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霸王!在线阅读 - 第九十四章举荐孝廉

第九十四章举荐孝廉

    第95章举荐孝廉

    吴县自古就是吴越一带最繁华鼎盛的城市,规模城建都并不小。

    顾雍担任县令之后,更是政通人和,安置了大量的士兵、工匠的妻女进城,使人口进一步增多。

    所以吴县究竟有多少户人家,不仅孙策关注,同列在席的朱治、何夔亦非常好奇。

    顾雍立即向诸人详细介绍道:“孙将军平定战乱,使野无豺狼,河清海晏。吴县百废俱兴,不仅百姓在城邑安置,更有数户豪强之家搬到了城中,如今城中有十八坊一市,总共三千六百户,约两万人。”

    一坊基本上就是一里,平时是里正管着坊门钥匙,里正开门,百姓才能在白天出入坊内外,所以吴县的人口统计还是很容易的。

    接近四千户人家,比石城县那种四五百户的小土城的确是恢宏不少。

    孙策颇有兴致的问道:“是哪几户大族搬到了城邑当中?”

    “我族子弟皆在郡县出仕,故而妻女都接到了城中。此外还有陆氏、张氏等族。”

    “张氏?”孙策颇为惊讶,他记得张氏族长张允可是一位轻财重士的豪杰,族中部曲千人:“他怎么会离开坞堡,搬进城邑?”

    顾雍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便不知晓了,或许是因为城中便利吧。城中商业繁华,各种物资皆轻易可得。这对常年龟缩在坞堡中,完全靠自给自足的豪强而言,极具吸引力。丰富的物资,其实是坞堡中最欠缺的。”

    孙策微微颔首,也有道理。不要低估战乱对豪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

    从董卓之后,钱货不通,商品经济凋零,没有商队会窜访各处坞堡。只靠着自给自足,一处坞堡中若不具备生产条件,连瓷器、橘子都很难得。

    如果张氏判定吴郡将来必定会稳定繁华,那提前搬到城邑当中也算是个合理选择。

    此时朱治笑着开口,说道:“此事或许我知晓原由。张氏族长张允或许对孝廉有意。”

    堂内诸人纷纷瞩目,举孝廉这种事,看似是人才被动等着太守举荐。

    但事实上,运行了数百年的察举制怎么可能会这么简单、直接。

    豪强、世家大族早已融入这套规则当中,每年举孝廉都充斥着大族之间的利益交换。

    而太守也通过这种手段拉拢地方豪强,巩固自身位置。

    孙策立即来了兴致,问道:“张氏这是与我等示好?朱公可有意举张允为孝廉?”

    朱治沉吟说道:“张允仗义疏财,名扬州郡,举其为孝廉亦足以服人。故而关键在于,举其为孝廉是否利于将军统治吴郡。”

    “张氏是吴郡大族,部曲千人,若能得其襄助,吴县倒是能更为安稳。”孙策说过举荐孝廉的权力完全交给郡府,所以他也没有过多干预,只是跟朱治谈到当前统治,说道:“如今我等还是以吴县为重。”

    有一个稳固繁华的县,就足够孙策以大军万余扫平任何叛逆了,所以最持重的办法还是稳固根基。

    朱治闻言立即表态,说道:“那孝廉最后一个名额便不考虑另外十二县之人,留给吴县了。在吴县豪族众多,在尚未派人加入将军麾下的大族中,张氏的确最适宜。”

    孙策眉头一挑,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吴县大族除了陆氏跟孙氏有仇之外,顾氏、朱氏等都先后有人加入了孙策麾下,成为统治吴郡的一员。

    张氏还没有族人担任军政要职,却又掌握了大量财富,难免会有种惴惴不安,担忧自己被排除在统治阶层之外。

    这时候他要继续统帅上千部曲龟缩在坞堡中,恐怕双方都不互信,难免祸乱中生。

    他搬到吴县来,恐怕也是想着消弭孙策对他的芥蒂和猜忌。

    孙策一笑,自己可不是袁术啊,不会作出抄掠治下这种事。

    这种阴差阳错的小误会,孙策直接一笑而过,颇感兴趣的问道:“举孝廉是郡府之权,朱公自行决断即可。刚才朱公说这是最后一个名额?我记得吴郡人口四十万,能岁举孝廉两人。另一人郡府举荐的何人?”

