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逆流伐清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

第一百三十六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扩张掠夺是唯一的发展之路吗对此,朱永兴不想过多的考虑,在仁义道德、抚平外夷、恩达四海面前,他自然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缅甸,为必征之国。并不只是因为其对永历君臣的态度,以及借此对朱永兴的勒索,更因为是通往印度的陆上通道。那是一块大肥rou,朱永兴可不想全让给英国佬,他非要去试着摘一摘这个被称为“女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

    对于朱永兴行将露出的侵略扩张的殖民主义爪牙,缅甸并没有觉察,反倒因为朱永兴的暂时低头而欢欣鼓舞。但随着明军的日渐强大,缅王也认识到了一点,做事还是不要太过分,永历君臣虽没有那个能力,但明军若被激怒,缅甸是无论如何抵挡不住的。

    郑昭仁在缅官的陪同下,驻足观望着那座象个破村子似的用竹子围造的所在,里面的草房、竹屋便是行宫啊9真是——

    “大人,进去后可莫要说话,否则吾王怪罪,下官承担不起啊!”缅官再次低声提醒道。

    “省得,不会让你难做。”郑昭仁笑着拍了拍缅官的肩膀,后退了两步,跟在其身后,一身缅人装扮,谁也看不出他的身份。

    来到阿瓦担任大使已经有几个月了,凭着郑昭仁多年经商养成的八面玲珑,以及朱永兴的财力支援,他与很多缅官都相处融洽。缅王在得到南明送来的礼物,并且甩脱了藩属地位后。对郑昭仁也颇为客气。虽然还是不准郑昭仁与永历君臣见面联系,但郑昭仁定期采办的粮食、rou蔬、衣物、被褥等物却是被允许送进“行宫”,很大地改善了永历君臣及随从人员的生活。

    郑昭仁也不急躁,继续在阿瓦城做着工作,一边继续向缅王和众臣陈述抗清正处关键,财政紧张,无法长期供养远在缅甸的永历君臣及随从;一边观察着缅甸各方的关系,一一记在心中。又有针对性地交好缅官,并保持着与滇省的密信联系。

    事情在终于在前几天有了转机,滇省送来一面四尺高的大镜子打动了缅王后的心。枕头风吹过,缅王终于松了口。同意派缅官对“行宫”内人员进行登记甄选,然后将一些缅方认为无关紧要的人员交给南明。而郑昭仁在不暴露身份、不与永历君臣说话联系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宫”察看,并旁观缅官的登记工作。

    在缅王看来,将一些明人送走也就等于削弱了永历的羽翼,日后更好控制。而且这也向明国表示了善意,能不断地得到明国的“朝贡”。对。缅王向国内一些部族首领便是这样说的,并请他们观看了明国送来的礼物。看看,连天朝上国都向我低头“朝贡”了。我多有本事。你们还不给我老老实实的。

    通过缅兵看守的大门,郑昭仁等一行人进入了竹寨“行宫”。“行宫”内也有巡卫,应该是随驾而来的御林军或锦衣卫,但手无寸铁,拿根木棒都算是好武器了。见缅官在缅兵的护卫下走来,都自动自觉地让开道路。

    嘿嘿。看这些人的精气神,连滇省的百姓都不如。这防卫啊,形同虚设。郑昭仁心中腹诽,脸上不动声色。

    “天门,天门。开天门。”

    “大,大。小,小呀!”

    …………

    一阵呼幺喝六的声音从旁边的草屋中传了出来,原来这里是绥宁伯蒲缨、太监杨国明等所开的赌场,里面的人赌兴正浓。起初,永历帝闻之大怒,曾命锦衣卫士前往拆毁赌场,但诸臣那管什么皇帝圣旨,换个地方重开赌场,喧啸如故。永历无可奈何,也便听之任之了。

    郑昭仁觉察到缅官偷偷看了他一眼,不禁有些脸热,心中暗骂:这帮混账东西,丢人丢到国外了。岷殿下正领导军民与清军厮杀拼命,这些家伙倒好,如行尸走rou般,苟且偷安、苦中作乐,毫无共赴国难之意。我呸,由这帮家伙治理国家,不败还真是奇怪了。

