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霸王!在线阅读 - 第36章决裂袁术

第36章决裂袁术

    第136章决裂袁术

    说完了督镇关中的人选,刘协状态轻松起来。

    从洛阳到豫章只要穿过两三个郡即可,使节快马加鞭,可能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召回刘繇。

    想到两个月甚至一个月后,大汉就能重拾关中山河,刘协心情都有些激动。

    随后他精神振奋的打算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再拿下高承。

    “高卿,那我们再谈谈你的任职吧?朕欲迁高卿为少府,为朕管理所有诸侯贡奉,帝室财政。”

    少府是九卿之一,与宗正、大司农并属司空所部。其权柄极重,机构庞大,属官众多。既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诸侯的贡献。又负责掌管宫廷皇室的财政。在当下的局面下,可以说直接掌管皇帝的全部钱袋子了。

    升少府者下一步就将升任三公之一!

    这完全是简在帝心,一步登天了!

    要知道高承现在的职位还只是一名斗米小吏!五官掾位在功曹之下。

    就算是朝贡使节一般都有封赏,但赏个两千石的太守也已经是极限了。比如王朗,就是因为朝贡而从府吏升任的会稽太守。

    少府可是九卿!虽然汉室九卿和太守都是两千石,彼此之间的确会存在平调。

    可直接升任九卿之一,不论怎么讲都是破格提升,是刘协的极其信重了。

    刘协继续说道:“高卿为朕制再兴大汉之伟计,何不亲自匡扶汉室?九卿只是开始,等大业生效,朕便以卿为司空,执掌朝政。有高卿忠贞贤明,为朕掌管钱粮府库,有车骑将军宗子维城,为朕扫平关中。这大汉如何不可复兴?”

    看着一脸激动,跃跃欲试的年轻皇帝,高承颇感欣慰,大汉有如此明君或许的确是希望未绝,复兴有望。

    作为汉室臣民,他内心自然是希望自己国家的朝廷能够再度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所以他笑着拱手,说道:“大汉有陛下,有公卿百官,励精图治,必可再兴社稷。臣于江东,若有朝一日,能见此一幕,必举杯为陛下贺,为天下贺。”

    刘协激动的身体,胸中的热血,脸上的笑意都瞬间僵住,在江东举杯?

    他面色一变,立即问道:“高卿要回江东?!朕给高卿九卿之职,尚且留不住高卿?”

    看到年轻的天子此刻不敢置信,同时又仿佛受到抛弃,委屈而又愤怒的模样,高承实在是于心不忍。

    可他还是只能坚定说道:“陛下,臣与我主有意气相投之志,死生同契之谊,实不忍背弃,望陛下海涵。”

    刘协激动的大喊:“朕无法理解!卿不是跟朕说汉室必可复兴吗?卿不是要匡扶汉室吗?为何却不肯留在朕这里,反而固辞九卿之职亦要返还江东?!”

    “难道匡扶汉室是假的?汉室复兴也是假的?我大汉养士四百年,却无一人愿为大汉社稷效死力?”

    高承郑重的说道:“陛下不宜妄自菲薄。人各有志而已。陛下志在匡扶汉室,臣志在救时难而济同类,唯愿安定桑梓,平定江东。设使有朝一日天下河清海晏,臣在地方,陛下在朝堂,又何尝不是共扶汉室,再兴社稷?”

    刘协愤怒的说道:“说到底,你还是觉得朕不如孙策。你要走就走!不用找这么多借口!”

    高承拱手说道:“陛下是君,我主是臣,如何可相提并论?”

    “退下吧!朕不想听你再多言。”刘协愤怒的一甩袖子,直接转身。

    高承想开口也无法再说,只能拱手告辞:“那臣告退,唯愿陛下能振我朝四百年余烈,复兴大汉之社稷。”

