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在线阅读 - 第312章青州一统

第312章青州一统

    梁国与来国的战争,从五年前,也就是神武二年就开始了。

    这场战争开始时,只有梁、来了梁国参与。

    但到了后面,随着战争的越发激烈,尤其是梁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兵力达到了五十万,并且出动的先天宗师增加到了五位之后。

    以来国的实力,就已经抵御不住梁国了。

    来国只是一个两郡之地的小国,在梁国入侵之后,更是丢了一半领土,只剩下一郡。

    这点实力,哪怕倾尽全力,算上民夫,最多也只能拉出十几万兵马,远不如梁国。

    先天宗师倒是多一点,来国有着两位先天,底蕴不错,但还是比梁国差的远。

    因此,为了自保,来国向徐国进行了求援,将这个徐州霸主,给拉进来这场战争中来。

    有着徐国入场,来国确实是抵御住了梁国的入侵。

    徐国给来国派来了三十万大军,还有两位先天宗师,这支援兵加上来国本身的力量,实力已经不比梁国差多少了。

    事实也是如此。

    徐、来两国合力之后,不仅止原本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趋势,甚至还抓住了机会,击败梁军,打了几个小胜战,收回了一些丢失的城池。

    而梁国虽然做出了反击,但面对占据守势的来、徐联军,也是无能为力,始终突破不了战线。

    最终,梁国与来、徐两国的战争,就这么僵持住了。

    谁也击败不了谁,谁也不愿意退让,谁都觉得自己坚持下去之后能赢……

    于是就打成了如今这么个纯拼国力,就看谁坚持不住的烂战。

    对于这么个局面,事实上,除了当事三国之外,周边各国都是乐于见得的。

    毕竟梁国强势,原本就拥地十一郡,算上占据的来国一郡,就整整十二郡地盘了。

    再加上它国内超过十位的先天宗师,百万以上的常备大军,四五千万的人口,以及极具扩张的野心……

    这么一个危险的庞然大物,就在自己边上待着不动,任谁都会感到心里发毛。

    而现在则好了。

    这个可怕的野兽,已经盯上了自己的猎物。

    恰好,这头猎物,也并非没有还手之力,而且还有一个强大的帮手,能跟在一起抵御可怕的猎食者。

    两边斗起来,谁也奈何不了谁,这场战争就这样无休止的拖延下去。

    在没分出胜负前,周边谁也不用担心,梁国这头猎食者掉过头来,来寻自己的麻烦。

    这不。

    因为梁国被拖住了手脚,宁国可以安心发展自己的内政,慢慢恢复自己的实力,为它重新一统扬州的野望积蓄力量。

    楚国这边则可以放手西征,不用担忧来自北境的压力。

    甚至周国那边,也可以趁着东境安稳的机会,抽出兵马来南征,一举击破了汉中国,收回了自己的汉中三府失土。

    就连梁国北边的赵国,这个冀州霸主,听闻也趁机发动了一场针对冀州境内小国的战争,最终收获颇丰的样子。

    简而言之。

    梁国被拖住了手脚,周边各国都松了口气,然后趁着难得机会,都在发展自己。

    可如今,束缚住梁国手脚的来国被灭了。

    对方又吞并了一国,疆域达到了惊人的十三郡之广。

    并且来国被灭之后,青州境内,也就只剩下东北区域的一些小国,不在梁国的掌控之内了。

    这些小国基本都只有几府、甚至几县的疆土,就如陆渊西征时,曾扫平的那些西南夷小国一样,兵微将寡,根本不可能是梁国的对手。

    不用费多少力气,梁国就能攻灭他们,再开拓两郡之地,一同整个青州。

    若真如此,那么梁国,就将成为整个九州之内,第一个统一一个大州的国家。

    统一一个大州,这可是至上古三帝以来,就从未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王朝能做到的事情。

