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最风流在线阅读 - 38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九)

38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九)

    多谢如梦三分、ottoo、孤血心泪、白云无尽、轩辕非雪诸位的捧场、月票。

    ——

    在襄国县住了一夜,定下了击黄髯之事。

    次日一早,荀贞等辞别姚昇,继往北行。因为荀贞不欲人知他行县之事,姚昇没有远送,只把他们送出了县寺门。出了襄国,在去中丘的路上,邯郸荣问荀贞:“中尉以为姚叔潜如何?”

    昨晚的宴席上,姚昇奉酒食,献歌舞,酒食精而不奢,歌舞丽而不yin,宴后秉烛畅谈,他说话直率而不逾矩,反应机敏而不骄矜。

    荀贞叹道:“姚君言其‘所依者,中也’。欲而不贪,泰而不骄,是为中。中之道,叔潜得乎?”

    出邯郸以来,荀贞先后遇到了岑竦、陈午、姚昇。

    此三人性格不同,能力各异,然却均为贤良,或有贤或有才。岑竦淳朴仁孝,陈午谋勇干练,姚昇坦率机敏。荀贞说道:“今次行县,先后得遇岑、陈、姚三人是我最大的收获啊。”

    察寻贤才本是他这次行县的附带目的,於今观来,却成了他这次行县的最大收获。他说道:“事因人而成,人为成事之本。不得其人,则事不成。今得遇岑、陈、姚,赵郡之事可成矣。”

    岑竦贫家子,擢用之可扬荀贞开襟下士的美名,岑竦又熟知易阳人情,用之也可助荀贞布防御贼。陈午、姚昇俱有干才,熟悉襄国,借用其力,可助荀贞平襄国乃至全境之贼。

    荀贞身边的诸谋臣猛士多是颍川人,要想在赵郡做些事出来。非得有本郡人协助不可。他先得了邯郸荣、卢广、程嘉,又遇了岑竦、陈午、姚昇,在赵国的羽翼差不多丰满了。

    出襄国县行一二十里,是渚水,此水在赵境四水之中位处最北,源出中丘县西北的攫山,后世又名之为“砺水”,盖因此河之水可以砺刀剑。

    渡过此水,再行不数里就是中丘了。前汉时中丘属常山郡,本朝改属赵国,此地就是后世的河北内丘,隋时,为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的讳,改“中”为“内”。

    一入中丘境,观看沿途地貌,与襄国顿觉不同,平原、丘陵比襄国多,险深之山较襄国为少。中丘县西远近之山,较大的只有黑山,较小的则有攫山、孤山、鹊山、蓬山、孤山、夷仪岭等。这些山里,最深险、占地最广的是黑山,王当部就是藏身在此山中。

    赵地五县,邯郸荣最熟的是邯郸,其次便是中丘。他的妹婿卢广是中丘人。卢广在相府里为郡兵曹史,与邯郸荣常常见面,见面的时候没少说中丘的人、事、典故。

    在这次荀贞行县出发前,卢广还特地给荀贞介绍了一下中丘的县丞,言说中丘所以能在黄巾乱中保全,全是靠了这个县丞之力。

    卢广当时对荀贞说道:“今春黄巾起,中丘内乱,贼劫质县令,攻县寺,吏卒惊乱,或遁或藏,无人敢战。鄙县县丞性温迟,寡言语,平时在县中不以勇名,至是却自取甲披挂,独仗剑立县寺门前,与贼斗,手杀数人,大呼:‘吾蒲丞是也!’鄙县县丞姓蒲,长於农事,工善水利、冶炼,悯农爱民,素有名声,贼闻其呼,相顾言曰:‘不可杀贤县丞。’遂杀县令而退。贼既退,县尉、功曹、主簿、贼曹掾乃出,同拜县丞前,谢道:‘幸赖丞,吾辈得活’。”

    说过中丘县丞力挽狂澜的故事,他又感慨地说道:“鄙县县丞得县诸大吏环列伏地拜谢,但扶起,讷不能言。……,其人木讷至此,却能在危急时独击贼护县,我很敬佩他。”