    天子冷哼一声,根本不予理睬。

    高承也只是叹息一声,然后告辞离去。

    不过他也没有心怀多少芥蒂,天子毕竟还只是个十六岁孩子啊。

    就算大部分时间都表现的成熟冷静,可当动怒还是难免有些少年人的冲动。

    只希望天子稍后能冷静下来吧。

    而天子的举措也的的确确是超乎了高承的预期。

    高承返回营地不久,天子使节就随后而至,迁朝贡使节高承为豫章太守,封都亭侯。迁朝贡副使刘由为丹阳郡丞。迁陈武为骁骑中郎将,封关内侯。迁郑宝为建武校尉。

    这个封赏,看得出来,天子还是非常念高承之情的,直接封都亭侯,更升两千石的太守。

    关键是还是豫章郡的太守,足以保证高承在江东的地位。

    只要汉室仍在,江东就几乎不可能更换他豫章太守的职位。毕竟这可是汉室封赏的官职,具有占据当地的最正当法理性。

    而给孙策的封赏,则彻底体现了天子的聪慧。

    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开府,领会稽太守,进封吴侯。许其另择一弟,袭父爵乌程侯。

    这份封赏,无论是讨逆将军之位,还是会稽太守之职甚至吴侯的封赏都考虑的极为精详。

    首先是讨逆将军,开府,这已经足够孙策获得东南方向的统兵权,视事一方。从一个小小的校尉,直接跨过骑都尉、中郎将、偏将军等职升到将军之位,也已经跨度极大。

    朝廷要重拾汉室威仪,就不能再滥发重号将军之位。吕布以诛杀国贼董卓之功,也才从中郎将升到了奋威将军。

    孙策以朝贡之功,从校尉升到讨逆将军,按正面的功勋评定是已经考虑了将军职位增多的缘故。同时,朝廷那些骠骑将军、大将军之职都将被取消,只保留刘繇的车骑将军和董承的卫将军之职。

    高承虽然力举刘繇为将,但刘协已经吃够了将军跋扈之苦,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将军队归于一人。

    他的考虑要比高承更加成熟。他以宗室刘繇为车骑将军,领兵坐镇西凉。以外戚董承为卫将军,统兵坐镇京师。两者互相牵制,又互相配合。

    可以说卫将军这个职位天生就是做这个角色的。就连尚书令杨彪也非常赞赏皇帝的这个布局。

    而另一方,孙策的封赏也得考虑其他诸侯的态度。如果直接将孙策升为重号将军与荆州牧刘表相等,那该如何安抚刘表?

    先不说两者世仇,就是朝廷赏赐给江东一个豫章郡,却没赏赐给荆州任何郡国。实物上已经差距这么大,如果两者在职务上再赏赐相当。那必然会使荆州感受不公。

    毕竟荆州可是朝廷眼下最重要的钱袋子!论输赋的重要性和便利性,都远在江东之上。

    刘备在一个小小的新野驻兵,有荆州支持,尚且能养兵上万。

    洛阳如果想积谷练兵,重拾山河。荆州源源不断的支持,重要性可谓独具一格,无人能比。

    故而为了展示朝廷对孙策朝贡贡献的认可,直接升其为吴侯,而非袭父爵乌程侯。袭父爵,这是孙家应有的权力。应该是贡使觐见天子后,顺理成章的回复。不足以表孙策功勋。所以天子力排众议,允孙氏择一子袭父爵。而直接将孙策从白身升为大汉顶级的县侯,以封赏其功。

    最后封会稽太守,而非扬州牧也是相同的考量。朝廷必须认真考虑袁术的态度。袁术自号扬州牧,再把孙策升为扬州牧,那是再明显不过的两虎竟食之法。

    虽然很多人瞧不起袁术,以为他好大喜功,志大才疏。

    但同时天下也不得不承认,袁术就是如今最强盛的诸侯。

    袁术敢称帝,那也不是没有底气的。

    他势力横跨扬、豫、徐三州,他自号扬州牧,除了江东三郡之外,还拥有九江、庐江两郡。

    在北面他兵锋直抵豫州汝南,以孙策族兄孙香为汝南太守,与曹cao争夺于汝南,更以舒仲应为沛相,尽有沛地。还在图谋陈郡,占有大量陈国之地。

    他若与朝廷交恶,向西进攻将直接威胁朝廷的洛阳。

    巅峰之时,袁术手上有三州十一郡的土地,人口近千万,带甲十余万。

    而当此之时,他环顾天下,自然是瞧不起天下群雄。

    北面的兄长袁绍畏惧公孙瓒兵锋,把冀州最富庶的渤海郡都割给了公孙瓒,却被打得丢失近半个冀州。要不是界桥之战,挽回了颜面。袁术就等着看他这个袁氏庶子的笑话呢。

    而往南,曹cao更是狼狈不已,被吕布偷了兖州,仓皇地好像丧家之犬,靠着侥幸打赢了吕布,整个兖州也已经赤地千里。

    至于汉室天子,那更是狼狈的毫无人君之像,躲在洛阳里像是以乞讨为生。

    最后荆州牧刘表,北面被张绣割据了南阳,东面居然败于刘繇这种败军之将。

    那环顾天下,可不就是他袁术最有蓬勃气象,各个方向开疆拓土?