    张昭已经引荐了不少人才,孙策十分好奇谁能够有如此才干,越过无数豪强、世族的利益交易,直接被郡府选中,举为孝廉?

    谈到这个,朱治欣慰的大笑起来,说道:“郡府举贤其本职还是为国家举荐有真才实干之贤才,此前被举为孝廉之人姓徐,名奕,字季才,琅琊东莞人。”

    “徐州人?不是吴郡人?”孙策本能的惊奇出声,按理郡府举荐的应该都是本郡人才对。

    朱治闻言笑着说道:“将军此言,老夫极不认同。何谓徐州人?徐奕避难于江东,户籍统计之时,就编户于曲啊。难道编户之民,不是我吴郡治下百姓?”

    此言掷地有声,在座的所有官员皆精神一振。

    孙策大笑着抚掌,语气慷慨:“朱公所言极是!是我初闻之下,偏执了。没错,在我编户之中,便是我治下之民。凡搬迁至吴郡者,皆应一视同仁,甚至热切迎之。不然这天下何来的乔迁之喜?”

    中原自古以来就有乔迁之喜,如果没有利益纷争,豪爽热情的诸夏自然是欢迎接纳远方之人。

    但江东一直有派系之争,江东士族跟江淮派系争斗不休,自然就是因为外来人抢占了他们的利益。

    眼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没有大量北方士人南下,两个孝廉名额必然都归江东豪强、大族。

    而要避免这种冲突产生,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向北方扩张即可。如此利益纠纷就变成了利益交换,江东的士族也能在北方担任要职,就不会盯着本地那一点利益了。

    所以孙策说道:“能得北方士人之力,我必推其殷殷之情,以平定江淮,使思乡者皆能荣归故里。”

    这句话自然是说给何夔、徐奕这种北方士人听的,以昭示自己绝不偏安于一隅。

    果然听闻孙策所言,何夔目光中多了几分期冀和憧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如今已经在江东立身,自然就期望能率军返回故里,使家乡重新安宁。

    他对同样出身北方的同僚天然带有好感,问道:“徐季才其人如何?”

    朱治胸膛挺直,手抚下颔,显然为自己举荐这名人才颇为自得,笑着说道:“其人贵尚峻厉,一时之清贤,以忠信得名,可比汉之名臣颜异。”

    可比古之颜异?

    所有人立即对这位徐奕有了清晰的认识。

    颜异就是腹诽的主角,由于他德行无暇,廉洁正直,张汤要治他的罪,实在找不到理由,于是就说他虽然没有说出来,但腹中未必没有诽谤。将他论罪入狱,然后处死。

    能够与颜异相比,徐奕至少也是一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贤士。

    而孙策则格外瞩目。

    因为这个徐奕,……貌似历史上对小霸王非常瞧不上才对!

    这种事还是挺正常的,三国三位君主都有那么一两位相性不合的人才,不愿意为其效力。

    最著名的当然是刘备,刘巴死活就不愿意为他效力,躲着他跑了大半个中国,最后还是没能躲掉,在益州被迫落入刘备手中。

    曹老板就更多了,他亲自劝降,陈宫也不肯低头。此外还有关羽、张等等,都是对他的礼遇固辞不受。

    当然出身更低的孙策也免不了这种待遇,而徐奕应该就是这其中最出名也是最遗憾的那一个。堪比刘备错失太史慈。

    历史上小霸王派人以礼命之,但也不知道徐奕是看不上孙策只是袁术麾下一名小小校尉,还是厌恶孙策杀伐甚重,所以直接拒绝,并改名易姓,微服逃回本郡。

    徐奕与崔琰、毛并传齐名,都以清廉刚正而闻名天下。

    这俩人是什么地位,那是众所周知的。

    崔琰文武双全,曾经代替曹cao坐在椅子上接受匈奴使节朝拜,曹cao亲自捉刀站在其后。他深受满朝文武敬重,名声甚至被曹cao所忌惮,最终将其冤杀。

    毛那更是曹cao能够定鼎北方中原的关键人物,曹cao最关键的两个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战略和“修耕植,畜军资”的军屯战略,全都是由毛一个人为他制定的。