    梁国能做到,不仅能据拥十五郡之地,拥有远超任何一个天下大国的地盘。

    这是足以令整个天下震动的事情。

    “要是真让梁国做成此事,而且还让它没有任何约束阻挡,那天下诸国头上,可就凭空多出了一座大山了。”

    陆渊看完了北边紧急送来的信件,放下手中信纸,忍不住喃喃说道。

    统一一个大州,这是天下所有君主,心中都梦寐以求,想要做到的事情。

    就如他自己。

    北逐周国,南征诸夷,西并汉中、西川,用兵近十年,也才打下了如今扬州三郡之地。算上北边雍州的襄阳郡,也仅有三郡半而已。

    整个扬州,算上那些还没征服的夷国,加起来一共大约有十七郡左右的地盘。

    楚国只在其中占据了三郡,还不到全部的五分之一,距离统一扬州,还差了不知多远。

    不只是楚国。

    九州其它各国,除梁国外,那些大国霸国,多一点的如周国,占据一州八九郡的地盘。少一点的如宁国楚国,才占据了三四郡地盘。

    而梁国如今,光是实控的地盘,就有十三郡之地。此外马上就能再多两郡,全据青州。

    只论实力,已经超过了天下各大强国,实力属于独一挡,隐然有了横扫天下,统一九州之势。

    这么一个可怕的敌人出现,任谁心中都会感到不安。

    陆渊也是如此。

    好在他虽然有些不安,但倒也没太过畏惧,整体依旧还是比较轻松,甚至有些乐于见得。

    “梁国有着一统青州之势,这固然令人忧虑。但最该为此感到担心的,反倒并不是我楚国。

    毕竟楚国与梁国之间,并不直接接壤,中间还隔着宁国的襄阳郡。

    有宁国作为屏障,梁国就算想要南征,先打的也是宁国,而不会是我楚国。

    此外,梁宁之间,还有着长江天险。

    梁乃北人,擅骑射步卒,不擅舟船,没有水师,梁国纵有百万雄兵,望着那滔滔江水,也只得叹息而归。

    在梁国组建大规模损失之前,实际上并不用担心它的威胁。”

    上一次,也就是前越隆庆二十八年时,梁国发动的那次南征。

    当时梁国前后动用了五十万兵马,论起用兵规模,持续的时间,完全不下于今次的灭来之战。

    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除了靠着雄厚兵力,夺走了越国广陵郡位于江北的三府之地外,就再没任何收获。

