人见状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刘香儿的事情还是要刘家人来cao心的。只要刘家人不愿意,季家人就不好多管,但若刘家人愿意,刘香儿再不高兴也不是重点。
最后,方刘氏和刘张氏居然都偷偷跑来问方小福意见。
“娘、大舅娘,这事儿咱们必须上心,但也不能太着急。”方小福想了想说道,“我有个想法,让迎春和香儿都在季家住下。”
“然后由季家安排那八个少年人先偷偷给见一面,然后让迎春和香儿作出选择,就算不能一眼选定,总能缩小范围吧?”
“之后咱们大人再和人家的大人接触、了解,若是谈得拢,就赶紧把亲事定了,半年内就可以成亲。”
“但是……最好让迎春她们见对方时不要分出谁是谁家的,以免她们受男方家中情况影响,作出错误的决定。”
“这个好,虽说不管选哪家都不错,但还是要香儿和迎春自己看上眼才行。”刘张氏一听便笑了起来,觉得方小福说得很有道理。
“也不能让她们慢慢选。”方刘氏却有些为难地道,“小满马上要定亲了,迎春是jiejie,最好是能让她先定亲。”
虽然这要求有些仓促、难为人,但方小福却沉默了,当娘的都有这想法,说明这事儿确实很着急不是?
季家人知道方小福的提议后,都笑了起来。
大舅奶奶抚掌笑道:“不用等慢慢了,这八家人都在家,后生们也跟咱们家娃儿熟,我让娃儿们找个理由把他们都叫过来说话。”
“这是最好的了。”方刘氏喜出望外。方志诚也眼睛亮了亮,能先掌掌眼,当爹的也安心啊。
最后,季家几个表哥分头行动,以表兄弟来了找人陪酒为由,把那几个平日关系不错的后生们都拉了来。
他们都是季家同宗兄弟,也是村塾里的旧同窗,只是家境所限,没有走上科举之路,而在家里种田、支撑起一个家庭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