    能与这两人同传,就可以大概了解徐奕的身份和能力。

    曹cao打败马超之后,便是以徐奕为丞相府长史,镇抚西京。

    长史是什么地位,看张昭便能知晓。作为丞相府长史,他镇府西京,也就是当时整个关中地区,包括夏侯渊在内所有文武都要受徐奕节制。

    在东吴,这至少是鲁肃、吕蒙这一级别的人物。

    当然作为内政大臣,他的名声不像谋士那么显赫,所以声名还不及郭嘉。但要知道,郭嘉身份自始至终都只是司空府的祭酒,属于没有具体实务,只提供建议的府吏。跟执掌整个府中军政大权的徐奕差距,要比他们在列传上的差距还大。

    当然了,能力这种东西,全看记述是否全面。

    看《三国演义》觉得有五虎上将在,有卧龙凤雏辅佐,蜀汉没能一统天下,简直是遗憾千古。

    但看《三国志》,你又会觉得曹魏这般人才济济,五子良将如此绝世骁勇,有如此多战无不胜的绝世名将,如此多算无遗策的绝顶谋士,竟然未能一扫六合,简直恨中国未能一统。

    而看《吴书》……孙策只想砍死孙权。

    江东才俊,无一不是风流一世,惊才绝艳之辈,有周瑜、吕蒙、陆逊、步骘、张昭、顾雍等这么多千古名将、千古名臣辅助,你带着十几万大军,居然六次在合肥城下折戟而归。砍死一点不为过。

    所以归根到底,中原自古以来,就不缺豪杰奇才。刘邦带着沛县几名杀鸡土狗之辈,就能横扫四海六合八荒。朱元璋带着濠州二十四位cao着土话的老乡,迷惘的被迫流落他乡,开始创业,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国。

    功业高低,最终关键还是要看势力主君。

    孙策觉得自己麾下这些江东才俊,能力也完全不比萧何、徐达之类的更差。

    张昭威严刚正,治国得法,完全堪比管仲。

    而公瑾天纵奇才,雄姿英发,与诸葛亮并称一时瑜亮,纵然不能到韩信、诸葛亮这种武庙十哲的高度,武庙七十二将是绝对坐稳的,没有任何人会质疑。

    除此之外,吕蒙、程普、徐琨、朱桓哪个不值得称赞?

    尤其朱桓,怎么吹都不为过。

    毕竟其他人说,你们觉得曹仁论将才凭什么跟我比?

    那大家可就要争论一下了,这位曹魏第一大将,号称曹天人的猛将,更曾经击败刘备等无数人,怎么就不如张飞、赵云、甚至鲁肃、吕蒙了。

    但就是朱桓这么说,所有人都无法质疑一句。

    毕竟他是真的在狂言之后,带着五千人以寡击众,大败曹仁,并且直接让曹仁在班师路途上身亡。连卷土重来,再做较量的机会都没有。

    就孙策所见,麾下文武,无一不是人杰,治军理政,皆得其法。尤其那些青史留名得人才,皆才干斐然,没有一个是庸才。

    唯一比较平庸的,就是他的工曹掾蒋元,这家伙除了会雕刻马鞍之外,才能着实相对平庸。军械生产,到现在也没什么成就,以至于孙策不得不设置军器监予以完善。

    当然眼下何夔、徐奕这种历史上的曹魏名臣,才干也是毋庸置疑的。

    至少何夔的因地制法,让孙策都不是欣赏了,简直震惊狂喜。他治理下的吴郡商业,如今是重中之重。

    孙策说道:“徐季才这般异郡人杰却甘愿在吴郡落户,并接受郡府征辟,便是因为我等在吴郡饬法修师,修文德方才服远。所以我等更不能懈怠,必须继续敷陈德教,理物移风,善吴郡之政。”

    “今日召集几位,便是聊一聊这治理地方,便利百姓方面的事情。”

    “全郡道路兴修、吴县城邑整治,诸位都有何见解?可畅所欲言。”

    感谢书友鸟尽弓藏、兔死苟烹打赏的1500起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