    卢广家是中丘大姓,世仕州郡,祖为故二千石,父为故千石令。他出身名门,又曾从师卢植,妻又是邯郸氏之女,姿性骄傲,多所轻忽,荀贞与他相识的这些天,这是头次听他赞誉别人。

    因是之故,荀贞对这位中丘县丞颇感兴趣,察看过了中丘县外的地貌、山势,看过了县内的流民情况和民情,便由邯郸荣带路,入县中去访此人。到了县寺,却被县吏告之,县丞不在寺内,却是因连日秋雨,他恐日渐增多的流民生事,所以带人巡视县境内的诸乡亭去了。

    荀贞等在县外亭中住宿了一夜,次晨雨停,又来县寺,这位县丞仍未归来。

    荀贞担忧黄髯欲抢占黄榆岭一事,急着行完县回邯郸安排部署,不能在中丘县久停,见中丘县丞久出不归,中丘是个大县,西边山陵难行,不知他现在何处,也不好主动去寻他,只得暂先离开,他对邯郸荣、荀攸等说道:“等行完柏人县,回来时再造访这位‘贤县丞’吧。”

    ……

    柏人就是后世的河北唐山,在中丘东北边,县城坐落在巨鹿与赵国的边境上。

    出中丘县行二三十里即到。

    从柏人县城再向东北行四五十里,是巨鹿郡的郡治瘿陶,向北行五六十里则是冀州的州治、在常山国境内的高邑。这个县是赵国东北方面的门户,因为离巨鹿、常山都很近,受黄巾之乱的破坏很大,县城多次被黄巾占据,地方残破。於历史上,柏人这个县也多次经遇兵灾。

    春秋时,晋国与齐国曾在此激战。本朝初年,光武在此击破王朗将李育。

    前汉初年,在这里还发生一个有名的故事:高祖击韩王信,回程的路上经过赵国,赵王张敖的国相贯高等阴谋叛乱,设伏柏人,高祖到了柏人,欲夜宿,心动,问县何名,人答之“柏人”,高祖说“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这个故事在当世和后世都流传得很广。

    柏人县境内的地貌较之中丘又平坦许多,山峦亦比中丘少。

    县东、西、东北有几处山峦、丘岗。

    近处的有县东十里的光泰岗,广一里,袤数里,光武就是在这里击破李育的。

    县东北的干言山、尧山、宣务山离县城也不远。

    干言山延袤数十里,西接中丘县界。尧山得名自尧,柏人是尧的始封地,柏人因又号尧都。宣务山是尧山北峰的别名,山中出五彩文石,昔尧登此山,东瞻洪水,务访贤人,故名宣务。

    远点的有县西一百五六十里处的鹤度岭,岭高,惟鹤可度,故名鹤度。此岭离南边中丘县的马岭仅三十多里,虽不及黄榆岭之险要、关键,却也是兵防要口。守住此地,就可拒马岭、黄榆岭等中丘诸贼於境外,黄巾初起时,柏人县在这里设过关卡,不过很快就被黄巾攻破了。

    荀贞虽不知柏人即后世发生过大地震的唐山,但他有吊古之幽情,来到柏人,却也不肯只察看地貌、访探民情,办完正事后,他与邯郸荣、荀攸、典韦诸人驱马去尧山、宣务山和光泰岗看了一圈。这几个山岗离县城远则十余里,近则数里,走马观花的半天就可看遍。

    在尧山脚下的时候,荀贞仰望遍布植被的山峰,对邯郸荣说道:“吾郡父城县西南,与荆州南阳郡交接处有一山,亦名尧山,其山峰奇瀑多,林茂泉温,险峻幽秀,据说是尧之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地方。来入贵郡,又见冀州尧山,却是有缘。”

    邯郸荣笑道:“昔尧帝曾登尧山北峰,务访贤人,中尉今行县,亦查访郡内贤良。中尉得尧帝遗风,求贤如渴,赵郡得君为中尉,实为吏民之幸事。……,鄙郡此尧山之顶也建有尧祠。”