    沿路见到不少短衣跣足的明朝官员,虽然也是不顾国体,但郑昭仁已经有些麻木了,看都懒得再看一眼。

    缅官来到十来间草房前,这便是永历的“皇宫”的,住着王皇后、马太后,还有两个嫔妃,一些侍女太监。缅官驻足回首看了郑昭仁一眼,郑昭仁会意地点了点头,伸手一让,自己则站在外面,由着缅官先进去禀报。

    郑昭仁的目光一凝,前面走来几个明朝官员,冠带袍服虽旧却很整齐,为首的一个三绺长髯,面色严肃,走起路来步伐有力,颇有些威武之气。

    这几个明官来到“皇宫”前正碰上缅官禀报完退出,为首的威武明官上前询问,缅官执礼甚恭,由通译来回转达。

    黔国公,沐天波。郑昭仁微微眯起了眼睛,那些苟且偷生之辈不足虑,这些个忠义之臣倒是岷殿下的障碍。

    “皇宫”旁的草房内突然传出了琴声和歌曲,沐天波脸色一变,恨得咬了咬牙。这里是皇亲王维恭的家,其中有广东女戏子黎应祥,王维恭经常命她歌曲娱乐。虽然恨王维恭行尸走rou,毫无失国忧君之念,沐天波还是忍了下来,与缅官说话。

    “我王恐钱粮有缺,慢待了诸位,特命下官登记核验,以便按时按量供给,以免诸位日用不敷。”缅官说得客气,却有所隐瞒,只字不提送人回国之事。

    “尔宣慰司原是我中国所封。今我君臣到来,是天朝上邦。你王该在此应答,才是你下邦之理,如何反将我君臣困在这里……”沐天波的神情很是不悦,太子突亡。他苦心筹划的保护太子突围归滇的计划便泡了汤,永历又懦弱难扶,让他感到希望顿失,心情惆怅。

    “沐国公言重了,我王岂有囚困之意,实在是贵**队曾杀害地方,缅民恨入骨髓,我国不得以加之保护也。”缅官陪着笑脸说道:“我国本是小国。财微物乏,却供养诸位近三载,宁不知恩报恩乎”

    “今日我君臣虽在势穷,量尔国王不敢无礼。我君臣大不了随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后,自有晋、巩二藩来与尔国王算账。”沐天波说完冷哼了一声,不再言语,坐困竹城,纵逞口舌之利。也于事无补,不过是借机发泄一番。

    缅官微微一笑,也不动怒。拱了拱手。带人自行走了。还晋、巩二藩呢,当家人都已经换了。看来封锁消息是正确的,永历君臣不知外面详细,否则还不要闹将起来。

    郑昭仁深深地看了沐天波一眼,不动声色地跟着缅官而去。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尽管早已经用重金买通了几个缅兵缅人。能够获取到“行宫”内的动静。但此番亲眼目睹,却更加真实,郑昭仁心中不停地暗自盘算,重新思考着之后实施各种计划的可能性。

    ……………

    “在明清战争中,一个决定性的海军优势是成功的希望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经常性的海军优势。便可以使敌人改取困难的守势,破坏并遏制其进攻的**。通过海军。我们不仅可以把兵力和物资源源不绝地投入战场,还能机动地利用舰队,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地形和时间作战……”

    朱永兴对海军有过如此高的期盼和评价,此时这番话正回荡在段智英的耳旁。浪涌船摇,可作为舰长的他已经适应了海上的颠簸,稳稳地站在船头,举着望远镜继续瞭望着远处。

    奇袭白鸽门水寨的行动正在实施中,作战计划经过了完善和补充后,整个南海舰队分成三个支队,段智英与他的“海波号”荣幸地成为了突击舰队的一员。而突击支队由二十六艘航速、火炮都属上乘的军舰组成,其中还包括三艘英**舰,全部挂上荷兰的旗帜,由杨彦迪指挥,连蒙带唬地混过琼州海峡。