    面对长江天险,五十万梁兵屯于江北,被越国十万水师牢牢阻隔,想尽办法也未能突破防线,渡河南下。

    到最终,也不过因为周国的入侵,逼的越国承认现状,把江北已经被梁国实质占据的广陵三府之地,割让给了梁国。

    动用了五十万大军,持续了三四年,不知耗费了多少钱粮,最终收获却只有这么一点,不可谓不寒碜。

    同样的事情,还出现在周国上面。

    三十万周兵,屯于江北,始终没能南下,慢慢耗尽了气力,被越国领着一众麾下诸侯找到机会,奋而北伐。

    最终被打的大败亏输,丢了大半个襄阳郡和小半汉中郡,真可谓凄惨。

    从以上两个例子,便能看出,长江天险对于扬州的庇护,有多么的强悍了。

    在敌人没有水师之前,长江就是天然的城墙,无人能够跨越。

    而有着这个依仗,加上楚国五万水师已经成型,陆渊对于江北的威胁,自然不会太过畏惧。

    同理,拥有十万水师,在长江上优势更大的宁国,对于已经崛起成势的梁国,也不会有太多的害怕。

    楚宁两国一些忧虑,或许会有,但要说有多么担心,那纯粹是多虑了。

    相比于他们,反倒是北边处于平原,没有多少天险防护,同时又和梁国接壤的周、赵、徐三国,才要更担心些。

    其中赵、徐两国还好,虽然和梁国接壤,但与两国之间,其实同样也隔着一条大河。

    此河虽然不及长江险峻,甚至在寒冬时,还会在河面结冰,但到底也算个天险,只要用心防备,还是能起到极大防护作用的。

    同时赵、徐两国互相接壤,若梁国真的北上,两国互相援助,加起来实力并不逊色于梁国。

    梁国想吃下他们,没那么容易。

    可周国就不同了。

    周国与梁国接壤的地方,是河南郡与南阳郡,这两郡可都是肥沃之地,丝毫不下于宁国的豫章、临海二郡。

    两郡加起来有着千万户口,向来是周国提供兵源赋税重要之地。

    同时这两地和梁国之间,还没多少天险阻隔,可谓一马平川,毫无阻碍。

    梁国大军向西,不用费半点力气,就能打到两郡首府,夺下这两块地盘。

    “再加上周国现在面临着蕃人雪灾,国内一半兵马不得不抽调到西境,造成了其它地方的兵力空虚。

    如此一来,梁国想要攻打河南、南阳二郡,就更加容易轻松了。

    有着这么个巨大诱惑的,梁国只要有着一统天下之志,就不可能不动心。

    到那时,西有蕃人,东有梁国,面对这两大强敌,纵横周国实力强大,怕也是左支右绌,疲于奔命,难以支撑了。”

    陆渊想到这,心中就不由一动。

    原先他便做好了准备,打算在这两年休养,把国内钱粮兵马整训好后,就趁着周人兵马被牵制在西境的时间,北上夺下汉中郡。

    这个计划原本成功率虽然高,但考虑到周国强大的底蕴,其实也不能百分百保证万无一失,还是有着不小失败几率的。

    可如今,若是还有一个梁国在东边牵制周国,把周国注意力进一步分散,削弱其能调动的兵马,使其南境空虚。

    那么这个偷袭计划,成功率便大大增加了。

    百分百不敢说,但九成以上的概率夺下汉中郡,然后使得周国无法出兵夺回,陆渊还是有较大把握的。

    而只要能夺下汉中郡,那么楚国便可屏蔽西、北,不用担忧外界危胁,专心向南,一攻略扬州诸郡了。

    至于如果梁国真的夺取了河南、南阳二郡,会不会变得势大难治,这点也不用担心。

    若真有那一日,那么面对这么个威胁,北边的赵、徐二国,西边的周国,南边的宁国,还有陆渊的楚国,自然不可能放任这么一个大敌安然成长。

    到时五国伐梁,甚至九州伐梁,都将轮番上演。

    争霸不是玩游戏,没谁会毫无所动的坐视梁国,慢慢壮大崛起。

    在他还没成长起来之前,各国就联合一起,先将其削弱击灭,才是正常cao作。

    而面对五国,甚至九州各国联手,纵然梁国统一了青州,甚至夺下了周国的河南、南阳二郡,也不可能是天下诸国的对手。

    梁国的地理位置,周边所面临的局势,实在太差了。

    世人逐鹿天下时,常言的金边银角草肚皮,梁国恰恰就占据了那个肚皮的位置。

    周边紧临各国,可四处出击,攻略天下。

    但同样的,天下各国也可以四面而击,打的梁国疲于奔命。

    相比之下,楚国所在的扬州,位居九州之南,又有长江天险依仗,地理位置与国防压力,比之梁国就胜出不知多少了。

    绝对属于金边一流。

    一条长江,就能令陆渊从容击败各国,慢慢统一扬州,随后积蓄足够力量,北上争夺天下。

    当然,真要等到那一日,最快也是数十年后了。

    现在,还是先解决楚国财政问题先。

    ……

    正当陆渊收到了皇城司奏报的时候,梁国攻灭了来国的消息,也在其它各国间流传。

    事情正如他所猜测的一样。

    各国了解之后,瞬间意识到,梁国统一青州的时间,不会太远了。

    一个真正的一州霸主,即将在天下的舞台上上场。

    而处于梁国周边的各国,纷纷不由大为震恐。

    北边的冀州赵国,在收到消息后,立刻停止了在冀州的攻略行动。

    随后将北边正在征伐诸多小国的二十万兵马,全都撤了回来,调往南边,驻守赵梁边境。

    先前一直支持来国抵抗梁国入侵的徐国,更是一日三惊,不仅将原本援助来国的三十万兵马布防边境。紧接着又在国内展开征兵,一口气再组建了三十万大军,随时做好了南下抵御梁国入侵的准备。