    不过,他也清楚,他的势力很大程度上是孙氏帮他打下来的。

    所以对孙策的态度十分关注。

    在听闻天子战败于曹阳之时,他就开始与群下议称尊号。但被主簿阎象、术士张诚等人进谏制止,他不能采纳,只是嘿然不悦。

    但他自以为有淮南之众,料孙策必与己合,于是写信一封给孙策,询问孙策对自己称帝的看法。他的想法很简单,我们俩兵强马壮,只要我们合力,这些文臣的看法算什么?一群腐儒之谈罢了。

    但他这份迷之自信,孙策都笑了。

    他居然真的信誓旦旦,觉得孙策必与其相合!

    也不知道他是哪来的自信!?

    孙策冲他什么要与他相合?冲他一次次食言而肥?还是冲他欺凌孤儿寡母?当初孙坚获得传国玉玺,刚刚在襄阳阵亡。他就兼并了孙坚部众,拘留了孙策之母,索走传国玉玺。

    然后孙策屡次为他征战,要求他返还先父部众,他都一次次拒绝。直到最后才丢回来一千部众。

    这么刻薄,他还居然感觉良好,以为孙策必与其相合。

    这可给了孙策跟他翻脸的最大一个借口,所以孙策立即遣使修书一封给袁术,坚定的支撑汉室,反对他称帝。

    反正孙策确定,袁术不可能放弃称帝想法,所以给自己大刷了一次名声。

    孙策的书信态度十分明确,大举赞扬了一波当今天子,说:“成汤讨桀称‘有夏多罪’,武王伐纣曰‘殷有重罚’,此成汤、武王二主者,虽有圣德,但假使当时天下之主,无失道之过,亦无理由,逼而取也。今主上非有恶于天下,徒以幼小,胁于强臣,异于汤、武之时也。”

    “且董卓贪yin骄陵,志无纪极,至于废主自兴,亦犹未也,而天下同心疾之,更何况将军你效此尤甚,意图僭越称帝?”

    “我又闻幼主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天下虽未被其恩,咸归心焉。”

    “将军五世相承,为汉宰辅,荣宠之盛,莫与为比,宜效忠守节,以报王室,则旦、之美,率土所望也。

    “时人多惑图纬之言,妄牵非类之文,苟以悦主为美,不顾成败之计,古今所慎,可不孰虑!忠言逆耳,驳议致憎,苟有益于尊明,无所敢辞!”

    这可谓是将袁术的称帝计划驳的体无完肤。几乎是指着袁术鼻子骂,你袁家五世相承,受帝室之恩。你要有脸因为一条子虚乌有的谶语而变节,那就别怪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而袁术得到这封信,直接气的愁然发疾。

    这家伙的心胸实在是不大,愁的几天没睡好,直接病倒了。

    但正如孙策所料,不论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一根筋的称帝打算。

    袁术既不纳孙策之言,这使孙策名声一时大振,响彻大江南北。

    孙策骂的越狠,名声也就越响。

    整个淮南、江东,皆在流传孙策因为不愿为乱臣贼子而与袁术决裂。

    这件事沸沸扬扬,从袁术部将,到豪强世家,到流落淮南、江东的士人皆有所耳闻。

    而如此天赐良机,孙策当然要抓住。

    直接跟袁术相绝,派兵驱逐丹阳太守袁胤,然后以丹阳都尉孙贲为丹阳太守。

    江东三郡,彻底掌控在了孙策手中。

    整个江东再不存在政出多门的情况。

    孙策独立的法理性也直接具备,彻底成为一方独立的诸侯。

    天下都将视他为参与群雄逐鹿的枭雄,而非袁术麾下的一名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