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逆流伐清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六十二章 辽东攻略

第二百六十二章 辽东攻略

    所以,充分发挥水师威力,以大军沿着长江一路向东推过去,最后把江浙清军一举全歼,便是朱永兴和参谋们反复商议后,所作出的最有握的取胜策略。

    但计划虽是如此,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由于南昌清军的存在,明军如果继续沿江而进,攻打武昌的话,侧翼面临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南昌清军可以北进,夹击武昌城下的明军;还可以西进,偷袭岳州或长沙。

    谨慎依然是朱永兴的性格特点,他在与郑王刘体纯会面,详细交代了讨朔军以后的作战特点和任务后,赶回岳州坐镇,立时做出了战略调整。

    征朔军向岳州收缩,与荆州的友军成犄角之势,既防范武昌清军进犯,又使岳州无虑;殄朔军择日由岳州出发,东进赣省,兵逼南昌;派人传令,荡朔军由萍乡、宜春向北进兵,攻击南昌;抚州的魏君重的灭朔军第一师,吉安的征朔军第一师,两师会合,由西南进逼武昌;长江水师分一部沿江出动,袭扰武昌,使武昌清军不能全力增援。

    战略主动权掌握在明军手中,时间也对明军有利。武器装备正从后方源源运来,讨朔军和伐朔军正在组建、换装、训练,破朔军正在壮大满编,水师陆战队正在扩大编制,江浙的反清暴动正在蔓延……

    当然,采取稳步推进、控制节奏的战略战术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因为朱永兴并没有把目光局限于大江以南,而是在布局天下。在清廷看来这个要地,那个重点,在朱永兴看来不过是大棋盘的一角,可以缓取,可以暂不取。这对整个大布局来说,并不是什么急所。

    目前正在交战的大江以南且不说,从甘陕、河南,到山东、直隶,再到京师、辽东,一个通盘的作战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不仅仅是纸面上的筹划。还有物资的囤积,人员的使用,军队的调动就位。可以说,每一个明军的行动,都是在为这个大布局服务。

    朱永兴虽在岳州坐镇,但所指挥的却不只是周围作战的明军,从广州不断送来的密信情报,使他不断调整着每一颗棋子,天下大局也是愈来愈清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老奴一战(萨尔浒大战)而王基开。洪太一战(松锦大战)而帝业定。殿下欲刺以封喉一剑,必决战于松锦,反其道而行之。”吴三桂面对着地图,手指在上面划来划去,反复思索着,嘴中喃喃自语。

    萨尔浒大战、沈辽大战、松锦大战是清朝开国史上的三块里程碑,反映了清朝崛兴史三次重大的历史转折。

    萨尔浒大战是明清重大军事冲突的开端,标志着双方军事态势的转化——明辽军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军由防御转为进攻:沈辽大战是明清激烈军事冲突的**,标志着双方政治形势的转化——明朝在辽东统治的终结。后金在辽东统治的确立;松锦大战是明清辽东军事冲突的结束,标志着双方辽西军事僵局的打破——明军顿失关外的军事凭借,清军转入新的战略进攻,为破山海关、定鼎燕京、入主中原,奠下基础。

    而朱永兴的大布局便是不中规中矩的北伐,却是截断辽东与中原的联络。将满清主力消灭于中原。这个计划看似有些异想天开,但仔细研究之下,却是有其一定的理由,以及成功的依据。

    首先,满清入主中原后。辽东所剩的兵将不多。都忙着去中原繁华之地享受,谁还愿意呆在苦寒之地。而且满清是不准汉人至关外垦荒居住的,那是他们留着作退路的存在。他们想着有一天,在中原混不下去了,还能回到关外去。

    所以,如果按照历史上正常的北伐步骤走,满清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很可能大肆劫掠,并带着大量人口和财物退出关外。然后在山海关、锦州、大凌河等地派兵固守,给明军收复辽东制造很多的困难。

    其次,朱永兴对沙俄充满了警惕,不希望退至关外的满清有与沙俄勾结的机会。在历史上,沙俄唆使挑拔并支持分裂势力向中国蚕食是其惯用的伎俩,蒙古噶尔丹、阿拉布坦等叛乱,背后都有沙俄的影子。如果满清败退关外,形势自然与历史上不同,成为沙俄的棋子,向重复江山的大明sao扰进攻是完全可能的。这样一来,明军想要收复辽东,势必要面临更大的困难,更复杂的形势。

    朱永兴曾对这个超乎常人想象的作战计划有过形象的比喻,叫做“前防狼,后打狗”。狼是指中原的满清,狗则指留在辽东的清军。一大一小,一强一弱,便是狼和狗的差别。

    清兵入关后,盛京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设盛京将军一人总辖之,下设副都统四人、副都统衔总管一人、城守尉八人、协领十五人、防守尉两人、佐领一百三十一人、骁骑校二百余人人;主要驻防地为盛京、兴京、凤凰城、义州、牛庄、锦州、金州、辽阳、熊岳、复州、宁远、广宁、铁岭、开原等。盛京将军属下共有八旗官兵七千余人,算上家眷,约有近十万之众。

