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册封大典(一)
文在左,武在右! 百官按照品衔入座,第一排是正三品以上官员的位置,第二、三排是从三品以下官员的位置。 “哈哈,王大人来了!” “看来诸位同僚,都是踩着点来的呀!” “哈哈,彼此彼此。” 百官身着朝服,端正有方的入座,各级将领则是身着戎装,腰挂长剑,威风凛凛的迈进奉天殿,秦帝国尚武,可携带武器入任何大殿,哪怕赢常的咸阳宫,都可以携剑进入,当然,进入咸阳宫的前提肯定是要提前通报,擅闯是死罪。 不光是武将携剑,文官也都是统一腰挂长剑,这并不是什么忌讳的事。 “齐使到!” 殿外宦官高声一喝!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一名身材较为肥胖,年龄约四十的中年男子笑哈哈的走进奉天殿,齐使身着红色官服,看其官服绣着白鹇补子,便知其是正五品齐臣! 九州列国的官服都差不多,只是颜色不一,配置也基本相同,都是头戴冠帽,冠帽两边挂着官绶,脚穿黑舄。 这名齐使乃大齐帝国礼部郎中汤文。 “齐使终于来了,快快入座!” 年近五十的礼部尚书孔文连忙上前迎去,脸上带着笑容。 “孔尚书有礼了!”汤文笑着作辑行礼,孔文也连忙还礼,坐在第一排首位上的丞相常子飞缓缓从座位上起身,脸上带着笑意的走了过去。 孔文瞧见常子飞走来,当即对着常子飞行了一礼,常子飞挥了挥手,示意孔文退下,只见常子飞面带笑容的向着汤文弯腰作辑行礼,汤文也连忙还礼。 “南关一事,在下原本想亲自前往一趟齐帝国,要当面谢过齐帝,谁成想,恩国亲自派人来,实在是秦之失礼,还未齐使莫要介意!”常子飞面带感激之色的说道。 这个感激,三分真七分假,连感激都是半真半假,更别说要亲自去一趟齐帝国谢齐帝了。 汤文闻言,忍不住露出满意的笑容,随而弯腰作辑笑道:“秦相严重了,秦齐两国交好,为盟友,谁来谁去都一样,不必太客气,再者,在下也知,秦帝国刚刚收复失地,一切百废待兴,一大堆事等着处理,在下乃至我家陛下,都能理解秦的苦衷。” “齐帝能够理解,实在令在下为之感动,不瞒齐使,我朝现在还没有派人去金陵拿户籍呢!”常子飞苦笑一声。 当初晋军撤出武进关外之时,就带走了各地的户籍,只有南阳郡少部分城池的户籍来不及拿走,其余户籍都被晋军带回金陵了。 户籍是什么?户籍就是记录人口、田地的神器,只有有了户籍,就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四郡百姓的一切,如,这个人家里有几口人,这个县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田地等等,还能查到近些年来的赋税,若是没有这个,朝廷就得重新派官员统计,非常费时费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这户籍本来就是秦帝国的,当初闵太后窃国割地,户籍一并打包送给晋帝国了,要不然,晋帝国怎么可能这么快了解并控制四郡。 “是吗?户籍得赶紧拿回来,这可拖不得!”汤文一脸郑重的说道。 “晋燕赵三国乱战,如今正是晋帝国怒火烧眉头之时,若此时去,怕是碰的一鼻子灰,所以啊,我朝准备等晋燕赵三国停战之后,再派人前去金陵要户籍!”常子飞脸上挂着淡淡笑容说道。 说完,常子飞便拉着汤文入座,由于齐帝国两次助秦,是大秦帝国的恩人,将汤文的位置排在常子飞旁边,以示大秦帝国对大齐帝国的待遇。 汤文对此也是非常满意,入座之后,汤文眼神略带疑惑之色看着常子飞,语气有些迟疑道:“刚才听常相一言,在下有一疑惑,不知常相可否讲解?” “但说无妨!”常子飞轻轻一笑。 “常相说,晋燕赵三国乱战,晋处怒火之中,秦担心前去金陵被晋帝国怒火所烧,所以准备等战后前去金陵,在下重复可否有错?”汤文开口说道。 常子飞淡然的点了点头。 “于此,那么在下便疑惑万分了,在下想,晋帝国惨遭燕赵两国攻伐,这不正是大秦的好时机吗?这个时候上门要户籍,他晋帝国敢不给?而若按照常相所说,战后去,在下想,恐怕晋帝国有恃无恐,不会给了!”汤文语气充满疑惑说道。 “哈哈!”常子飞忍不住大笑两声。 汤文眉头皱下,语气有些不悦道:“常相为何发笑?莫非是我汤文才智略薄,口出蠢言,令常相见笑了?” 常子飞满脸通红的摆了摆手,“齐使误会,在下只是想到晋帝国的惨境,便忍不住发笑,实不相瞒吧,其实我大秦无论是战时去还是战后去,都能要到河东、河北、淮南、南阳四郡户籍!” “战时去,有燕赵两国的压力,晋帝国不敢不给,战后去,燕赵两国已经将晋帝国打残废了,而我大秦收复四郡,实力大增,国力远远超越晋帝国,届时兵压黄石,派人去金陵取户籍,晋帝国便迫于边境压力,也不敢不给!” “而之所以选择战后去,是因为我大秦四郡还未安稳妥当,官员也未进行调配,四郡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齐使应该知道我秦之国策,这国策,百姓喜爱,然各地世家门阀不喜甚至厌恶!” “不处理官员调配、各地世家门阀,要来户籍有何用,再者,我朝如今又在进行募兵、科举,这些都需要人力啊,可以说,我大秦已经无人可出使金陵,所以只能等这些事处理完毕之后,再派人前去金陵要户籍,等到那个时间,燕赵晋三国也差不多打完了!” “原来如此!”汤文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听完常子飞这一番话,他心里是一点都不高兴,特别是听到晋帝国被燕赵两国打残废了,更是心一跳,原本大齐计划就是,让秦晋互相牵制,这样大齐北部便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