    尧山不甚高,最高的南峰高约五十余丈,北峰高约三十余丈,南北两峰合计一处,方圆约十余里,山峦层叠,高低不平,春夏季节林木旺盛,郁郁葱葱。邯郸荣遥指南峰巅,说道:“山顶尧祠旁有一井,深仅三尺,井水不绝。我往年游览此山,去看过此井,使我极为惊奇。”

    数十丈高的山顶上有井不奇,掘山三尺就有水,这就奇了。

    荀贞、荀攸、宣康、典韦等人啧啧称奇。

    邯郸荣举首观山,复又扭头望了眼远处隐约可见的县城,又笑对荀贞说道:“我等这次来得不巧,若是春夏天来,天初曙时,登柏人县中之高楼,远望此山高低诸峦,如若城堞兵马旌盖,围聚山岭,显隐掩映,蔚为奇观也。”

    他又遥指尧山北峰宣务山,说道:“宣务山的山坳上一洞,名紫霞,每阴雨,洞口云生。”又遥指尧山东麓,说道,“彼处有一山岗,传孔子游列国,尝於彼处停车读书。”

    荀贞笑道:“此古圣贤尧帝之所登临处,果然奇景处处。孔子也来过这里?公宰,只听你说说,我就想登山一游了啊!”望了望天色,将近暮时,放弃了登山游玩的打算,说道,“罢了,公务要紧,这尧山也跑不了,以后再来游玩吧。”

    转马待走,看到宣康呆呆地坐在马上,仰着脸,出神地望着尧山南峰。

    宣康年轻,好玩儿,每到山川秀丽地,他的话比别人都多,这回却默不作声,一言不发。

    荀贞觉得奇怪,乃发声问道:“叔业,缘何发呆?”

    宣康回过神来,怅然说道:“自初春从君征战诸州,转眼大半年过去了,今见冀州尧山,康不觉想起了父城西南的尧山。想康从君出颍川时,父城尧山里的春林才刚刚抽叶,尚未葱茏,而今望此冀州的尧山,山上秋树的叶子已经凋零殆尽,景色萧瑟。望此山林,想起了家。”

    被宣康这么一说,荀攸、典韦、原中卿、左伯侯顿也起了思乡之念。

    荀贞喟然,叹道:“出仕为吏,许身为国,宦海飘萍,身不由己。”当下的交通远不如后世,出仕为吏的人往往数年、十数年、乃至数十年回不了家一次。

    荀贞也想家,心道:“掐算时日,荀成、陈褒该从颍阴归来了,阿芷和唐儿很少出远门,从颍阴到邯郸数百里,也不知她们吃得消么?”

    巨鹿郡战后,荀成、陈褒带着愿为荀贞门下奴客的一些义从和黄巾降卒并及荀贞在战中得来的大部分缴获回去了颍阴。双方离别时约定,他们把人和东西送到家中就回来。荀贞交代他们,回来的时候把陈芷和唐儿带来。荀贞才就任赵国中尉,短期内是不会被转迁别地的,他家里没有什么人了,不能把陈芷和唐儿留在家里不管。

    荀攸见宣康、原中卿等人均黯然伤神,放下乡愁,笑对荀贞说道:“中尉,昔在颍川,每闲暇,与君卿、江禽、阿褒诸君聚饮,常闻君歌,出征以来,久未闻君放歌了。离乡半年余,今在冀州又见尧山。秋雨歇之未久,山景如洗,当此深暮,回望柏人炊烟,君可有歌作?”

    荀贞知荀攸之意,知道他是不欲诸人太多伤神。荀贞麾下的义从多非本地人,有颍川的,有汝南的,有东郡的,有陈留的,离家久了,难免想家,如放任不理,将人心分散。

    他笑道:“中卿、伯侯,你两人为我弹剑。阿韦、叔业,可能起舞?”

