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嬴常的陈述!
又一赵关被破! 大月文武再次一惊。 魏天澜也不禁多看嬴常一眼,眼神中多了一点崇拜和爱慕。 这一辈子,她只对一个人产生崇拜和爱慕,这个人就是坐在她旁边的嬴常,可此时的嬴常并未察觉到魏天澜的异样,他正在思考赵哗提出的要求。 “回信,早在去年,朕就派人传旨水师,让水师帮助伐夏秦军、伐赵秦军渡河,让他耐心等待!”嬴常面无表情的开口回道。 徐水努力的将嬴常这句话记下来,记下来之后,就拆开最后一封信,对着最后一份信纸内容念道:“陛下在上,末将都长京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末将奉天伐夏,五月一日大破满山关,斩杀十八万夏军,俘虏五十万夏军,约有十二万夏军逃脱,我军自损两百余骑兵,陛下,夏军兵力虽多,号称八十万精锐夏军,然战力不堪一击!” “我秦军将士一人,便可以一当十,赤手空拳也能灭杀数人,此次伐夏,陛下放心,定覆灭夏王朝!(都长京亲笔)(上阳候印、骠骑大将军印)” 此话一出,大月文武震惊的嘴巴张成‘喔’型。 八十万夏军就这么没了,一天都没有扛住,这相对于大月四分之一的人口啊,大秦强大到离谱。 为大秦的实力感到震惊的同时,大月文武也不禁怀疑秦帝是故意将所有捷报放在一起念,以此威慑大月君臣,否则的话,怎么解释不同距离的战场捷报会在同一天抵达,并且好巧不巧的碰在今天送达。 这不明摆着是来显摆和炫耀的吗? 这还真冤枉嬴常了,莫非尔大草原南部下了大雪,道路难行,根本过不来,所有传捷报的斥候都被挡住,并也因此聚在一起,最终天气回暖,大雪融化,传捷报的斥候们都结伴而行,所以才会出现全部捷报会在同一天抵达。 至于为什么是今天,完全是巧合! 嬴常面露如沐春风的笑容,“这一战,夏王朝再无一战之力,秦夏战争,已毫无胜负悬念,来吧,诸位与朕共饮此杯,提起庆祝夏王朝灭亡!” 话音落下,白起、嬴江、裴吉以及处于震惊之中的大月君臣纷纷端起桌几上的酒杯,齐声恭贺道:“恭喜陛下(大秦皇帝陛下),贺喜陛下(大秦皇帝陛下)灭夏!” 恭贺之后,众人隔空碰饮! 饮完这杯美酒,魏天澜一边放下酒杯一边笑着问道:“朕想请教一下秦帝陛下,陛下是如何以二十年岁月壮大大秦王朝?” 这个问题,魏天澜早就想以大月女帝的身份请教一下嬴常。 不光是魏天澜想知道大秦王朝是怎么强大的,大月文武也都很好奇。 听到这个问题,嬴常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可以说,将弱秦变成强秦,是他此生最大的荣光,如今有人要问起自己的荣光成就,嬴常立即笑着回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朕要反问一句,一个王朝意图强盛,最需要的是什么?” “贤臣猛将!”魏天澜想都没想直接回道。 在诸多君王眼中,一个王朝强大离不开两种人,一种是治世大才,一种是无双猛将,魏天澜也属于这诸多君王之中的其中一个。 “不,一个王朝要想强盛,最重要的是百姓!”嬴常露出神秘的微笑。 “百姓?”魏天澜微微一愣,大月文武也都有些错愕。 百姓?百姓能让王朝强盛吗? 在她们的想法中,百姓对王朝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除了每年交一点税收,再无丝毫贡献。 见大月君臣有些不解,嬴常紧接着说道:“一个王朝不是一家一姓的王朝,也不是朝中文武的王朝,它是百姓的王朝,是千百万百姓共同组成的王朝!” “没有百姓,何来贤臣,没有百姓,何来猛将,没有百姓,又何来王朝之说,换一句说,朝中文武,包括坐在龙椅上的至尊,都是为百姓而服务,为百姓而勤政!” “至尊的权利,是百姓给的,文武大臣的权利,是至尊给的,朝廷厚爱百姓,百姓则以爱惜待之,二十八年前,大秦不算是弱国,带甲之兵也有四十万!” “但经过七年政乱,大秦七郡国土只剩下三郡,国中不足一百万,带甲之兵不足二十万,可朕为何能够迅速壮大国力,收复失地呢?正是因为有百姓支持!” “昔日晋王朝挥师五十万灭秦,我大秦京师、阳关守军几乎全军覆没,若非上阳郡百姓拖家带口为大秦而战,大秦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灭亡,你们能想象吗?” “六七十岁的老人扛着锄头直接冲上去,一不下心栽倒在地,爬也要朝着晋军爬起,七八岁的小孩在爹娘的带领下,拖着木棍上前冲,他们不是倒在冲锋的路上,就是死在晋军刀下,没有一个怯战!” “他们也怕,可战意高过俱意,使他们凶猛无畏的与晋军对抗,此战过后,朕以及大秦文武,都深刻明白百姓的重要性,百姓要国亡,国必亡,百姓不要国亡,国想亡也难亡!” “大秦之前的十等农爵制、免费学堂制,以及现在的治病补贴制、养老制,都是全心全意为大秦百姓打造的惠民政策,这不是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若时机成熟,朕会废除粮税,免去百姓所有赋税,给大秦子民一个真正的美好人间!” “朕一定会用行动告诉天下秦人,我大秦朝下民不可虐,上天不可欺,勋贵也好,朝中大臣也好,谁不愿为百姓谋福谋安康,通通革职查办,包括帝王!” “现在你知道,大秦为何会成为当今霸主之国了吧?正是因为百姓无条件支持朝廷,使朝廷要兵有兵,要民夫有民夫,凡是朝廷需要,百姓纵然倾家荡产也会提供!” “若大月能做到这一天,大月也会成为一个恐怖的王朝!”嬴常语气深长的说道! ps:“求全订,求全订,求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