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乱世英杰在线阅读 - 714大汉的国球

714大汉的国球

    在医疗方面,由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华佗﹑薛慕华五大神医领衔的太医馆与太医院研发出了许多疗效显著的新药物。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医疗人员,撰写普及了宝贵的医疗知识。使得军队伤员的死亡率与普通百姓的伤病死亡率大幅下降,明显的提高了治下百姓的身体素质,延长了百姓寿命。

    而这里面任然充斥着刘辩的功绩,就像他创造使用了石灰来处理瘟疫尸体,焚烧深埋;烈度酒精和苏来水消毒,发明手术器械用于医生给外伤人员动手术;提倡了优生优育,五福族内不得成婚生子的诏令……种种现代文明的医学常识,进一步提升了大汉国民的身体素质。

    在经济方面,刘辩取消了被董卓搞得混乱不堪的五铢钱,重新铸造了外圆内方的青铜货币;并且把白银与黄金引入货币制度中。在大幅改善治下经济的同时,使得物价稳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此外。刘辩还推出了“银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钱庄与银行,以朝廷的名义收揽百姓的存储,然后发给纸票凭证;只要在东汉朝廷的治下。就可以跨地区支取,而且不收手续费,绝对是业界良心。还大力推行金圆券来代替大宗商品的交易,在世界上第一个政府主导的纸币,成立国有银行来管控金融行业。

    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商贩减少了旅途被抢劫的风险,而且也不用携带沉重的货币赶路;再加上在糜竺的掌管下。朝廷银局以信誉为重,决不让任何客商吃亏。因此推广了一年之后。商贩们趋之若鹜,纷纷把个人的财产存到朝廷的银局之中。

    在支付文武百官俸禄,提高军饷的同时,刘辩又拿出部分钱来投资印刷书籍,生产制作日常用品,赚了个盆满钵溢。金陵的国库中的金银每天都堆积如山,从前穷的叮当响的日子一去再也不复返!

    在农业方面,有徐光启这位农业大师领衔,走遍了治下各地,因地制宜,教导百姓们种植水稻、小麦、桑麻、棉花甚至是水果、蔬菜等农作物。三四年的时间下来,东汉的田野夏季绿油油一片,秋天一片金黄,瓜果满仓,鱼米飘香。朝廷的粮仓粟米如山,谷积满仓。

    在民生方面,刘辩命何珅四处修路,历经了一两年的时间,征用民夫累积数十万人,修筑了金陵至柴桑、吴郡、下邳等地的驰道总计一千五百多里。此外通往宛城、庐江、北海、济南、武关等重镇的驰道也在建设之中,在改善交通状况的情况下,也大幅缩短了行军时间。

    当然,民夫也不是白白付出劳动力,他们的劳动会换来耕地、农具、种子等物品,也可以用徭役代替兵役;因此百姓们对修路很是踊跃,一个个干的热火朝天,任劳任怨。

    历经刘辩三年多的治理,东汉治下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军事强盛,学风蔚然。胜利的天平逐渐在向刘辩倾斜,重整汉室已经指日可待!

    站在威严的太极殿门前,任凭凛冽的北风吹得自己龙袍猎猎作响,刘辩豪气干云:“在位三年以来,朕无日不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时常有之。后宫虽有貂蝉、陈圆圆之绝色,却不沉溺,每日早朝,事必躬亲。臣子奏折,必然亲阅。亲手活捉逆贼袁术,跨海解青州之围,文治武功,必将名垂青史!”

    “叮咚……恭喜宿主政治属性突破95,当前四维自然上升为以下数值:刘辩四维能力值——武力97,统率99,智力99,政治97,魅力102。请宿主再接再励,等除魅力之外的其他四维数值上升到100之时,将会获得随机奖励!”

    听了系统的提示,刘辩欣慰不已,心中更是豪情万丈。忽然想到快要过年了,是不是该弄点娱乐节目庆祝一下?灵机一动之下,便想到了“蹴鞠”大赛。于是就有了这座在冬天里建设的球场,也是人类史上第一座足球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足球的国家,最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临淄就出现了蹴鞠游戏。《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也就是说从战国时期开始,齐国临淄的许多百姓已经在玩蹴鞠游戏。

    到了两汉时期,蹴鞠的发展更为普及,从齐国大地传遍了华夏各地。史书中描述“康庄驰逐,穷巷踏鞠”,“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也就是说在大道上策马奔驰,在小巷中蹴鞠为乐;以弓马为正事,以蹴鞠为乐趣。

    即便在刘辩的都城金陵,街头巷尾也时常能够看到孩子或者成人玩耍蹴鞠。甚至在街头上有人以表演蹴鞠谋生,以脚、肩、膝、头等部位颠球,换取围观者的赏钱,就像后世的足球杂耍差不多。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施耐庵的《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小说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高俅因踢球而发迹,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件事:一是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是喜爱踢球的,有些人本身爱踢球,有些人爱看踢球。宋徽宗赵佶是个足球迷,他看了宫女踢足球后写诗道: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

    宋代的足球和唐代的踢法一样,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宋代制球工艺比唐代又有提高,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十二片香皮砌成”。制球工艺的改进,促进了踢球技术的发展;而制球手工业的发展又反映了社会需要量的增加。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至少在南宋时期,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也可以说,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而对于大汉上层勋贵世家和社会上的富豪商贾,那种对抗性更激烈的马球更能被他们所接受。同时马球的大规模兴盛,也会刺激大汉朝马政发展,这种既能够培养良马资源,又能够刺激大汉骑兵后备力量储备的国民运动,也被这位大汉朝以勇武军略扬名的皇帝刘辩重视和推广。

    马球是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马球在中国古代叫“击鞠“,始于汉代,在东汉后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来描写当时人打马球的情形,并风行于唐代。骑马击鞠的运动是唐代时从西藏传入的。

    相比较起蹴鞠来,马球所用的球状小如拳,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镂空,外面涂上各种颜色,有点还加上雕饰。蹴鞠是以步行足踢,且与马球起源地点不同。更大的不同是马球的球杖长数尺,端如偃月,形状有点像今天的冰球杆,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纹彩,被称为“画杖“、“月杖“等。

    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击鞠、打或击就属于马球运动。也有人认为,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后传入中国。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

    马球盛行于马球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

    马球运动有益于参与者的身心、骑术和技艺的锻炼。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历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专门颁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

    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不仅成为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

    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可汗颉利,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之际,就曾经举办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马球比赛。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颇为热烈、壮观。直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