    至于西边的周国,对于此事更加惶恐。

    因为他也意识到,在梁国周边各国间,自己才是最容易受到梁国攻打的那一个。

    因此,哪怕为了抵御蕃人,周国已经在陇西、河西二郡,动用了将近四十万兵马。

    但周国还是咬牙强撑着,又从国内各地,抽调了十万兵马,派往了河南、南阳二郡驻守。

    可即便如此,河南、南阳二郡,每郡分派到的部队,不过十万人而已。

    这点人马,对于即将统一青州,并且兵马已经急剧扩张到百余万的梁国来说,根本毫无威胁。

    没有长江这样的天险,只依靠这点人马防守,梁国只要想,轻松就能撕碎这薄弱的防线。

    只是这已经是周国所能调动的兵马极限了。

    周国举国加起来,也不过八十万兵马。

    这八十万人,已经有四十万在西边,正与蕃人大战。

    在北边,为了抵御周国的世敌魏国,也不得不留下十万兵马驻守北疆。

    另外国都所在的关内郡,以及刚刚夺回的汉中郡,也需兵马驻守,各自又用去了五万人。

    这前后加起来,已经是六十万兵马了。

    剩下所能动用的二十万,周国已经全都派到了东边,实在是没有余裕了。

    不过大敌当前,周国也意识到自己兵马不足的问题,所以也已经下令,让河南、南阳二郡,就地招募兵马,准备于这两地组建二十万新军。

    如此算上原有的二十万,一共四十万大军,也勉强够防御梁国了。

    只要能熬过这段时间,那么等解决完蕃人,将西边的兵马调回,也就不用畏惧梁国了。

    以上是北边诸国的动向。

    扬州这边,楚国在陆渊的指示下,依旧没什么动作,照常积蓄钱粮,整训兵马。

    毕竟楚、梁两国并不接壤,虽然也能感受到北边危胁,但压力其实并不大。

    倒是宁国那边,与梁国接壤许多,并且金陵历代朝廷,其实也与梁国多有龃龉,彼此也算得上世敌了。

    所以在得知消息后,宁国便加强了北边的防务。

    据传已经打算在原有十万水师的基础上,在编练五万水师,同时在广陵之地,又增添了五万守军,直接将该郡的驻军增加到了二十万之众。

    如此算上十五万水师,水陆三十五万兵马,足以护得宁国无忧了。

    周边纷纷扰扰,各有动作。

    梁国那边,倒是如楚国一样,依旧稳重的很。

    除了派兵驻守来国旧地外,剩下的北征大军,也没解散,而是继续朝着东北活动。

    看样子是准备先攻灭青州境内剩下的小国,统一整个青州。

    在此之前,梁国应该不会有别的动向。

    而在此期间,陆渊派往各地府县,统计灾情的使者,也终于带着详细情况回来了。

    楚国四郡三十四府,在此次雪灾之中,有十一万三千余户百姓受灾,其中又有一万一千余户人出现伤亡,死者多达四万七千余人。

    一场天灾,就让楚国死了一两个县的人口。

    得到此消息,陆渊甚为心痛,这损失的可都是楚国的根基和自己的气运啊。

    这么多人如果迁移到黔中郡,甚至能直接稳定一个府,此时却白白牺牲了。

    这惨痛教训,足以令人刻骨铭心。

    因此他随后便传令各府县,自今以后,各地官府务必做好雪灾防御准备,并将此事与官员政绩考核挂钩,免得那些人对此不上心。

    陆渊尽了最大努力,避免今日教训,来日再度重复。

    剩下效果如何,就只能看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