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霸王!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一章刻石立碑

第八十一章刻石立碑

    诸葛瑾对建康城的完整、长远规划,无疑充分展现了他名相之才的潜力。

    一个人的视野,才是决定他未来成就上限的关键。

    只是建康城规划的很好,要建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一座周围四十多里,能够容纳近百万人口的巨城,这真的超出江东目前人力、物力的范围了。

    孙策建新治所的初心是为了将统治核心从太偏远的吴县,迁到靠近中原中原的位置,以方便统治新开拓的西部、北部郡国。

    可若要因此而浪费太大的人力物力,导致统治不稳,甚至耽误争霸天下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孙策看向诸葛瑾,认真的问道:“自丧乱以来,民人失所,江东各郡,疆域初定,加以兵戈至今未休,丹阳、豫章仍在大军征讨,狼烟四起。以江东人力,欲修此恢宏巨城,恐怕会使百姓沉重,民不聊生。卿可有何方略规划,以建城城池?

    诸葛瑾则立即让随从献上了一份卷起来的纸质舆图,这又让蒋钦一阵紧张,就怕他像荆轲一样来个图穷匕见,不顾诸葛瑾的颜面,也要打开舆图检查一遍。

    孙策见此,不禁一笑,由于组建了绣衣卫,他们最大的职责就是防jian备刺,对刺客的防范可谓是达到了极致。

    江东刺客想再刺杀自己,难度可真的是堪比登天了。

    不想诸葛瑾难堪,孙策便笑着转移了话题,说道:“这白纸便利,的确是远超木简啊。以纸作图,不论尺寸还是精准都远超竹木。”

    诸葛瑾颇为认可的点头,说道:“天下造纸之术,以左伯纸为最,但造纸之规模,却的的确确是我江东冠绝天下。不论是公务往来,亦或抄书习字,皆大为便利。我政务之余,便已抄募了五本经史送与了舍弟。”

    孙策叹道:“如今学文不易啊,士人学子皆不得不借书抄写。且难免有错字,使原文失意。”

    诸葛瑾点头,说道:“故以我之见,建康城建城之初,便应由我江东大儒,效仿东观校书,正五经文字,刻石立碑于城中宫殿之前,以供天下学子临摹检校,誊抄拓印,必有后儒晚学,四海云集,观视及模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这个时代,皇家能够掌握文化解释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家真的不惜代价,设置了校书郎、校书郎中等官职,典校秘书,正五经文字,让经典之作,不至于在一次次誊抄中彻底失去其本应。

    诸葛瑾说的这个办法,正是效仿的大儒蔡邕,他在熹平年间,刻石碑于东观之前,将儒学经典《周易》、《尚书》、《鲁诗》、《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皆以隶书用飞白体书法,刻于石碑之上,供天下学子临摹。

    书法这种东西,还是需要白纸才能练成的。蔡邕就是每每作书,非左伯纸不妄下笔。

    他这个飞白体书法,和用白纸的习惯,也是使得白纸的流行程度大增。

    诸葛瑾的这个提议,的确是不错,刻石立碑之后,不仅能够提升江东的文教水平,而且能提升江东的文化话语权,让天下不敢再将江东视为蛮荒之地。

    更重要的是,每天车乘上千辆往来,那进入建康的人口,一年不得有几十万?而且都是读书识字的士人,属于可堪一用的人才。能留下十分之一定居,建康的人口规模就起来了啊。

    当今天下,还真没几个城邑的人口超过十万,吴县算一个,成都应该也算一个,襄阳、寿春和邺县有可能,再其他城邑都残破不堪,能有两三万人就算大城了。

    通过这个十万人口的城邑,也能看出来当今诸侯,哪些比较有潜力,有望一统天下。

    因为只有这种大城才能发展出来繁华的工商业,给诸侯提供足够的财富,去组建强军。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末曹cao刚统一了兖州,他自己却不待在兖州,而挥师南下,打下颍川、汝南一带,去经营许县了。