    没错,七千余兵将便几乎是辽东的全部军力,即便动员家眷,再加上黑龙江流域的清兵,兵力和战力又能提升多少?按照兵法上所说“避实击虚”的话,兵指辽东,倒也不算违背。

    而一防一打,则更突出了作战的特点和方式。一旦切断了关内关外的联系,对于辽东便是进攻,对于关内便是防御。这是在分析了两边的实力后,得出的结论。先打弱,后击强嘛,这也是合乎兵法之道的。

    当然,这个大布局的设想非常宏大,如果成功。一举定天下也不是奢望。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却还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

    首先是大兵团的战略机动,以及能够保证粮草、弹药等物资的供应。明军现在能够动员的大小船只有数千艘,如果走海运的话,应该能够满足运输的需要。为了尽量不出纰漏,朱永兴的想法是在济州岛或山东的长岛和登莱建立物资基地,以便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变数。

    运力能够满足。但物资却需要囤积。不仅仅是粮食、弹药,还有为低温环境下作战所需的被服、棉衣等物。还有兵员,朱永兴认为最理想的战略是在山东开辟新战场,然后在山东至少招募到一个军的兵力。闯关东嘛,山东人是最多的,渡过渤海湾就是辽东,在气候适应方面,山东人是最适合在辽东扎根,最适合在低温环境下作战的。

    其次便是骑兵部队的组建。西北有晋王的镇朔军。东北呢!朱永兴的想法是从镇朔军中抽调部分军官,再招募各军中善骑者。然后在济州岛利用朝鲜代买的马匹进行封闭训练,至少要有三千左右的机动骑兵,征战辽东才更有把握。

    最后还有各种小的方面,比如侦察勘测要登陆作战地区的海情、潮汐、暗礁等情况,这个任务已经交给长岛假扮海贼的明军分舰队去完成;比如参战军队的集结、登船地点,如何保密;如何尽量地调动清军,使其防守力量更单薄;如何制造假象。使清廷能够继续呆在北地,难以下决定逃回老巢……

    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朱永兴的计划是经过一年的准备,在后年的春末展开行动。从春末到冬初,即便是南兵不适应气候,也能打上多半年的时间。就算不能彻底消灭鞑虏,在辽东建立稳固的根基,也应该不是问题。

    正因为有这个大布局的存在。朱永兴才采取了稳进的策略,既能多消耗清军的力量,还能不把清廷吓着。就象解放战争时,四野暂不入关,从而把傅作义集团稳在了平津一样。

    到明年开春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只要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光复大江以南,不耽误耕种,到了后年,便会有足够的粮草支应这场大战;而一年多的时间,各项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就绪,便到了封喉一剑刺出的时候了。

    “松锦啊!大凌河,锦州,松山……”吴三桂脸上的rou抽搐了两下,作为参加过松山大战的亲历者,那场惨败只有身免的经历,让他至今还心有余悸。

    辽金之前古人长途旅行的足迹并未穿过辽西走廊。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大修驰道,这里只开辟了无终至碣石,其间的榆关至碣石正是辽西走廊的最西段,也就是说,秦时辽西走廊并未贯通。秦汉至隋唐各朝,从中原到东北的主要路线是出榆关再顺大凌河谷经建昌、朝阳转而向东,跨医巫闾山到东北重镇辽阳。

    缘何如此?辽西沿海丘陵起伏,岩体广布,人烟稀少,虽有草丛毛道,仍处荒漠闭塞状态,既无重镇又无要塞,又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游牧为主,居民分散,没有较长久的地方政权,地方官吏不过是臣服中原朝廷的民族首领,朝廷和百姓没有打通辽西走廊的要求。

    开拓辽西走廊通道始于辽而发展于金。契丹建立大辽国后,侵占了燕云十六州直逼黄河,辽西已成辽国腹地。辽军从中原俘获大批汉人,安置于辽西做奴隶。汉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开荒种地,建立城池。辽西走廊土地的开垦,促进了道路的开拓。

    辽西走廊通道完善于明清。明初,辽宁西部除辽西走廊外全为蒙古势力范围,民族矛盾日益激烈。洪武十四年,魏国公徐达在河北与辽宁交界处创建关城,设山海卫,始名山海关。

    “关外”也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地方,人们习惯叫做“关东”。山海关以东包括现今辽宁省大部,又称辽东。山海关的位置,恰好处于辽西走廊西端的咽喉之地,像一把大锁,牢牢锁住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上通道。古人称颂: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1442年,明王朝又下令修筑边墙。巩固辽西走廊安全,保卫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地位。修筑边墙之后,东北各地经朝阳入中原的古道再不能随意通行,辽西走廊作用凸显。

