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要钱
有关钱惠假死一案,其实并不好查,事发至今已有近半个多月,这期间,尸体停灵七日,就在京郊找了块墓地下葬,钱家人已经十分低调的陆续离京,只余几个并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仆伇看守宅院。 这若是普通人来报案,孙岱估计也就含混推脱了。但凭着与宋家的交情,这案子他便应了,本想写信请扬州知府对钱家展开调查,又被宋珩阻拦。 钱家有人在扬州府衙做官,如果贸然写信过去调查此事,只怕打草惊蛇,只会使得这个女人冒用别人的身份,远走他乡,反而再难捉到她。 孙岱稍做考虑,便道:“贤侄,要不你看这样,等邵屿回京,我派他带人前往亲自捉拿,你看可好?” 邵屿如果能去拿她当然是好,宋珩沉思道:“此女极其狡猾,一般人难对付她,邵兄回京便要准备成亲事宜,恐怕又要挨后一段时日,也罢,那且让她再多逍遥几日,此案只有邵兄亲自出马方能万无一失。” 孙岱呵呵一笑,“看我这记性,那小子年纪也不小了,是该先成亲,待他成了亲,我即刻派他前往。” 其实邵屿跟随李炳琮打回京时,就升了官,本就是探花郎出身,现在已是正五品,若不是宋珩的事情,孙岱哪敢轻易外派他。 宋家这段时间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太叫人不可思议,特别是国公爷亲去御前跪求罢黜世子一事。 皇上七日后便命礼部送来了罢黜的圣旨,另又下达了册封宋文尚为庆国公府世子的召书,自此,庆国公府的事情,算是尘埃落定。 紧接着,又是分家一事。 从前,宋家便拟行的分产不分家,因此,现在临到分家一说,其实也没什么好分,二房的犯了这么大的事,判决还没有下来,按以往惯例,少不得要罚没家产,事发之后,刘氏就开始了财产转移。 大房的宋元尚和三房的宋仁尚一个犯了大错,一个不顾兄长手足之情,违背大齐亲亲相隐的律法,都被宋孝廉重重鞭打了一顿。 宋孝廉将祖产留给了新的掌家人宋文尚,从前把该分给宋元尚那一份一直握在自己手里,亲自让人送了五万两银票去往金陵钱家。此次为了惩罚宋元尚,决定把他们一家带回老家延陵,去祖祠里思过。 只因大孙女宋莹即将出嫁,公爷想要把她嫁出去之后再动身,到时,偌大的庆国公府,只留下了宋文尚一家。 唯有一人,逃过了一劫,那就是宋淳。 他虽不怎么成气,在公爷眼中,也未曾犯下什么大错,因此,给了他一个机会,为他在上京城里留有一席之地。 郑氏也以孙女太小,长媳杨氏身体不好为借口,留在了上京与儿子宋淳一起。 宋珩一直将自己的行程拖后,就是想听到这个最终结果。当他收拾好行囊,准备带着两个孩子离开时,郑氏又找上了门。 从他离开宋家至今快有一个月,祖母曾多次派了人来劝说他回去,自己的母亲一直不曾有所行动,突然找来,怕不是在这个时候劝他回家,该是别有目的才是。 郑氏当时急的是与钱家婚事泡汤,又为那五万两与宋元尚扯皮,儿子是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她一点儿也不着急他会真的离家,只当他是为了抗婚意气用事,事情一过,总要回来,也就没急着去找他。 而现在来找他,当然是有别的事情。 郑氏在他下榻的客栈房间里扫视了一圈,霜晴霜草两个丫头带着那两个孩子给她行了礼,缩回了隔间里。 宋珩淡然问道:“不知母亲还来寻我,是有何要事?” 郑氏抹起了眼泪,“珩儿,你还在生我的气么?” 宋珩看不得她假意抹泪的样子,但她终究是他的母亲,再过份的话,他也说不出来,“母亲有话直说就是。” 郑氏略微有些尴尬,顿了一顿,继续抹泪道:“我知道,你一定是怪我收受了钱家的五万两钱财一事,但是你想想,那是你父亲,娘这一辈子跟着他,连嫁妆也赔得一干二净,现在你父亲世子也没了,我还能有什么指望不成?” 说到这处,郑氏的眼泪汹涌,这么多年隐忍,换来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搁谁也不会甘心,但是她除了悲伤怨愤,还是想要钱。 为了钱她早已经不要脸面,连长媳名下的那点嫁妆也早败了个一干二净,甚至二儿媳的,也叫她趁她离家时,全部掏空。 她清楚记得,二儿媳名下有一处田庄两间盈利还不错的铺子,这些契书一直不见踪影。还有就是当年,她欠自己弟媳五万两时,二儿子眼都不带眨地替她摆平,她拿走了二儿媳的嫁妆,二儿子也未打她理论半句,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说明,这个二儿子收里应该有不少钱财,估计老太君的私产,都给了他,所以,他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说要脱离家族,就头也不回地敢跨出家门。 宋珩也听出来了,她开口不离钱,那这回来找他,目的还是为了钱。祖父让她交出了家中的账本子给了四婶,要把父亲带回延陵老家,也没有再打算给大哥留下任何家产的意思,母亲手上空空如也,这是急了。 “母亲跟我说这些,是打算找我要钱?”宋珩索性照直了问她。 郑氏怔了一下,用帕子摁着眼角,“我一个妇道人家,丈夫靠不上,当然是想要靠一靠儿子!你大哥那点能耐你心里也清楚,你难道忍心看着我从今以后,在上京城中,再也抬不起头来?你难道就忍看着我们一家子被你四叔踩在脚底下?” 宋珩苦笑了一下,问道:“母亲怎么会认为我手上有钱?” 郑氏也不想跟他兜圈子,“芸娘名下那两间铺子,还有一处庄子的契书是叫你给藏起来了吧?”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东西,当初离家时,他把家中的银票交到了姑母手上,庄子铺子的契书,给了四叔替他保管,他一回京,四叔就把这些东西连带盈利都还给了他。