    可以说没有毛为他提出这个“奉天子以令不臣,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没有许县的屯田,只靠他手上那个彻底被打残破,千里无人烟的兖州,曹cao绝不可能一统中原。

    而曹老板也是真不当人,对这种功臣,只因别人告发毛言论傲世,就将其给赐死了。

    当然帮曹老板立下赫赫功劳而被曹老板逼死的人太多了,娄圭、许攸、崔琰、荀、杨修、华佗,曹老板这一生讲究的就是一个翻脸无情。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不论真假,都是对他这一生最精准的总结。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他这种性格,才使得北方兖、豫士人纷纷流落南下。

    孙策说的:“我闻刘表在荆州,建立学官,博求儒士,关中、兖、豫学士归者以千数,乃使綦毋、宋忠等撰《五经章句》。以至于古典毕集,充于州闾,文教俨然,昌盛一时。”

    “我江东亦的确应该推广教化,以揽学士。党人三君之一,颍川陈氏之主,陈公正好要进入江东,就由其主持此事,召集江东大儒,刻石立碑,正五经文字。”

    两人说话间,蒋钦已经检查完舆图,交到诸葛瑾手中。

    诸葛瑾与孙策一同展开舆图之后,站在钟山的悬崖之旁,手指北方的玄武湖,说道:“将军,这舆图所画就是建康城的规划图纸,我等计算过建城所需,瑾并不认可将军所言,会导致民不聊生。”

    孙策眼睛一亮,笑面露喜色,笑着说道:“这是好事啊,卿为何会出此言?”

    诸葛瑾解释道:“以往凡官府大兴土木,往往民不聊生,乃是因为徭役之重,尤在赋税之上。如中兴之前,百姓皆要为国家服更赋,包括为更卒、正卒、戍卒。兵役两年之后,年年要担任更卒一月,为地方服徭役。若此时,官府再大兴土木,强征徭役,使百姓连年不得休,安能不死伤惨重?”

    孙策点头,这也是为什么东汉之后取消了西汉的全民服兵役制度。

    汉承秦制,讲的便是西汉的制度,他跟秦朝一样,都还属于古典帝国,要全民服兵役。但是交通不便,又使得兵役无法真正用到实处。

    所以到了武帝时期,居延守军就开始逐渐转换为职业的募兵制士兵了。

    而到了东汉,此前大汉的全民服兵役制度彻底取消,改为了募兵制,极大的缓解了百姓压力,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所以绵延的汉匈战事在东汉彻底终结,勒石燕然之后,北匈奴远遁,南匈奴臣服。

    不过东汉虽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但徭役依旧存在,汉灵帝就是因为大兴土木,所以民间饿殍遍野。

    而诸葛瑾说道:“但在我江东,将军与江东父老约法三章,国家只征正税,尽去百姓负担,兵役、徭役皆用募役法,以钱粮招募百姓为官府服役。而江东征税,未征米粮,而皆课以金钱,使得江东财力得以聚集,能有更大余力,兴办政务。”

    这一点孙策十分认可,由于收的不是米,而是铜钱,所以官府的财政是远比其他朝代更加富庶宽裕的。

    官府能够拿出来足够的资金,集中财力,推进更大的项目。

    诸葛瑾说道:“我听闻将军说过以工代振之法,故而我以为此时推进建康城兴建,不仅不会使民生饥馑,反而会使财富平均,解民生之饥馑。”

    “恩?”孙策讶异,使财富平均?

    孙策是真没有想过这个。

    江东现在的重点是公平吗?当然不是!

    现在江东的重心一直是效率!

    效率!

    最重要的还是效率!

    就不说其他的,钟山下面,玄武湖旁,这数百里之地,乃是真真正正的天府之国,后世整个天下最繁华的土地。即便如今也没有什么瘴气、野兽。

    可是这里的形势是什么?

    数百里内一片荒芜,数百万亩可以开垦的土地,尽皆荒芜。

    谁要是能把这片土地开垦成良田,像孙权那样,建康一郡粮食之产出,足够数郡百姓食用。

    孙策毫不吝啬,当即封他为列侯都没问题。而且绝不会像曹cao那么狠辣,保证建国之后,他肯定有个万户侯的地位!