    如果能切断辽西走廊,虽然清廷还能从京师以北的边墙,穿越燕山险要。从内蒙古绕回辽东,但拖家带口、辎重极多,要花上多少时间?而且从京师败退,意味着满清已经穷途末路,那些表面恭顺的蒙古部落会放这些大肥羊安然返回?起码察哈尔部便会象恶狼一样扑上去,以雪当年之耻。

    “广宁中前所、广宁前屯卫、广宁中后所、宁远中右所、宁远卫、连山驿、宁远中左所、杏山驿、广宁中屯所、广宁中左屯卫……”吴三桂的手指在背山面海的辽西走廊上慢慢划过,念叨着一个个地名。

    这里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沟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征战必经之地。明清在此争夺征战经年,可以说是染满了鲜血。

    虽然朱永兴给了吴三桂这个于辽东湾登陆进攻的研究课题,其实更多的是让他能够在广州打发时间。

    由辽东湾登陆早有定计,葫芦岛、锦州湾,或者由盘锦、营口直接溯辽河而进辽东。别的不说,朱永兴可是知道辽沈战役的,**便是由葫芦岛登陆增援锦州的。因为现在的战船吃水较浅。明军更能直接进入锦州湾,连塔山都能绕过。由打渔山岛等岸边防线直逼锦州。

    一阵笑语打断了吴三桂的冥思苦想,他有些不悦地抬头望去,透过玻璃窗,他看见夫人牵着孙子吴世霖正走过来,身后是儿子吴应熊和儿媳建宁诰命。

    正如朱永兴所说,给吴三桂安排的府邸曾是清朝两广总督的宅院。说不上富丽堂皇,可在广州城内也算数得上号的。说到别致,自然是用了一些新材料,比如刚在广州富豪家中流行起来的玻璃格窗,带大镜子的梳妆台等等。

    唉。女人哪!能和儿孙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快乐。吴三桂无奈地叹了口气,将未写完的辽东攻略合起,放到了一边。

    “王爷,到了广州也不见你出去转转?有很多新奇可看呢!”张夫人走进屋,笑得畅快,说道:“今天王妃请去听戏,那戏唱得真不错,是从江浙来的班子呢!”

    什么王妃,一个侍妾而已。吴三桂腹诽着,脸上却挤出笑容,说道:“你们开心就好,孤不是有公务嘛,殿下郑重交代的,哪能马虎对待?”

    吴应熊和建宁进屋施礼,吴三桂点了点头,笑着抱起孙子吴世霖,坐在椅中逗弄了片刻才交还给夫人。又说了会儿闲话,张夫人便起身和建宁、孙子去后宅,吴应熊则被吴三桂叫住。

    被绑架投诚之后,吴应熊到情报局当了个小官儿,工作也不忙,不累,就是把京师中的一些情况编辑汇总。比如他所知道的京师中官员中的脾气禀性,弱点优点等等资料。

    当然,出于叶虎的授意,吴应熊也能接触到一些较机密的情报,并带给吴三桂以作参考。这是不怕他漏密的,反倒是一种无形的震慑。通过他,也能让吴三桂知道情报局的庞大和无孔不入,使其息了异心。

    “父王,清廷正拟议调动山海关和宣府的兵马。”吴应熊待吴三桂坐下,才开口说道:“蒙古诸部只有科尔沁和喀尔喀出兵,其余则或延宕,或输马匹,私下言北兵不习南战,勿折损人马。”

    吴三桂心中暗惊,情报局已经渗透进了蒙古诸部,于其动向言语尽皆掌握,看来有些蒙古诸部的高层很可能与明廷有勾结啊!

    “父王,清廷怕是在南方支撑不下去了。”吴应熊继续说道:“孩儿在海上见识过明军的水师,巨艘如楼,桅樯如林,实在不可敌也。有此水师,整个沿海由江浙至辽东,都将受到威胁。不断调兵南下,空耗实力,且令北地空虚,愚者之见。”

    “嗯,吾儿的判断不错。”吴三桂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虽然如此,清廷却骑虎难下,不得不与明军在南方争夺,起码不能示弱。否则,人心更变,连北地恐怕亦不安稳了。”

    “如此耗下去,正中岷殿下的计谋。”吴应熊冷笑了一声,说道:“现在便是为将为北伐打基础,清廷不会看不出来吧?”

    “看出来也好,看不出来也罢,四大辅政谁敢畏缩,谁敢提罢兵议和?”吴三桂在地图上重重点了点,“划江而治是不行了,岷殿下岂肯弃已占之地?黄河?那便是不战而弃,四大辅政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