    便在这尧山脚下,原中卿、左伯侯取刀剑,以手指弹之,典韦、宣康下马,一个举戟,一个抽剑,进退起舞。

    荀贞横马长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昔我辞家,杨柳依依,今我北驰,林叶萧萧。弃身赴国难,思家不可归,捐躯锋刃端,视死忽如归!”

    荀贞本身没多少文采,可他前世读过不少诗,把几首读过的诗糅合一块儿,这一曲歌先诉说思乡之情、回忆离家之时,歌至后半段,音转慷慨,为赴国难,思家不能归,便视死如归吧。

    原中卿、左伯侯弹剑应声,典韦、宣康舞蹈和之。四人齐唱道:“捐躯锋刃端,视死忽如归!”

    荀攸、邯郸荣揽辔旁听。

    受深情而又慷慨的歌词感染鼓舞,宣康、典韦、原、左诸人精神一振,减了些思乡之情。

    邯郸荣赞不绝口。荀攸没有想到荀贞仓促作出的这首歌竟还不错,说道:“‘捐躯锋刃端,视死忽如归’,中尉此歌,英侠报国之歌也。待归邯郸,攸请教诸部义从学唱。”

    荀贞自无不允。

    此一歌足可激励义从中欲建功立业的豪侠壮士了。

    歌毕,诸人相顾而笑。

    宣康、典韦上马,荀贞带头,打马一鞭,迎秋暮,向南返程。

    行过柏人县,赵国境内的五县就悉数行完了。对该如何在境内诸县布防,荀贞已了然有数,对欲击之黄髯部的底细也做到了较为了解,可以回邯郸了。

    行数里,夜色至,荀贞等在野亭里宿了一晚。次日到中丘,再去县寺造访中丘县丞,这位县丞却仍未归来。两次造访都没能见到人,荀贞也只能叹一句“缘悭一面”,留待日后再见了。

    驰行一天半,复路过襄国县城。

    姚昇办事麻利,已选出了百余县里的吏卒、壮士,均为县西的山民,交付给荀贞,又写了一道公文,是写给陈午的,令陈午从荀贞去邯郸。在县寺里吃了顿午饭,荀贞等带着这百余吏卒、壮士,出县南下,渡过两条河水,晚上到了苏人亭。

    这趟回程,不用再掩饰身份,——有姚昇拨付借给的那百余襄国县的吏卒、壮士从行,荀贞就算想掩饰身份也掩饰不了了,他提前遣了一个襄国吏卒去亭舍里通报。

    陈午闻本郡中尉驾临,连忙迎至亭界,远见夜下从北边来了一队人马,前有吏卒为导,数人骑马居中,百数熊罴虎士持矛刀、火把在后。他羡慕地心道:“久闻中尉英武,名不虚传。”

    不等人马近前,他便就捧彗下拜。

    这百余人来到近处,他听到一个吏卒大声说道:“中尉驾临,苏人亭亭长何在?”

    陈午不是一个人来的,苏人亭的求盗、亭父都跟着他来了。他不敢抬头,伏在地上,膝行向前了点,回答说道:“小人苏人亭亭长陈午,拜迎中尉大驾。”

    他头伏在地上,耳朵支棱着,听到有人从马上跳下来,走近过来。他微微抬眼,一双革履出现在他的眼前,紧接着,两只有力的手挽住他的胳臂,把他扶了起来。

    “陈君不认识我了么?”

    陈午站起身,看过去,立在对面的这人年约二十余,粗衣裹帻,腰插环刀,正笑吟吟地目注他。他惊讶心道:“却是前数日借宿我亭的许县陈君?”说道,“陈君?”

    “我非姓陈,我姓荀。许县陈氏是我妻家。前次路经贵亭,之所以托姓许县陈氏,是因为我此次行县不欲人知,并非有心欺瞒。尚请陈君毋怪啊。”

    “岂敢,岂敢。”

    这个惊愕太大了,饶是陈午素来沉毅,猛一下也没发应过来,脑中杂乱地连着转了好几个念头,又是想到:“陈君是荀君?”又是想到:“荀君上次微服过苏人亭部,这次却怎么大张旗鼓?”又是想到:“上次中尉是入夜来,这次又是入夜来,是又来借宿苏人亭的么?”见荀贞笑吟吟地看着他,心中一动,又想到了一种可能,“哎呀!莫不成这回是专门来见我的?”