    所以孙策一直鼓励江东百姓、世族豪强都大力发展生产,尽可能多的开垦良田!不管他有几百亩地,还是几千亩地,几万亩地,都一视同仁,每亩缴纳的赋税相同。

    这才成为豪强、大族的狂欢,他们全力开荒,使得吴县野无旷土。官府收入增加的同时,他们的财富也急剧膨胀,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过往。

    可即便如此,像秣陵、石城、江乘这种长江沿线的郡县,还是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未开垦。

    现在谈均财富,可能有些太早了。

    诸葛瑾笑着问道:“将军有看过最近送往将军府的文书吗?”

    孙策摇了摇头,说道:“最近一直忙于应对刘表、黄祖,组建水军,剿平叛逆,实在是无暇他顾,将军府事宜皆由长史处置。”

    张昭被委以江东全部军政要务,他的忠诚、能力,孙策都十分信任,所以除了涉及战略、政策方面的事情,政务方面孙策一直不怎么过问。

    诸葛瑾说道:“我为将军从事,见过幕府的文书。如今已经十一月,十月的税收名目皆已陆续上报,将军可知吴县朱氏今岁收粮规模?”

    “朱氏?校尉朱桓所在宗族?”

    诸葛瑾点头,说道:“正是在豫章都督诸将,剿平叛乱的朱校尉宗族。”

    孙策问道:“收粮多少万石?”

    “四十七万石!”

    “多少?!!”孙策惊叹出声,语气里充满了不可置信。

    “四十七万石!”诸葛瑾斩钉截铁的说道:“近五十万石粮食!其一族所纳赋税,便有上百万钱!”

    闻言,站在一旁的侍卫们都深受震撼,纷纷侧目,喧哗而论。

    近四十多万石粮食!足够三万大军,七万农夫支用两个月了。

    仅这些粮食,就足够供给整个江东的军队南征北战,支撑起两个月的平叛战事。

    朱校尉一家之富,足抵北方一个县甚至一个郡!

    刘备就算打下了下邳,也筹集不到四十多万石粮草。

    而孙策震撼过后,也颇为欣慰,大宋“富户连亘数路之阡陌,岁入号百万斛,则自开辟以来未之有也”的情况,在江东也初现规模了。

    江东四姓的朱家,这便已经算是崛起、发迹了。

    他们家族的土地虽然没有大宋富户那么多,但那都是最肥沃的吴县土地,是鱼米之乡的良田!尤其他们从去年就开始兴修水利,灌溉水田,今年势必迎来丰收!

    这四十七万石粮食,只要四万七千亩良田就能收获。

    孙策记得朱氏是有宗族、部曲千人的,这些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一户,一家兄弟几个很正常。算起来,朱氏应该是有宾客数百家。

    平均下来,每户都有上百亩甚至两百多亩良田。

    孙策兴奋的大笑,这相当于每一户都是一个小地主家庭啊,堪比大汉的六郡良家子、三河骑士和大唐的精锐府兵之家。

    只有一个家庭有充足的财富,才能供给家中子弟少年,读书习武,培育成才。

    孙策仿佛都已经看到数百朱氏子弟成才,出仕于州郡,从事于工商。

    仅仅一个朱氏就如此,到时候整个吴郡的财富,绝对能够供应现在的江东吴郡,一郡获稔,数郡忘饥绝不是虚谈。

    有了这么发达的农业基础,才能建设起以建康、吴县、无锡为中心的繁华工商业。

    到时候手工业生产及工业规模都会迅速发展。

    就连士子也能培育出来数万、数十万人。

    孙策还在震撼和憧憬吴郡的商业繁华,诸葛瑾说道:“江东各郡,财富未均,富者如吴县,稻谷满仓。而贫者仍战乱频仍,民生饥馑,流民遍地,若以官府赈济,徒耗财力。但若以募役之法,以工代赈,不仅能安置数千饥民,还能吸引吴郡钱粮,流入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