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宋吹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七十三章 功夫皇帝赵匡胤二

第六百七十三章 功夫皇帝赵匡胤二

    在混乱的五代十国,造就了武力至上的观念,有兵便是王,刀子便是理,也造就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军头,大军头管着小军头,小军头有些时候也会逆袭成大军头,全无上下尊卑,凭的就是手中的刀利不利!

    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团,按照赵宋的说法,陈桥兵变的时候,太祖是不知情的,是被黄袍加身的。

    这个说法若是放到其他时间段那是要被人笑话的,但是放到五代十国就很正常了,因为这是五代十国的一个传统。

    后周太祖郭威,就是在北上抗辽途中发生兵变,将士撕黄旗披于其身,而被拥立为帝的。这样的兵变一旦成功,参与其中的将士就成为开国功臣而大获利益。因此兵变不仅对于其首领,而且对于将士们来说,都充满了利益的诱惑。

    黄袍加身在五代十国不是个例,乱世让人们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跟着强者才有未来!

    周世宗柴荣意外逝世,留下了孤儿寡母,在五代十国这样的混乱背景下,根本就得不到大小军头的认同,将士们对后周的前途产生了迷茫,赵匡胤的武力成为了赵匡胤最耀眼的资历,陈桥兵变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说是不是赵匡胤策划的,真相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赵匡胤出身官宦世家,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以后的一系列cao作展现了赵匡胤成熟的政治手腕,进一步稳定了人心。

    建立宋朝后,对于关系政权安危的各类人员,赵匡胤都迅速给予赏赐与安抚。

    首先是对参与或支持兵变的“开国功臣”,如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等,以及策划兵变的幕僚和自己的智囊团,如刘熙古、赵普、吕余庆、沈义伦、李处耘等,分别予以重用;

    其次是对原来后周的文式大臣一概留任,并对领有重兵的将领加官晋爵,如防御辽军至关重要的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以及驻守潞州的李筠和驻守扬州的李重进等等,这时都升了官。

    同时封柴宗训为郑王,让他迁居西京洛阳,并礼遇原先臣属于后周的割据政权。

    新建的宋朝只控制了首都开封及部分地区,各地节度使大多观望局势变化。后周昭义军节度使、驻守潞州的李筠是后周建国功臣,抗击北汉的主将,资历远高于赵匡胤,对赵匡胤代周建宋十分不满。但李筠不敢立即起兵,直到四月才与北汉结盟,率军向开封讨伐赵匡胤。赵匡胤先派石守信、高怀德等分道迎击,到六月亲率大军对付李筠,将李筠包围在泽州城中。破城之后,李筠投火自杀。

    宋军继而进攻潞州,李筠之子李守节投降,赵匡胤平定潞州。

    李筠举兵后,驻守扬州的李重进派亲信翟守询前往联络,试图联合李筠共同举兵。不料翟守询到开封向赵匡胤报告了这件事情,赵匡胤为了防止李重进与李筠南北呼应使局面复杂,便让翟守殉说服李重进暂缓发兵。翟守殉回去照办。赵匡胤还遣使赐李重进铁券誓书,稳住李重进。到九月李重进在扬州起兵时,李筠早已平定。赵匡胤派石守信领兵讨伐,十月赵匡胤再次亲征,十一月即攻破扬州城,李重进全家自焚而死。

    赵匡胤平定李筠和李重进叛乱后,其他心怀不满而势力不济的地方藩镇只得屈服,赵匡胤基本稳定政权更替后的局势。

    稳定了政权之后,赵匡胤开始考虑如何巩固新成立的赵宋,因为赵匡胤很清楚,一旦自己发生了意外,那么兵变不是可能而是一定。

    建隆元年末(公元960年),在赵匡胤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某一天,他召见丞相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便提出问题之症结就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办法也无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

    于是就有了影响深远的安内方略-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喝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他叹了一口气,口吐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里一直念及你们的功德。然而,当天子太过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以自己为例,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如果想要富贵,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长远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姬,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第二天,石守信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令罢去禁军职务,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于是禁军领兵权拆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

    宋太祖也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meimei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杯酒释兵权其实就是赵匡胤向石守信这些军头在摊牌,交出兵权,我赵宋与你等子孙共富贵!

    也就是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的赵匡胤才敢行此事,换个人来试试,只怕石守信等人一出宫就兵变了,放下兵权谁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唯有赵匡胤才有底气说这个话!这个时候也体现出了赵匡胤善待柴氏孤儿寡母的高明!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及君臣和气,轻而易举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权力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变。

    也有人则认为宋太祖专力巩固中央政权,“杯酒释兵权”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直接造成内政腐朽。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军事积弱,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

    对此,我只能呵呵了。

    没有杯酒释兵权,和平地解决了军头的威胁,巩固了中央政权,只怕赵宋政权也只是昙花一现,赵宋也就是后周的一个翻版,难道高梁河车神镇得住那些桀骜不驯的大小军头?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也不会就此终结,中原大地很有可能再次陷入五胡乱华的至暗时刻,契丹人的威胁已经笼罩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