    荀贞召来宣康,叫他取出中丘令姚昇的公文,递给陈午,笑道:“上次宿住贵亭,夜闻君击贼,深感君有干才。黄巾新破,赵地多贼,此豪杰奋武之时。贵县的姚令以为君屈就一亭,未免可惜,把你举荐给了我,我欲用君为我中尉府中门下记室史,君可愿邪?”

    听了荀贞的话,陈午狂喜涌上心头。

    他老黄牛似的在襄国县当了好些年的亭长,苦无出头日,却没想到入了荀贞的眼中,一跃被擢为中尉记室史。他强自镇定,再度拜倒,说道:“得为中尉选用,此午之荣耀,焉敢辞拒?只是午才能低薄,恐不能如中尉意。”

    “你的才干,我虽不尽知,却也知一二了。你放心,你会很如我的意的。”荀贞哈哈笑道。

    “午方任苏人亭半月,午这一走,不知姚令可选好接任午的人了么?”

    虽得拔擢,却仍不忘旧职。荀贞很欣赏陈午的责任心,笑道:“姚令已选好了。”姚昇选的接任陈午之人就在队中。宣康去把他叫过来,与陈午相见。

    众人这一晚便就宿在了苏人亭。陈午连夜和接任的亭长结交完毕,次日带着跟从他的那二十余襄国少年加入荀贞的队伍里,迤逦随之南下。

    回来随行的人多,多是步行,走得不快,走了两天,到得易阳。

    荀贞令诸人停在县外,带着荀攸、邯郸荣、陈午、宣康,亲入县内寻岑竦。

    找到岑竦的家里,岑竦和他的母亲出迎。

    岑竦家很贫困,土屋漏顶,篱笆掩扉。屋内仅榻、案、粗席,别无家居物。

    荀贞叹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却是把岑竦比作了颜回这样的贤士。

    他对岑竦的母亲说道:“有贤母乃有贤子。母,贤母也;岑君,贤士也。贞蒙圣恩,备位贵郡中尉,自知才德菲薄,渴求贤士匡扶,以母之高行,以岑君之贤德,我便是为母家扫洒门扉,犹惧会玷辱母与岑君的高德,实因渴贤之故,冒昧登门,请辟岑君为中尉门下主记史。”

    岑竦的母亲今年才四十多岁,常年cao持家事,发髻已然花白,岁月在她的额上、眼角留下了层叠的皱纹。她个子不高,然跪坐席上,腰杆笔直。

    她细细地打量荀贞,先看荀贞的坐姿,再看他的衣着,又看他的相貌,再又看了看候立在院中的荀攸、邯郸荣、陈午、宣康诸人,说道:“竦嘴拙,无长才,惟知‘忠孝’,为君门下记室史,可能在别的地方帮不了君,然君只要有所嘱命,便是舍了性命他也能为君完成。”

    这却是答应让岑竦出仕,当荀贞的属吏了。

    荀贞大喜,说道:“我知母安贫乐道,有原宪、伯夷之节,可母只有岑君一子,岑君一去邯郸,就只余母在家,无人奉养膝前。岑君,孝子也。使孝子离家,不能孝顺他的母亲,此仁人之所不取。母若同意,可与岑君共来邯郸。我当为母买宅院,供母安居。”

    岑竦的母亲说道:“居家为孝,入仕为忠。在家侍奉父母,出仕侍奉主君。我腿脚便利,足能自己照顾自己,邯郸就不去了。中尉的好意,我多谢了。”婉拒了荀贞的邀请。

    是夜,荀贞等在县外宿了一晚。次日早,荀贞带着岑竦等人回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