    因为郑成功正在台湾与荷兰人战斗,用荷兰援军的名义比较让人能够相信。反正现在突击舰队由三艘英**舰打头,已经穿越了琼州海峡,在岸上陆地的视线距离之外转向北驶,直奔白鸽门水寨。

    望远镜的视野中,杨彦迪的旗舰已经冲到了舰队的最前面,长时间在高、雷、廉州及附近海域活动过,他比英国佬更熟悉这里的海情和舤线。

    不知道英国佬是怎么对付清军的哨船的,反正岸上的烽火台并没有发出报警信号。大概在清军眼中,什么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等等,都是一个德行,分不出具体的国家。

    段智英放下了望远镜,身后甲板上也热闹起来,戴着纸帽子,脸上涂的乱七八糟的明军士兵纷纷从船舱中出来,到甲板上透气。装束虽然够瘪脚,但从远处看,本来也没多少清军真正见过西夷人,却也难以分辨出这些怪模怪样的西夷人竟是明军假扮。

    第二支队即便有两艘法**舰打头,估计也混不过来了,段智英苦笑着摇了摇头。因为舰船数量足足有八十多艘,“荷兰”人太多了,清军不是傻瓜,要他们第二次上当显然有些异想天开。

    不过,那也应该是四五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在那之前——不正是突击支队大发神威,建功立业的机会或者是一场激烈惨酷的大海战之后,自己葬身海底段智英突然笑了起来,每艘船上差不多都安排了一个英国佬充门面,现在这个英国佬正滑稽地比划着手势,似乎要证明他比一个明军士兵更强壮。

    “舰长,这个英国佬还真有意思。”见习少尉李望山走了进来,作为同是讲武堂海军科毕业的校友,他和段智英关系亲近,更对这位学长如此快地高升而钦佩不已。

    “莫要小瞧他,说不定他以后会成为咱们的顾问呢!”段智英已经听到了朱永兴似乎要聘请西夷作海军顾问的风声,便间接地提醒这位小学弟,“英国人的航海技术是很厉害的,特别是远洋。而且他们的海战水平也很高,当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便是被他们打垮的。”

    在讲武堂有专门的讲述外国海军的课程,目的是让这些军官开阔眼界,而将近百年前的那场关乎世界历史走向的大海战也是教材之一。

    “舰长说的是。”李望山连连点头,说道:“讲武堂又有了新的地图,那英国离此有万里之遥。殿下有一次看着地图,曾感慨地叹息:两国交往总是互相的,可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能来明国,明国还没有舰船能驶往欧洲,真是很遗憾。”

    段智英沉默了半晌,抬头望向无边无际的大海,低沉地说道:“那便让我们努力奋斗,早日实现殿下所愿,让欧洲的西夷人也能看到我们大明的威武军舰。”

    ………………

    终于还是没能胡混过去啊!尽管第二支队的指挥陈上川早有预料,但还是感到些许的失落和不满。现在,他正带着一支分舰队攻击清军的琼州口(现海口港),把失落和不满通过炮弹发xiele出去。

    琼州口的清军舰船并不多,陈上川指挥的舰队占有明显的优势,牢牢地封锁住了海岸线和港口。清军舰船冲不出来,在火力对抗中很快便丧失了还击之力,岸上的炮台也被一一打哑。

    十几艘只装备两门火炮的轻船随着陈上川的旗号冲了出来,冲入港口,在离敌舰很近的距离开炮射击,将一艘艘敌舰送入海底。

    虽然很想将敌船俘获,但时间是宝贵的,此次行动的目标是白鸽门水寨,只要击沉敌船,使其难以越过海峡报警便达到了目的。

    战斗已经毫无悬念,陈上川的望远镜转向了海峡北面,在视野的尽头并没有发现笔直升起的烽烟。或许是离得太远看不见,或许是沿海迁界废弃了烽火台,也或许是被清军哨船看破后下手果断,没有漏网之鱼。他并不敢确定,但尽快按计划行动,使突击支队有后力支援,总是没有错的选择。

    ……………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